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机械加工类企业,品质部品质控制工作如何开展,主要是针对一线员工的自觉性和质量意识如何提高
给你个大来体思路。
根据贵公司情况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公司层面展开5S活动(此过程中对于成绩,可以用现金奖励方式推进)
采取自主检查并签字的制度。
-每个产品跟一张自检表。(如:切割后,切割工人要进行检查并在自检表上签字,自检表一直跟着产品流下去,折弯后签字,组焊后签字,焊接后签字。。。)
2. 机械厂如何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1. 在“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这一短语中,“质量”一词并不具有绝对意义上的“最好”的一般含义。质量是指“最适合于一定顾客的要求”。这些要求是:a.产品的实际用途;b.产品的售价。
2. 在“质量控制”这一短语中,“控制”一词表示一种管理手段,包括四个步骤:a.制订质量标准;b.评价标准的执行情况;c.偏离标准时采了纠正措施;d.安排改善标准的计划。
3.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两大类:a.技术方面的,即机器、材料和工艺;b.人方面的,即操作者、班组长和公司的其他人员。在这两类因素中,人的因素重要得多。
4. 全面质量管理是提供优质产品所永远需要的优良的产品设计,加工方法以及认真的产品维修服务等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
5.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适用于任何制造过程,由于企业行业、规模的不同,方法的使用上略有不同,但基本原理仍然是相同的。方法上的差别可概括为:在大量生产中,质量管理的重点在产品,在单件小批生产中,重点在控制工序。
6. 质量管理贯穿在工业生产过程的所有阶段。首先是向用户发送产品,并且进行安装和现场维修服务。
7. 要有效地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就必须在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所有主要阶段加以控制。这些控制就叫质量管理工作(Job of quality control),按其性质可分为四类:a.新设计控制;b.进厂材料控制;c.产品控制;d.专题研究。
8. 建立质量体系是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9. 质量成本是衡量和优化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手段。
10. 在组织方面,全面质量管理是上层管理部门的工具,用来委派产品质量方面的职权和职责,以达到既可免除上层管理部门的琐事,又可保留上层管理部门确保质量成果令人满意的手段的目的。
11. 原则上,总经理应当成为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总设计师”,同时,他和公司其他主要职能部门还应促进公司在效率、现代化、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发挥。
12. 从人际关系的观点来看,质量管理组织包括两个方面:a.为有关的全体人员和部门提供产品的质量信息和沟通渠道;b.为有关的雇员和部门参与整个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手段。
13. 质量管理工作必须有上层管理部门的全力支持。如果上层管理部门的支持不够热情,那么,向公司内其他人宣传得再多也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效果。
14. 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无论何时、何处都会用到数理统计方法,但是,数理统计方法只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内容,它不等于全面质量管理。
15. 应该认真地在公司的范围内逐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明智的做法是,选择一两个质量课题加以解决并取得成功,然后按这种方式一步一步地实施质量管理计划。
16. 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根源处控制质量。例如,通过由操作者自己衡量成绩来促进和树立他对产品质量的责任感和关心,就是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积极成果。
3. 计件工厂品质怎么管理
不论是计件或计时都可以采取激励的手段控制产品质量,
1、可以回通过周、月的质量答情况的优劣统计进行奖惩,同时要建立加工件的追溯制度,出了问题便于追溯的作业者。
2、对作业人员进行技能的培训提升
3、提升作业的机械化程度,用机械化逐步代替手工作业
4、还可以通过QC小组活动提升质量
很多的,你要用心想的,管质量要多种手段并举的,切忌要持之以恒,祝你成功
4. 单件小批量的机械加工车间(无法计件)怎样管理能提高效率、质量
单件和小批量的工件在加工时效率低,主要是准备时间太长,比如下料,准备刀内具和工具,还容有就是工艺步骤的制定,这些都要占用时间,建议有专人负责这些事情,以减少准备工时,由于提前制定好了工艺步骤,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弯路
5. 小机械加工厂如何管理
看你的描述,应该是从大公司或者比较正规的公司里面空降到这家公司的。版建议你先从流权程和现场5S管理开始进行。流程就是梳理比较乱的,而且给公司造成浪费的,拿成本来说事老板会更支持你,你梳理起来会比较容易点。现场5S就是对明明可以做到干净整洁的却就是因为个人习惯而未做到的部分入手。然后逐步优化,切记此过程中不要产生额外成本,要摸清里面员工的帮派组织再动作,那些是老油条,那些是皇亲国戚,那些是老板想改的地方,然后再动手,懂得保护自己才有资格谈改革和管理。
6. 企业计件制品质如何管控
已经实施了计件制的企业,如果要控制品质,有以下建议或许有帮助:
1、质量问题版也是计件考核的一个因素权,比如出现一件问题扣五件。这个制度就是担心引起生产和质检的矛盾,或者大家最后形成“默契”,公司是冤大头;
2、实行最高限产。无论是机器还是人,都有个极限,长期的超负荷和超极限,都不是好事,不是牺牲了设备就是牺牲了品质。额定产量+加一定量的浮动工资比较合适;
3、对于失误造成物料损坏,不要进行考核,而对于问题隐瞒不报,发现了要严格处理。——为什么这样,道理不讲也明白。
7. 计件工资制如何保证质量
计件工资能够保证质量吗?我个人觉得很难。理由有三: 1、计件了,效率就能够高吗?答案是不一定。员工做多了,工资很高,老板想一想,还是调低单价吧。往返几次,聪明的员工就会控制自己的速度,不做很多,也不做很少,舒舒服服,让工资维持在一定水平。所以,计件工资,是企业管理的低水平徘徊,收入和付出的博弈,输家总是老板。 2、因为计件了,企业就放弃(注意:是“放弃”而不是“放松”)了自己的管理。还需要投入更多的心血管理现场吗?不需要了,因为已经计件管理了;还需要设置制作工装夹具来提升效率和品质吗?不需要了,因为是计件,员工自己解决。所以,计件是一种生产管理的停滞或者倒退。 3、因为计件了,品质人员敢于严于职守把好关吗?不敢。查出来多了,员工工资少了,员工会私下甚至是用极端的方法解决。冲突多了,慢慢彼此就能找到一种平衡。很多问题,能够查出来,进行返工还是最好的,检验数据的水分,可想而知。品质人员能够公正公布的,往往是新入职的新员工,无亲无势的。但赔罚多了,收入不行,新员工就跑掉了,很多企业老员工稳定,新员工留不住,跟这情况有关。
1、工艺、工序较为简单,品质问题较少或者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2、对设备依赖性低,或者设备简单,通用性、稳定性好,不会一味追求效率造成设备问题; 3、依靠人力因素较重,人工时是主要成本。
已经实施了计件制的企业,如果要控制品质,有以下建议或许有帮助: 1、质量问题也是计件考核的一个因素,比如出现一件问题扣五件。这个制度就是担心引起生产和质检的矛盾,或者大家最后形成“默契”,公司是冤大头; 2、实行最高限产。无论是机器还是人,都有个极限,长期的超负荷和超极限,都不是好事,不是牺牲了设备就是牺牲了品质。额定产量+加一定量的浮动工资比较合适; 3、对于失误造成物料损坏,不要进行考核,而对于问题隐瞒不报,发现了要严格处理。——为什么这样,道理不讲也明白。
8. 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的机械加工厂来说如何做好品质管控
设置专职检验员,制定漏检率,并且绩效挂钩。你可以试试这个办法,很简单,但是很有效。
9. 小工厂质量管理难,怎么才能有效管控品质
这是管理问题。作为品管来说确实难以为之。
身处当下环境,建议如下思考:专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属境、工作环境、甚或家庭环境)是客观的,自有它的活动方式和规律,常常是不以我们主管意识(无理可循)能改变的。
身处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如何抉择,可以用SWOT分析判断。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
1、分析环境的机会和威胁。2、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3、综合分析判断利害得失。
对待环境,可以用环境四法制处理:
1、 改变自己。
2、 改变环境。
3、 适应其环境。
4、 脱离其环境。
10. 对于计件工厂如何管理好员工提高员工品质意识,服从意识及素质
第一、设定好公司各种制度,严格执行,比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专制度建立永远是属企业做大的基础
第二、薪资设定要合理,基础薪资完成量不要太高,让员工只要不偷懒就能拿到基本计件工资,奖励部分起点则要有一定难度,要让员工努力,同时奖励计件工资要有足够吸引力,这样员工就会很有积极性。
第三、要设立废品处罚和材料奖励制度,产生正负激励,这样你原料控制就能完善
第四、超额奖励制度要设立,让工人有个希望,但可以从原料供应上使这个希望永远都是希望。
我原来管理的工厂采用计工点的方式,每个月工人只要王城400个工点就有基础工资+岗位经贴+全勤奖1200元,完成800个工点以上则工资上升为1600元完成1000个工点则工资有2000元,这样一般工人很容易拿到1200元工资,少数优秀工人可以拿到1600元,原料控制以后完全没有人能够拿到2000元,但是控制原料的话最优秀的工人完全可以达到1000个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