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九十年代海湾战争是机械战争向什么战争的转变
第一,海湾战争概述。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
第二,战争的起因、经过。主要原因一:经济利益。占领科威特后伊拉克将拥有全球1/5的石油储量,通过提高油价偿还两伊战争所欠下的债务。主要原因二:统治者因素。萨达姆的专政,希望通过当时国际局势的动荡占领吞并科威特,从而实现重建“巴比伦帝国”的梦想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在350余辆坦克的引导下,主攻部队首先向南攻占贾赫腊山口,然后折向东进攻科威特市。助攻部队,在主攻部队西侧向南进攻,在贾赫腊山口与主攻部队会合后,继续南下,在通往沙特边界的主要通道上建立阻击阵地。经过约14小时的城市战斗,下午7时,伊军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8月3日中午,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至8月6日,进入科威特的伊军达到约20万人,坦克2,000余辆。8月8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伊拉克的侵略行为,国际社会立即作出了强烈反应,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军。经过五个半月紧张的军事调遣、部署和对峙以及频繁的外交斡旋,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最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678号决议,授权联合国成员国在伊拉克于1991年1月15日之前仍拒不执行有关决议的情况下,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维护、执行有关决议,恢复海湾地区的和平与安全。然而,伊拉克仍表示拒绝接受决议。1991年1月17日,巴格达时间2时40分左右,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起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大规模空袭,海湾战争由此爆发。首先由停泊在海湾水域的美国“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战列舰向伊拉克的防空阵地和雷达基地等目标发射了一百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随即从沙特、巴林等国的空军基地和停泊在海湾的美国航空母舰上出动了数百架轰炸机,对伊拉克境内的军事目标进行了轮番轰炸。此后,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飞机也参加了战斗。到2月中旬,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共出动作战飞机7.6万架次,从海上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280余枚,严重打击了伊军的士气,并使伊拉克处于瘫痪状态。2月24日,多国部队在海空攻势配合下,向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大规模地面进攻。以美军为中坚的进攻分4路把侵科伊军包围在科威特境内,并切断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与后方的联系。溃退的伊军只进行了“轻微的抵抗”,而后点燃了科威特近600口油井。与此同时,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遭到自海湾开战以来最猛烈的连日空袭。迫于多国部队的军事压力,2月28日伊拉克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宣布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放弃对科威特的领土要求,同意向科威特支付战争赔款。一场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由此宣告结束。此战,伊拉克海陆空三军受到重创,付出伤亡10万人的代价,伊拉克的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主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均被炸毁,伊拉克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美元,经济体系面临崩塌。这次战争中,军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精确制导弹药、夜视器材、新型坦克、隐型飞机、巡航导弹、防空导弹系统、电子战武器、军用计算机、C3I系统等等都第一次用于战争,当然为此美军付出了600多亿美元的代价。
综上,可以发现通过海湾战争,机械战争已经向高科技战争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武器装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2.打击方式基本已不再是过去战争所追求的那种大规模毁伤,而是在破坏力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3.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
Ⅱ 什么战争标志着高技术战争进入了成熟时期,开始向信息化战争转型
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海湾战争的陆空协同作战非常好,战争中美军制导武器应用比列非常大,超视距作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陆空协同度非常高,极小的陆军单位就可呼叫空中支援,gps在战争中的使用非常普遍,这一切都离不开相应的数据链系统,可以信息资源共享。
Ⅲ 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分水岭 A对 B错
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选A。
海湾战争向人们展示了信息化作战的力量,成为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起点。
Ⅳ 海湾战争标志着什么战争向什么战争转变的开始
机械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
Ⅳ 九十年代海湾战争是机械战争向什么战争的转变
第一,海湾战争概述。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
第二,战争的起因、经过。主要原因一:经济利益。占领科威特后伊拉克将拥有全球1/5的石油储量,通过提高油价偿还两伊战争所欠下的债务。主要原因二:统治者因素。萨达姆的专政,希望通过当时国际局势的动荡占领吞并科威特,从而实现重建“巴比伦帝国”的梦想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在350余辆坦克的引导下,主攻部队首先向南攻占贾赫腊山口,然后折向东进攻科威特市。助攻部队,在主攻部队西侧向南进攻,在贾赫腊山口与主攻部队会合后,继续南下,在通往沙特边界的主要通道上建立阻击阵地。经过约14小时的城市战斗,下午7时,伊军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8月3日中午,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至8月6日,进入科威特的伊军达到约20万人,坦克2,000余辆。8月8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伊拉克的侵略行为,国际社会立即作出了强烈反应,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军。经过五个半月紧张的军事调遣、部署和对峙以及频繁的外交斡旋,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最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678号决议,授权联合国成员国在伊拉克于1991年1月15日之前仍拒不执行有关决议的情况下,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维护、执行有关决议,恢复海湾地区的和平与安全。然而,伊拉克仍表示拒绝接受决议。1991年1月17日,巴格达时间2时40分左右,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起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大规模空袭,海湾战争由此爆发。首先由停泊在海湾水域的美国“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战列舰向伊拉克的防空阵地和雷达基地等目标发射了一百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随即从沙特、巴林等国的空军基地和停泊在海湾的美国航空母舰上出动了数百架轰炸机,对伊拉克境内的军事目标进行了轮番轰炸。此后,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飞机也参加了战斗。到2月中旬,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共出动作战飞机7.6万架次,从海上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280余枚,严重打击了伊军的士气,并使伊拉克处于瘫痪状态。2月24日,多国部队在海空攻势配合下,向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大规模地面进攻。以美军为中坚的进攻分4路把侵科伊军包围在科威特境内,并切断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与后方的联系。溃退的伊军只进行了“轻微的抵抗”,而后点燃了科威特近600口油井。与此同时,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遭到自海岩冲湾开战以来最猛烈的连日空袭。迫于多国部队的军事压力,2月28日伊拉克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高圆宣布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放弃对科威特的领土要求,同意向科威特支付战争赔款。一场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由此宣告结束。此战,伊拉克海陆空三军受到重创,付出伤亡10万人的代价,伊拉戚枣塌克的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主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均被炸毁,伊拉克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美元,经济体系面临崩塌。这次战争中,军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精确制导弹药、夜视器材、新型坦克、隐型飞机、巡航导弹、防空导弹系统、电子战武器、军用计算机、C3I系统等等都第一次用于战争,当然为此美军付出了600多亿美元的代价。
综上,可以发现通过海湾战争,机械战争已经向高科技战争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武器装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2.打击方式基本已不再是过去战争所追求的那种大规模毁伤,而是在破坏力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3.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