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机械表手表里面有多少个齿轮
机械表里面有4只齿轮。
发条储存一定的能量,以均匀小量地分配给振荡器。为此,提供的能量通过轮列组,由轮列组以相同比例缩减传输力的同时增加圈数。该轮列组包括4只轮和4只齿轮,后3只轮是铆压在前3只齿轮上。
第一只轮是圆周铣齿的条盒轮。
最后一只轮是擒纵机构齿轮,擒纵轮铆压在该齿轮上。擒纵轮属于分配机构及计数器。
条盒轮转一圈约6小时,在此段时间内,擒纵齿轮和擒纵轮转约3600圈。这数字代表第一只轮和最后一只轮之间的旋转频率比。该比例始终在此数值范围内。一般都设法使齿轮和分轮在手表宽早的中心,并每小时转一圈。 这样的设计能使分针位于该轴上。并在超越6时时,拉出秒轮轴,以便固定秒慧物针。同样,能量传输机构也用于振荡计数和显示。手表轮系是用黄铜制作的,齿轮是采用淬火钢并抛光。采用这两种不同的材料来制作轮系及其齿轮,能减少磨擦和前巧液咬刹的危险,手表和时钟的啮合机构是永远不加油的。
❷ 普通钟表有多少个齿轮
我教你怎么计算齿轮数量
12*60*60=秒数
资料:马达齿轮两秒钟转一圈
秒针传动齿轮可以自定义齿数;分针齿轮根据秒针齿轮自定义;时针齿轮必须转动一周。三者之间的分级调速齿轮数量根据比例计算用量。
市面上普通钟表齿轮我记得好像是七个,很久以前拆的了,有点忘,也好像是九个。因为还有定时齿轮。
手表里的齿轮更忘了。
特殊设计我定做的用了15个齿轮的、7个齿轮的、9个的等等很多。
还有计时类的等等。
❸ 请问谁懂得 机械闹钟 响铃的原理
机械闹钟响铃原理是:时针轮片带动跟随片一起转动,当走到预帆春定时间时,跟随片进入定时轮片上的小孔,电池接通小马达并转动,带动小锤敲响铃铛,实现音响信号输出,闹响系统工作完成,进入下一周期。
通过定时转轴调整预定时间后,闹响系统开始工作,此时,跟随片上的三个凸起没有在定时轮片的小孔中,而是位于定时轮片的平面上,通断片被撑起,芯片断开。

(3)机械闹钟里有多少个齿轮扩展阅读:
机械钟表一般是由动力机构、传动机构、擒纵机构、指针机构等组成,动力机构为机械钟表提供动力 ,并经过经过传动机构来推动擒纵机构工作,再由擒纵机构反过来控制传动机构的转速,然后由传动机构带动指针机构指示时刻。
传动机构是将能量传至擒纵调态拦耐速机构的一组齿轮,一般由二轮(中心轮)、三轮(过轮)、四轮(秒轮)和擒纵轮齿轴组成。
擒纵调速机构是由擒纵机构和振动机构两部分组成,它依靠振动系统的周期性震动,使擒纵机构保持精确和规律性的间歇运动,从而取得调速作用,叉瓦式擒纵机构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擒纵机构。
振动机构主要由摆轮、摆轴、游丝、快慢针等组成,摆轮受外力会偏离其平衡位置开始摆动衡清,这时游丝便被扭转而产生恢复力矩,这就是机械钟表在运转时重复循环工作的原理。 此外还有上条拨针机构,作用是上条和拨针。
❹ 刚买了一个机械闹钟,有4个针的,怎么才能让它在5:45响
把定时针调到5和6之间的3/4处,差1/4靠近6点的刻度,5:45闹钟就会响了。可以去看看说明书。
机械钟表中,利用带簧(发条)恢复变形所放出的能量或利用重物下降的重力作能源,以机械振动系统为时间基准,实现计量时间和时段的机械机构。
机械钟表机构有多种类型,但一般都由原动系、传动系、擒纵调速系、上条拨针系和指针系组成,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此外,日历手表中还包括日历(或双历)机构,自动手表中还包括自动上条机构。

机械钟表的动力系统是发条,计时单位是小时、分钟、秒,分别采用了12进位制和60进位制。使用了振荡轮来代替钟摆。振荡轮和它的发条位于闹钟底部。
闹钟的主发条在右上方。左边的发条用于驱动闹铃,它有自己的齿轮传动链和擒纵机。 针便是安装在中心的同心轴上,闹钟看起来复杂,但实际上只有十几个运动机件。在主发条和擒纵轮之间有四个齿轮。第四个齿轮的中轴驱动秒针。
其余部件包括擒纵轮、支轴、振荡轮和发条。共有四个齿轮用于驱动时针、分针和闹针。另外有两个齿轮驱动闹锤,其中一个还兼做擒纵轮。
振动系统 作为时间基准的机构。振动系统的振动周期乘以被测过程内的振动次数,即为该过程经历的时间。机械钟表常用的振动系统有摆、扭转摆和摆轮游丝振动系统。
❺ 老式机械坐钟表如何调整时间快慢的
机械钟表的快慢调整通常用快慢针改变游丝的有效工作长度:游丝加长,摆轮游丝组件的振动周期增大,手表走慢;相反,游丝缩短,振动周期减小,手表走快。
这种调整最好用校表仪边调边校,达到满意为止。
如没有仪器,靠手用眼力估计调整很难调得很准,其原因是:
一天24小时就是1440分钟,也就是86400秒。
如果日差是17秒,为万分之二,即使日差是34秒,也不过是万分之四的差。
这个差是很微小的。
机芯内的快慢针是一个可围绕摆轴圆心旋转的调角度的装置,此装置旋转一格约转动圆周的3/360,可控制120秒的日差。
如果日差是30秒,快慢针只需要转动1度以内。
可想而知,要想将半径约3~4毫长的快慢针转动不足猜困1度,是相当困难的,一般都是一动就过量。
有的手表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按排微调螺钉来转动快慢针,有一定效果。
目前有些高级表,如奥米茄手表,取消快慢针,同时调整摆轮轮缘上的4个相对方向的螺钉,改变摆轮部件转动惯量,即改变振动周期,同样达到调整快慢的目的。
而且取消快慢针后可提高手表走时准确性。
但调整快慢的范围很小,不足1分钟。
这就要求摆轮游丝有高的加工精度。
机械摆钟的快慢靠调摆的长度来调整快慢。
(5)机械闹钟里有多少个齿轮扩展阅读:
老式机械坐钟表磨兆蔽发展过程
公元前古希腊人制造了用30至70个齿轮系统组成的机械倒计时器,应用于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的比赛计时。
这台仪器被称为“安提凯希拉仪”,由几十个彼此咬合的铜质齿轮和多个刻度盘构成。
东方记载北宋(十一世纪)时期的苏颂制造过水运仪象台。
北宋时期制作齿轮运转模仿日月星辰周期的水运仪象台,在1086年建造于北宋开封,由北宋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苏颂所创建的“水运仪象台”,主要是用滴水来带动机械钟运作,后世机械钟的关键部件——擒纵器,最早便出现在上面。
13世纪,有个叫维克的德国人给当时的法国皇帝做了一个钟,历时八年,极为精美,可谓鬼斧神工。
最早传入我国的欧洲机械钟是在明朝万历年间,是用来专门献给万历皇帝的,万历皇帝收到此礼物后,极为欣赏,几乎日日观赏,夜夜抚摸。
于是,马上发布召令,成立专门制作机械钟的宫廷造办作坊,专供他和皇亲国戚及心腹大臣使用。
德国制造的日冕仪在显示时间的同时,能显示太阳的位置和昼夜长短。
15世纪在德国纽伦堡,peter henlein 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便携式计时器,同时发明了钟表发条。
为了更加及时的了解时瞎州间,机械钟安装上了钟面和指针,时间这种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无形标准,第一次有了形象化的描述。
没过多久,又出现了能够自动报时的机械钟。
1335年公共时钟的出现,使机械钟第一次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由于结构复杂,驱动系统十分笨重,机械钟的体积相当的庞大,根本不可能进入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