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润滑油质量指标的意义
一、水分
1.石油产品中水分的来源有几种?
(1)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进入石油产品中的水。
(2)石油产品有一定程度的吸水性,能从大气中或与水接触时,吸收和溶解一部分水。汽油、煤油几乎不与水混合,但可溶有不超过0.01%的水。把这为数极少的溶解水完全除去是较困难的。
2.石油产品中存在的状态主要有几种?
(1)悬浮状:水分以水滴形态悬浮于油中。多发生于粘度较大的重油。
(2)浮化状:水分以极细小的水滴状均匀分散于油中。这种分散很细的乳浊液,由于水滴微粒极小,比悬浮状水更难从石油中分出。
(3)溶解状:水分溶解于油中。其能溶解在油中的量,决定于石油产品化学成分和温度。通常,烷烃、环烷烃及烯烃溶解水的能力较弱,芳香烃能溶解较多的水分。温度越高,水能溶解于油品的数量越多。一般汽油、煤油、柴油和某些轻润滑油溶解水的数量很少,用GB/T260无法测出,可忽略不计。
3.水分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轻质油品中的水分会使燃烧过程恶化。并能将溶解的盐带入汽缸内,生成积炭,增加汽缸的磨损。
(2)在低温情况下,燃料中的水会结冰,堵塞燃料导管和滤清器,妨碍发动机燃料系统的燃料供给。
(3)石油产品中有水时,会加速油品的氧化和胶化。
(4)润滑油有水时不但会引起发动机零件的腐蚀,而且水和高于100度的金属零件接触时会形成蒸汽,破坏润滑油膜。
(5)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造成锈蚀。使添加剂失效,低温流动性变差,堵塞油路,防碍油的循环及供油。
(6)还能使油品乳化加剧,使变压器油的耐电压下降。
二、水溶性酸碱
1.什么叫石油产品的水溶性酸碱?
石油产品的水溶性酸或碱是指加工及贮存过程中落入石油产品内的可溶于水的矿物酸碱。矿物酸主要为硫酸及其衍生物,包括磺酸和酸性硫酸酯。水溶性碱主要为苛性钠和碳酸钠。它们多是由于用酸碱精制时清除不净,由其残余物所形成的。
2.石油产品水溶性酸碱在生产和应用中有什么意义?
(1)石油产品中有水溶性酸碱,表明经酸碱精制处理后,酸没有完全中和或碱洗后用水冲洗得不完全。这些矿物酸碱在生产、使用或贮存时,能腐蚀与其接触的金属构件。水溶性酸几乎对所有金属都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而碱只对铝腐蚀。汽油中如有水溶性碱,在它的作用下,汽化器的铝制零件会生成氢氧化铝的胶体物质,堵塞油路、滤清器及油嘴。
(2)油品中存有水溶性酸碱会促使油品老化。因为油中存有水溶性酸碱,在大气中的水分、氧气的相互作用及受热情况下,天长日久就会引起油品氧化、胶化及分解。所以在出厂的成品分析中,哪怕是发现有极微量的水溶性酸碱,都认为是不合格,是不能出厂的。
三、酸值
1.什么叫酸值?
酸值是表明油品中含有酸性物质的指标,中和1克石油产品中的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酸值(用mgKOH/g表示)。所测得的酸值为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总值。但在多数情况下,油品中没有无机酸存在,因此所测定的酸值几乎都代表有机酸。油品中所含有的有机酸主要为环烷酸,是环烷烃的羧基衍生物(多为五碳环)。此外,还有在贮存时因氧化生成的酸性产物。在重质馏分中也含有高分子有机酸,某些油品还含有酚、脂肪酸和一些硫化物、沥青质等酸性化合物。
2.石油产品的酸值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根据酸值的大小,可判断油品中所含有的酸性物质的量。一般来说,酸值越高,在油品中所含有的酸性物质就多。油品中酸性物质的数量随原料与油品精制程度而变化。
(2)按酸值可概略地判断油品对金属的腐蚀性质。油品中有机酸含量少,在无水分和温度低时,对金属不会有腐蚀作用。但当含量多及存在水分时就能腐蚀金属。有机酸的分子量越小,它的腐蚀能力越大。当存在水分时,即使是微量的低分子酸也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石油馏分中的环烷酸虽属弱酸,在有水分情况下,对于某些有色金属也有腐蚀作用,特别是对铅和锌,腐蚀的结果是生成金属皂类。这样的皂类会引起润滑油加速氧化。同时,皂类渐渐聚集在油中成为沉积物,破坏机器正常工作。汽油在储存中氧化所生成的酸性物质,比环烷酸的腐蚀性强,它们的一部分能溶于水中,当油罐中有水落入时,便会增加其腐蚀金属容器的能力。
(3)柴油的酸值对柴油发动机工作状况有非常大的影响。酸值大的柴油会使发动机内的积炭增加,这种积炭是造成活塞磨损和喷嘴结焦的原因。
(4)由酸值大小可判断使用中润滑油的变质程度。润滑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油品受到氧化逐渐变质,表现在酸值增大。当酸值超过一定限度,就应更换新油。
四、闪点
1.什么叫石油产品的闪点?
在规定的条件下,将油品加热,随油温的升高,油蒸气在液面上的浓度也随之增加,当升到某一温度时,油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中,油蒸气含量达到可燃浓度,若把火焰拿近这种混合物,它就会闪火,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最低温度称为石油产品的闪点(用℃表示)。 闪点分为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两种测定方法。通常挥发性较大的轻质石油产品多用闭口杯法测定。对于多数润滑油及重质油,多用开口杯法测定。
在闪点温度下,只能使油蒸气与空气所组成的混合物燃烧,而不能使液体油品燃烧。这是因为在闪点温度下油蒸发速度慢的缘故。这时蒸气混合物很快烧完,来不及产生一批燃烧所需的新蒸气,于是燃烧也就停止。 闪点实际上,是微小的爆炸。可燃气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混合物,当火焰靠近它时就发生爆炸。但不是所有的混合都能爆炸,在混合物中可燃气体过少或过多都不会爆炸。过少时由于过剩的空气吸收爆炸点放出的热,因此没有使热扩散到别的部分,以及引起其他部分气体燃烧的可能;过多时,因为混合物内含氧不足,混合物也不会爆炸。按物理本质,闪点相当于加热油品使空气中油蒸气浓度达到爆炸下限时的温度, 也就是说油品通常在爆炸下限时闪火。除汽油外,所有其它油在室温条件下,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所需的蒸气浓度,必须对油品加热才能引起闪火。
2.石油产品的闪点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从油品的闪点可判断其馏分组成的轻重。一般的规律是:馏分轻的闪点低,馏分重的闪点高。
(2)从闪点可鉴定油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因为闪点是有火灾危险出现的最低温度。按闪点的高低可确定其运输、贮存和使用的各种防火安全措施。
(3)对于某些润滑油来说,同时测定开口和闭口闪点,可作为油品含有低沸点混入物的指标,用于生产检查。通常开口闪点要比闭口闪点高20~30度,这是因为开口闪点在测定时,有一部分油蒸气挥发了。但如果两者结果悬殊太大时,则说明该油混有轻质馏分,或是蒸馏时有裂解现象,或是脱蜡过程中用溶剂精制时,溶剂分离不完全等。
五、铜片腐蚀
1.铜片腐蚀试验法的实质是什么?
铜片腐蚀试验法的实质是:把一块一定规格的铜片磨光,用溶剂洗涤晾干后,浸入试油中,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取出铜片,根据其颜色变化,来定性地检查试油中是否含有腐蚀金属的活性硫化物或游离硫。 活性硫化物包括:元素硫、硫化氢、低级硫醇、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磺酸和酸性硫酸酯等。二氧化硫多数是用硫酸精制及再蒸馏时,残留的中性及酸性硫酸酯分解生成的。 铜片对硫化氢和硫元素的存在非常敏感。铜片在元素硫为百万分之十五的油中,在50度下经过3小时即覆盖上黑色薄层。在百万分之三的硫化氢作用下,就会有紫红色斑点。 在油品中所含有的其它非活性硫化物,如二硫化物,噻吩、多硫化物等,在50度下对铜片的腐蚀很小,几乎没有颜色的变化。
2.铜片腐蚀试验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通过试验可判断油品中是否含有腐蚀金属的活性硫化物。为了脱除原油中所含的硫化氢和低级硫醇,通常在管线里打进碱液或用酸碱精制法,使活性硫化物生成胶质叠合物而除去。
(2)可预知油品在使用时对金属腐蚀的可能性。油品在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都和金属接触。它所接触的金属当中,除钢铁之外,还有铜和铅合金、铝合金等。尤其对供油系统中的金属接触关系更大,故铜片腐蚀是油品的重要指标。
六、倾点和凝点
1.什么是倾点和凝点? 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冷却,油品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称为倾点,不能流动的最高温度称为凝点。 石油产品是多种烃类的复杂混合物。每一种烃类都有它自己的倾点。因此它不象均匀的单体物质,具有一定的倾点。当温度降低时,油品并不立即凝固,要经过一个稠化阶段,在相当宽的温度范围内逐渐凝固。油品凝点只是油品丧失流动性时的近似的最高温度。是测定石油产品力学特性变化温度的常用方法之一,受条件局限性很大。特别是残渣重油,往往同一种产品,由于测定方法和测定条件不一样,所得结果也各不相同。所以,油品凝点从科学观点来看,不是一般意义的物理常数,而是一种条件试验所得的相对数值。为此,不得不在严格的试验条件下测定油品的凝点。
2.石油产品在低温时失去流动性的原因是什么?
(1)油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粘度增大,当粘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油品丧失流动性。
(2)由于溶解在油品内的石蜡发生结晶所引起。油品冷却到某一临界温度时,石蜡开始形成小结晶体。再进一步冷却时,液相中分出石蜡的现象加剧,并使各单位微粒的结晶体聚合起来,形成所谓“石蜡结晶网络”。在凝固过程中,这种网络延展到全部液体,逐渐地吸住液体,最后完全控制住液相。这样的油品凝固,严格说来只是油品中所含百分之几的石蜡凝固,大部分油品依然是液体。然而这种析出的石蜡结晶是如此均匀地分布在液体中,完全牵制着全部液体微粒,以致全部油品失去流动性。
3.影响石油产品凝点的因素有哪些?
(1)凝点与油品的化学组成有关。由石蜡石油制成的直馏重油,其凝点要比以环烷-芳香基石油制成的重油高;正构烷烃的凝点随链长的增加而升高;异构烷烃的凝点比正构烷烃的要低;不饱和烃的凝点比饱和烃的凝点低。
(2)凝点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太快,有些油品凝点偏低,因为当迅速冷却时,随着油品粘度的增大,晶体增长的很慢,在晶体尚未形成坚固的“石蜡结晶网络”前,温度就降低了很多;但也有凝点偏高的,要看油品性质而异。
(3)含蜡油品的凝点与热处理作用有关。所谓热处理是指使油品加热到某一温度,然后冷却到某温度的过程。热处理后含蜡油品凝点起变化的原因,是因为进行加热时溶解于油中的石蜡起了变化,因而在油品冷却时,石结晶过程改变了自己的特性,改变了开始结晶温度,结晶体形状及其形成连续结晶结构的能力。
4.测定石油产品的倾点及凝点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凝点对于含蜡油品来说,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估计石蜡含量的指标。油中的石蜡含量越多,越容易凝固。如果在油中加0.1%的石蜡,凝点约升高9.5~13度,如果从油中除去部分石蜡,则油的凝点可降低。
(2)列入规格作为贮运、保管时作质量检查之用。由于石油产品的凝点和使用时实际失去流动性的温度有所不同,故凝点只作为石油产品在低温下的工作效能的参考指标。
七、机械杂质
1.什么叫石油产品的机械杂质?
石油产品的机械杂质是指存在于油中所有不溶于溶剂(汽油或苯)的沉淀状或悬浮状物质。这些杂质多由砂子、粘土、铁屑粒子等组成。但现行方法测出的杂质也包含了一些不溶于溶剂的有机成分。如碳青质和炭化物等。
2.石油产品中的机械杂质是怎样来的?
(1)在加工过程混入的机械杂质。如用白土精制的油品,大部分的机械杂质是白土的微粒。用其它方法精制的油品中,机械杂质包括铁锈,矿物盐等。
(2)油品中的机械杂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在运输、储存时落入的。如罐、桶清洗不净或容器不严密飞入的尘土、混进铁锈等。
(3)某些重油,如渣油型齿轮油中的炭青质,也被当作机械杂质。
(4)润滑油中含有添加剂时,可发现含有0.025%以下的机械杂质,但不一定是外来杂质,而是添加剂组成中的物质。
3.石油产品中的机械杂质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含有杂质的燃料能降低发动机的效率。使摩擦面造成较大程度的磨损。
(2)润滑油中的机械杂质,特别是能擦伤机械表面的坚硬固体颗粒,会增加发动机零件的磨损和堵塞滤油器。
(3)粘度小的轻质油品,由于杂质很易沉降分离,通常不含或只含较少的机械杂质。粘度大的重油,若含有杂质并事前不过滤的话,在测定残炭、灰分、粘度等项目时,结果会偏大。
(4)使用中的润滑油,除含有尘埃、砂土等杂质外,还含有炭渣、金属屑等。这些杂质在润滑油中集聚的多少随设备的使用情况而不同,因此对设备磨损的程度也不同。因此机械杂质不能单独作为润滑油报废或换油的指标。
八、残炭
1.什么叫石油产品的残炭?
油品的残炭,是指将油品放入残炭测定器中,在不通入空气的试验条件下,加热使其蒸发和分解,排出燃烧的气体后,秘剩余的焦黑色残留物。测定结果用重量百分比表示。
2.形成残炭的主要物质有哪些?
形成残炭的主要物质是油品中的沥青质、胶质及多环芳烃的叠合物。烷烃只起分解反应,完全不参加聚合反应所以不会形成残炭。不饱和烃和芳香烃在形成残炭的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但不是所有芳香烃的残炭值都很高,而是随其结构不同而不同。以多环芳香烃的残炭值最高,环烷烃形成残炭的情况居中。
3.石油产品中的残炭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残炭是油品中胶状物质和不稳定化合物的间接指标。残炭越大,油品中不稳定的烃类和胶状物质就越多。例如裂化原料油若残炭较大,表明其含胶状物质多,在裂化过程中易生成焦炭,使设备结焦。
(2)用含胶状物质较多的重油制成的润滑油,有较高的残炭值。残炭值可用以间接查明润滑油的精制程度。
九、灰分
1.什么叫做石油产品的灰分?它的组成是怎样的?
油品在规定条件下灼烧后,所剩的不燃物质,称为灰分。以百分数表示。
组成灰分的主要组分为下列元素的化合物,即硫、硅、钙、镁、铁、钠、铝、锰等,有些原油还发现有钒、磷、铜、镍等。油品灰分的颜色由组成灰分的化合物决定。通常为白色、淡黄色或赤红色。油品中的灰分是极少的,含量一般为万分之几或十万分之几。油品灰分不能蒸馏出来,而留在残油中。通常重质含胶及酸性组分含量高的油品含灰分较多。
2.石油产品的灰分从哪里来?
(1)经蒸馏后的油品的灰分,是由设备腐蚀而生成金属盐和酸碱洗涤、白土处理时,脱渣不完全所致。
(2)油品在各种不同管线流动和在油罐及其它容器储存时,混入铁锈等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盐类形成灰分。
(3)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因与油接触的金属被腐蚀、油漆的溶解、灰尘的污染而增加灰分。
3.灰分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灰分可作为油品洗涤精制是否正常的指标,如用酸碱精制时,脱渣不完全,则残余的盐类和皂类使灰分增大。
(2)重质燃料油若含灰分太大,降低了使用效率。灰分沉积在管壁、蒸汽过滤器、节油器和空气预热器上,不但使传热效率降低,而且会引起这些设备的提前损坏。
(3)在油品应用上,如柴油灰分超过一定数量,灰分进入积炭将增加积炭的坚硬性,使气缸套和活塞和活塞圈的磨损增大。
(4)润滑油的灰分,在一定程度上,可评定润滑油在发动机零件上形成积炭的情况。灰分少的润滑油产的积炭是松软的,易从零件上脱落;灰分多的润滑油其积炭的紧密程度较大,较坚硬。但是这种结论只对不含添加剂的润滑油才是可靠的。若润滑油灰分是由于某些添加剂所造成,则难以从灰分的多少判断其形成积炭的情况。
十、粘度
1.什么叫粘度?
液体受外力作用时,液体分子间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称为粘度。
2.如何理解粘度的概念?
在物理学中粘度是用流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来解释的。假设把液体看成是许多层次排列而成的。那么,当外力作用而互相移动时,一层液体沿着另一层液体相互流动,在各液层之间发生了剪切作用,这一作用就是液体的内摩擦。流动较快的液层产生一剪切力作于流动较慢的液层,使之加速;与此同时流动较慢的液层产生反剪切力作用于流动较快的液层,使之减速。这种对剪切力显示阻抗作用的力,称为内摩擦力。液体内部这种相互作用的性质称为液体的粘度。
3.粘度通常分为哪几种?它们的单位是什么?
粘度通常分为动力粘度(绝对粘度)、运动粘度和条件粘度。
(1)动力粘度:在流体中两个面积各为1平方米,相距1米的液面,相对移动速度为1米每秒时,所产生的阻力如果是1牛顿,则运动粘度为1帕斯卡秒。动力粘度用η表示。
(2)运动粘度:是液体的运力粘度与同温度下液体密度的比,用符号ν表示。
(3)条件粘度:指采用不同的特定粘度计,所测得的以条件单位表示的粘度。各国通常用的条件粘度有以下几种:
A:恩氏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50度、80度、100度)下,从恩氏粘度计流出200毫升所用的秒数,与同体积水在20度下流出200毫升所用秒数的比值。用符号E表示。
B:赛氏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从赛氏粘度计流出60毫升所用的秒数。以秒为单位。主要在美国使用。
C:雷氏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从协雷氏粘度计中流出50毫升所用的秒数。以秒为单位。主要在英国使用。
用绝对测量法测定液体粘度一般很麻烦,而且不易得到较高的测量精确度。所以通常都是借助毛细管粘度计,把被测液体与已知粘度的标准液进行比较而测得的粘度。这种方法称为相对测量法。结果应标明测量时的温度。
4.粘度对生产和使用有何意义?
(1)可用来划分润滑油品的牌号。
(2)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的质量指标,正确选择一定粘度的润滑油,可保证发动机稳定可靠的工作状况。随粘度的增大,会降低发动机的功率,增大燃料的消耗,若粘度过大会造成起动困难;若粘度过小,会降低油膜的支撑能力,使摩擦面之间不能保持连续的润滑层,增加磨损。
(3)粘度对于润滑油的输送有重要意义。当油品的粘度增大时,输送压力便要增加。
(4)粘度是工艺计算的主要参考数据之一。例如,计算流体在管线中的压力损失,需查出雷诺数,而雷诺数与绝对粘度有关。
(5)油品的粘度通常随着它的馏程增高而增加。但同一馏程的馏分,因化学组成不同,其粘度也不相同。在油品中的烃类,以烷烃的粘度最小,以带有长侧链及多侧链的环状烃类的粘度最大。从粘度较大的润滑油馏分中去掉带有长侧链及多侧链的环状烃类,便能降低其粘度。在生产上可以从粘度变化判断润滑油的精制深度。通常是:未精制馏分油的粘度大于硫酸精制油的粘度,大于溶剂精制馏分油的粘度。
(6)燃料雾化的好坏是喷气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喷气燃料的粘度对燃料雾化程度影响最大。为了保证喷气发动机在不同温度下,所必需的雾化程度,所以在燃料规格标准中规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值。
(7)粘度是柴油的重要性质之一,它可决定柴油在内燃机雾化及燃烧的情况。粘度过大,喷油嘴喷出的油滴颗粒大且不均匀,雾化状态不好,与空气混合不充分,燃烧不完全。柴油同时能对柱塞泵起润滑作用,粘度过小,会影响油泵润滑,增加柱塞磨损。
十一、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是一个用来表示润滑油粘温性质的工业参数。也就是将润滑油试样与一种粘温性较好(粘度指数为100)及另一种粘性较差(粘度指数为0)的标准油进行比较,而得出表示润滑油粘度受温度影响而变化程度的相对数值。
十二、抗乳化性
1. 什么叫润滑油的抗乳化性?
是指润滑油与水接触时,与水的分离速度。按规定方法加入定量的润滑油与蒸馏水,在一定搅拌速度下,搅拌一定时间,之后记录分出一定量水所用的时间或分出水的体积数,测定方法有GB/T7305和GB/T8022。
2. 生产或使用中影响抗乳化性的原因有哪些?
(1)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精制深度不当,或油在使用时变质,生成了环烷酸或其它有机酸,以致油中环烷酸金属皂化物含量增加,使油的抗乳化性变差。
(2)油中混入了由于设备磨损带来的金属物质和外来砂土、尘埃等粉状杂质,以及某些酸类物质,妨碍了油水分离而使抗乳化性变坏。
(3)长期使用并已变质的润滑油,其中的油泥残渣也能促使油品乳化,使抗乳化时间增加。
3. 抗乳化性对润滑油的使用有何意义?
(1)乳化液在轴承等处析出水分时,可能破坏油膜。
(2)乳化液有引起腐蚀金属的作用。
(3)乳化液沉积于油循环系统时,妨害油的循环,造成供油不足,引起故障。
(4)油乳化后,加速油的变质,使酸值增高,生产较多的沉淀物,进一步增长了油的破乳化时间。
(4)油乳化后,使润滑油逐渐降低润滑作用,增大各部件间的摩擦,引起轴承过热,以至损坏机件。
十三、润滑油抗氧化安定性
1. 什么叫润滑油的氧化?
润滑油在使用和贮存过程中,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在一定的条件下,便会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一些新的氧化产物,如酸类、胶质等。这些氧化产物聚集在油中,使油不论在外观或理化性质上都会发生变化,如颜色变暗、粘度增加、酸性增大,并且可能会有沉淀物析出。象这样的化学反应,称为润滑油的氧化。
2. 氧化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1)润滑油的化学组成以及这些组成的数量。
(2)温度条件。
(3)氧化时间。
(4)金属及其它物质的催化作用。
3. 什么叫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
润滑油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称为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
4. 测定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有何意义?
测定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虽然不能充分地表示出润滑油的使用特性,但供判断润滑在使用过程中的氧化倾向,从而间接了解精制深度及可能使用的年限,在一定程度上评定润滑的使用价值,仍有一定意义。
由多种不同的烃类混合组成的润滑油,其氧化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因为润滑油的组成成分不同外界氧化条件不同,因此生成的氧化物也不同。属于酸性氧化产物的有羧酸、酚等,深度氧化还会生成低分子酸。这些产物会使酸值增大,故氧化后酸值的大小可作为油氧化程度的指标之一。同时也可作为能否长期使用的标准。但有时氧化仅能形成小部分酸性物质,大部分则形成中性产物。属于中性氧化产物的有醇类、酮类、脂类、胶类及沥青质等。这些产物和它们之间的缩合物,能生成深色沉淀。往往有些油在氧化很深时,酸值反而降低,这是由于生成了不溶于油的高分子酸沉淀物。故深度氧化时推测油的抗氧化安定性,除酸值外,还有一项沉淀物含量的指标。
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愈好,则按此方法氧化后所测得的酸值、沉淀物含量就越小,使用时造成的危害也越小。反之,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差,则氧化后生成的氧化产物多,使用时造成的危害也大。如生成的有机酸类(特别是当有水存在时)能腐蚀金属,缩短金属设备的使用期限,酸与金属作用生成的皂化产物,更能加速油的氧化。此外,对于绝缘油来讲,酸性产物能使浸入油中的纤维质绝缘材料变坏、污染油质、降低油的绝缘强度。能溶于油的中性胶质和沥青质,可加深油的颜色,增大粘度,影响正常的润滑和散热作用。不溶于油的氧化产物,在汽轮机油系统中,特别是在冷油器温度较低的地方,析出较多的沉淀,使传热效率降低。如沉淀物过多时,会堵塞油路,威胁安全运转。在变压器中沉淀物沉积在变压器线圈表面,堵塞线圈冷却通路,易造成过热,甚至烧毁设备。如果沉淀物在变压器的散热管中析出,还会影响油的对流散热作用。
因为汽轮机油和绝缘油在运行中都有不断被氧化的特性,故必须做抗氧化安定性的试验,否则,单凭酸值、粘度合格,也不能肯定是否可长期使用。
Ⅱ 润滑油机械杂质是指什么呢
机械杂质就是以悬浮或沉淀状态存在于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或苯、可以过滤出来的物质。
润滑油的机械杂质是在油品加工时处理不净或在贮运、使用中,从外界掉人的灰尘、泥沙、铁屑等物质。这些物质不但影响油品的使用性能如堵塞输油管线、油嘴、滤油器等,而且还会增大设备的腐蚀,破坏油膜而增加磨损和积炭等。因此,对于轻质油品绝对不允许有机械杂质存在,而对于重质油品则要求不那么严格,一般限制在0.005%~0.1%之间。

Ⅲ 废液压油中的水分,灰分,残炭,机械杂质如何除去
1,水分油品中不应含有水分,因润滑油中的含有的水分会破坏润滑油膜,使用润滑效果差,加速油中的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水分还会造成机械设备的锈蚀,并会导致润滑油中的添加剂失效,也会使润滑油的低温流动性变差甚至结冰,堵塞油路,妨碍润滑油的循环及供油。因此润滑油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有无水分, 必要时要进行脱水处理。 2,灰分将润滑油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剩下的不燃残留物叫润滑油的灰分,灰分主要由燃烧后生成的金属盐和金属氧化物组成。灰分的存在会使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积炭增加,灰分过高也会造成机械零件的磨损,因此要减少或控制润滑中灰分的含量。 3,残炭在不通入空气的条件下把润滑油加热,经蒸发分解生成焦炭状的残余物称为残炭。残炭是润滑油中胶状物质和不稳定物含量的间接指标,也是矿物润滑油基础油精制深浅程度的标志。润滑油中含硫,氧和氮化合物较多,残炭就高,残炭多,结焦的倾向大,就会增大机械设备的摩擦,磨损。 4,机械杂质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或苯的沉淀物或悬浮物,经过滤分出的杂质称为机械杂质。润滑油中的机械杂质是润滑油在使用,贮存,运输中混入的灰尘,泥砂,金属碎悄,金属氧化物,锈末等外来物造成的。机械杂质在润滑油使用过程中会加速机械部件的摩损,也会堵塞油路造成润滑失效,因此要尽量减低润滑中机械杂质的含量。 山东星皓废油回收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各类废油回收的企业单位。 如:废机油、废润滑油、废液压油、废柴油、废齿轮油、废注塑机油、废煤油(活水)、废空压机油、废变压器油、废白矿油、废白电油、废火花机油、废切削油、 废溶剂油、 废导热油(热煤油)、废松香油、废锭子油、废润滑脂、废真空泵油、废松节油、 废导轨油、废冷冻机油、废冷轧油、废淬火油等可燃废油及可燃溶剂,上门回收。 我公司本着"诚信为本,公平求生存,信誉作保证,互惠互利"的原则,高价收购各种废油。并真诚的期待和贵公司合作,我们将竭诚为贵公司提供最快速、最优质、最热情、最周到的上门收购服务。 本着节省贵公司资金,节约地球资源,也为了后代的环境更美好,希望贵公司大力提倡物资废油回收再利用,也希望我们能成为您最可信赖的合作伙伴,更好的为提高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Ⅳ 润滑油机械杂质对设备有什么危害
润滑油中含机械杂质、水的特征辨别及危害
机械杂质
机械杂质是指石油或石油产品中不溶于油和规定溶剂的沉淀或悬浮物,如泥砂、尘土、铁屑、纤维和某些不溶性盐类。机械杂质可用沉淀或过滤等方法除去。对轻油来说,机械杂质会堵塞油路,促使生胶或腐蚀;对锅炉燃料,会堵塞喷嘴,降低燃烧效率,增加燃料消耗;对润滑油,则会破坏油膜,增加磨损,堵塞油过滤器,促进生成积炭等。
机械杂质是指存在于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乙醇和苯等溶剂的沉淀物或胶状悬浮物。这些杂质大部分是砂石和铁屑之类,以及一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通常,润滑油基础油的机械杂质都控制在 0.005% 以下(机杂在 0.005% 以下被认为是无)。
水分
润滑油的水分检测按照国家标准有两种方法检测。一种是GB/T260 ,另一种是GB/T7600,260这个方法是润滑油水分化验常常采用的试验方法,7600是电力用油比如变压器油等油品采用的试验方法。试验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260检测结果如果小于0.03%就视为痕迹(无的意思),7600本来就是微量水分的检测,可以精确到0.1个ppm一下,就是很微量的水分也可以化验出来。就看你自己对数据的要求什么样子了,找个第三方检测机构问一下,国联质检会为你解答的。
当润滑油中混有水分时,不但使油膜强度降低,而且会产生泡沫或使机油乳化变质。轻则使机件生锈,重则引起拉缸、烧瓦等严重的机械事故。 润滑油中进水量超过规定值的原因有三。一是保管不当,二是使用中油汽、水汽冷凝污染,三是水套破损等其它原因造成冷却水渗入。在使用中怎样鉴别润滑油中是否含有水分呢? 观察法。 发动机起动前抽出机油尺观察机油尺上粘附的机油。若机油尺上有许多小水泡则说明油中含有水分。也可将发动机发动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若油中含有水分,润滑油将会变成乳白色并伴有泡沫。含水量越多其泡沫就越多。 放水法。 发动机起动前或熄火后(待油温完全冷却),松开放油塞,如有水放出说明油中含有较多水分。 燃烧实验法。 在烧热的铁棒或铁网上浇上润滑油。若有'噼噼啪啪'的响声,说明机油中含有较多的水分。也可放出少量润滑油,倒入杯中加热实验。若随着油温升高而油中的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