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常见的起重机械事故有哪些
1、地基不牢造成吊车倾翻折臂事故
2、基塌方造成折臂伤亡事故
3、超载起吊倾覆伤亡事故
4、变幅滑轮轴断、起重臂坠落伤亡事故
5、脱开离合器、扒杆坠落事故
6、制动器失灵臂杆坠落事 故
7、吊杆自动滑落砸人致死事故
8、快放急停造成臂杆折弯伤亡事故
9、操作他人机械失误、吊物坠落砸人致死事故
10、歪拉斜吊、载荷摆去伤亡事故
11、索具挂翻斜梁伤亡事故
12、银枣索上不合格载荷坠落撞击伤亡事故
13、信号不明、违章扣只得损坏事故
14、尾部撞人溺水身亡事故
15、误入起重机尾部挤人致死事故
16、擅入作业危险区域属部挤人致死事故
17、使用年限长、满载折臂事故
18、超载起吊导致倾翻折臂事故
19、支腿未全伸导倾翻折臂事故
20、支腿半伸、侧向回转导致倾翻折臂事故
21、路面承载不够支腿陷落事故
22、吊重行走急杀车载荷坠落伤人事故
23、钩锋野拆挂不牢载荷坠落伤亡事故
24、吊点选择不当违章操作伤亡事故
25、收回支腿违章操作伤亡事故
26、误入回转危险范围、尾部撞人事故。
⑵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有哪些
一、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1)无防护。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设备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噪声大,无限位装置等。
(2)防护不当。防护罩没有安装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安全距离不够,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等。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1)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设备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等。
(2)维修、调整不良。设备失修,保养不当,设备失灵,未加润滑油等。
(3)强度不够。机械强度不够,绝缘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的绳索不符合安全要求等。
(4)设计不当,结构不符合安全要求,制动装置有缺陷,安全间距不够,工件上有锋利毛刺、毛边,设备上有锋利倒棱等。
3.防护用品缺陷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1)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2)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4.生产场地环境不良
(1)通风不良。无通风,或通风系统效率低等。
(2)照明光线不良。包括照度不足,作业场所烟雾灰尘弥漫、视物不清,光线过强,有眩光等。
(3)作业场地杂乱。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
(4)作业场所狭窄。
(5)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交叉作业过多。
(6)地面打滑。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有冰雪,地面有易滑物,如圆柱形管子、料头、滚珠等。
(7)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8)储存方法不安全,堆放过高、不稳。
二、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
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是由于操作者的无意或过失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2)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3)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
(4)忘记关闭设备。
(5)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6)操作错误,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7)机械超速运转。
(8)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模。
(9)章驾驶机动车。
(10)件刀具紧固不牢。
(11)用压缩空气吹铁屑等。
2、使用不安全设备。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如工作梯,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拉临时线不符合安全要求等。
3、机械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査、调整焊接或清扫,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4、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失去作用,调整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5、用手代替工具操作。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理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械加工等。
⑶ 起重机械造成起重事故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桥式起重机在日常起重作业中,常见的伤害事故有脱钩砸人,钢丝绳断裂抽人,移动吊物撞人,滑车砸人以及倾翻事故,坠落事故,提升设备过卷扬事故,起重设备误触高压线或感应带电体触电等。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有操作因素和设备因素。
一、操作因素主要有:
(1)起吊方式不当,造成脱钩或起重物摆动伤人。
(2)违反桥式起重机操作规程,如超载起重,或人处于危险区工作等。
(3)指挥不当,动作不协调等。
二、设备因素主要有:
(1)吊具失效,如吊钩、抓斗、钢丝绳、网具等损坏而造成重物坠落。
(2)起重设备的操纵系统失灵或安全装置失效而引起事故,如制动装置失灵而造成重物的冲击和夹挤。
(3)桥式起重机的构件强度不够,如塔式起重机的倾倒,其原因是塔身的倾覆力矩超过其稳定力矩所致。
(4)电器损坏而造成触电事故。
(5)桥式起重机出轨事故,其原因多数为啃轨现象造成紧固件松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