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创呼吸机压力控制和容量控制的区别
在呼吸机的操作中,首先要选择病人呼吸模式,现代机型最常用的有三种模式:
(1)A/C(辅助/控制通气):病人有自主呼吸时,机械随呼吸启动,一旦自发呼吸在一定时间内不发生时,机械通气自动由辅助转为控制型通气。它属于间歇正压通气。
(2)SIMV(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呼吸机于一定的间歇时间接收自主呼吸导致气道内负压信号,同步送出气流,间歇进行辅助通气。
(3)SPONT(自主呼吸):呼吸机的工作由病人自主呼吸来控制。
在以上三种基本模式下,各类呼吸机还都设计了针对各种疾病的呼吸功能,供使用时选择。
例如:
(a)PEEP(呼吸终末正压):在机械通气基础上,于呼气末期对气道施加一个阻力,使气道内压力维持在一定水平的方式。
(b)CPAP(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在自主呼吸的前提下,整个呼吸周期内人为地施以一定程度的气道内正压,可防止气道内萎陷。
(c)PSV(压力支持):在自主呼吸的条件下,每次吸气都接受一定程度的压力支持。
(d)MMV(预定的每分钟通气量):如果SPONT的每分钟通气量低于限定量,不足的气量由呼吸机供给;SPONT的每分钟通气量大于限定量,呼吸机则自动停止供气。
(e)BIPAP(双水平气道内正压):病人在不同高低的正压水平自主呼吸,可视为PSV+CPAP+PEEP。
(f)APRV(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在CPAP状态下开放低压活瓣暂时放气,降低气道压力而形成的通气。
② 请问要买医用的新生儿呼吸机呼吸机,哪种品牌的最好呢
菲萍呼吸机是一款集有创和无创通气于一身的新生儿专用呼吸机。可用于最低重量早产儿直到30千克儿童。除常频有创通气功能外,还具备NCPAP和DuoPAP无创通气模式把一台呼吸机转变成两台呼吸机.为新生儿肺的保护性通气提供了完美的策略和一体化解决方案。
③ 有创呼吸机和无创呼吸机的区别
呼吸衰竭作为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由其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严重危及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现代机械通气技术(主要是正压机械通气技术)作为临床救治呼吸衰竭的最主要手段,使得重症呼吸衰竭的病死率从上世纪70年90%以上降至目前的40%左右,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广泛应用于各临床科室[1,2]。随着机械通气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众多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不断地改写着临床医务人员的理念,使得我们有必要更新观点、重新认识了解无创、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治疗呼吸衰竭这一传统而又崭新的话题。
一、 无创有创正压机械通气的区别与联系:
临床应用的正压机械通气包括无创(Noninvasive)和有创(Invasive)通气部分。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PPV)是指不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的正压机械通气方式,临床多应用口鼻面罩或鼻罩进行正压通气,另外也有采用全面罩、鼻塞等方式进行NPPV治疗。有创正压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MV)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进行的正压机械通气方式。无创通气与有创通气比较,具有设置简便、患者易于接受、不容易继发肺损伤和肺部感染等特点,但是也有人机同步性较差、潮气量不稳定、不利于气道分泌物引流等缺点,归纳二者的区别总结如下(表1)[1,3,4,5]:
表1: 无创、有创正压通气的区别
无创正压通气
有创正压通气
呼吸机区别
体积较小,面板简单
高流量低压力、漏气补偿较好
监测报警设置简单
体积较大,面板复杂
低流量高压力、漏气补偿较差
监测报警设置完善
呼吸机连接方式
经口鼻面罩、鼻罩、全面罩等方式连接
经口、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方式连接
机械通气模式
较少,BiPAP(Bi-level, I/E), CPAP等
较多,VCV, PCV, SIMV, PSV等
适用病人
轻中度呼吸衰竭患者
重度呼吸衰竭患者
应用范围
重症监护病房、普通病房、家庭
重症监护病房
优点
连接简便,携带方便
保留患者正常生理功能(说话、咳痰、进食等)
痛苦小、易耐受
避免有创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避免或减少镇静剂的应用
医疗费用相对较低
管路密闭性能好
人机配合较好
有空氧混合气、可以准确设置吸入氧浓度
气道管理容易保证
通气参数和报警设置完善,能够保证精确通气,并及时发现问题
缺点
气道密闭性差,容易漏气
监测报警设置简单
多没有空氧混合气,无法精确设置吸入氧浓度
不利于气道分泌物引流
气体加温加湿不充分
死腔较大
容易导致腹胀
容易导致面部损伤
管路连接复杂,体积笨重
无法保留患者正常的生理功能
病人耐受性差,需经常应用镇静或肌松药物
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常见(口鼻粘膜和声带的损伤、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等)
部分患者容易导致呼吸机依赖
医疗费用昂贵
虽然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我们应当将二者看作为临床治疗呼吸衰竭的两种重要手段或者是一种疾病不同阶段的机械通气方式,因此无创和有创通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早期可以应用NPPV治疗,如果病情进一步加重可以进行IMV治疗,病情一旦得到缓解可以提前拔管继续NPPV治疗以避免有创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在临床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况,ICU的医生重有创通气而忽视无创通气,呼吸科的部分医生又过分强调无创通气的重要性;而且国内外的文献也多是将无创和有创通气分开进行阐述,这样必然会导致人为地将二者分离。令人可喜的是近些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愈来愈重视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的密切关系,二者的正确应用必然会为更多的呼吸衰竭患者带来福音[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