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机械摆钟是怎样补充能量的
机械钟表中,利用带簧(发条)恢复变形所放出的能量或利用重物下降的重力作能源,以机械振动系统为时间基准,实现计量时间和时段的机械机构。机械钟表机构有多种类型,但一般都由原动系、传动系、擒纵调速系、上条拨针系和指针系组成,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图1)。此外,日历手表中还包括日历(或双历)机构,自动手表中还包括自动上条机构。
原动系 储存和传递工作能量的机构。分为重锤原动系和弹簧原动系两类。
重锤原动系 利用重锤的重力作能源。多用于简易挂钟(图2 )和落地摆钟。重锤原动系结构简单,力矩稳定,但当上升重锤时,传动系与原动系脱开,钟表机构停止工作。
弹簧原动系 利用卷成螺线形的带簧(发条)恢复变形所放出的能量作能源。带簧一端与轴连接,另一端与一个不动的零件或发条盒的壳体连接。弹簧原动系用作携带式钟表的能源,也用于摆钟上。弹簧原动系有带固定条盒式、不带条盒式和带活动条盒式等3种类型。
传动系 将原动系的能量传给擒纵调速系的一组传动齿轮。通常由一系列轮片和齿轴组成(图3),在主传动中轮片是主动齿轮,齿轴是从动齿轮。传动比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i=Z1/Z2
式中Z1为主动齿轮齿数,Z2为从动齿轮齿数。对于有秒针装置的钟表,其中心轮的轮片到秒轮的齿轴的传动比必须等于60。钟表传动系的齿形绝大多数是专门设计的(见钟表齿形)。
传动系可按“二轮”(时轮和分轮)在表机芯的平面配置分为两类:①中心二轮式,二轮在表机芯的中央。它又包括直接传动式、秒簧式、短秒针和无秒针式、双三轮式。②偏二轮式,二轮不在表机芯中央。它又包括头轮传出式、二轮传出式、三轮传出式。
直接传动式是经常采用的传动系之一(图3)。在这种传动方式中,分轮上部有一凹槽,分轮依靠摩擦与中心轮管相配合;走针机构的运动由中心轮来带动。
擒纵调速系 由擒纵机构和振动系统构成。按振动系统的特点可分为两类:①有固有振动周期擒纵调速系。它具有可以独立进行振动的、有稳定周期的振动系统。手表、闹钟中的走时系统的擒纵调速系属于此类。②无固有振动周期擒纵调速系(图4 )。它没有能够独立进行振动的振动系统。这种调速系中的所谓振动系统的往复振动,完全依靠擒纵机构的往复运动。机械闹钟中的闹时系统的擒纵调速系属于此类。这种调速系精度要求不高,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抗外界干扰能力强,在机械式定时器和钟表引信中大量采用。
擒纵机构 联系传动系和振动系统的一种机构。其作用是把原动系的能量传递给振动系统,以维持振动系统的等幅振动;并把振动系统的振动次数传给指针机构,达到计量时间之目的。擒纵机构种类很多,按其与振动系统联系的程度可分为两类。①非自由式擒纵机构:擒纵机构和振动系统经常保持运动上的联系。它包括直进式、后退式和工字轮式擒纵机构等。②自由式擒纵机构:只有在释放和传冲阶段,擒纵机构和振动系统才保持运动上的联系,其余阶段振动系统处于自由运动状态。它包括有销钉式、叉瓦式和天文钟式擒纵机构等。
①后退式擒纵机构(图5):广泛用于低精度摆钟。它的叉瓦锁面和冲面是同一平面(工作面);进瓦的工作面是一圆柱面,其圆心与擒纵叉的转动中心不重合;出瓦的工作面是一平面。叉瓦和擒纵叉作成一体。传冲后,叉瓦工作面将迫使擒纵轮后退一个角度。
②叉瓦式擒纵机构(图6):应用最广的擒纵机构之一。工作时,擒纵轮由传动系取得能量,通过擒纵轮齿和叉瓦(进瓦或出瓦)的作用转变为冲量传送给擒纵叉;通过擒纵叉的叉口和双圆盘的冲击圆盘上的摆钉的相互作用,再将冲量传给振动系统。双圆盘的保险圆盘和叉头钉,摆钉和擒纵叉的喇叭口是保证机构正常工作的保险装置。
③销钉式擒纵机构(图7):与叉瓦式擒纵机构的不同之处是,在擒纵叉上用两根圆柱销钉代替叉瓦,冲量只沿擒纵轮齿冲面传递。这种擒纵机构结构简单,精度要求低,制造方便,多在闹钟和低精度表中采用,俗称粗马结构。
振动系统 作为时间基准的机构。振动系统的振动周期乘以被测过程内的振动次数,即为该过程经历的时间。机械钟表常用的振动系统有摆、扭转摆和摆轮游丝振动系统。
①摆:由摆锤、摆杆、挂摆装置和周期调节装置等组成。用于固定式钟中(图2 )。当摆锤在外力作用下偏离铅垂线(平衡位置)任一角度而放开后,在重力作用下,摆锤将绕支点作往复运动。振动过程是摆的动能和位能交替转换的过程。
②扭转摆:主要由摆盘和悬丝组成(图8)。悬丝下端固定摆盘,上端固定在不动的支点上。悬丝的截面可为矩形或圆形。扭转摆常与后退式擒纵机构或叉瓦式擒纵机构构成擒纵调速系。扭转摆有较长的振动周期(几秒~几十秒),多用于能量较节省而走时延续时间较长的固定式钟。
③摆轮游丝振动系统(图9):游丝的内外端分别固定在摆轴和摆夹板上。摆轮受外力作用偏离其平衡位置开始摆动时,游丝就被扭转而产生位能,通常称为恢复力矩。该力矩促使摆轮向其平衡位置运动。
上条拨针系 卷紧原动系中的发条和拨动时针、分针以校正钟表所指示时间的机构(图10)。上条时,立轮和离合轮处于啮合状态。拨针时,离合轮和立轮脱开而与拨针轮啮合。
② 用两个塑料瓶做一分钟记时器
一)背景和目标
由于摆具有等时性,长期以来人们用它来制作钟表。但是要使摆钟能精确计时,还必须利用机械技术。
组织学生观察摆钟的内部构造,了解摆钟是怎样利用齿轮操纵器完成计时工作的。通过观察,学生要自己亲手制作一个摆钟。并对自己制作的摆钟进行测量。他们将通过这一过程充分认识到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概念
.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过程与方法
.观察摆钟内部的构造。
.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简易摆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计时工具带来的乐趣。
.认识到科学必须与技术结合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二)教学准备
1.每个小组一个带齿轮操纵器摆钟。
2.每个小组一张硬纸板,一根木条(或者塑料条),一个摆锤。
3.每个小组一个秒表(或者手表),一把剪刀,一个钩码,一根棉线、一个胶带纸。
(三)教科书说明
内容共3页,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摆钟齿轮操纵器
在这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摆钟的内部构造,通过观察摆钟的内部构造让学生理解摆钟是怎么利用摆来计时的。摆钟的几个部件主要是:齿轮操纵器、摆锤、垂体、齿轮。摆钟的整个计时过程是这样的,垂体利用本身受到的向下的重力来转动齿轮,齿轮转动时,摆锤同时摆动,使得齿轮操纵器的倒钩松开,这样齿轮就转动一个齿,从而就带动指针转动一秒钟。
教科书上呈现了齿轮操纵器工作的整个过程。第一幅图,是摆钟开始工作,第二幅图,是钟摆摆动到左边时,长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会松开,垂体的拉力会让齿轮往前转动一齿。第三幅图,当钟摆往右摆动时,右边的齿轮又会前进一齿。教科书上呈现完整的工作过程,是要让学生们观察清楚,并理解摆钟的计时原理。
第二部分: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学生们在第七课已经会制作一个一分钟摆30次的摆。在这里学生们理解摆钟一分钟60秒,但是摆锤却一分钟只需摆30次的道理。学生在这个活动中要亲手制作一个摆钟,并且对自己的摆钟进行检测。
(四)教学建议
1.观察摆钟齿轮操纵器
教师提供给每个小组一个摆钟内部构造模型,组织学生观察摆钟的内部构造,让学生讨论摆钟是怎么利用摆锤摆动来计时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理解摆钟的计时原理,要让学生对自己观察与讨论的结果进行描述,说明摆钟是怎样利用摆锤的摆动来计时的。
教师要提示学生观察摆钟内部的几个主要部件:摆锤、垂体、齿轮操纵器、齿轮,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部件在摆钟工作时是怎么运动的。要求学生们用语言进行描述。
2.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引导学生思考:摆锤只需摆30次,摆钟就是一分钟(60秒)。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就这个问题开展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摆钟的计时原理。在充分讨论后组织学生制作一分钟计时器,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学生制作过程的顺利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提供给他们的材料。给学生准备的纸板硬度要强,不能用瓦楞纸。齿轮不能太大,因为硬纸板不能支撑太重的物体。在制作过程中,齿轮的齿数是学生比较容易忽视的,齿轮的齿数太密或太疏,都会影响计时的准确性。
四、评价建议
评价是在教学中一直进行的,并且被整合人教学过程之中,成为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在评价他们,在教学中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对本单元比较有效的几种评价策略是:
学习作品分析。学习作品蕴涵了学生写的也囊括了学生所做的,是记录学生朝着单元概念日标发展的实物一包括记录单与学生活动作品。记录单是指学生的记录表格、绘画、绘图;学生活动作品是指学生的科学制作、科学调查报告等。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们第一次比较深人的用绘图的方法设计方案。第四课“我的水钟”中学生们利用绘图的方式记录,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这些绘图方案,并且在课堂上与学生们分享这些代表了他们思维水平的记录。
这个单元中教科书设计了大量的表格帮助学生观察记录。这些记录表记录学生对摆的研究逐步的深人,教师要及时保存这些记录表,以便对学生整个单元课程的学习进行记录。当学生在回顾先前学习的内容时,记录表格也可以反映出他们的学习。
科学制作,在本单元也多次出现。如第四课学生要设计制作一个水钟,并且检验水钟计时的准确性。在第八课中学生要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机械摆钟。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制作,都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评价时机。“水钟”的制作是学生观察古代水钟,研究滴漏现象的成果反映。而“机械摆钟”的制作是学生对摆研究成果的综合反映。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这些科学制作来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们科学思维的进展。
③ 跪求五年级科学活动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和第四单元答案,急!!答得好有加分!
一、填空题(共40分)
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太阳钟 )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
2、(日晷)是根据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古老(计时器)。
3、古代的人们利用流水来计时,通常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类。
4、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
与( 摆幅)无关,与(摆重)无关。
5、(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6、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太阳)、(光影)来计量时间。
7、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8、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9、在太阳下,随着时间的变化,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10、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出(水钟)用来计时。
11、在滴漏实验中我们发现水位越高,滴漏的速度(越快)一些。
12、“泄水型”水钟的计时原理是:容器内的水面随着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13、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
14、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摆是由(摆绳)和(摆锤)两部分组成。
16、实验发现,机械摆钟的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17、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 短 )摆动越(快)。
1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摆的快慢与木条的(长短)有关系,木条越(长)摆动得越慢。
19、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
20、摆钟的主要部件是:(齿轮操纵器)、(齿轮)、(摆锤)和(垂体)。
二、判断题(共20分)
1、( × )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小时。
2、( √ )虽然一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但我们在这一分钟里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3、( √ )摆长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就越快。
4、( √ )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5、( √ )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
6、( × )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摆动回来次数越多。
7、( √ )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的。
8、( × )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9、( √ )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光影来计时的一种工具。
10、( × )在我们做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我们发现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的速度一样快。
11、( × )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12、( √ )机械摆钟中,摆锤与齿轮操纵器是联合工作的。
13、( √ )摆钟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可以控制齿轮转动。
14、( × )日晷是可以用于夜间计时又可以用于日间计时的古代计时器。
15、( × )同一个摆,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来回摆动次数越多。
16、( × )摆绳长短完全相同的两个摆的摆动快慢不一定完全相同。
17、( × )不同的单摆在相同的计时内摆动的次数都是相同的。
18、( × )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小时。
19、( × )根据自身的感觉来估计时间是非常准确的。
20、( √ )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三、选择题(共20分)
1、你估计现在接近( ② )点钟。
① 8 ② 10 ③12
2、我们科学课一节课的时间是(②)。
① 30分钟 ② 40分钟 ③ 50分钟
3、可以用于夜间计时又可以照亮的古代计时器是( A )。
① 蜡烛 ② 日晷 ③ 滴漏
4、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③ )证实了这一点。
① 傅科 ② 牛顿 ③ 伽利略
5、经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滴漏的滴水速度是与(③)无关的。
① 滴漏中的水位② 漏水孔的大小 ③ 容器的颜色
6、日晷是测量( ② )的工具。
① 体积 ② 时间 ③ 长度
7、出现比较早的计时工具是( ③ )。
① 机械钟 ② 原子钟 ③ 日晷
8、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 ② )。
① 早晨 ② 中午 ③ 傍晚
9、下面三种计时工具中,最早出现并被广泛应用的是( ③ )。
① 机械钟 ② 原子钟 ③ 日晷
10、 用流水来计时主要解决( ① )。
① 水流速度 ② 水流量 ③ 水质的处理
11、不同的单摆在相同的计时内摆动的次数都是( ② )的。
① 相同 ② 不同 ③ 先相同后不相同
12、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 ② )。
① 摆锤的重量 ② 摆绳的长度 ③ 摆动的幅度
13、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 ③ )。
① 有时有关系,有时没有关系,要看具体情况 ② 有关系 ③ 没有关系
14、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的快慢是( ① )的。
① 有影响 ② 没有影响 ③ 不知道
15、摆的快慢与木条的长短有关系,木条越长摆动得( ① )。
① 越慢 ② 越快 ③ 先快后慢
16、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① )。
① 日晷 ② 燃油钟 ③ 滴漏
17、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③ )证实了这一点。
① 傅科 ② 牛顿 ③ 伽利略
18、我们一般可以通过观察树的( ② )来估计树龄。
① 粗细 ② 年轮 ③ 方向
19、当我们的手表或者时钟出现计时不准时,最好的校时方法是( ② )。
① 与同学对表 ② 听广播报时 ③ 自己估测
20、下面( ③ )图所示的摆在一分钟时间里摆的次数最多。
①
②
③
四、探究题(共20分)
1、制作一个水钟:
(1)我准备做一个受水型水钟
(2)材料及作用:饮料瓶:用来装水 水:用来计时 剪刀:剪开饮料瓶 锥子:用来钻孔。
(3)制作步骤:①把两个饮料瓶分别剪开,
②在瓶盖上钻一个孔,
③把饮料瓶组装起来标上刻度,并装上水。
④再用输液装置控制滴漏速度。
(4)设计简图:(见教材56页)
2、“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与(摆绳长短)有关吗?
(2)我的假设: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
(3)材料及作用:铁架台:支撑作用 钩码:作摆锤 细绳:作摆绳
(4)不改变的条件是:摆锤重量 摆幅大小
(5)要改变的条件是:摆绳长短
(6)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①、把一根长20厘米的细绳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挂一个钩码,让摆自由摆动,测出摆在15秒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
②、接着把摆长增加原来的两倍、三倍,让摆自由摆动,测出摆在15秒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
③、作好实验记录
(7)实验设计与记录:
摆的
长度(厘米)
实 验 结 果(次/15秒)
最 后 结 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60
8
8
9
8
8
8
40
9
9
9
9
9
9
20
10
10
10
10
11
10
(8)研究结论:同一个摆,摆的快慢与摆的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9)设计简图:(见教材61页)
3、做一个每分钟正好摆30次得钟摆。
要准备的材料
铁架台 木条 金属圆片 棉线
相同条件
木条的长短 金属圆片的大小、重量
不同条件
金属圆片定位在( 10 )厘米处
金属圆片定位在( 20 )厘米处
金属圆片定位在( 30 )厘米处
第一次摆动的次数
32
29
28
第二次摆动的次数
34
31
26
第三次摆动的次数
33
30
27
比较与发现
通过比较,我发现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的快慢是有影响的。
④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科学教育出版社 下册的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 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新 课 标第 一网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8、(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9、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2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2、(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⑤ 我们制作的摆在摆动的过程中会慢慢停下来,而机械摆钟的摆为什么会一直摆动而不停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
自己做的摆在摆动过程中,有两个阻力在起作用:空气阻力和摆轴摩擦力,尽管这种阻力非常非常小、但也是存在的,并在慢慢地消耗着起始人为给它的重力势能,直至停摆。机械摆钟同样存在着这两种阻力,但是它消耗的是发条弹簧储存的能量,所以摆动的时间比较长,但当发条弹簧松到头了,摆钟也就停了,这时就需要人给它“上弦了”,重新提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