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机械行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策推动煤机智能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煤矿机械行业发展迅速,但整体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较国外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国家通过产业、税收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本行业进行大力扶持,以促进煤矿向智能化建设发展。2018年以来的发展政策如下表所示: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矿机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Ⅱ 机械行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机械行业长期增长趋势不变
2020年以来,为缓解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困难,国家和地方有关政府部门集中发布了多项扶持与救助政策,涉及市场保障、财税支持、金融支持、职工返岗等诸多方面,为提振市场与企业信心发挥积极作用。疫情过后开展的恢复性建设与投资,为机械行业释放出潜在的市场,为机械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行业整体发展前景广阔。
整体来看,2020年受疫情影响,预计行业营业收入与2019年相比增幅较小,2020年收入约22万亿元。随着行业的持续发展,预计到2025年将达24.7万亿元。

——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塑料机械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Ⅲ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优势
发展低成本自动化技术,潜力大,前景广,投资省,见效快,提高自动化程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经济效果,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和国情。20 世纪下半页,日本丰田汽车集团首创的精节生产LP( Lean Proction) 模式, 就是以最小的投入, 取得最大的产量的具体表现。借鉴国外发展机械制造业低成本自动化技术的经验是有益的。我国机械制造业各企业有大量的通用设备, 在发展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时, 应以原有的设备为主, 合理调整机床布局, 添加少量的数控设备, 引入CAD/CAM技术, 充分发挥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优势和人的创造性, 共同构成一个以人为中心, 以信息自动化为先导、树立自主的单元化生产系统, 为我国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提供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符合我国国情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新途径。从长远看,在发展中循序渐进的搞好制造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需要每一个企业家和国家共同努力完成。

Ⅳ 工程机械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产能过剩、新型城镇化、投资兼并、国际化战略是过去一年工程机械行业的主题词。我国城镇化率从1993年的27.99%上升到2012年的52.27%,给工程机械行业带来了旺盛的需求,是工程机械行业黄金10年的时代背景。虽然新一届领导班子对新型城镇化给予了无限厚望,但由投资拉动经济转为内需驱动已是大势所趋,加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保有量也已达到了一定规模,城镇化率对行业销量的边际贡献效应也在递减
前瞻网发布的《中国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在4万亿基建投资驱动下,2010年工程机械行业的相对估值也达到了顶峰。依据新上任领导班子的风格,未来类似4万亿的政策红利应该难再有。2011年甬温铁路事故、日本核危机、高通胀、房地产泡沫,2012年整个宏观经济投资环境放缓,使得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在2012年经历了严重下滑,时间和幅度大大超过市场预期,整个市场哀鸿遍野都认为工程机械业进入了长久的隆冬。
工程机械行业的下游需求跌到低谷,产能严重过剩,在工程机械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持续走低。社会保有量巨大、需求透支、经济和基建投资放缓、信用销售风险严重,连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矛盾也公开化、激烈化。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依赖投资获得高速增长的行业将难以维系,包括工程机械在内的投资驱动行业都面临增长曲线的拐点。国内需求下滑,谋求海外发展成为不少企业的转型思路。
从中长期来看,未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将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为"稳定增长"。全民分食的时代过去了,以后的发展才是真正考验工程机械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应变力与趋势前瞻能力。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Ⅳ 你认为机械工程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有哪些方面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因此,各国都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随着机械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大公司都把高新技术注入机械产品的开发中,作为竞争取胜的重要手段。本文就目前机械制造业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作一综述,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1;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国民经济中的任何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机械制造业的支持并提供装备;在国民经济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占60%以上。美国认为社会财富的来源机械制造业占68%;当今制造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四大支柱科学相互依存,但后三种科学必须依靠制造科学才能形成产业和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而制造科学的发展也必须依靠信息、材料和生物科学的发展,机械制造业是任何其他高新技术实现工业价值的最佳集合点。例如,快速原型成型机、虚拟轴机床、智能结构与系统等,已经远远超出了纯机械的范畴,而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材料等众多技术于一体的现代机械设备,并且体现了人文科学和个性化发展的内涵。;从美国来看,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从50年代以来,在美国大学中设置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机械制造系统人才,着眼于世界市场竞争,企图霸占国际制造业市场。50年代初,当第一台数控机床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诞生以后,美国在机械制造业中采取的主导政策是走数控和计算机群控,实现机械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小批量生产自动化的道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实践证明这一策略未能秦效,在机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中,德国和日本是胜利者。70年代转向吸取德、日经验,使中、小批量生产通过成组技术(GT)实现生产系统柔性化和自动化。1979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拨款发展柔性化制造系统,并于80年代末完成了高度柔性化的全自动化小型工厂(small;work)标准化工作,并向中小型企业推广。但由于忽略了市场的多变性和人因的作用,在与德、日的竞争中未能占上风,而使机械制造业每况愈下,一度认为机械制造业已成“夕阳工业”。通过10年论证,从概念上实现了从柔性制造到敏捷制造的转化,把宏观的国际市场需求与具体的公司生产密切结合,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形成对市场的快速反映,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新概念。2;敏捷制造(Agilenbsp;Manufacturing)——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nbsp;nbsp;机械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美国屡屡受挫。70年代后,机械制造业被看成是“夕阳工业”。产业衰退,巨额贸易赤字,经济空前滑坡,有关工业竞争“关键问题”讨论将近10年。1986年在美国科学技术基金会(NSF)支持下,麻省理工学院(MIT)深入研究衰退原因和振兴对策,认为产品在上市的时间(T)、质量(Q)、成本?和服务(S)等产品竞争四大关键因素中,质量已不再是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创新周期缩短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企业面临着不可预测和不断变化的市场,只有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供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的产品,才能在竞争中取胜。198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与李海大学(Lehighnbsp;University)工业工程系共同提出一种新的制造企业战略——敏捷制造(Agilenbsp;Manufacturing),并成立了国家制造科学中心(NCMS)和制造信息资源中心(MIRC),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防部、商业部和众多公司支持,经国会听证后向联邦政府提出建议。现在由政府部门主持、企业与大学共同参与研究、开发和应用,称为21世纪制造企业的战略。nbsp;nbsp;2.1nbsp;敏捷制造的思路nbsp;nbsp;敏捷性体现在:持续变化性(产品、技术、管理模式)、快速反应性(以适应市场的变化)、质量高标准、低费用;实现敏捷制造条件:设备高度柔性,可编程性和模式化;信息系统标准化和可维护性;人的因素和管理机构;nbsp;实施方式:虚拟公司、竞争—合作,用户参与设计与制造,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加信息服务和系统管理功能。nbsp;nbsp;nbsp;2.2nbsp;敏捷制造特色革新制造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策略与制度,建立社会化的虚拟公司;nbsp;提高从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全过程的整体柔性;nbsp;在政府部门协调下,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结合;nbsp;用户参与设计与制造;nbsp;发挥人因(知识、技艺和创造性)和信
Ⅵ 机械行业的发展与哪些行业有关联
冶金业和铸造业是机械行业的源头,困为机械需要的原材料是这两个行业生产出来的。
我国的机械比日本、美国、德国的差就是因为国产原材料未达到人家的水平。其次就是电器行业,机械都要电路、电器来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