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机械行业存在的危险和危险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预防
机械行业存在的危险和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种:
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主体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挤压、碰撞、冲击、剪切、卷入、绞绕、甩出、切割、切断、刺扎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3、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超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物体(吊具、吊重物)打击等。
4、触电:包括各种设备、设施的触电,电工作业时触电,雷击等。
预防措施:
1、对人手直接频繁接触的机械,必须有完好紧急制动装置。该制动钮位置必须使操作者在机械作业活动范围内随时可触及到;机械设备各传动部位必须有可靠防护装置。
2、各机械开关布局必须合理,必须符合规定标准。便于操作者紧急停车;避免误开动其他设备。
3、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因素大的机械作业现场,非本机械作业人员因事必须进人的,要先与当班机械作者取得联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进人。
机械行业的安全管理方案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培训机构的作用,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优化配置各类资源,实现全员安全培训;
保证培训质量,增强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知识与技能以及事故防范能力,同时提高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执法能力和监察水平;
加强对安全培训工作的监督管理,逐步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
『贰』 低压铸造和机械加工生产中危险因素都有哪些
低压铸造和机械加工生产中危险因素:
1.机械伤害: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大量机械设备在运行中有下列不安全因素容易发生夹、碾、绞、卷入、碰撞等伤害:工件摆放不当、设备与设备间、设备与墙壁间距离不够导致人体接触危险部位;穿戴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
2.触电:可能导致触电的主要原因有:不按用电安全规程违章操作;机械设备电气部分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损坏、被拆除;操作人员疏忽大意,
3、起重伤害:起重伤害的主要形式是重物撞击人体、起重吊物坠落、吊钩坠落。其伤害程度一般较重,轻则重伤,重则死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设备缺陷、操作失误、违章作业、无证上岗、未按规定定期检测、无零位保护、无过压、过流保护,违反行车等起重设备“十不吊”等规定。
4、灼烫:进行车、铣、刨、磨、钻等机械加工时会有温度很高的切屑飞溅,若防护不到位,崩溅到人体暴露部位会导致人员烫伤,如果人员不进行个人防护接触高温物体表面,会发生灼烫。
5、物体打击和高处坠落:高处作业时没有按要求使用安全带、设置安全防护网;使用登高梯子不当;没有安全防护设施或安全防护设施损坏,作业平台不牢固;高处作业时安全管理不到位(未执行安全许可或危险作业审批);生产车间内坑、沟、池等无防护栏或无安全标志或工作环境照明不好容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货架上的物体摆放不当,钢材摆放不稳,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伤人。可能造成物体打击事故。
机械行业典型的机加工艺过程一般包括:材料下料、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涂装、装配等,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主要设备设施有车床、铣床、钻床、磨床、刨床、切割机、数控加工中心等机械设备和空压机、变配电、车辆运输等辅助系统。
『叁』 机械工业主要有哪些职业危害主要相关行业是什么
1、粉尘危害
生产性粉尘主要粉尘作业是铸造,在型砂配制、制型、落砂、清砂等过程,都可使粉尘飞扬,特别是用喷砂工艺修整铸件时,粉尘浓度很高,所用的石英危害较大。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对金属零件的磨光与抛光过程可产生金属和矿物性粉尘,引起磨工尘肺。
电焊时焊药、焊条芯及被焊接的材料,在高温下蒸发产生大量的电焊粉尘和有害气体,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电焊粉尘可引起电焊工尘肺。
2、高温、热辐射危害
高温、热辐射机械制造厂的高温和热辐射主要在铸造、锻造和热处理工种。铸造车间的熔炉、干燥炉、熔化的金属、热铸件,锻造及热处理车间的加热炉和赤热的金属部件都产生强烈的热辐射,形成高温环境.严重时发生中暑。
3、有害气体危害
有害气体熔炼炉和加热炉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加料口处的浓度往往高;用酚醛树脂等作粘结剂时产生甲醛和氨。
黄铜熔炼时产生氧化锌烟,引起“铸造热”;热处理时可产生有机溶剂蒸气,如苯、甲苯、甲醇等;电镀时可产生铬酸雾、镍酸雾、硫酸雾及氰化氰;电焊时可产生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喷漆时可产生苯、甲苯二甲苯蒸气。
(3)机械加工涉及什么危险扩展阅读
一般机械加工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相对较小,主要是金属切削中使用的乳化液和切削对工人的影响。通常所用的乳化液是由矿物油、萘酸或油酸及碱(苛性钠)等所组成的乳剂。因机床高速转运,乳化液四溅,易污染皮肤,可引起毛囊炎或粉刺等皮肤病。
机械加工过程中,在粗磨和精磨过程中,亦有大量金属和矿物性粉尘发生。人造磨石多以金刚砂(三氧化二铝晶体)为主,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极少,而天然磨石含有大量游离二氧化硅,故可能导致铝尘肺和矽肺。绝大多数机床产生的机械噪声在65-80dB(A)之间,噪声超标现象较少见。
『肆』 机械运作过程中存在什么主要危险因素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操作失误的主要原因有:
1)机械产生的噪声使操作者的知觉和听觉麻痹,导致不易判断或判断错误;
2)依据错误或不完整的信息操纵或控制机械造成失误;
3)机械的显示器、指示信号等显示失误使操作者误操作;
4)控制与操纵系统的识别性、标准化不良而使操作者产生操作失误;
5)时间紧迫致使没有充分考虑而处理问题;
6)缺乏对动机械危险性的认识而产生操作失误;
7)技术不熟练,操作方法不当;
8)准备不充分,安排不周密,因仓促而导致操作失误;
9)作业程序不当,监督检查不够,违章作业;
10)人为的使机器处于不安全状态,如取下安全罩、切除联锁装置等。走捷径、图方便、忽略安全程序。如不盘车、不置换分析等。
二、机械的不安全状态
机械的不安全状态,如机器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通风、防毒、防尘、照明、防震、防噪声以及气象条件等安全卫生设施缺乏等均能诱发事故。动机械所造成的伤害事故的危险源常常存在于下列部位:
1、旋转的机件具有将人体或物体从外部卷入的危险;机床的卡盘、钻头、铣刀等、传动部件和旋转轴的突出部分有钩挂衣袖、裤腿、长发等而将人卷入的危险;风翅、叶轮有绞碾的危险;相对接触而旋转的滚筒有使人被卷入的危险。
2、作直线往复运动的部位存在着撞伤和挤伤的危险。冲压、剪切、锻压等机械的模具、锤头、刀口等部位存在着撞压、剪切的危险。
3、机械的摇摆部位又存在着撞击的危险。
4、机械的控制点、操纵点、检查点、取样点、送料过程等也都存在着不同的潜在危险因素。
因操作失误而产生机械伤害的原因:
1、机械产生的噪声使操作者的知觉和听觉麻痹,导致不易判断或判断错误;
2、依据错误或不完整的信息操纵或控制机械造成失误;
3、机械的显示器、指示信号等显示失误使操作者误操作;
4、控制与操纵系统的识别性、标准化不良而使操作者产生操作失误;
5、时间紧迫致使没有充分考虑而处理问题;
6、缺乏对动机械危险性的认识而产生操作失误;
7、技术不熟练,操作方法不当;
8、准备不充分,安排不周密,因仓促而导致操作失误;
9、作业程序不当,监督检查不够,违章作业;
10、人为的使机器处于不安全状态,如取下安全罩、切除联锁装置等。走捷径、图方便、忽略安全程序。如不盘车、不置换分析等。
『伍』 机加工中哪些方面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如:机械伤人
机械伤人是最常见的安全事故,根据机械加工过程中接触的物质种类可回能存在以下安全事故:答
1、由于机械加工是主要是对金属材料的进行切削等工作,会发热,存在烫伤的危险。
2、机械加工动力为电力,有可能存在被“电击”的危险。
3、机械加工需要冷却,冷却一般使用水或冷却油,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滑到摔伤的危险。
『陆』 机械加工作业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1、生产性粉尘。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对金属零件的打磨及抛光过程中,可产生金属和矿物性粉尘,引起磨工尘肺。电焊时焊药、焊条芯及被焊接的材料,在高温下蒸发产生大量的电焊粉尘和有害气体,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电焊粉尘可引起电焊工尘肺。
2、高温、热辐射。主要存在于铸造、锻造和热处理工种,铸造车间的熔炉、干燥炉、熔化的金属、热铸件,锻造及热处理车间的加热炉和赤热的金属部件都产生强烈的热辐射,形成高温环境.严重时发生中暑。
3、有害气体。电镀时可产生铬酸雾、镍酸雾、硫酸雾及氰化氰;电焊时可产生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喷仿桥漆时可产生苯、甲苯、二甲耐坦苯等,均可引起职业中毒。
4、重体力劳动和外伤、烫伤在机械化程度较差的企业,浇铸、落砂、手工锻造时都是较繁重的体力劳动,即使使用气锤或水压机,由于需要变换工件的位置和方向,体力劳动强度很大,同时要在高温下作业,容易引起体温调节昌大桐和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柒』 机械危险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机械危险的主要形式:
1、机械危险:包括挤压、剪切、切割或切断、缠绕、引入或卷入、冲击、刺伤或扎伤、摩擦或磨损、高压流体喷射或抛射等危险。
2、电气危险:包括直接或间接触电、趋近高压带电体和静电所造成的危险等。
3、由振动产生的危险:如由手持机械导致神经病变和血脉失调的危险、全身振动的危险等。
4、由低频无线频率、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各种高能粒子射线、电子或粒子束、激光辐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损害的危险。
5、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7)机械加工涉及什么危险扩展阅读:
因操作失误而产生机械伤害的原因:
1、机械产生的噪声使操作者的知觉和听觉麻痹,导致不易判断或判断错误;
2、依据错误或不完整的信息操纵或控制机械造成失误;
3、机械的显示器、指示信号等显示失误使操作者误操作;
4、控制与操纵系统的识别性、标准化不良而使操作者产生操作失误;
5、时间紧迫致使没有充分考虑而处理问题;
6、缺乏对动机械危险性的认识而产生操作失误;
7、技术不熟练,操作方法不当;
8、准备不充分,安排不周密,因仓促而导致操作失误;
9、作业程序不当,监督检查不够,违章作业;
10、人为的使机器处于不安全状态,如取下安全罩、切除联锁装置等。走捷径、图方便、忽略安全程序。如不盘车、不置换分析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安监总局明确40项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机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