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机械知识 > 全程机械化的概念如何界定

全程机械化的概念如何界定

发布时间:2023-05-15 12:11:49

1. 现在的农业工作好多都用机器化了吗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中,大田作物的种植机械门类比较齐全。小麦、水稻和玉米等主要作物、主要作业的生产机械化程度比较高。其他作物种植和收获的机械化程度差距较大。

从产品市场看,我国北方地区以大中型农业机械为主,其中黑龙江和新疆大型农场,以重型农业机械为主。南方以中小型农业机械为主。

从全面机械化看,除主要作物机械化水平较高外,其他作物机械化水平普遍较低,有些甚至还是空白。目前正在攻关的,如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的收获机械,虽有进展,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他如牧草机械,薯类(马铃薯、红薯等)种收机械,花生、甜菜、茶叶等经济作物机械,水果蔬菜种植收获机械等,有些刚刚起步,有些还是空白。

总之,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需要大批有志之士加入,共同为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2. 重庆“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机械化作业有哪些好处

机械化作业的优点是非常多的,机械化作业一般都是用大型的机器,进行耕种或者收割,其实相对来说省时省力,这样就不用人们去浪费很多的时间,或者去浪费更多的精力。如果用人的劳动力进行农业劳作的情况下,相对比用机器干活,人们动用体力干活,需要花费的时间是用机器干活的四倍以上。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如果有大型机器支持大型机器进行直接工作,就给我们的日常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

3. 机械化和自动化有什么区别

1、人的参与度不同

自动化的工作过程中,没有人参与或者极少有人参与;

机械化的工回作过程中是需要有人答参与其中的。

2、范围不同

自动化的范围更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

机械化的范围相对比较窄,更多是用于人工劳动完成生产作业中。

(3)全程机械化的概念如何界定扩展阅读:

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自动化的功能目标是多方面的,已形成一个有机体系。在范围方面,制造自动化不仅涉及到具体生产制造过程,而是涉及产品生命周期所有过程。

4. 机械化什么意思

机械化就是装备可以自己行动,如坦克,自行火炮,
中国军队刚开始时由螺马化,向摩托化,然后是机械化发展,中国军队的现在目标就是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发展

5. 机械化和自动化有什么区别

机械化需要人来操作机械工作,自动化是机械自行工作无需人工干预。机械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运用电力或其他动力来驱动或操纵机械设备以代替手工劳动进行生产的措施或手段。利用机械设备但仍以人力或畜力推动而进行生产的,称为半机械化搭坦镇。机械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体力劳动的重要途径。自动化的概念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过去,人们对自动化的理解或者说自动化的功能目标是以机械的动作代替人力操作,自动地完成特定的作业。这实质上是自动化代替人的体力劳动的观点。

自动化:

信橡自动化的概念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过去,人们对自动化的理解或者说自动化的功能目标是以机械的动作代替人力操作,自动地完成特定的作业。这实质上是自动化代替人的体力劳动的观点。后来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自动化的概念已扩展为用机器(包括计算机)不仅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而且还代替或辅助脑力劳动,以自动地完成特定的作业。自动化的广义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几点:在形式方面,制造自动化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代替人的体力劳动,代替或辅助人的脑力劳动,制造系统中人机及整个系统的协调、管理、控制和优化。在功能方面,自动化代替人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仅仅是自动化功能目标体系的一部分。自动化的功能目标是多方面的,已形成一个有机体系。在范围方面,制造自动知粗化不仅涉及到具体生产制造过程,而是涉及产品生命周期所有过程。

6. 全程什么是机械化社会化服务面积系数

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面积系数稿稿是一种用于测量服务面积的统计指标,用于衡量服务面积和用户需求之间的关系。服务面积系数可以帮助企业估算服务支出,因为它表明了企业为满足用纯敬野户需求所需的服务面积的大做喊小。通常情况下,服务面积系数越高,企业对服务的投入也就越大。

7. 机械化的理论

针对吴景超在《中国工业化的途径》一书中仍然把工业化理解为单纯的机械化,1938年12月,著名工业史专家、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方显廷提出了一个新认识:工业化并非只是机械化生产,还意味着整个经济领域的变革。他提出,所谓工业化,不只是工业领域,还包括农业、矿业、交通、贸易、金融和财政等所有经济领域,“工业化之要义,在以现代工业所实施之科学技术及大规模组织,普遍引用于一切经济部门中”。“即就经济一端言,亦必须工业以外之一切经济活动,如农、矿、交通、贸易、金融以及财政等,均已循工业发展之途径,引用新式技术与大规模组织,始得谓为已臻工业化之境。”[9]其后,方显廷又于12月16日针对《中国工业化的途径》写了一篇书评。他对吴景超把工业化只指为“机械化”颇有异义,提出了一个狭义和广义的工业化概念①。他认为,“就其全书所探讨之对象观之,则仍不脱狭义的工业化之范畴”,并强调说,“工业化一词,有广狭二义。狭义之工业化,专指工业本身。凡一国之工业,已引用机械动力及工厂组织以从事生产者,称为已臻工业化。广义之工业化,则指一国所有之生产事业,均已追随工业化工业之后,利用新式机械与大规模之组织方式而言。”[10]方显廷的论述,为抗战时期中国知识界从更广义的角度认识工业化问题,提供了一个先导。不过,他的这个观点在抗战前期并未引起知识界的普遍注意。大家普遍从整体经济变革角度阐述工业化问题,则是1943年的事情了。
1943年4月,霍宝树和顾毓瑔分别以各经济部门间的关联性为视角,分析工业化的整体性,从而超出了机械化概念。霍宝树阐述了工业、矿业等工业生产与其他经济领域的关联性。他分析说,“工矿事业之发展必须有待于其他互有关联之事业,如交通、农林、水利、垦殖、贸易、金融等等,一一进展,始可完全达到目的。”[11]此时,顾毓琼也不再把机械化和工业化完全等同,而是把机械化视为工业化的一种“基础”。他指出,工业化是一个“组织体”,可以比作经纬交织的织物,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组织体”或“联环体”。在现代工业的大规模体系中,“供给其他工业制造所必需之材料、机器及动力”的重工业是一种“基本工业”[12]。虽然顾毓琼所言工业化内部的关联性重点还在于工业生产自身,不像霍宝树那样从工矿、交通、农林、贸易和金融等角度分析问题,但这种看法毕竟超越了单纯的机械化概念。
正式从整体经济变革角度全面阐释工业化概念的是刘大钧。在完成于1943年9月的《工业化与中国工业建设》一书中,他明确指出,一般论者把工业化仅视为工业本身的发展,是不正确的。工业化的含义,并非专指工业一项,其他一切经济事业、组织以及政治、社会文化等,在工业化时代中都要发生相应变化。他把工业化概念定义为:“各种生产事业机械化及科学化,而其组织与管理亦科学化及合理化”,亦即以生产的机械化和科学化为核心,生产的组织与管理也要科学化及合理化。以此定义为基础,他把工业化的内容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①工业本身机械化与科学化;②矿产之大量开发;③运输事业机械化与动力化;④(农业、牧业、渔业等)各种生产事业以工业为中心而发展,工业化之影响遍及各种生产事业;⑤动力(主要指电力)之普遍利用;⑥大规模生产;⑦产品标准化;⑧事业组织及管理科学化与合理化;⑨各种生产事业资本化;⑩工业都市之形成。方显廷于1938年所提到的整体性的工业化,还只能算是一般性的泛泛而论,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论说,而刘大钧此时所阐述的工业化概念,在抗战时期则是从整个经济层面诠释工业化概念较早的一次努力。而且,刘大钧对工业化概念的阐述,并非他一人的主张,也不是国民经济研究所一家之言,而是当时知识界许多人士的普遍看法。据刘大钧称,他关于工业化的含义等基本问题的论述,“在着手编撰本丛书(系指国民经济研究所丙种丛书——引者)之前,曾经本所同人与特约撰述者一再研讨,且更将所得结论,送所外专家多人,经其指正,酌加修改”,“并非笔者个人之意见,而为专家多人之共同主张。”[13][p1、3—6、9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方显廷所言“广义工业化”和“狭义工业化”,与杨叔进于1943年10月所言“狭义工业化”和“广义工业化”的含义并不相同。方显廷所言“狭义工业化”指工业本身的“机械化”,“广义工业化”是指整个经济领域的“工业化”;而杨叔进所言的“狭义工业化”是指整个经济领域的工业化,而“广义工业化”指以工业化为导向的整体社会改造。参见杨叔进《中国的工业化与资本来源问题》(《经济建设季刊》第2卷第2期,1943年10月,第136页)。
与此同时,1943年10月,杨叔进也在探讨一种以机械生产为核心的涵盖整个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概念。他以技术进步和资本积聚为切入点分析说,工业化是指社会生产由手工方式转变到机器生产方式的经济事实。而机器生产与手工生产相比,要使用更优的技术和更多的资本。所以,“‘工业化’包括进步的技术和大量的资本两个重要因素。”[14]以此立论,他将工业化进程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由工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和资本积聚,来带动整个经济领域其他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资本积聚。例如,“农业工业化”使农业生产由原始工具转为使用现代机械设备,而购置现代农业生产设备就需要比以前更多的资本,“这种由使用更多资本的生产方法,来代替使用较少资本的生产方法,而获得产品大量增加的结果,便是农业更工业化了”。第二个层面,是使用先进生产技术和使用更多生产资本的生产事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的增加,“生产力较大、使用资本较多的生产事业的总产量和产品总价值,必然相对于生产力较小、使用资本较少的生产事业的总产量和产品总价值而增加。”[14]那么,所谓使用资本较多、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产业都包括哪些经济领域呢?他引述了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Colin Clark,杨叔进译为寇林·克拉克)于1940年在《经济进步的条件》(C.Clark:The Conchtions of Economic Pro- gress)一书中把产业结构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杨叔进译为初级、次级和第三级产业)的说法: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和渔猎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矿业、电业、建筑业和公用事业;第三产业包括商业、运输业、服务事业(公共管理以及私人服务)及其他经济活动。据此,杨叔进认为,所谓资本较多、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产业,主要是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矿业、电业、建筑业和公用事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同时,农业因为也会随着工业化的实现,出现“农业工业化”的趋势,也具有工业化意义[14]。杨叔进此说,实际上是以机械生产为中心,以高资本、高技术含量为基础,为工业化所包括的经济产业划定了一个大致的产业范围。这与刘大钧对工业化概念内涵的阐述,可谓异曲同工。
1944年8月,朱伯康也表示,工业化意味着一种整体性的经济变革。他首先指明,所谓现代工业,主要指工厂工业,它有三个特征:即机器生产、大规模制造、管理的严密化。“工厂工业的特征,为利用自然力及机械力之集中的大规模制造,一切分工及生产程序,均有严密之组织,人力劳动被视为不重要,且已改变其性质,成为思想之工作,及指导与驾驭机械之工作。”他进而分析,“工业化”建设不仅限于“工业”建设,其范围应扩及于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亦即一切生产方法和经营技术都要机械化,进而整个经济制度也要以工业为中心发生变革,“农业、商业、财政、金融等等各部门,均必起相应之变化,人口渐由乡村移至城市,由农田移至工厂,大都市随之兴起,人民之经济生活、心理、态度与思想观念亦有根本之改变”[15](p54、178-179)。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曹立瀛于1945年8月从整体经济层面对工业化概念所作的阐述,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界的论说中颇具典型意义。他指出,所谓工业化,并不仅仅是工业生产本身的机械化和科学化,而是指社会整个经济体系的工业化转型。“‘工业化’的含义很广。理论上,包括工业本身的机械化与科学化,矿产的大量开发,动力的普遍利用,运输事业机械化与动力化,各种生产事业以工业化为中心而发展,大规模生产,产品标准化,事业资本化,组织与管理科学化与合理化,以及工业都市之形成与社会心理之转变。”[16]显然,曹立瀛不仅分析了整个经济体系的工业化转型问题,还道出了工业化的另一个层面,即都市化与社会心理的转变,亦即工业化社会转型问题。

8. 自动化,信息化,现代化,机械化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四者有什么联系,相互之间的关系。

自动化: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其目标是“稳,准,快”。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信息化: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现代化:现代化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 从历史上来讲,它主要指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一种向以西欧及北美地区等地国家许多近现代以来形成的价值为目标,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因此常与西方化的内涵相近。一般而言,近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是文明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交替进行的过程,是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性的解放”和“生产力(效率)的解放”,因从欧美等西方社会开始,有时也被称为“西方化”,但不专属于西方社会。 机械化一、机械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运用电力或其他动力来驱动或操纵机械设备以代替手工劳动进行生产的措施或手段。利用机械设备但仍以人力或畜力推动而进行生产的,称为“半机械化”。机械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体力劳动的重要途径。 二、工业化与整体经济变革 既然现代机械化生产只是工业化进程的一个基本起点,那么,工业化的内涵就应该比机械化更丰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必然要引起社会经济领域的整体变革。这方面的认识,由方显廷于1938年12月首先提出,自1943年始被知识界普遍接受。对于工业化内涵的看法,也逐渐超脱“机械化”这种较为单一的概念,转而把工业化视为一种包括国民经济各领域的整体经济变革。 通过复合式发展来实现跨越,进而完成任务。事物本身的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是一回事,人们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它,则是另外一回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实现跨越式发展。

9. 关于军队的摩托化和机械化有什么区别

摩托化:顾名思义摩托化就是以摩托车、卡车,为主要运输工具的部队。是搭乘车辆实施机动,徒步进行作战的兵种。特点是战斗开始前运动速度快,适应各种地形条件,机动灵活。但进行战斗时没有必要的掩护,战斗发展速度慢。
机械化部队:是指成建制的,以坦克、装甲输送车或步兵战车实施运动和战斗的部队。主要是为了让步兵配合坦克装甲部队进行大纵深突击。机械化部队具有较强的装甲防御可保护步兵,具有较强的火力和机动性可配合坦克作战。

阅读全文

与全程机械化的概念如何界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steam令牌换设备了怎么办 浏览:246
新生测听力仪器怎么看结果 浏览:224
化学试验排水集气法的实验装置 浏览:156
家用水泵轴承位置漏水怎么回事 浏览:131
羊水镜设备多少钱一台 浏览:125
机械制图里型钢如何表示 浏览:19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浏览:718
超声波换能器等级怎么分 浏览:800
3万轴承是什么意思 浏览:110
鑫旺五金制品厂 浏览:861
苏州四通阀制冷配件一般加多少 浏览:153
江北全套健身器材哪里有 浏览:106
水表阀门不开怎么办 浏览:109
花冠仪表盘怎么显示时速 浏览:106
洗砂机多少钱一台18沃力机械 浏览:489
超声波碎石用什么材料 浏览:607
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的方法 浏览:165
怎么知道天然气充不了阀门关闭 浏览:902
公司卖旧设备挂什么科目 浏览:544
尚叶五金机电 浏览: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