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心电图为直线,是否还需要电击除颤
没有心跳、没有脉搏。心脏有三种状态:室颤、停搏和电机械分离。只有室颤采用电击除颤,停搏和电机械分离不需要电击除颤,显得不够专业。一条直线是停搏,作为急诊、ICU专业人士应该选择的是持续心脏按压+肾上腺素+调整内环境+心脏起博。大电极体外起博、食道电极或经静脉心内膜起搏。三种状态无论哪一种,纠正内环境紊乱都很重要,重点是严重代酸和高钾,否则复苏很难成功,即使恢复心跳,心肌也没有收缩力,很快又会停搏或室颤。不用碳酸氢钠之类的指南不适合中国目前的院前急救水平。
② 无脉搏电活动(包括假性电机械分离、心室自主节律、心室逸搏节律等),这几个怎么理解
PEA包括不同类型的几种无脉电活动,如假性电机械分离(pseudo-electromechanical dissociation,假-EMD)、室性自主心律、室性逸搏心律、除颤后室性自主心律和过缓无效收缩心律。
其中电机械分离(electro mechanical dissociation,EMD):指心电图表现为各种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或室性自搏,甚至显示正常波群的窦性节律,但心脏却无排血功能,测不到血压和脉搏,真性电机械分离(Ture-EMD)是指心肌完全停止收缩而心电图上仍有电活动存在,假性电机械分离(pseudo-EMD)是指有隐性的心肌收缩,在超声多普勒检查时可见主动脉血流,但无血管搏动,其发生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广泛缺血,缺氧,低血容量,强力性气胸,肺栓塞,心肌破裂及心包填塞等有关,治疗以肾上腺素为主,结合理想的通气给氧和胸外心脏按压,阿托品治疗效果不肯定,心率<60次/min可试用阿托品0.04mg/kg,假性电机械分离预后优于真性电机械分离,积极抢救有复苏可能,心电图呈等电位线预后最差,存活出院率仅2%~5%。
室性自主节律是心律室性自主节律是心律失常的重要问题之一,由双侧束支传导阻滞所造成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失常的重要问题之一,由双侧束支传导阻滞所造成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室性逸搏连续出现3次以上,室性节律心室率缓慢,每分钟35―40次。P波与QRS波群无关,或找不到P波。
心室逸搏:房室交接区受到某些原因的影响,不能发出逸搏时,则心室起搏点即发出激动来控制心室,形成室性逸搏。
③ 心肺复苏中可除颤节律的是
对于发生心脏骤停时可除颤的心律共有三种:室颤、室扑、无脉性室速。其他两种心律类型心室停搏和电机械分离不属于可除颤节律。
④ 非同步电除颤与同步的区别
这个答案并不完全正确的,而且没有同步电除颤的说法,只有同步电复律(或者说“同步心律转复”)的说法。
电除颤,确实是非同步的,这是因为在发生室颤、室扑时除颤器无法进行R波同步(心电图上根本没有R波出现),所以只能进行非同步的电击。对于无法识别R波的快速室性心动过速也一样,也实施电除颤。所以说室颤并非电除颤的唯一适应症。
在需要行电除颤的情况下,大多病人确实是没有脉搏的(因为室颤、室扑时心脏丧失泵血能力)。但是患者没有心跳并不意味着一定是除颤的适应症,比如说患者是心室停搏或电机械分离就没有必要进行除颤。
而同步电复律用于房颤、房扑一类的房性心律失常,但这并不是必须的,很多情况下药物也可控制。在行心律转复时需按下除颤器上的同步按钮,这样除颤器会在R波所在位置放电。这样可以避免放电落入心室易损期而导致致命性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因此除颤器非同步和同步放电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放电与R波同步。
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其它疑问请补充
⑤ 什么叫做电机械分离
电机械分离是指由于性质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而引起有效的心排出量的丧失,但其心电图可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综合征,电机械分离是由于脏破裂,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病,肺动脉栓塞等原因造成的。
诊断电机械分离或心脏停搏不能仅凭心电图,必须同时有体检依据。装有起搏器的心脏停搏患者,心电图仍表现为起搏信号,要特别注意识别。

(5)电机械分离为什么不能除颤扩展阅读:
电机械分离的机理可分为三类:
(1)前负荷不足:内出血及急性心包填塞等。
(2)后负荷不足:如急性流出道阻塞、肺动脉栓塞。
(3)心脏受抑制或泵性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及心肌病等。
⑥ 心电机械分离能进行电除颤么
室颤等于是心脏还是活动的,只是不能泵血。电机械分离是心脏完全停止,只有一些微弱的电活动。故除颤仅用于前者。
⑦ 什么叫做电机械分离
电机械分离是指由于性质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而引起有效的心排出量的丧失,但其心电图可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综合征,电机械分离是由于脏破裂,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病,肺动脉栓塞等原因造成的。
诊断电机械分离或心脏停搏不能仅凭心电图,必须同时有体检依据。装有起搏器的心脏停搏患者,心电图仍表现为起搏信号,要特别注意识别。

(7)电机械分离为什么不能除颤扩展阅读:
电机械分离的机理可分为三类:
(1)前负荷不足:内出血及急性心包填塞等。
(2)后负荷不足:如急性流出道阻塞、肺动脉栓塞。
(3)心脏受抑制或泵性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及心肌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