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汽车机械式传动系的功用有哪些
汽车机械传动系统的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传动比和减速。详情如下:离合器:它可以切断或接合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起到以下三个作用:保证汽车平稳起步;换挡时保证平稳操作;防止传动系过载。传输: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的扭矩和转速范围,以适应频繁变化的行驶工况,使发动机工作在有利的工况下(更高的功率和更低的油耗),使汽车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倒退行驶。减速器:降低速度,增加扭矩;改变动力传输的方向(动力从纵向传输,通过主减速器,横向传输到驱动轮)。
㈡ 传动系由哪些主要部件组成它起什么作用
机械传动系统主要由以下4种装置组成1. 减速或变速装置
减速或变速装置的作用是改变原动机的转速和转矩,以满足工作机的需要 。
2. 起停换向装置
起停换向装置的作用是控制工作机的起动、停车和改变运动方向。
3. 制动装置
当原动机停止工作后,由于摩擦阻力作用,机器将会自动停止运转,一般不需制动装置。但运动构件具有惯性,在需要缩短停车辅助时间、要求工作机准确地停止在某个位置上以及发生事故时需立即停车等情况时,传动系统中应配置制动装置。
4. 安全保护装置
当机器可能过载而本身又无起保护作用的传动件(如带传动、摩擦离合器等)时,为避免损坏传动系统,应设置安全保护装置。为减小安全保护装置的尺寸,一般应将其安装在传动系统的高速轴上。
设计机器时,应根据实际的工作要求选择必要的部分来确定系统的组成。
作用:利用能量做有用功,起到传递能量、转换能量形式或者改变能量运作方式的作用
㈢ 机械传动的功能是什么
机械传动在机械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主要是指利用机械方式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传回动。分为两类:一是靠机件间的答摩擦力传递动力与摩擦传动,二是靠主动件与从动件啮合或借助中间件啮合传递动力或运动的啮合传动。
主要功用
工作机一般都要靠原动机供给一定形式的能量,但是,把原动机和工作机直接连接起来的情况很少,往往需要在二者之间加入传递动力或改变运动状态的传动装置:
(1)工作机所需要的速度一般与原动机的最优速度不相符合。。
(2)很多工作机都需要根据生产要求进行速度调整,但是依靠原动机的速度来达到这一目的是不经济的,也不可能。
(3)在有些情况下,需要用一台原动机带动若干个工作速度不同的工作机。
(4)为了安全及维护方便,或因机器的外廓尺寸受到限制等原因,不能将原动机和工作机直接连接在一起。
㈣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传动的功能是什么
其核心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包括机械、电力、电子、液压、光学等技术的伺服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一系列机械运动,每一个机械运动可单独由控制电动机、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组成的子系统来完成,而这些子系统要由计算机协调和控制,以完成其系统功能要求。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设计要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合理化和最优化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结构主要包括执行机构、传动机构和支承部件。在机械系统设计时,除考虑一般机械设计要求外,还必须考虑机械结构因素与整个伺服系统的性能参数、电气参数的匹配,以获得良好的伺服性能。
㈤ 机械传动是什么
一般机器都是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机三个部分组成。传动装置是原动机和工作装置之间的桥梁,它的作用是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作机,并进行减速、增速、变速和改变运动方式等,以满足工作机对运动速度、运动形式及动力等方面的要求。最常见的机械传动有齿轮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
㈥ 简述汽车机械传动的形式有几种分别为什么,并例举出每一种在汽车上的应用
一个是齿轮传动,用于变速箱。另一个是液压传动,用于刹车装置。还有液力传动,用于液力器。
㈦ 传动机构都有哪些分类及功用
传动机构是把动力从机器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卖高,使机器或机器部件运动或运转的构件或机构称为传动机构。
传动机构的功用:
(1)改变动力机输出转矩,以满足工作机的要求;
(2)把动力中蠢尺机输出的运动转变为工作机所需的形式,如将旋转运动改变为直线运动,或反之;
(3)将一个动力机的机械能传送到数个工作机上,或将数个动力机的机械能传送到一个工作机上;
(4)其他特殊作用,如有利于机器的控制、装配、安装、维护和安全等而设置传动装置。
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传动方式可分为:
1、机械传动
是指利用机械方式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传动。分为两类:一是靠机件间的摩擦力传递动力与摩擦传动,二是靠主动件与从动件啮合或借助中档返间件啮合传递动力或运动的啮合传动。
2、流体传动
是指利用流体作为工质的一种传动。依靠液体的静压力传递能量的称为液压传动。依靠叶轮与液体之间的流体动力作用传递能量的称为液力传动。利用气体的压力传递能量的称为气压传动。
3、电气传动
是指用电动机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去带动各种类型的生产机械、交通车辆以及生活中需要运动的传动,也称电力拖动。
4、复合传动
是指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传动方式的机构或结构。
㈧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传动的功能是什么设计原则有哪些
机械转动功能是 配合执行器完成力的传递。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这一项目你可以去看看这本书,上面介绍的比较清楚
[1]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普通高等教育机械类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 俞竹青、金卫东担任主编)介绍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原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常用传感器、常用执行元件以及相关检测控制电路设计,力求贴近工程实用。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概论、机械系统部件及其设计、检测传感器及其接口电路、执行元件及控制、单片机及接口电路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抗干扰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实例。本书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重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并力求做到突出重点,层次分明,语言易懂,以便于读者自学。 目录第1章 概论 1.1 机电一体化概念 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1.3 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 复习思考题第2章 机械系统部件及其设计 2.1 概述 2.1.1 机电一体化产品对机械系统部件的基本要求 2.1.2 机电一体化产品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2.2 机械传动机构 2.2.1 齿轮传动机构及其设计 2.2.2 丝杠螺母机构及其选用 2.2.3 同步带传动 2.3 导向与支承机构 2.3.1 回转运动支承 2.3.2 直线运动支承 2.3.3 框架类支承构件 2.4 机械执行机构 2.4.1 机械执行机构的功能 2.4.2 机械执行机构的分类 2.4.3 机械执行机构设计的要求 2.4.4 机械执行机构设计的步骤 复习思考题第3章 检测传感器及其接口电路 3.1 温度传感器 3.2 力传感器 3.2.1 金属电阻应变片式力传感器 3.2.2 半导体应变式力传感器 3.3 位移测量传感器 3.3.1 电容位移传感器 3.3.2 气隙电感位移传感器 3.3.3 差动变压器结构电感式位移传感器 3.3.4 涡流电感式位移传感器 3.4 光电传感器 3.5 光电编码器 3.5.1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构成及原理 3.5.2 绝对式光电编码器构成及原理 3.5.3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计数电路 3.6 电流环信号传输 3.7 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电路 复习思考题第4章 执行元件及控制 4.1 执行元件的分类 4.1.1 电动执行元件 4.1.2 气动执行元件 4.1.3 液压执行元件 4.2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4.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旋转磁场 4.4 步进电动机 4.5 直线电动机 4.5.1 直线感应电动机 4.5.2 直线直流电动机 4.5.3 直线步进电动机 4.6 直流电动机的驱动控制 4.6.1 开关型功率接口电路 4.6.2 直流电动机PWM驱动方式 4.6.3 IR2130三相驱动控制集成芯片 4.7 交流伺服电动机控制 4.8 电—气比例阀、伺服阀 4.8.1 滑阀式电气方向比例阀 4.8.2 动圈式二级方向伺服阀 4.8.3 动圈式压力伺服阀 4.8.4 脉宽调制伺服阀 4.8.5 电—气比例伺服系统的应用实例(柔性定位伺服汽缸) 4.9 电—液比例阀、伺服阀 4.9.1 电—液伺服阀 4.9.2 电—液比例阀 复习思考题第5章 单片机及接口电路设计 5.1 MCS—51单片机 5.1.1 MCS—51单片机的引脚描述及片外总线结构 5.1.2 MCS—51片内总体结构 5.1.3 MCS—51单片机基本外围电路 5.1.4 MCS—51单片机看门狗电路(MAX6814) 5.2 A/D转换及与单片机接口电路设计 5.3 多路模拟开关 5.4 AVR单片机简介 5.4.1 ATmegal28的结构和主要特点 5.4.2 ATmegal28的封装和引脚 5.4.3 ATmegal28的I/O端口描述 5.4.4 ATmegal28端口的第2功能 5.4.5 ATmegal28的时钟系统 5.5 AVR单片机开发工具(ATmegal28) 5.5.1 ICCAVR集成开发环境 5.5.2 ICCAVR介绍 5.5.3 ICCAVR导游 5.5.4 ICCAVR C库函数与启动文件 5.5.5 访问AVR硬件的编程 5.6 ATmegal28基础实例 5.6.1 发光二极管应用实验 5.6.2 键盘电路应用实例 复习思考题第6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6.1 电磁干扰形成的条件 6.2 干扰源 6.2.1 供电干扰 6.2.2 过程通道干扰 6.2.3 场干扰 6.3 提高系统抗电源干扰能力的方法 6.3.1 配电方案中的抗干扰措施 6.3.2 利用电源监视电路抗电源干扰 6.3.3 用Watchdog抗电源干扰 6.4 电场与磁场干扰耦合的抑制 6.4.1 电场与磁场干扰耦合的特点 6.4.2 电场与磁场干扰耦合的抑制 6.5 几种接地技术 6.5.1 单点接地 6.5.2 多点接地 6.5.3 混合单点接地 6.5.4 混合多点接地 6.5.5 接地的一般性原则 6.6 过程通道抗干扰措施 6.7 模拟信号的线性光耦隔离 6.7.1 HCNR200基本工作原理 6.7.2 HCNR200的基本工作电路 6.7.3 HCNR200应用电路设计 6.8 空间干扰的抑制 6.9 软件抗干扰技术 6.9.1 实施软件抗干扰的必要条件 6.9.2 数据采样的干扰抑制 6.9.3 程序运行失常的软件抗干扰措施 6.10 铁氧体插损器 6.10.1 铁磁性材料(铁氧体)特性 6.10.2 磁导率对电磁干扰的影响 6.10.3 铁氧体的特性阻抗 6.10.4 铁氧体插损器件及应用 复习思考题第7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实例 7.1 RC伺服电动机控制 7.1.1 RC伺服电动机简介 7.1.2 RC伺服电动机的内部组成 7.1.3 RC伺服电动机的控制 7.1.4 硬件电路图 7.1.5 RC伺服电动机的正向旋转和逆向旋转控制实验 7.1.6 RC伺服电动机的旋转相应角度实验 7.1.7 RC伺服电动机速度控制实验 7.2 步进电动机应用软/硬件设计实例 7.2.1 步进电动机概述 7.2.2 步进电动视的分类与结构 7.2.3 步进电动机的基本参数 7.2.4 步进电动机的特性 7.2.5 反应式步进电动机的结构 7.2.6 反应式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7.2.7 步进电动机的失步、振荡及解决方法 7.2.8 步进电动机的控制 7.2.9 步进电动机的应用设计 7.3 小型打印机系统 7.3.1 硬件电路设计 7.3.2 典型器件选型及介绍 7.3.3 硬件电路 7.3.4 软件设计 7.3.5 经验总结 7.4 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实例 7.4.1 硬件电路设计 7.4.2 典型器件选型及介绍 7.4.3 硬件电路 7.4.4 软件设计复习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