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常见需要机械通气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
常见需要机械通气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很多种肺病,心血管病,肝炎都需要机械通气呼吸机
Ⅱ 机械通气的禁忌症有哪些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和危重患者呼吸支持最为有效手段。为抢救患者生命,以下一些所谓禁忌证是相对的。
1、张力性气胸或纵隔气肿(未引流前)。
2、肺大泡和肺囊肿。
3、活动性大咯血(已有呼吸衰竭或窒息表现者除外)。
4、低血压(未经治疗前)。
5、食管-气管瘘等。

注意事项
1、尚未补足血容量的失血性休克及未经胸腔闭式引流的气胸等,应暂缓使用呼吸机。
2、呼吸机的操作者,应熟练掌握机械性能、使用方法、故障排除等,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损坏机器。
3、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应有专人监视、护理,按时填写机械通气治疗记录单。
4、病室每天以1%-2%过氧乙酸喷雾消毒,或紫外线等照射1-2次。
5、呼吸机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维修、保养。使用前后,呼吸机的外部管道、呼吸活瓣、雾化装置等每2-3d更换消毒1次。
机械通气从仅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
Ⅲ 简述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包括哪些
1、气压性损伤:在用呼吸机时由于压力过高或持续时间较长,可因肺泡破裂致不同程度气压伤,如间质性气肿,纵隔气肿,自发性或张力性气胸。预防办法为尽量以较低压力维持血气在正常范围,流量不要过大。
2、持续的高气道压尤其高PEEP可影响回心血量。使心搏出量减少,内脏血流量灌注减少。
3、呼吸道感染:气管插管本身可将上气道的正常菌群带入下气道造成感染,污染的吸痰管、器械,不清洁的手等均可将病原菌带入下呼吸道。病原菌多是耐药性和毒性非常强的杆菌、链球菌或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当发生感染时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方面最重要的是无菌操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不能降低或延缓感染的发生反而会导致多种耐抗生素的菌株感染。
4、喉损伤:最重要的并发症,插管超过72小时即可发生轻度水肿,可静脉滴注或局部雾化吸入皮质激素,重者拔管困难时可行气管切开。
5、肺-支气管发育不良:新生儿及婴幼儿长期使用呼吸机,特别是长期使用高浓度的氧吸入时可发生。
Ⅳ 呼吸机人机对抗
一、人机对抗的病因
(1)气道阻塞或分泌物过多:为机械通气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资料显示约占35%.由于气道不畅,通气受阻,发生呼吸困难,引起人机对抗。六安市中医院呼吸内科张文东
(2)支气管痉挛:由于感染控制不力、解除气道痉挛治疗不足,使气道阻力和呼吸做功增加、机体缺O2,导致呼吸肌疲劳,呼吸运动不协调,呼吸浅快,从而发生人机对抗。
(3)潮气量不足:如呼吸通气参数设置不足,也可能存在呼吸机漏气,特别是呼吸机正常运行中出现呼吸机回路管道隐性破损漏气,更不易察觉。另外气管导管上的气囊充气不足或破损漏气,不仅减少肺的通气量,甚至引起分泌物渗入气道,加重阻塞,发生缺O2。
(4)持续高热、严重感染或代谢性酸中毒:由于机体消耗增大,代谢加快,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未及时相应增加通气量,造成通气相对不足。
(5)单肺通气:气管导管固定不妥,使导管下滑到一侧支气管,形成单肺通气,对侧肺不张。此种情况发生在老年有牙缺失且经口腔插管不易固定的患者。单肺通气结果是肺容量明显减少、气道高压、呼吸困难而发生人机对抗。
(6)急性肺水肿: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可引起高压性肺水肿,而有机磷中毒,表现为高渗透性肺水肿。由于肺血管与肺组织间液体交换功能紊乱,造成肺含水量增加,引起肺气体弥散功能障碍,导致急性呼吸困难。
(7)气胸:为机械通气中危急、严重并发症。其发生与潮气量过大,气道压力过高,患者的肺顺应性差及慢性肺部病变有关。一旦气胸形成,患侧肺脏受压,气道压力迅速上升,临床表现为严重人机对抗和低O2血症。
二、防治策略
根据发生人机对抗的原因,宜采取以下措施:
(1)对气道阻塞患者首先应予畅通气道,解除阻塞,加强湿化和吸痰等气道管理。对高热或通气量需求较大的患者,可适当加大湿化,必要时定期在气管内注入湿化液,防止气道脱水,分泌物干结,痰痂形成。分泌物过多者除加强抗感染和增加吸痰次数外,还需注意是否存在因气囊问题造成分泌物反流,同时避免导管变形狭窄。支气管痉挛患者应及时解除气道阻力,可利用胃管给予支气管扩张剂,也可雾化吸入或静脉用药。从临床治疗效果看,局部使用β 2受体激动剂起效作用最快,一般5~15 min 可使气管痉挛得到明显缓解。但必须是在充分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的前提下进行,否则药效大为降低。严重时可改用压力控制通气(PCV),适当加大FiO2。(2)单肺通气引起人机对抗,可予适当退管,恢复双肺通气。同时应加强对导管的固定,使其保持适当位置和深度,防止导管下滑进入一侧支气管。
(3)潮气量不足,表现为插管上机时即刻发生人机对抗,可直接加大呼吸机通气量或呼吸频率,也可采用呼吸气囊临时手控辅助过度通气,当血O2明显上升及CO2有所下降,患者自主呼吸减弱,再接上呼吸机可减少人机对抗的发生。反复查验动脉血气有助于呼吸参数的调整。
(4)持续高热、严重感染、代谢性酸中毒等,需要适当提高通气量。如果无上述原因而发生通气不足,要警惕呼吸机漏气的可能,最常见的是呼吸机软管隐性破损漏气,一旦证实,应立刻更换软管。
(5)并发气胸。病情危急时可直接穿刺排气,行闭式引流,促使肺复张。
(6)机械通气中要重视加强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原发病治疗。心功能不全者应控制补液总量与滴速,防止医源性肺水肿发生。因此,若加强对原发病和诱因治疗后,仍未能改善缺氧时,可考虑改用 PEEP,以提高呼气末肺泡压力,减少肺内分流,增加肺泡气体交换及减轻肺泡和间质组织水肿。
(7)神经系统兴奋者或刚插管上机患者,由于吸气时负压启动呼吸机,呼气时存在阻力感,不同于正常呼吸,一时对使用呼吸机不适应,可短期使用镇静剂,以减少人机对抗。只有在排除发生人机对抗致命性原因的情况下,如经上述处置,呼吸仍不同步,才可考虑使用肌肉松弛药物,消除患者自主呼吸,使用人工机械控制呼吸,从而提高其通气效率。
Ⅳ 呼吸机使用的常见并发症怎么处理
机械通气并发症原因很多,如低氧血症可导致心律紊乱,有些源于病人本身肺功能不全,有些是由于我们对病人治疗引起,如气道吸引,除非我们非常小心地应用,治疗中使用的药物可以引起并发症,同时有许多病人除了需要机器维持通气外,尚有呼吸系统以外的问题需要时时注意,病人不仅仅有一对有问题的肺,还可以有心脏疾病、肝肾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消化系溃疡等等。同时我们还应意识到,在重症临护的应激压力和机械通气下,任何原有的疾病都有可以恶化,许多并发症可不明原因地发生于机械通气病人,发生于管理很棒的ICU内。
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的主要问题是他们完全依赖于机器和机器的操作者,病人意愿应人工气道难于表达,有经验的病人远较从末接受过呼吸机的病人对那些仪表、灯光、声音的反应要安静,对此类病人要表示同情和理解,他们常常非常紧张,而紧张可导致机体生理病理改变,如胆碱脂酶升高,这不仅使心率加快,还可造成氧耗增加,紧张也与急性胃溃疡有关,这是呼吸支持病人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呼吸支持病人往往卧床不起,由于不活动,肢端静脉血流受阻,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威协到肺栓塞,液体的补充有体液过量的危险,尤其是当病人有心脏衰竭和肺损害,这类病人往往进行血管置管,供采取动脉血、测CVP、PAWP,这也是一种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
合理的预防管理,有利于防止潜在并发症的发生,要求ICU工作者通过观察了解掌握病人可能发生问题,警觉呼吸支持者发生意外。做好机器日常维护,保持呼吸机正常工作状态非常重要,做好了维护,机器急性失灵应该说是少见的,常见原因是操作不当,如声光报警表示压力超过了设置值,可认为是呼吸机失灵,一个训练有素的人通过观察可发现通常原因是分泌物积聚,合理的操作是吸痰,如果你的反应是去报告某人而让报警仍存在,那么这是人为故障而非机器故障。避免人为故障,不仅在于加强训练同时需要有判断能力。
关于肺部感染,有两种感染存在于ICU病人——原发的和医院获得的。对于院外就感染的我们无能为力,而对于院内感染者我们可以做些工作。第一步是认识感染的来源,常见的来源是呼吸治疗的器件,尤其是湿热的,如加热湿化器,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