1. 血液透析机的并发症
每次血透过程中或血透结束后几小时内发生的与透析本身有关的并发症。
(一)失衡综合征
常见于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很高,尿毒症症状很明显的患者,尤其多见于初次透析及透析诱导期。其原因主要是透后以尿素为主的一些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分布不均匀,加上PH值不均衡引起脑水肿及脑缺氧,表现为透中及透后头痛、乏力、倦怠、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睡眠障碍,重症者可有精神异常、癫痫样发作、昏迷甚至死亡。
(二)低血压
血透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包括有效血容量减少,超滤过多过快,自主神经病变,血管收缩降低,心钠素水平过高以及降压药物影响等。表现为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出汗、黑朦、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甚至意识丧失。治疗主要是迅速补充血容量,同时减慢血流量,减少或暂停超滤。预防措施包括透析器预充,血流量由小渐大,采用序贯透析或高钠透析,并嘱患者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以减少超滤量。
(三)低氧血症
多见于醋酸盐透析,其原因与醋酸盐在体内的代谢及其降低血中CO2和HCO3—浓度有关。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差可导致肺毛细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影响换气功能,也是产生低氧血症的一个重要原因。临床表现多不明显,原有心肺疾病的患者或老年人可能出现缺氧症状,甚至诱发心绞痛及心梗。治疗上予鼻导管吸氧即可。预防措施包括: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并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
(四)心律失常
常由低钾血症引起,低钾原因多为反复使用低钾或无钾透析液。溶血时可产生高钾血症从而诱发心律失常,但相当罕见。透前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由于透析中血钾浓度下降及酸碱度变化,可发生洋地黄中毒诱发心律失常。防治措施有:饮食控制含钾食物以防透前高血钾,严格限制透析患者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以及使用含钾>3.0mmol/L的透析液。发生心律失常时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需根据药物代谢情况调整剂量。
(五)心包填塞
血透中及透后短时间内发生的心包填塞多为出血性,常在原有尿毒症性心包炎基础上由于应用肝素引起心包出血。临床表现为:①血压进行性下降,伴休克征象;②颈静脉怒张、肝大、奇脉、中心静脉压升高;③心界扩大,心音遥远;④B超见心包大量积液等。治疗措施:透析中发生者应立即停止透析,以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填塞症状严重者可予心包穿刺引流减压或直接行外科引流减压。预防措施主要是对疑有尿毒症心包炎患者,尤其是心前区闻及心包摩擦音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无肝素透析。
(六)溶血
多由透析液失常及透析机故障引起,如果透析液低渗、温度过高、氯和氯胺或硝酸盐含量过高等,其它还见于异型输血,消毒剂残留等。急性溶血时患者出现回血静脉疼痛、胸闷、心悸、气促、烦躁,可伴严重腰痛及腹部痉挛,严重者有发冷、寒战、血压下降、心律失常、血红蛋白尿甚至昏迷。透析液低渗引起者还可同时出现水中毒或脑水肿。少而缓慢的溶血则仅表现为贫血加重。
(七)空气栓塞
由于透析机有完善的监控措施,空气栓塞很少发生,多由操作失误或管道破损引起。
一次进入5ml以上空气即可引起明显栓塞症状,坐位时主要引起脑栓塞,卧位时主要引起肺动脉高压及急性右心衰,也可出现冠脉栓塞或脑栓塞,体查闻及心脏搅拌音。
(八)脑出血
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主要由高血压及抗凝引起,临床表现与非透析患者脑出血类似,治疗亦相同。
(九)硬膜下血肿
常见原因有:头部外伤、抗凝、过度超滤、高血压等。临床表现与失衡综合征类似,但更为持久。头部CT可明确诊断。治疗上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7~10天内须继续透析者应行无肝素透析或改为腹膜透析。 血透技术使慢性肾衰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然而血透并非完全的肾脏替代治疗,它不能完全清除体内尿素症毒素、不能完全纠正尿毒症引起的代谢紊乱、也不能替代肾脏内分泌功能。随着透析时间延长,毒素积累,代谢紊乱和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问题逐渐加重,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时间。
1、高血压
主要由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高、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上升等原因引起。
治疗首先应限制水钠摄入,注意保持干体重,75%患者可控制血压。无效者可加用降压药物,ACEI类及钙通道阻滞剂为首选。3%~5%患者为难治性高血压,改行腹透或血液滤过可能有效。
其病因除高血压、水钠潴留外,还与贫血、酸中毒、内瘘、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有关。充分透析脱水,保持干体重是主要治疗方法,其他还须纠正贫血,控制血压及进行营养治疗。
多由原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过度超滤造成冠脉缺血引起。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纠正贫血,保持透析间期体重避免过多脱水等可有效预防其发生。治疗与非透析患者相同。透析中发生心绞痛者,应减慢血流量,停止超滤,并予吸氧和含服硝酸甘油,有低血压者应予扩容。处理无效者应予停止血透再行治疗。反复发作者可改行腹透或血液滤过。
透析开始后2周内出现的心包炎称早期心包炎,2周后出现的 称迟发性心包炎,发病机制均未明确。早期心包炎多有胸闷胸痛症状及心包摩擦音,加强透析可有效治疗。迟发性心包炎多无症状,仅在透析中反复发作低血压,部分加强透析有效,部分需改行腹透。
多由于水负荷过重引起,其它原因有充血性心衰,低蛋白血症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充分超滤水分可迅速改善症状。严格限制水分摄入,充分透析及纠正低蛋白血症可有效预防。
渗出性为主。多由心衰、水钠潴留、肾综、感染等引起,部分为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尿毒症性胸腔积液。治疗应加强透析和超滤,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全身状态,必要时行胸穿抽液治疗。
包括食道炎、胃炎、胃溃疡、胃排空延迟及消化道出血等。多由尿毒素潴尿损害自主神经造成胃肠运动紊乱;胃泌素代谢异常导致胃酸分泌增多;贫血、营养不良等减弱粘膜保护因素等原因引起。治疗上加强透析多有效,还可使用促进胃肠活动药物、不含铝镁的胃肠粘膜保护剂、抗酸剂等。有消化道出血时应注意抗凝方法的选择。
高血压、高血脂、心衰、糖尿病等血透患者常见病和倍他乐克、血管扩张剂等常用药物均可减少肠道血流,一旦超滤过多,即可诱发肠缺血及肠梗死。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腹泻、腹胀、休克等。早期快速补充血容量可缓解肠缺血,如无效应怀疑肠梗死,一旦明确诊断即应手术治疗。
血透患者由于肾性贫血而反复输血,增加了乙肝和丙肝感染率,可致铁质于脏脏沉积,引起肝硬化;铝及透析管路中的硅酮也可沉积于肝脏造成损害。血透患者肝损害时黄疸少见,且消化通症状被尿毒症掩盖,难以早期发现。治疗重在预防,如使用促红素以减少输血,避免使用铝制剂等。
绝大部分发生于曾行腹透的患者,其原因包括水钠潴留,腹膜通透性增高,感染,低蛋白血症,心衰,心包疾患,肝硬化等。治疗前应排除结核、肿瘤及肝性腹水。治疗包括限制水钠摄入,充分透析超滤,腹水浓缩回输以及腹腔放液,局部糖皮质激系治疗等。肾移植是解决顽固性腹水的根该方法。
肾促红细胞素(EPO)产生不足是主要原因。其它因素有:造血原料缺乏,透析失血,红细胞破坏增多,骨髓纤维化和铝中毒等。EPO是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手段,一般 3000u皮下注射2~3次/周,HCT达到30~33%时可减少剂量并保持HCT于此值,其它治疗包括加强透析,补充造血原料,减少透析失血等,严重贫血可少量输血。
12.继发性甲旁亢与肾性骨病
一般认为血透患者由于钙磷代谢紊乱、活性维生素D3缺乏以及酸中毒等可引起继发性甲旁亢(2-HPT),而2-HPT导致破骨细胞增多、骨胶原纤维合成减少、骨矿化障碍等又引起肾性骨病。临床表现为骨痛、骨折、骨变形、关节肿痛和变形、肌力肌张力下降、转移性钙化及肌腱断裂等。诊断多依靠临床症状、血钙、血磷、I-PTH浓度及骨X线表现等。骨活检是诊断肾性骨病的金指标。治疗主要是补充活性维生素D3,其它还可行血液灌流及手术切除甲状旁腺等。
13.泌尿生殖系统
血透患者泌尿系结石、感染、恶性肿瘤及阳痿、性欲减退等发生率均明显增高。此外获得性肾囊肿多见,其由肾脏本身病变引起,与透析无关,可并发出血、感染及恶变。治疗均为对症,严重时予肾切除。
14.神经系统
主要由铝中毒,尿毒症毒素、甲状旁腺激素潴留,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水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引起。中枢病变表现为注意力障碍、淡膜、妄想、智力衰退,重者有语言和运动障碍,甚或痉挛,痴呆。周围神经病变重要表现为深浅感觉障碍,晚期少数患者出现运动障碍甚至弛缓性瘫痪。自主神经病变表现为低血压,性功能紊乱,汗腺分泌失调,胃肠功能紊乱等。治疗包括避免铝接触,加强透析,改善营养状况,纠正贫血等,必要时改行血滤或腹透。肾移植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15.皮肤
主要表现为皮肤色泽变化、瘙痒、干燥、毛发指甲变化及口腔病变等。其中部分加强透析有效,大部分只能对症处理,无特殊治疗。
2. 腹膜透析管插管的主要并发症有哪些
在腹膜透析管的插植和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许多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有以下几个方面:
3. 腹膜透析的并发症主要有哪些
常见并发症及原因有:操作技术失误造成的损伤、消毒不严造成的感染、透析液成分调节不当造成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引流困难、蛋白质丢失、肺部并发症等,其中腹膜炎是最主要的并发症。
4. 腹膜透析的相关并发症
(1). 腹膜透析导管抄功能障碍,如导管移位、导管堵塞等;
(2). 腹腔内压力增高所导致的疝、渗漏等;
(3). 糖、脂代谢异常;
(4). 腹膜功能衰竭;
(5). 营养不良、心血管并发症、钙磷代谢紊乱等并发症 包括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
(1).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指患者在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由于接触污染、胃肠道炎症、导管相关感染及医源性操作等原因造成致病原侵入腹腔引起的腹腔内急性感染性炎症。
(2). 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统称为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出口处周围未保持干燥、存在软组织损伤以及细菌定植,导致出口处感染,出现水肿、疼痛、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红斑、结痂、肉芽组织等。隧道感染是发生于腹膜透析导管皮下隧道周围软组织的感染性炎症,通常伴发于出口处感染。 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越来越低,与长期腹膜透析相关的非感染并发症则越来越突出,如营养不良、心血管并发症、钙磷代谢紊乱等。
5. 腹膜透析有哪些不良反应
1.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①高钾血症。②低钾血症。③低钠血症。④高钠血症。⑤代谢性碱中毒。⑥代谢性酸中毒。 o|@q&, 百拇医药 2.低血压:主要发生在开始透析的几周内。 o|@q&, 百拇医药 3.肺部感染和胸腹积液:由于尿毒症病人机体抵抗力差和长期腹膜透析,腹腔内保留透析液,使隔肌上升,肺不张,换气功能障碍而发生坠积性肺炎的机会较多。 o|@q&, 百拇医药 4.心血管并发症:如快速性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等。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低血容量、高血钾、低钙血症、低钠血症、酸中毒及洋地黄中毒等。 o|@q&, 百拇医药 5.腹部并发症:可有腹痛、切口裂开、血性腹水、气腹、急性膜腺炎等。 o|@q&, 百拇医药 6.失衡综合征:腹膜透析发生失衡综合征的机会较血液透析少,表现和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相同。 7.腹膜透析的慢性并发症:①漏液,其发生部位多在导管进入腹膜或皮肤入口处。②腹疝,女性易发,可发生于多个部位。③背部疼痛,这是由于腹腔内长期保留液体,使腹部前突,脊柱牵扯和下背部肌肉紧张所致。④蛋白质丢失。⑤维生素丢失。⑥高脂血症:由于长期应用高渗糖和蛋白质从透析液中丢失均可导致代谢变化而致高脂血症。⑦糖负荷增加,由于透析液中糖含量较高,葡萄糖不断从透析液中弥散到血液中,腹膜透析病人每天吸收葡萄糖为100-200克,由于血中糖水平高,使胰岛素的分泌障碍,个别患者可发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⑧慢性低血压,主要发生在透析中或透析期间。原因:有心包积液,心肌病变,心律失常等。还有低蛋白血症和自主神经功能减低。
6. 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1.腹膜炎 腹膜炎是腹膜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随着人们对于腹膜炎的重视,目前的发生率已越来越低。据统计,在透析12个病人月时,约有50%的病人未发生过腹膜炎。使用自动腹膜透析机的病人腹膜炎发生率较低。
2.肺部并发症 包括肺炎、肺不张、急性支气管炎、胸腔积液及呼吸骤停。主要发病原因是腹腔中的透析液使膈肌抬高影响肺活量,以及和部分病人长期卧床有关。平时应鼓励病人做深呼吸运动。如发生肺部并发症,除对症治疗外应将每组透析液减至1000ml。
3.心血管并发症 包括肺水肿,心力衰竭,低血压,以及心律失常,心脏停搏和高血压等。在透析过程中应该掌握好液体平衡,认真监测出入的腹透液量、体重、心率、血压。另外对于口服洋地黄病人,要注意临床有无洋地黄中毒的表现,以及血生化(尤其血钾)、心电图及血洋地黄浓度的变化。
4.营养障碍 由于透析过程中丢失蛋白质、氨基酸及各种水溶性维生素,尤其在腹膜炎,体温升高和高渗液透析时丢失更甚,可以导致病人营养不良。因此,对于长期透析的病人,不仅饮食上要避免严格的蛋白限制,必要时要从静脉补充白蛋白、血浆和氨基酸。并应定期检测血浆蛋白及透出液的蛋白浓度。
5.疼痛及迷走神经反射 由于腹透管或透析液本身的pH、渗透压和腹透时加入的药物以及排液过快,均可刺激腹腔内神经引起腹痛及肩岬区疼痛。可以采用调整腹透管的位置或腹透液的成分来解决,如疼痛仍不缓解,可在腹透液内加入局麻药。另外,在输入和排出腹透液时,有的病人会发生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迷走神经反射,可以肌注阿托品,或减慢透析液流量。
6.高钠血症和低钠血症
7.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
8.高糖血症和高渗昏迷
9.平衡失调综合征 表现为头痛、呕吐、高血压、意识障碍、惊厥和昏迷。但腹透时此种情况较少见,如发生应暂时停止透析数日并对症治疗。
10.腹腔脏器损伤 穿刺前注意排空膀胱,腹腔内注入液体及避免在手术瘢痕区穿刺,损伤一般可以避免。
11.穿刺及切口部位出血 少量出血不用特殊处理,如形成血肿应清除血块,缝扎止血。
12.透析液外漏 多发生在切开法放置腹透管,腹膜或筋膜缝合不严密者。此时,液体可渗入腹壁或阴囊,或从皮肤切口流出,增加感染机会。为避免发生透析液外漏,在插管后立即进行透析时,开始注液量不宜过多。如出现漏液,注意保护皮肤周围清洁,防止继发感染。腹透仍可继续进行,但采用半卧位小量多次交换法。待4周后,透析管上的两个涤纶环被纤维组织包裹,皮下隧道封闭,漏液便自行停止。
13.皮肤及皮下隧道感染 由于腹透管是直接从皮肤处伸出的,加上有漏液、皮下涤纶环挤压引起坏死等因素,此处极易感染。如果感染沿腹透管播散,就可发生腹膜炎。因此如果局部皮肤红肿,应全身应用抗生素。如形成脓肿,应拔出导管,切开引流。
14.双向梗阻 指透析液既不能经腹透管进入腹腔,也不能从腹腔中排出。原因多由于腹透管扭曲(多在皮下隧道部位或肌层),纤维或血块堵塞导管。此时应拔管后安装新的透析管。
15.单向梗阻 腹透液能经腹透管进入腹腔内,但不能排出叫单向梗阻,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腹透病人如发生单项梗阻,可按下述步骤处理。①检查导管联接系统有无漏气,病人腹部与容器之间落差是否足够;②嘱病人在出液时不断变动体位,对导管移位、被包裹或腹腔粘连者可能有效;③在腹透液内加入肝素、尿激酶或链激酶,对侧孔被堵者可能有效(药物用量同腹膜炎时);④侧孔堵塞时,还可用肝素盐水加压冲洗腹透管,剂量为2500u肝素加入30ml生理盐水;⑤缓泻药或灌肠。⑥如经上述处理均无效,则需拔除腹透管,重新插入新管。
7. 腹膜透析的常见并发症是什么
腹膜透析的早期并发症
1、出血 手术置管后出现血性透析液较常见,多为术中切开部位出血流入腹腔所致,用透析液反复冲洗后逐渐变淡、消失。严重出血者较少见,原因可能为术中止血不仔细。若出血持续不止,需切开重新缝合,
2、渗漏 多见于老年、肥胖和腹壁松弛的的患者,也可由于置管后立即透析所致,分为腹壁渗漏和管壁渗漏。为预防渗漏发生须提前置管。一般置管10天后在进行腹膜透析时发生渗漏机会较少。若发生渗漏须排空腹腔,停止腹膜透析至少24—48小时,用血液透析进行过滤,应用各种方法仍有渗漏者应重新置管。
3、堵塞 腹透管堵塞后引起腹透液流入和流出不畅。引起堵塞的常见原因有:肠管压迫堵塞,血凝块或纤维蛋白凝块堵塞,网膜包裹,腹腔内肠管粘连,导管扭曲等。可针对不同原因采取导泻、肝素或尿激酶冲管,重新置管等方法。
4、移位 腹透液入液顺畅而流出受阻时应考虑导管移位,腹部平片可见导管末移除真骨盆腔。预防移位的方法是使用末端弯曲的鹅颈管,用直管应避免导管出口向下。发生导管移位后可使用X线下用导丝进行复位。
5、疼痛 一般是由于灌液过快,对肠管产生强大的冲击力或引流结束时对肠管的抽吸作用。这种疼痛一般是暂时的,数周后患者即可适应,疼痛减轻或者消失。在开始透析时应尽量放慢透析入液速度,引流时也可适当保留少量透析液在腹腔内。另外,温度过高,高糖渗透液,PH过低等也可刺激腹膜引起疼痛,应注意避免这些因素。
6、呼吸功能不全 腹腔内灌液后压力升高,膈肌上抬,对已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容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肺换气功能障碍又可导致炎症。因此应注意加强护理,多做深呼吸,治疗呼吸系统原发性疾病和控制感染。
7、胸腔积液 见于先天性胸膜膈肌裂孔者,其在腹膜透析数日后出现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对胸腔有大量积液者应立即放出腹透液、抽吸胸腔积液。于胸腔内注入50%葡萄糖或纤维粘合剂可有助于胸膜各级裂空闭合粘连。
8、其他并发症 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还可并发水电解质紊乱,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高血糖,急性胰腺炎等。
腹膜透析的慢性并发症
1、皮肤出口和隧道感染 出口感染指导管出口处出现脓性分泌物,伴或不伴透析管周围红肿。出口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道杆菌,也可见真菌感染。隧道感染表现为隧道表面皮肤充血、红肿并有明显的触痛,隧道周围存在蜂窝织炎,可从外口自行溢出或经按压后溢出血性或脓性分泌物。
2、腹膜炎 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反复住院、透析失败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透析液变浑浊是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腹痛是腹膜炎的常见症状,多为急性发作,开始时为轻度,局限性,若不加控制,腹痛逐渐加重遍及全腹。大约20%的患者可有便秘或腹泻。若透析液常规检查蛋白含量增高,白细胞数大于100个/mm3或者白细胞计数不高而多形核细胞大于50%,应高度怀疑腹膜炎的发生。
3、丢失综合症 由于CAPD患者每日可有腹透液丢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导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免疫力低下及频发感染。因此宜补充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等。
4、糖及脂类代谢紊乱 腹透液中的葡萄糖在透析过程中被吸收,患者易出现高血糖,体重增加。糖代谢异常的情况下可以继发高脂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升高,之类代谢紊乱。
5、背痛 慢性腹透患者腹腔内持续保留2—3L液体,脊柱处于前突位,可引起背肌紧张酸痛。
6、腹疝 腹膜透析患者腹腔内压力增加,可在腹壁薄弱处形成腹疝,如脐疝、切口疝、腹股沟疝及膈疝等。腹疝发生后应立即停止腹膜透析并作疝修补。
7、腹透液渗漏 少数患者可出现腹透管出口周围腹透液渗漏现象,表现为腹透液储出量减少,渗漏处局部皮肤黏膜水肿,皮下积液,患者体重增加。
8、腹膜超滤功能下降 腹膜透析持续数年后会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清除率和超滤下降。目前认为与腹膜粘连或硬化引起腹膜面积较少、长期透析致腹膜效能透析效能下降、长期使用同一批号的醋酸盐透析液以及严重的腹膜炎、透析液PH值过低,导管刺激及药物等因素有关。
临床上根据腹膜通透性改变将腹膜超滤功能低下分为2型。1型与间皮微绒毛丧失和细胞分离增加有关,表现为腹膜通透性增加。该型为可逆,透析停止一段时间后腹膜即可恢复超滤功能。但如果继续透析会发展为2型,此型不可逆。2型与腹腔多发性粘连和硬化包裹性腹膜炎有关,表现为通透性减低。近年来有报道指出钙离子拮抗剂能改善超滤率。磷脂酰胆碱是一种表面活化剂,在透析液中加入该药,也可改善腹膜的超滤率。
8. 腹膜透析管插管的主要并发症有哪些
(3)漏液:往往是由于手术时未将透析管的腹膜入口处结扎好,或开始透析时输入液量太多引起。漏液多发生在插管后1个月内。手术中仔细操作,插管数天后再进行透析,可有效地防止漏液的发生。
9. 腹膜透析管的并发症
腹膜透析插管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三个:
()腹透管周围漏 通常发生在导管植入手术后,症状表现为出口处敷料变湿。将造影剂注入腹腔,并进行CT扫描可以明确诊断。治疗上应该引流腹膜透析液,放空腹腔,停止透析至少24-48小时,其放空时间越长,渗漏愈合的机会越大,无效者应拔除导管在其他部位重新植入。必须注意在渗漏的出口部位进行结扎对治疗没有帮助,相反可使渗漏液进入周围的皮下组织。
(2)透析液流出不畅 当透析液放出的量显著低于输入量又没有管周渗漏时,应考虑引流不畅。常见的原因有腹透管扭曲,腹透液流入和流出均受阻,这种情况需重新放置腹透管;肠蠕动减弱,患者多出现也是造成腹透液流出不畅的常见原因,此时需采用轻泻剂或盐水灌肠,促进肠蠕动恢复后,可解决50%的流出不畅;纤维蛋白凝块淤堵,观察腹透放出液有无纤维蛋白凝块,如有,则在腹透液中加入肝素200-500U/L,以预防纤维阻塞管路,如肝素无效,可试用尿激酶或链激酶等溶栓剂;大网膜或其他脏器包裹透析管,此时,要在X线下、腹腔镜下或外科手术来使腹透管复位;若合并时,要积极治疗腹膜炎。
(3)皮肤出口或隧道大约1/4的腹膜炎发作与出口或隧道感染有关。出口感染的发生率为每24-48个患者月发作一次。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菌所致,治疗需局部清创、换药以及抗炎处理等。如果治疗4周后,出口感染无改善,一般就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