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热能动力装置的组成
火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主要由以下3部分组成。 为保证整套热能动力装置安全、正常、经济运行,需由控制系统对整个流程实行操作机械化自动化控制。完成的主要流程为燃料的装卸、入仓、制粉机械化、自动化;锅炉给水、蒸汽温度以及燃烧的自动调节;锅炉排灰机械化;汽机进汽参数自动调节;回热系统除氧加温自动调节;汽机转速自动调节;自动切除电气故障。系统的要求主要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迅速处理故障,运行指标先进。

⑵ 动能设备包括哪些设备
动力设备按在动力体系中所处的环节不同,分为以下几种:[1]
1.动力发生设备。如蒸汽锅炉、蒸汽机、锅驼机、汽轮机,汽油机、柴油机、发电机等。
2.动力输送及分配设备。如变压器、配电盘、整流器等。
3.动力消费设备。如电动机,电炉,电解槽、风镐,电焊机,电气器械等。
特点
①动力的生产与消费同时发生在同一个过程中,它的生产是以消费量为转移的。[1
②为了获得生产中直接消耗的某种动力,必须使能量发生一系列转变,将一种能改变为另一种能。
动力设备是将自然界中的各种潜在能源予以转化,传导和调整的设备。即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它能把大自然的潜能转化为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化电能,以及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体系。例如,火力发电,首先把燃料的潜能转变为热能,再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然后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最后,通过导线把电能送到消费地。
⑶ 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的设备或系统有哪些
最常见的就是电厂里使用的锅炉、汽轮机、发动机,其中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过程最为复杂,要先将热能传递给工质(水蒸汽),再通过汽轮机膨胀做功完成转换。
⑷ 热能与动力工程 的流体机械与流体传动有啥区别
差别很大。流体机械研究的是原理,注重三维的CFD仿真,流体传动研究应用,主要是液压阀液压泵等,从实际看,流体机械相对容易,而液压特别难!
⑸ 火力发电热力系统包括哪些设备
火电厂热力系统主要有蒸汽中间再热系统、给水回热系统、对外供热系统、废热利用系统、蒸发器系统、旁路系统和疏水系统。
1.蒸汽中间再热系统
将蒸汽从汽轮机的中间级引出,到锅炉再热器中重新加热,然后送回汽轮机的下一级继续作功的系统。其目的是在提高初压力的情况下,使汽轮机尾部蒸汽的湿度不致过大,保证汽轮机长期安全工作。根据压力提高的程度,可装设一次或二次中间再热系统。近代火电厂为提高热经济性,锅炉汽轮机组多为超高压(~13兆帕)以上压力,故多采用蒸汽中间再热系统。
2.给水回热系统
由汽轮机不同压力的中间级处抽出部分蒸汽用于加热凝结水和给水的系统。这部分回热用抽汽作的功没有冷源损失,是提高火电厂热经济性的主要措施之一。近代火电厂通常采用7~8级(甚至 9级)回热加热系统。
3.对外供热系统
用汽轮机作过功的蒸汽对外界供热的系统,多用于热电厂。
4.废热利用系统
回收电厂中排汽、排水热量的系统。其目的是减少工质和热量损失。主要包括汽轮机轴封冷却器、自然循环汽包炉的连续排污扩容器和排污水冷却器。
5.蒸发器系统
采用蒸发器以生产电厂锅炉补给水的系统。高压汽包锅炉和直流锅炉要求高度纯净的补给水,以往,一般采用蒸发器的蒸馏水。即用汽轮机的中间抽汽加热软化水并使之蒸发,生成的二次蒸汽在回热系统中冷却凝结成水作为补给水。因为此系统增加热力系统的复杂性和设备投资,降低热经济性,现已逐渐被化学水处理技术所取代。
6.旁路系统
使锅炉产生的蒸汽全部或部分绕过汽轮机或过热器,经减温减压后直接排入凝汽器或大气的系统。其功能是在机组启、停及发生事故时,协调锅炉产汽量和汽机用汽量的不均衡,保护汽轮机和再热器,改进机组启动和负载特性,它具有启动调节、安全保护和回收工质的三重作用。旁路系统通常有过热器旁路、汽轮机旁路和三用阀旁路等类型。
7.疏水系统
用于排除蒸汽设备及管道中的凝结水和水容器的溢流水的系统。它可保证各该设备的正常工况和减少热力系统中的工质损失。有起动疏水和经常疏水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