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机电一体化专业有什么区别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的研究生学科。该学科融合了各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使制造技术、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目标很明确,就是将机械设备与自动化通过计算机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技术,包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FMC(柔性制造系统)等等,最终形成大规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使传统的机械加工得到质的飞跃。具体在工业中的应用包括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1]
机械制造(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国内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学科所在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国家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首批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点,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攀登计划项目、“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经过多年建设,在6个研究方向上,形成了以国内知名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实力强大的学术梯队,取得了多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学术界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培养了一批高水平人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应用领域广泛。毕业生主要可从事数控设备的维护、调试、操作、制造、安装和营销等技术与管理工作,就业岗位群大。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电子、液(气)压一体化技术基本理论,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维护、调试和维修,掌握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加工的工艺设计和加工工艺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中级工程技术人才。
在我看来两者其实差不多,看似和电气有点关系,其实还是侧重机械。
如果要想学电的,建议学纯粹的自动化专业。
同时这两个专业,不建议考研。
因为毕竟是工科,实践比学历更重要一些。
❷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有什么区别
机械制造、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有3点不同:
一、三者的含义不同:
1、机械制造的含义:机械制造指从事各种动力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机床、工具、仪器、仪表及其他机械设备等生产的工业部门。机械制造业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
2、自动化的含义:自动化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
3、机电一体化的含义: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
二、三者的培养要求不同:
1、机械制造专业的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2、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要求: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自动化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综合素质高,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
3、机电一体化的培养要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业、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等专门人才,掌握机械技术和电气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设备的应用、维护、安装、调试、销售及管理的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三者的就业前景不同:
1、机械制造专业的就业前景:本科生为主专科生大幅下降此次调查涉及包括本市在内的24个省结果显示:本市用人单位需求仍以本科生为主,对研究生的需求量有较快增长,对专科生的需求量则呈大幅下降趋势。
2、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自动化专业是一门适应性强、应用面广的工程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基础扎实、自动控制技术知识系统深入、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所以学生在毕业后都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也非常的宽广,比如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等领域。
3、机电一体化的就业前景:市场调研发现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
❸ 机械和机电一体化有什么区别么
机械和机电一体化的区别。
一、培养目标上的区别:
1、机械一体化:
(1)、培养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掌握系统技术、计算机与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伺服传动和机械技术等基本理论和实际技能。
(2)、培养胜任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运行、管理第一线的高等技能型人才。
2、机电一体化:
(1)培养学生具有机、电、液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
(2)具有机械加工设备的初步操作技能和数控加工、数控编程的能力。
(3)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人员,并具有设备改造能力的高等技术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4)能在机电设备制造企业、从事机电产品设计与开发、企业与车间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以及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
二、课程上的区别:
1、机械一体化:
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电机及拖动基础、自动控制技术、数控设备及维修、检测与转化技术、技术与质量管理、电气设备与可编程控制器、电子电路CAD等。
2、机电一体化:
(1)、机械制图、电气CAD工程实践、电工技术基础、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加工工艺、数控机床编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技术基础、检测与传感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床电气控制(电机与电气控制)
(2)、PLC、电力电子技术、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机床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控制技术)、自动化控制原理(PC控制与组态)、供配电技术等。
三、就业上的区别:
1、机械一体化:
(1)机电制造企业的现场技术人员: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制造;机械、电气、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和质量检查;先进设备的操作、维护与保养工作;
(2)机电设备企业、检测中心的现场技术人员:主要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生产线技术改造、安装、运行调试、维护与检修等工作;
(3)机电制造企业的车间管理及售后技术服务人员:主要从事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及售后技术服务工作。
2、机电一体化:
(1)从事机电一体化液体灌装生产线及商品包装自动化机械运行、维护、管理、技术改造等工作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可在大型啤酒、饮料、食品及商品包装生产企业从事现代化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的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生产厂家或设计部门、营销单位从事技术工作。
(3)机电一体化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方向 )从事机电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并熟练使用和维修数控加工设备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4)可在模具设计也制造、机械加工、塑料、五金、电子产品、计算机生产等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设计编程,数控机床的调试、维护及加工操作,从事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国内外数控设备的营销工作。
(3)机电一体化与机械与制造有什么区别扩展阅读:
1、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具CAD/CAM方向):从事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对模具进行设计和制造等工作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可在模具、机械、五金、塑料、家电等生产企业从事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经营、管理工作。
3、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CAD技术方向):在机电一体化产品、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管理、技术改造与服务过程中专门从事用电脑绘图设计、信息处理和资料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4、可在机械设计、制造与装备行业、模具制造业,轻工、家用电器、电子制造业从事设计、制造、技术改造、产品营销、设备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5、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是工件或者零件制造加工的步骤,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等,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比如一个普通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是粗加工-精加工-装配-检验-包装,就是个加工的笼统的流程。
6、机械加工工艺就是在流程的基础上,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是每个步骤,每个流程的详细说明。
7、技术人员根据产品数量、设备条件和工人素质等情况,确定采用的工艺过程,并将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这种文件就称工艺规程。这个就比较有针对性了。每个厂都可能不太一样,因为实际情况都不一样。
❹ 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制造有什么区别
http://www.jxcad.com.cn/?u=612731 专业的机械设计论坛,可以去看看,多与高版手专家交流权交流
❺ 机电一体化与机械设计与制造与电气自动化区别
机电一体化养具有机械、电子、液(气)压一体化技术基本理论,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维护、调试和维修,掌握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加工的工艺设计和加工工艺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中级工程技术人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应用领域广泛。毕业生主要可从事数控设备的维护、调试、操作、制造、安装和营销等技术与管理工作,说白了属于蓝领!
机械设计与制造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主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属于机械工程师
毕业生可在大、中型企业从事各种机械、工具、仪器、仪表的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生产的管理工作,机械制造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复合的工作,如机械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产品造型、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管理和数控机床操作、维修,也可以从事机械及相关产品的销售及技术服务工作。
电气自动化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电气自动化在工厂里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这么说,电气自动化是工厂里唯一缺少不了的东西,是工厂里的支柱啊!你要是对电气自动化比较精通,用人单位立刻要你,不管是什么单位,最好是电子厂,因为电子厂天天用到自动化,编程,设计。如果你对工作待遇条件要求很看重。最好的是电业局。福利好,待遇高。然后是设计院,工作相对比较轻松。最艰苦的是工程局。因为要随着工程地点到处跑。但是工资也不低。而且还可以向自动化、电子等方向转行
❻ 机电一体化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是什么区别啊
1、包含的内容不同
机电一体化:机械制图及CAD、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电工电版子技术基础、权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与PLC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等。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是一项应用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协助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新兴技术。本专业面向设计院所、机械制造、轻工汽车等行业,培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2、毕业后工作不同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工作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该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复合的工作,如机械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产品造型、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管理和数控技术等。
3、发展前景
机制自动化主要是制造类专业,机电一体化主要是机电配合设计的专业,现在的大方向是工业机器人以及工业4.0物联网,以及自动化机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一些。
❼ 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区别
机电一体化偏电一点,学的东西关于电气的多一点,如单片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主要是偏机械,主要是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你学机械制图,建议还是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❽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与“机电一体化”有什么区别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英语称为Mechatronics,它是由英文机械学Mechanics的前半部分与电子学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机电一体化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杂志《机械设计》的副刊上,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概念被我们广泛接受和普遍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技术,他的发展使冷冰冰的机器有了人性化,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机械技术 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它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的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的要求。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制造过程中,经典的机械理论与工艺应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同时采用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形成新一代的机械制造技术。
(2)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其中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3) 系统技术
系统技术即以整体的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发,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
(4) 自动控制技术
其范围很广,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现场调试,控制技术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
(5) 传感检测技术
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现代工程要求传感器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的考验,它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
(6) 伺服传动技术 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置,伺服系统是实现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装置与部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质量和功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
1.机械本体 机械本体包括机架、机械连接、机械传动等,它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起着支撑系统中其他功能单元、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作用。与纯粹的机械产品相比,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技术性能得到提高、功能得到增强,这就要求机械本体在机械结构、材料、加工工艺性以及几何尺寸等方面能够与之相适应,具有高效、多功能、可靠和节能、小型、轻量、美观的特点。
2.检测传感部分 检测传感部分包括各种传感器及其信号检测电路,其作用就是检测机电一体化系统工作过程中本身和外界环境有关参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检查到的信息向执行器发出相应的控制。
3.电子控制单元 电子控制单元又称ECU(Electrical Control Unit ),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负责将来自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和外部输入命令进行集中、存储、计算、分析,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按照一定的程度和节奏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地进行。
4.执行器 执行器的作用是根据电子控制单元的指令驱动机械部件的运动。执行器是运动部件,通常采用电力驱动、气压驱动和液压驱动等几种方式。
5.动力源 动力源是机电一体化产品能量供应部分,其作用是按照系统控制要求向机械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使系统正常运行。提供能量的方式包括电能、气能和液压能,以电能为主。
机电一体化主要课程
机械方面: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数控编程技术,autoCAD,Mastercam软件,C#
电工方面:可编程控制器PLC,单片机,自动控制原理,数字电路,电工电子
实习课程:电力拖动,PLC,单片机,钳工,普通车、铣、刨床,数控车、铣,加工中心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业、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等专门人才,掌握机械技术和电气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设备的应用、维护、安装、调试、销售及管理的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职业面向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
1、主要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
2、次要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服务等
❾ 机电一体化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有什么区别
四)自动控制技术其范围很广,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回,现场调试,答控制技术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5)传感检测技术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现代工程要求传感器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的考验,它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陆)伺服传动技术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置,伺服系统是实现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装置与部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质量和功能有决定性的影响。机电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多了这段文字和这段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