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梯机械锁紧的门是什么意思
1、电梯门分为复厅门、和轿厢门。制厅门是每层楼的电梯门,轿厢门是随电梯运行的电梯门。
2、电梯轿厢门,由轿厢顶部的门机(开关门专用电机与传动机构)控制;厅门则由轿厢厅门上的门刀,靠机械力(与轿厢门同步)开、关门,并锁紧的。
3、 “电梯机械锁紧的门” ,应该是指电梯(每层楼的)厅门。
电梯门的锁紧型式有有3种
1.重力;
2.永久磁铁;
3.弹簧,
通过这3种型式来产生和保持锁紧动作。
❷ 电梯的轿门在什么条件下有锁勾谢了
按照检规和国标里相关的规定
轿厢与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的间距要求在版15cm以内,否则需要安装轿门权锁紧装置(防扒门的锁钩装置)
其实就是为了防止电梯内人员扒门造成跌落井道事故而设置的保护措施
轿门锁紧装置有很多种形式,有的只有一个塑料钩,而有的是金属材质并和电气验证触点一体化的,这种俗称机械锁,传统的机械锁在电梯运行情况故障率比较高,当然现在出来的新型轿门机械锁也有比较好的。
如果不安装轿门锁紧装置,就需要在轿厢入口的井道壁出设置阻挡版使得上面所说的间距降到15cm以下。这时候就不需要装了。
希望你明白了,不了解的可以追问
❸ 电梯轿厢内应有哪些装置及标识
1、正常的操作按钮、通风设施;
2、紧急报警装置,停电可用,并应有使用说明;
3、应急照明,在轿厢正常照明电源中断情况下自动燃亮且维持1小时以上,应保证能看清报警装置及说明;
4、在显著位置张贴电梯《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5、在乘客易于注意的显著位置张贴乘梯注意事项。
6、铭牌标识:标明制瞎贺造厂家、额定载重量及限制乘梯人数。

(3)怎么看轿厢装有机械锁紧的电梯扩展阅读: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改羡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磨歼派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现代电梯主要由曳引机、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等)、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组成。这些部分分别安装在建筑物的井道和机房中。通常采用钢丝绳摩擦传动,钢丝绳绕过曳引轮,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平衡重,电动机驱动曳引轮使轿厢升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梯
❹ 电梯层门门锁的结构有哪4种组成
1、电梯门的组成和结构
电梯层门和轿厢门一般由门、导轨架、涓轮、渭块,门框、地坎等部件组成。门一般由薄钢板制成,为了使门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刚性,在门的背面配有加强筋。为减小门运动中产生的噪声,门板背面涂贴防振材料。门导轨有扁钢和C型折边导轨两种门通过涓轮与导轨相联,门的下部装有渭块,插入地坎的涓槽中;门的下部导向用的地坎由铸铁、铝或铜型材制作,货梯一般用铸铁地坎、客梯可采用铝或铜地坎。
2、电梯门的分类
电梯门从安装位置来分可以分为两种,装在井道入口层站处的为层门,装在轿厢入口处的为轿厢门。层门和轿厢门按照结构形式可分为中分门、旁开门,垂直涓动门、铰链门等。中分式门主要用在乘客电梯上,旁开式门在货梯和病床梯上用得较普遍,垂直涓动门主要用于杂物梯和大型汽车电梯上。铰链门在国内较少采用,在国外住宅梯中采用较多。
3、层门的基本要求
层门应是无孔的门,净高度不得小于2m,层门关闭后门扇之间及门扇与立柱、门楣和地坎之间间隙应尽可能的小,乘客电梯应为1-6mm,载货电梯应为1-8mm,为了避免运行期间发生剪切的危险,自动层门的外表面不应有大于3mm的凹进或凸出部分。(三角形开锁处除外)。这些凹进或凸出的部分边缘应在两个方向上倒角。装有门锁的层门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在水平涓动门的开启方向,以150N的人力(不用工具)施加在一个最不利点上时,门扇之间及门扇与立柱、门楣之间的间隙不得大于30mm,层门净进口宽度比轿厢净入口宽度在任何一侧的超出部分均不应大于0.05m,(采用了适当措施的除外)
4、层门的导向装置
水平涓动门的顶部和底部都应设有导向装置,层门在正常运行中应避免脱轨、卡住或在行程终端时错位。
5、层门的运动保护
动力操纵的水平涧动门应尽量减少人被门扇撞击后而造成的伤害,为此国家规范作了如下的一些规定:阻止关门的力应不大于150N(这个力的测量在关门行程开始后的1/3之后进行);
6、层门地坎
层门地坎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承受通过它进入轿厢的载荷,其水平度不大于2/1000,各层站地坎应高出装饰后地面2-5mm,以防止层站地面洗涮、洒水时,水流进井道。
❺ 建筑物设计时考虑哪些电梯对建筑物的影响因素
一、建筑设计施工时对电梯机房的基本要求
1)机房应当专用,不得用于电梯以外的其他用途,但可设置空调、采暖器、火灾探测器和灭火器。机房内也不能安装其他设备,如通信设施等,有可能对电梯控制系统产生电磁干扰。
2)电梯机房应设置窗户,当机房室内温度过高时能开窗通风降温。但窗户的形式和位置应合理,尽量远离电梯主机和控制柜。笔者曾经处理过多起雨水从百叶窗飘入电梯主机和控制柜,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案例。
3)主机旋转部件的上方应有不小于0.3米的垂直净空距离,和机房地面高度不一并且相差大于0.5米时,应当设置楼梯或者台阶,并且设置护栏,保护电梯安装和维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二、建筑结构中电梯井道的要求
1、电梯顶层空间应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当电梯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下列部件的距离:a与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包括2)所涉及的部件),不应小于0.3 + 0.035V2(V为电梯额定速度)。h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1 + 0.035V2。
2、在建筑设计中,要注意电梯生产厂家井道布置图的标注。
一些国外的电梯公司较为注重建筑的节能环保,在标注电梯井道高度尺寸时,都是以最小的要求尺寸标注,尤为重要的是,这些尺寸都是井道结构内尺寸,建筑设计人员如果不注意,按照外尺寸标注建筑设计图纸,两者正好相差了一层楼板的厚度。往往就是这个尺寸,导致很多电梯在验收时,电梯顶层空间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3、对于观光电梯,可以采用部分封闭井道,但必须保留一定的围壁,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
轿厢和井道壁之间的距离也是有要求的,轿厢与而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的间距不大于0.15米,如果轿厢装有机械锁紧的门并且门只能在开锁区内打开时,则上述间距不受限制。
对于一些钢结构观光建筑,很多电梯不能达到这个距离要求,导致空间过大留下安全隐患。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方法是在井道壁上加装隔板使这个距离减小到合格要求,不过这会极大地影响观光建筑的美观;另一种方法是轿厢门本身带有机械锁紧装置,这种办法要在电梯选型配置的时候提出来,否则,待电梯出厂后,无法进行改造加装。
4、在装有多台电梯的井道中,不同电梯的运动部件之间应设置隔障。 如果这种隔障是网孔型的,则应该遵循相关规定。这种隔障应至少从轿厢、对重(或平衡重)行程的最低点延伸到最低层站楼面以上2.50米高度。宽度应能防止人员从一个底坑通往另一个底坑。如果轿厢顶部边缘和相邻电梯的运动部件(轿厢、对重(或平衡重))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0.50米,这种隔障应该贯穿整个井道。其宽度应至少等于该运动部件或运动部件需要保护部分的宽度每边各加0.10m。另外,井道应适当通风,这对于无机房电梯尤为重要,有利于井道内主机和控制柜的散热,防止控制柜或主机过热保护。
三、建筑结构中的电梯底坑要求
1、电梯底坑安装的是缓冲器,当电梯失速蹲底时,缓冲器是电梯最后一道安全保护装置。
由于底坑检修人员安全作业空间尺寸的要求,缓冲器必须通过基座安装在底坑地面上。根据笔者调查,目前90%以上的电梯缓冲器基座都是混凝土结构,而其中几乎所有的混凝土基座都是由电梯安装单位自行施工浇筑,非土建相关专业人员施工,混凝土基座质量和承载能力都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土建设计和施工单位要重视基座的浇筑施工,保证混凝土基座能够承受缓冲器的设计载荷。
2、对重下方空间防护。
如果对重之下有人能够到达的空间,应当将对重缓冲器安装于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或者在对重上安装安全钳。这个空间包括:车库、储藏室和积水坑等等。如要加装对重安全钳,必须在电梯选型配置时提出来,需要额外安装对重限速器和安全钳,并且要求对重导轨也是实心导轨,能承受相应的设计载荷。 对于一些储藏室、积水坑等空间,可直接浇筑混凝土实心桩墩来解决,然而对于一些地下车库及过道,这个问题就十分棘手,如若浇筑实心桩墩,则会影响过道通行,从而影响整个地下车库的设计施工。 从建筑结构承载的角度来说,采取一定的结构设计,可以避免直接浇筑实心桩墩,也可以满足承载要求,但这一做法并不被电梯相关的标准认可,因此,碰到此类问题时,必须在建筑设计时给予考虑。
3、应注意底坑渗水、漏水的防水施工,如果不在建筑施工时就加以解决,等到建筑交付使用后修修补补很难彻底解决问题。
电梯故障和相关事故统计分析表明,很多都是由于底坑积水,或环境潮湿,引起电梯安全回路上的电气元件故障导致的。潮湿也会导致电梯金属结构件的腐蚀,降低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另外,一些设计和施工单位为节省成本,直接利用地势位置较深的电梯底坑作为积水坑,避免了挖掘施工积水坑,人为地营造一个较为潮湿的底坑环境,从设计施工上就给电梯留下了安全隐患。因此,必须杜绝把积水坑设置在电梯底坑内。
四、电梯抗振设计要求
电梯主机是旋转部件,不断地启动、运行、停车,难免会产生振动和噪声。一般比较常见的是两类振动噪声问题:一类是机房附近楼层的振动,这类振动由主机直接产生,通过建筑结构传递到机房下1层-2层,此类问题可以通过一定的减震措施来解决。另一类是中间楼层产生的振动噪声,这部分楼层离机房位置较远,不是由主机直接产生的,而是建筑结构共振引起的。另外,电梯运行时,导靴和导轨之间高速接触难免产生振动和噪声,紧邻井道的房间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夜间,极大地影响住户休息,这方面的投诉也屡见不鲜。因而井道最好设置在远离卧室的位置,或者通过楼梯走廊等使井道和房间隔开。
我国电梯相关的国家标准和电梯监督检验中,只考虑电梯运行时机房内部噪声、电梯运行时轿厢内部噪声以及开关门时的噪声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建筑物内部其他区域由电梯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则不在检测范围内。因此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应与电梯生产厂家合作,事先考虑如何减振减噪的问题。
❻ 电梯井道测量有哪些要20种!
电梯井道测量的基本内容
1.井道宽度:面对电梯厅门,测量井道两侧壁间的净空尺寸。井道进深:从厅门口内壁到井道后壁之间的净空尺寸。对井道的宽度和进深,每一层都要测量,防止井道上下偏差过大。用一根细长木竿由厅门洞口探入井道内壁,再将木竿抽出来用尺测量探入部分长度。井道宽度测量用钢卷尺就可以了,如果井道进深不大,也可直接用钢卷尺探入井道测量。注意有的井道壁设计为下厚上薄,导致井道有下窄上宽现象。
2.门口:测量门洞宽度、高度、以及呼梯孔位置尺寸,还要测量左右两侧墙垛的宽度,以此判定门口中心是否位于井道中心,以及偏差多少。勘察门洞上方的钢筋混凝土过梁,一般要求300mm高与墙等厚与井道等宽,用于安装层门装置。每一层的门洞下方必须有钢筋混凝土梁用以安装厅门地坎装置,如有牛腿须作记录。门口留洞高度一般为:自装修完工地面起,电梯净开门高度+100mm
3.层高:在厅门口测量相邻两层楼板装修完工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可用一根木竿分段测量上一层楼板下皮到脚站地面的净尺寸,之和再加上楼板厚度即为该层层高。也可在与厅门地面等高的楼梯上下口处测量层高。
4.顶层高度:顶层装修完工地面到井道顶板下皮之间的净尺寸。
5.底坑深度:最低一层装修完工地面到坑底的深度。注意观察底坑内有无建筑基础等结构突入井道内,如有则须量出其尺寸,做好记录。
6.井壁结构:砖混结构井道须勘察有无圈梁,如有须记录圈梁中心间距(一般要求圈梁高度300mm,最小为200mm),如有埋件需记录埋件尺寸及其间距,注意许多情况下,如果不是按你所代表的厂家图纸设计的井道,埋件位置都有偏差。后对重的电梯井道须三面布梁(或埋件),侧对重电梯井道只须左右两面布梁(或埋件)。还要注意井道的四角有无突出井道内部的立柱,井道内壁有无突出的梁等结构,并做好记录。埋件位置由电梯厂家根据导轨支架与井道壁焊接固定的位置来确定,埋件一般用12-16mm厚的钢板。
7.机房:量出机房的平面长度和宽度尺寸,标出机房与井道的相对位置,起台(如有)高度、吊钩下缘到井道顶板上皮之间的高度、机房开门位置及尺寸等,还要记录有无支撑台等情况。机房是否有高台及其高度尺寸决定了工厂发货时机房线盒的长短,急停开关的配置等问题。另外还要注意机器梁支撑台之间的距离(一般等于井道的宽度或进深),避免工厂发货时将机器梁发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