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机刷核桃能玩吗 机刷核桃和手工核桃的盘玩
1、核桃这东西就是拿在手里转着玩的,自己转着舒服看着漂亮自己喜欢,这就够了。
2、机刷核桃的不足之处。机刷核桃是经过石子和油或者化学药品长时间摩擦抛光而使核桃上色包浆,这样的核桃是机器盘刷的产品。
3、由于在机刷过程中,必须要放入水和油,在机器中至少还要机刷3到4天或更长时间。大量水份浸入到核桃中,如果不好好阴干,稍不注意就会开裂。
4、在机刷时能用油(食用油)的人还算可以的,最重要的是某些人会用各种酸来给核桃增色,硬生生的烧出包浆来。这样的核桃非常漂亮,特别喜人!但我们应该注意要好好甄别一下,有刺鼻药味的核桃,还是最好避开买的好。
5、机刷核桃不具备人工盘玩出来的自然效果,不太有精、气、神。
Ⅱ 文玩核桃满天星,如何快速包浆发亮
文玩核桃满天星,用以下方法可以达到快速包浆发亮:

Ⅲ 机器包浆核桃的原理
包浆,顾名思义:包裹着一层浆体。这个词的定义是很准确的,文玩核桃的包浆,确实是从表面这层浆体逐渐演变而来的。那么这层“浆”的来源是什么呢?这就要从了解人手掌分泌物的成份开始了。
1.手掌分泌物的成份 人手上的皮肤会分泌两种物质:汗液和皮脂。汗液是由小汗腺分泌的,对于文玩核桃的上色来说,汗液起主导作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文玩核桃上色浅析》一文。)皮脂是由皮脂腺分泌的,它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包含多种脂类物质,主要有饱和的及不饱和的游离脂肪酸,甘油三脂、蜡类、固醇类、角鲨烯及液体石蜡等。皮脂排泄到皮肤表面,一部分附着在毛发上,起润泽毛发的作用;另外大部分皮脂和汗液混合后在手掌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乳状的皮脂膜,这种物质就是包“浆”的前身。
2.包浆与木质融合演变过程 乳状皮脂膜因为含有脂类和蜡类物质,其本身兼具“油”和“蜡”的属性,在接触白茬核桃的木质时,会迅速渗透进木质纤维中,这个过程大概会持续一个月以上。这段时间会感觉核桃变色快、吸收感强。总是手感涩涩的,行话叫“咬手”。过了这个阶段,乳状皮脂膜与木质纤维受到填充物影响会进一步收缩,这是继新核桃下树阴干过程之后的进一步缩尺。一般根据核桃个头不同收缩比例也不一样。例如皮质不错的边40白狮子,下树阴干一个月会缩至边39左右,上色半年后又会缩尺0.3~0.5mm。以此类推,越大缩尺越厉害,皮质越差缩的越严重。随着混合物的水分逐渐蒸发,乳状皮脂膜还原为皮质混合物,其中多种脂类物质进入木质深层,进一步与木纤维融合,而另外一部分蜡类混合物析出到核桃表层堆积下来,凝固为类似结晶体的透明浆层,这就是俗称的“包浆”了。 从核桃入手盘玩几个月开始至几年之间,核桃的包浆会越来越深厚,面积也会随着核桃表面磨损而加大。深入木质深层的成份因为多为脂类,所以表现出“油”的特性,会伴随着“呼吸作用”深入核桃内部,最后进入核桃内腔,与核桃仁相遇。如果这时候核桃仁恰好处于内部水分完全散发干净的状态,遭遇脂类物质时会迅速与之交融,仁中油脂不断渗出,随着盘揉转动过程遍及内腔表面,同时也会受到“呼吸作用”的影响反向向外渗透,进一步完整、完善脂类物质与木质的融合,悄悄改变木质的构成。
3.详解文玩核桃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并非是核桃真的在呼吸,这个名词是温柔提出来的一种说法,意在使核友们通过这种形象的比喻方法更好、更快的了解其中的原理,但愿大家都能理解温柔的一份苦心,呵呵~!^_^ 当核桃的表层被包浆逐渐包裹之后,木质纤维的孔洞被皮脂混合物填满,形成了一层隔断。在盘玩过程中,人手的热量传导给核桃,使核桃从外向内温度逐渐升高。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核桃内腔温度低于外壁时,皮壳对内腔产生一个“负压”,这是一个“吸”的作用,可以帮助腔体内部的物质(包括核桃仁的油脂、其他混合物)更好的反渗出来。当核桃被连续盘玩若干小时以后,放置于一旁时,随着木质的逐渐冷却,内腔温度高于皮壳木质层,这时就产生“正压”,进入“呼”的作用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会随着内腔温度的降低有一个向内拉扯力,帮助皮壳木纤维中的脂类混合物向内渗透。
所以,温柔在盘玩核桃的时候,喜欢每次将核桃拿在手中持续的盘玩2~4小时,在这期间坚持核桃不离手。待保证将核桃完全盘热了之后再将核桃放置在抽屉中或者阴凉干燥处,搁置10小时以上。让核桃完整的走完每一个“呼吸”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