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鲸鱼有多少种类呀
最小鲸鱼濒临灭绝
全世界只剩下250到400只———
科学家最新的研究结果发现,世界上最小的鲸鱼“瓦吉塔”正处于非常艰难的生活环境下,如果不得到拯救,这个品种的鲸鱼将面临灭绝。
“瓦吉塔”生活在墨西哥境内,由于当地人经常在水中撒进渔网捕杀鱼虾,很多小鲸鱼因此被困,危及到了生命。
据当地的鲸鱼研究会统计,目前这个品种的鲸鱼在全世界只剩下250到400只,这个数字比前几年下降了很多,每年至少有39到78只小鲸鱼被捕鱼者诱捕,这远远超过了这种鲸鱼每年的出生率。
另一种说法.
世界上目前现存的鲸类有90多种,大体可分为两类,须鲸类和齿鲸类。须鲸的体型较大以海里的浮游生物为食,其中的蓝鲸是地球上现存最大的动物。齿鲸一般体型相对较小,以鱼或海豹等海生哺乳动物为食,其中小型齿鲸统称为海豚,生活在我国长江里的江豚是世界上最小的鲸。
具体多重不知道
② 鲸鱼有几种类型
鲸类分为两群:
齿鲸类:有齿的海洋巨兽,如:抹香鲸、逆戟鲸、海豚、鼠海豚。
须鲸类:有胡须的鲸。事实上这些胡须是长在嘴内的折角形齿片,用于过滤水和捕捉鲸所食用的虾和其它小动物,这些齿片就代替了牙齿。
根据种类,须鲸有两种不同的捕食方法。
脱脂式:如白鲸,在慢慢游动的过程中过滤浮游生物,嘴半开,水从连合处流入。
吞食式:当这种鲸靠近海底一大摊的虾时,就张大嘴吞食大量的水,装进可以伸长的、折叠的肚子。当嘴闭合时,鲸舌就卷食那些鲸齿片过滤的水。如蓝鲸一次可以吞食25000公升的水。
每年,一些鲸都会离开食物丰富的极地海洋去寻找更加温暖的海域以便生育后代。它们在非常确定的时期内,经过几个月的时间,行程数千公里。每个冬天,许多游客航行万里,就是为了在夏威夷海和墨西哥湾能遇到它们。对抹香鲸而言,雄性则不能迁徙,因为在繁殖海域区不能找到足够的枪乌贼这种食物。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须鲸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蓝 鲸 长须鲸 大翅鲸 塞 鲸 小鰛鲸
布氏鲸 南/北露脊鲸 北极鲸 灰 鲸 座头鲸
小露脊鲸 ……
齿鲸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虎鲸(逆戟鲸)小虎鲸 伪虎鲸 抹香鲸 小抹香鲸
侏儒抹香鲸 一角鲸 白 鲸 北方瓶鼻鲸 南方瓶鼻鲸
长肢领航鲸 短肢领航鲸北海喙鲸 太平洋喙鲸 大西洋喙鲸
欧洲喙鲸 初氏中喙鲸 哥氏中喙鲸贝尔氏喙鲸长齿中喙鲸
南方喙鲸 秘鲁喙鲸 日本喙鲸 谢氏喙鲸 鹅嘴鲸
瓜头鲸 ……
③ 鲸鱼有什么种类
鲸鱼有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也有小类,有蓝鲸,座头鲸,虎鲸,白鲸等 。
须鲸类在全世界有露脊鲸科、灰鲸科和长须鲸科等3个科,共约6属、11种。齿鲸类在全世界共有河豚科、抹香鲸科、剑吻鲸科、一角鲸科、尖嘴海豚科、鼠海豚科、海豚科和领航鲸科等8个科,大约34属、72种。
(3)机械的鲸鱼有多少种类扩展阅读
由于环境恶化和人类的大量捕杀,鲸类特别是一些大型成员由于经济价值高而受到广泛捕猎,许多鲸类已濒临灭绝。
国际捕鲸委员会(IWC)是一个负责管理捕鲸和鲸类保护的国际性组织。在商业捕鲸导致鲸数量锐减后,IWC决定采取行动保护鲸类。其中包括 1986 年生效的《禁止捕鲸公约》,分别于 1979 年和 1994 年建立了印度洋鲸类保护区和南大洋鲸类保护区。然而从 1986 年以来,因为日本、挪威等一些国家利用了IWC决议的漏洞,打着“科学捕鲸”的旗号每年捕杀了至少 25000 头鲸或海豚。
捕鲸的国家还有挪威、冰岛和日本,以及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和北加拿大的一些土著部落。
④ 鲸鱼一共有多少种
鲸的种类
须鲸类
动物的体形巨大,最小的种类体长也大于6米。口中没有牙齿,只有在胚胎发育时可以看到退化的牙齿,但上颌左右两侧的腭部至咽部各生有150—400枚呈梳齿状排列的角质须。须的颜色、形状和数目因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是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外鼻孔有2个,位于头顶,呼吸换气时可以喷出两股水柱。头骨极大,有的种类可达体长的1/3,左右对称。颈椎愈合或者分离。胸骨较小,仅有1—2对肋骨与胸骨相连接,胸廓不完全。没有锁骨。鳍肢一般具4指。消化道中具有盲肠。主要以磷虾等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有的种类也吃小型群游性鱼类,以及底栖的鱼类和贝类。须鲸类在全世界有露脊鲸科、灰鲸科和长须鲸科等3个科,共约6属、11种。
齿鲸类
的体形变异比较大,最小的种类体长仅有1米左右,最大也在20米以上。口中具有圆锥状的牙齿,但不同种类牙齿的形状、数目相差也很大,最少的仅具1枚独齿,最多的则有数十枚,有的还隐藏在齿龈中不外露,所以也是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外鼻孔只有1个,因此呼吸换气时只能喷出一股水柱。头骨左右不对称。鳍肢上具有5指。胸骨较大。没有锁骨。没有盲肠。主要以乌贼、鱼类等为食,有的还能捕食海鸟、海豹以及其他鲸类等大型动物。齿鲸类在全世界共有河豚科、抹香鲸科、剑吻鲸科、一角鲸科、尖嘴海豚科、鼠海豚科、海豚科和领航鲸科等8个科,大约34属、72种。
蓝鲸
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身长可达30米左右,平均体重150吨,一张嘴就可以开容10个成年人自由进出的宽度。蓝鲸浑身是宝,它的脂肪可制肥皂;鲸肉营养丰富;鲸骨可提炼胶水;鲸肝含有大量维生素;血和内脏器官又是优质肥料。
⑤ 鲸鱼有多少种
鲸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他具有和陆上哺乳动物相同的生理特徵,例 如用肺呼吸、胎生等,更贝备了一些为适应水生环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构造。鲸在分类「属 於动物界(kingdom Animel)、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哺乳纲(class Mammrha)、鲸目(orderCetacea)。
鲸目之下又区分为两个亚目,分别是须鲸亚 目(suborderMysticeti,blaleenwhales)和齿鲸亚日(suborderOdo-ntoceti,toothedwhales) 。这两大类的分群,再学术上主要是依据它们摄食方式之不同而定,须鲸亚目主要的形态特徵 是没有牙齿,但是有具大的鲸须,可用来筛选浮游生物.所以为滤食性。齿鲸亚目的主要特徵 为有牙齿,掠食性,其牙齿的数目与排列方式受到食性的影向会有不同,全世界现存有13科约 79种。
鲸鱼虽然有鱼字,其实它并不是鱼类,而是哺乳类动物,它有许多和鱼类极不相同的特性,例如一般鱼类是左右摆动尾鳍来使身体前进,而鲸鱼却是以上下摆动尾鳍的方式前进。它们利用前端的鳍状肢来保持身体平衡及控制力向,有些鲸鱼背部的上端还有能保持身体垂直的鳍呢!
鲸鱼是群集动物,它们通常成群结队的在海裏生活,可是当鲸鱼呼吸时,就需要游到水面上来,这时鲸鱼是利用头上的喷水孔来呼吸,呼气时,空气中的湿气会凝结而形成我们所熟悉的喷泉状。专家们甚至可以从喷水的高度、宽度及角度,来辨识鲸鱼的种类呢!鲸鱼的种类很多,大致分成齿鲸和须鲸两大类。
鲸鱼的表皮下有著极厚的脂肪层,那就是俗称的鲸油,它可以使鲸体保持温暖,而且也能贮存能量以供应不时之需。由於鲸鱼体内拥有许多特殊的构造,使它能够长时间的在水中屏庄呼吸、减慢心跳速度,因此当它沈到海底,总要经过一段长时间后,才会再浮出水面。除了具有贮存氧气的构造外,当身体某个部位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时,体内还会有集中供应的特殊机能呢
⑥ 鲸鱼有多少种类
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有的鲸身体很大,最大的体长可达30米。鲸的体形像鱼,呈梭形。头部大,眼小,耳壳完全退化。颈部不明显。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是主要的运动器官。有齿或无齿。鼻孔一或二个,开在头顶。成体全身无毛(有许多种类只在嘴边尚保存一些毛)。皮肤下有一层厚的脂肪,可以保温和减小身体的比重。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气后即潜入水中,可以潜泳10~45分钟。一般以浮游动物、软体动物和鱼类为食。胎生,通常每胎产一仔,以乳汁哺育幼鲸。但许多人分其为鱼类,事实上它们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分布在世界各海洋中。
鲸
鲸,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它是水栖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其种类分为两类,须鲸类,无齿,有鲸须,鼻孔两个,像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灰鲸等;齿鲸类,有齿,无鲸须,鼻孔一个,像抹香鲸、独角鲸、虎鲸等。海洋中绝大部分氧气和大气中60%的氧气是浮游植物制造的。须鲸却能灭浮游植物的劲敌——浮游动物。另外,齿鲸也有助于保持鱼类的生态平衡。齿鲸的食物就是以鱼为食的大型软体动物。因此世界上没有鲸,人类就要灭亡。
我们把鲸类分为两群:
齿鲸类:有齿的海洋巨兽,如:抹香鲸、逆戟鲸、海豚、鼠海豚。
须鲸类:有胡须的鲸。事实上这些胡须是长在嘴内的折角形齿片,用于过滤水和捕捉鲸所食用的虾和其它小动物,这些齿片就代替了牙齿。
鲸是胎生哺乳动物,不是鱼。小鲸要吃一年的母乳才能发育成熟。鱼类则是卵生的脊椎动物。亲鱼一般没有照顾小鱼的习性。鲸的“鳍”其实是由四肢演化来的。而鱼类则不是。鲸用肺呼吸。鱼用鳃呼吸.鲸是恒温动物,而鱼是变温动物。不能用是否有鱼鳞来区别鲸和鱼。因为很多鱼类也是没有鱼鳞的。
捕食
根据种类,须鲸有两种不同的捕食方法。
脱脂式:如白鲸,在慢慢游动的过程中过滤浮游生物,嘴半开,水从连合处流入。
吞食式:当这种鲸靠近海底一大摊的虾时,就张大嘴吞食大量的水,装进可以伸长的、折叠的肚子。当嘴闭合时,鲸舌就卷食那些鲸齿片过滤的水。如蓝鲸一次可以吞食25000公升的水。
每年,一些鲸都会离开食物丰富的极地海洋去寻找更加温暖的海域以便生育后代。它们在非常确定的时期内,经过几个月的时间,行程数千公里。每个冬天,许多游客航行万里,就是为了在夏威夷海和墨西哥湾能遇到它们。对抹香鲸而言,雄性则不能迁徙,因为在繁殖海域区不能找到足够的枪乌贼这种食物。
鲸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对水的依赖程度很大,以致它们一旦离开了水便无法生活。为适应水中生活,减少阻力,它们的后肢消失,前肢变成划水的浆板。身体成为流线型,酷似鱼。因而它们的潜水能力很强,海豚(小型齿鲸)可潜至100-300米的水深处,停留4-5分钟,长须鲸可在水下300-500米处呆上1小时,最大的齿鲸--抹香鲸能潜至千米以下,并在水中持续2小时之久。1955年发现在厄瓜多尔附近海中一头被海底电缆缠死的抹香鲸,其潜水深度达1133米。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附近海域的2200米水深处,发现被电缆缠绕而窒死的抹香鲸,这是迄今为止哺乳动物潜水最深的记录。
鲸的种类
就整个海兽类而言,以鲸的种类为最多,数量也最可观。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口中没有牙齿,只有须的,叫作须鲸;另一类是口中无须而一直保留牙齿的,叫作齿鲸。须鲸的种类虽少,但它们身体巨大,成为人类最主要的捕捉对象,其中有身体巨大、无与伦比的蓝鲸,有行动缓慢、头大体胖的露脊鲸,有喜游近岸、体短臂长、动作滑稽的座头鲸,还有体小吻尖的小须鲸,等等。齿鲸的种类较多,除抹香鲸外,其余身体一般都较小,如凶猛无比的虎鲸和海豚。尽管鲸的身体有长短粗细的差别,但一律呈流线型,样子都像鱼,所以人们多称它为鲸鱼。不过,鲸却是兽类。它也像人一样,不断地浮出水面呼吸空气。有时我们在海面上可以见到鲸呼气时喷出的一股股白色雾柱,有的高达十余米,状如喷泉,十分壮观。
1.伪虎鲸
伪虎鲸属于鲸目领航鲸科,拉丁学名Pseudorcacrassidens,英文名Falsekillerwhale。
体形似虎鲸而较小,体长约5米,体重约665千克。全身的体色均为黑色。头圆,无喙,上颌比下颌略微前突。背鳍比虎鲸小,后缘凹入,位于身体中部略前位置。鳍肢很尖,长度约为体长的1/10。尾鳍的宽度约为体长的1/5。
喜群居,同伴间眷恋性很强,很少单独活动。主要以乌贼类为食,也吃带鱼、小鲨鱼、鲐鱼、黑鲷、鲈鱼和竹荚鱼等鱼类。经常与真海豚、宽吻海豚等一起索饵。游泳的速度较慢,不喜跃出水面。可全年繁殖,一胎产一子,哺乳期10个月至12个月,2年至3年一胎。
分布于除北冰洋外的世界各大海洋,在中国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域。有重要的科研和观赏价值,经常被水族馆饲养训化作观赏动物。
濒危等级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2.遍布四海的鲸——虎鲸
虎鲸又叫恶鲸、逆戟鲸,英文名字叫杀人鲸。因它特别喜食须鲸的脂肪,所以.挪威人称它们为"油贼"。虎鲸以体魄健壮、性情凶狠而闻名于世,索有"鲸之暴君"之称。说来也奇怪,在自然海域中虎鲸凶猛异常,但是在人工饲养环境经过人的调教、训练之后,它却变得十分驯服,并能根据人的指令作各种技艺表演(如跳水、顶球、伴随乐曲在水中翩翩起舞等)。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它们又成为海洋公园和水旅馆中的"水族明星"而名声大噪。同时,经过特殊训练的虎鲸还能根据人的指令打捞沉入海底的鱼雷和火箭。
虎鲸最令人瞩目的是它们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大洋,寒冷的南、北极更是它们的旅游胜地。它们既能在炎热的赤道周围海域生活,又能在终年冰封,严寒的两极冰海中出没自如。不管是在烈日炎炎的赤道,还是在冰冷的南、北极水域,它们的体温均保持36℃,恒定不变,这是为什么呢?关键在于它们的身体具有一套特殊的调节体温装置--热交换系统。虎鲸靠这套"装备"便可在不同温度的海域中使体温恒定不变。
众所周知,陆生哺乳动物,是靠身体表面的毛皮保持体温恒定不变。虎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水中散热量的速度是空气中的2.5倍,这就意味着它的体内要产生更多的热量。
虎鲸的体表光滑无毛,皮下是一层厚厚的脂肪层,脂肪起了隔绝寒冷侵蚀作用。而其前肢和高高的背鳍以及尾片等处没有脂肪层,在这些部位中穿行着一些血管网,形成了一个热交换系统。这些部位均暴露在水中又无脂肪层,所以通常和周围水温一样高,是冷的。虎鲸体内的血液流经这些地方就会变冷。当这些部位的血液通过静脉离开前肢、背鳍和尾片的时候,就会被从心脏流出到这些部位的动脉血的热量加温。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许多热量又重新转回体内,而不是所有热量通过前肢、背绍和尾片散失到水中。
总之,虎鲸体内的热交换系统,既能防止体内的热量散失,又能向周围的水环境中扩散体内多余的热量,以此调节体温保持恒定不变。
3.座头鲸:
别名:大翅鲸、驼背鲸、锯臂鲸。体肥大,上颁广阔,由呼吸孔至吻端沿中央线,以及上下须两侧有瘤状突起。背鳍相对小,位体后身长的2/3处。鳍肢非常大,约为体长的1/3,为鲸类中最大者,其前缘具不规则的瘤状突如锯齿状。尾鳍宽大,外缘亦呈不规则钳齿状。脸面褶沟较少,约14p~35条,由下颁延伸达脐部。背部黑色,并有黑色斑纹,腹部黑色或出色,体包个体变异较大,鳍肢上方白色部分多于黑色部分,方白色。尾鳍腹面白色,边缘黑色。鲸须每侧有270~400片,须板和须毛皆黑灰色。
成体平均体长雄性12.9米,雌性13.7米,体重25~35吨,最大记录体长雌性18米。
结群不大,通常结对伴游。游泳速度较慢。呼吸时唤起的雾柱粗矮,高达4~5米。深潜水时露出巨大的尾鳍,常将体躯跃出水面,或侧身竖起一侧鳍肢。每年进行有规律的南北泅游。主食小甲壳类和群游性小型鱼类。
我国黄海、东海、南海均有分布。
4.瓜头鲸:
别名:多齿瓜头鲸。形态特征头椭圆,无吻突,前端尖,上颌不突出于下颌。背鳍位于体中部,较伪虎鲸的宽大,高达30厘米,前缘向后倾,末端钝。鳍肢长为体长的1/6,末端尖。体暗灰至黑褐色,上下唇白色,眼周围为暗色区,有浓色带沿体背正中线由头延伸至背鳍,并在背鳍下方扩大成弧形暗色区,喉部有白斑,脐至肛门附近为灰白色。上、下颌每侧具齿20-25枚。体长可达2.75米,最大体重约275公斤。初生仔鲸体长约1米以下.热带性种,常成数十头至数百头的群,游泳速度快。时有集群搁戏。我国南海、台湾省海域均有分布。
5.太平洋短吻海豚:
别名:镰鳍海豚、镰鳍斑纹海豚、短吻海豚。吻突很短,但与额部界线清楚。背鳍高大醒目,呈镰状后曲,基部幅广。体背部黑色或黑灰色,腹部白色,头前部和上颌黑色,下颌仅吻端黑色,其余白色。体侧眼后达腹侧为白色或灰白色,沿背路基下侧至尾基的体侧为从白色带,口角至鳍栉前基。并越过路肢后基全肛门间有一黑带。背鳍前部1/3为黑色,后半部全为灰白色。鳍肢同样前缘部黑色,后缘部灰色。尾鳍上下方皆为黑色或黑灰色。体色变异较大。上下须每侧有齿23~36枚。
成体体长可达2.5米,雄性稍大于雌性,体重可达180公斤。多成数十头至数百头的大群,摄食时分成小群,休息或移动时又汇集成大群。性活泼,游泳速度快,常跃出水面。体长1.8米左右。
食饵主要为小型集群性鱼类和乌贼。
我国东海、南海均有分布。
鲸的周身都是宝。皮可以制革,用鲸皮做的皮鞋、皮包、皮衣等质地柔软,花纹美观,不亚于牛皮。鲸的皮下脂肪层很厚,可达十几至几十厘米,可以炼油、食用或作其他化工原料。
一头蓝鲸可产油30多吨,相当于1700头猪或8000只羊的脂肪总量。鲸的骨器、内脏可作药用或制肥。一头巨鲸可称得上价值连城。所以世界上不少国家如日本、挪威等国竞相猎捕,使不少鲸濒于灭绝,国际捕鲸委员会不得不决定停止商业捕鲸。
鲸类王国中的“语言大师”研究表明,虎鲸能发出62种不同的声音,而且不同声音具有不同的含义。生活在不同海区里的虎鲸,甚至不同的虎鲸群,它们使用的“语言音调”有程度不同的差异,类似人类的方言,所以研究人员称它为“虎鲸方言”。有时候,某一海区出现大量鱼群,虎鲸群从四面八方赶来觅食。但它们的叫声却互不相同。研究人员推测,虎鲸之间可以通过“语言”交谈,至于它们是怎样听懂对方的“方言”的,是否也像人类一样配有翻译,至今还是个不解谜。
“鲸”这个汉字的造法明白地表示,古人认为鲸是一种大鱼,“鲸鱼”一词就更不用说了。我们不能责怪造字者缺乏生物学常识,因为包括鲸、海豚和鼠海豚(体型较小的海豚)在内的鲸类动物(cetaceans)实在是同鱼太像了:长长的身体呈流线型,尾巴的形状像叶片,后肢退化缩小到没有、只在身体内部还能寻到一点残迹,这些特征无一不是适于水中生活的。
科学家认为,哺乳动物大约与恐龙差不多同时登上进化的舞台,在巨大爬行动物横行的年代里生活得不甚得意,直到一场大灭绝事件——通常认为是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上地球——毁灭了恐龙家族,才因祸得福地兴盛起来。在5000至6500万年前的第三纪,所有的哺乳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现代鲸类动物的祖先也不例外。由于某种原因,一些凭借四肢在大地上奔跑的动物,于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时期开始回归河流和海洋,在不足800万年的时间里,体型和生活习性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这些发现特别是巴基斯坦古鲸(Pakicetidae)已经足够让科学家激动,因为它们是陆生哺乳动物与现代鲸类动物之间的过渡型,再次为进化论提供了优美的证据。不过,这些过渡型化石更加偏向于鲸那一边,要么能够水陆两栖,要么完全适应海洋生活。有两个重要的问题未能解答:鲸类动物的陆地祖先——那些只会奔跑不会游泳的最原始的鲸类动物,是什么样子?世上现存的哺乳动物中,哪一种与鲸类的亲戚关系最近?
科学家致力于更详细地鲸类动物的进化历程,不同专业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根据化石的牙齿和耳朵特征,古生物学家倾向于认为,鲸与一种生活在第三纪、现已灭绝有有蹄动物mesonychians血缘最近。研究现存动物DNA特征的分子生物学家则比较偏爱河马,认为这种现代偶蹄动物才是鲸最近的亲戚。
Thewissen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的小组新发现了两种巴基斯坦古鲸化石,它们完全是陆生的。就在第二天,Gingerich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了另两种也是在巴基斯坦挖出来的古鲸化石,长着发育良好的肢,可以水陆两栖。(看来每一领域的大腕来来去去也就那么几个人,而且这两位大概有点竞争的意思,同时在两份地位对等的杂志上发表主题相同的报告,倒也颇为有趣。)两人的新发现都表明,牛、河马、猪、骆驼和长颈鹿等偶蹄动物与鲸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对Gingerich来说,提出这个观点也许稍微多费了一点功夫,因为他原先主张mesonychians是鲸的近亲。
⑦ 鲸鱼的种类有多少
栖息于南大洋的鲸分为两大类:须鲸类和齿鲸类,约有12种之多。较大型的须鲸有蓝鲸、鳍鲸、黑板须鲸、缟臂鲸、巨臂鲸和露脊鲸等;较大的齿鲸有抹香鲸和逆戟鲸等。 其中个头最大的是蓝鲸,数量最多的是鳍鲸。巨臂鲸和露脊鲸现在几乎被捕尽杀绝,幸存者为数不多。 鲸在南大洋中的分布比较广泛,几乎南极辐合带以南都有它们的踪迹。他们的分布与磷虾群的分布有密切关系。蓝鲸主要分布在浮冰带,生活在最南部的是巨臂鲸和黑板须鲸,缟臂鲸可以在南极洲海域越冬,露脊鲸主要分布在亚南极地区;齿鲸类分布在南极辐合带,随季节变化而迁徙。 虎鲸 海洋里的猛兽 [无][2003年9月20日][29] 虎鲸分布遍及世界海域。虎鲸与鲸类家族其它成员一样, 在20世纪遭到了人类的大规模捕杀,目前数量已十分有限。 虎鲸体长近10米,重可达7-8吨,虎鲸的躯体底部为白色, 上部为黑色,眼睛的后方有一片白斑,身体两侧也各有一片椭圆形白斑。它的背中央有一个强大的三角形背鳍,既是进攻武 器,又可起舵的作用。它的嘴很大,上下颌各生长着二十多颗尖锐的牙齿,张开嘴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2.领航鲸 成了"冤大头" [无][2003年9月19日][25] 领航鲸主要生活在温带海域。 领航鲸体长约6米,它的暗特别短,从侧面看,前额圆而隆起,头与躯干部界限极不清楚,头显得很大,因而又有"巨头鲸"之称。领航鲸的嘴极大。口裂由头部前下方斜往后上方切入,因它颈椎骨较短,鳍肢象长在颈部。它背鳍呈三角形,位于躯体中间稍前方。领航鲸全身深灰色,腹部颜色畸浅。它的鳍肢基部的连线及下领到肛门间,有一呈"十"字形的白色花纹,从底下看去十分明显。 3.座头鲸 是海洋"歌手" [无][2003年9月19日][17] 座头鲸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及其他海洋。 座头鲸的脑袋大,身子短。体长最大的有15米,重50吨。它长着一对4米多长的大胸鳍,外缘还镶有花边。背鳍则短而小。由于它背部不像一般鲸那样平直,而是向上弓起,因此又叫"驼背鲸"、"弓背鲸"它的背部黑色,腹部则雪白色。 座头鲸每到夏天便开始长途洄游,到极地的冰缘地带去,那里的浮游植物及大量小虾是它们最喜爱的食物. 4.抹香鲸 被称为"潜水冠军" [无][2003年9月18日][60] 抹香鲸曾遍布全球海域,但由于过度捕杀已有许多地方不见其踪迹了。抹香鲸一般雄性体长14米,最大可达20米。雌性体长10-11米。抹香鲸长相奇特,头重尾轻,仿佛一只巨大的蝌蚪,庞大头部约占体长的三分之一。它的鼻孔也很特别,只左鼻孔畅通,右鼻孔阻塞,所以它呼吸时雾柱是以45度角向左前方喷出,它的躯体背面暗黑色,腹面银灰或白色。 抹香鲸常结成5-20只的群体,有时可达几百只的大群. 5.灰鲸 看重亲情 [无][2003年9月18日][42] 灰鲸又叫克鲸、腹沟鲸。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在中国,灰鲸分布在黄海和南海。 灰鲸体长10-15米,成年体重24-37吨。它的腹部有2-4条纵沟,因此又称"腹沟鲸"。灰鲸没有背鳍。它全身灰色、暗灰色或蓝灰色。喷水孔在吻部最高处的后方,喷出的水柱不像须鲸那样细而高,而是粗而矮。 灰鲸是哺乳类动物中迁移距离最长的一种,可长达2.5万公里。冬季西太平洋种群沿朝鲜海岸迁移. 6.蓝鲸 光舌头就有3吨重 [无][2003年9月17日][77] 蓝鲸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它的体长21-34米,最重的有136 吨, 一般的都在100吨以上,它的舌头就重达3吨。蓝鲸的口中没有齿,却长着许多柿齿般的三角形的须。除了黑色的鲸须外,背部是蓝色,体侧镶有白色斑点,腹部浅灰色,上面有皱裙,可以膨胀,也会收缩。 蓝鲸要维持巨大身躯的需要,每天需吞吃大量食物,一头蓝鲸的胃里可容纳1.5吨的磷虾。它们觅食时,先张开大嘴吞进大量海水, 许多小虾就吞进口中。 7.长须鲸 身躯庞大食量不大 [无][2003年9月17日][36] 长须鲸生活在地球的各大海洋中。长须鲸平均体长18-21米,最大的体长可达26米,体重95吨,仅次于蓝鲸。它的身体呈纺锤形,较细长。从背面看,它的头前部呈契形,两侧边不平行,在身体后背部形成较高的背脊,长须鲸的背鳍可高达0.5-0.7米,呈三角形,它的背部青灰色,腹部为雪白色。 长须鲸一般数只生活在一起。平时它们游速很慢, 每小时只有15-20公里,慢游主要是为了觅食。 8.幼鲸搁浅众人放生 [记者][2003年8月5日][16] 晨报讯昨天,一条搁浅在南汇海滩的鲸鱼在人们的热心帮助下,被护送到芦潮港深水区放生,幸运地回到了大海的怀抱。为了表示对“恩人”们的谢意,回家的鲸鱼还一步三回头,上演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幕。 昨天清晨6时许,安徽来沪渔民在南汇海滩作业时,意外发现一条4米长的黑色鲸鱼。他赶紧拨打电话向警方和渔政等有关部门报告。7时许,当南汇渔政管理检查站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这条鲸鱼已奄奄一息。 9.海洋巨无霸数量锐减 专家疾呼:捕鲸住手 [记者][2003年8月4日][138] 目前,北大西洋中大约还有1万头座头鲸和14.9万头小须鲸,而历史上这两种鲸鱼的数量最高分别达到24万头和26.5万头。面对即将伸向“海洋巨无霸”的人类之手,专家疾呼——— 最近,美国哈佛大学的生物科学家对鲸鱼的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在人类开始捕杀鲸鱼前,鲸鱼的数量比人们想象的要多十几倍,随着人类大量捕杀鲸鱼,这种海洋哺乳类动物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下降,目前的数量不足以让人类。 齿鲸类在全世界共有河豚科、抹香鲸科、剑吻鲸科、一角鲸科、尖嘴海豚科、鼠海豚科、海豚科和领航鲸科等8个科,大约34属、72种。鲸类在全世界有露脊鲸科、灰鲸科和长须鲸科等3个科,共约6属、11种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身长可达30米左右,平均体重150吨,一张嘴就可以开容10个成年人自由进出的宽度。蓝鲸浑身是宝,它的脂肪可制肥皂;鲸肉营养丰富;鲸骨可提炼胶水;鲸肝含有大量维生素;血和内脏器官又是优质肥料。
⑧ 鲸鱼有几种类叫什么名字
海洋中的巨兽——鲸类动物
鲸类的拉丁学名是由希腊语中的“海怪”一词衍生的,由此可见古人对这类栖息在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具有的敬畏之情。其实,鲸类动物的体形差异很大,小型的体长都有6米左右,最大的则可达30米以上,最重的有160000公斤重,最轻的也有2000公斤。它们中的大部分种类生活在海洋中,仅有少数种类栖息在淡水环境中,体形同鱼类十分相似,体形均呈流线型,适于游泳,所以俗称为鲸鱼,但这种相似只不过是生物演化上的一种趋同现象。因为鲸类动物具有胎生、哺乳、恒温和用肺呼吸等特点,与鱼类完全不同,因此属于哺乳动物。鲸鱼一分钟的心跳只有10次。
[编辑本段]鲸的特点
鲸类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温恒定,大约为36.0℃左右。皮肤裸出,没有体毛,仅吻部具有少许刚毛,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体温并且减轻身体在水中的比重。头骨发达,但脑颅部小,颜面部大,前额骨和上颌骨显著延长,形成很长的吻部。颈部不明显,颈椎有愈合现象,头与躯干直接连接。前肢呈鳍状,趾不分开,没有爪,肘和腕的关节不能灵活运动,适于在水中游泳。后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残迹,呈残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鳍,末端的皮肤左右向水平方向扩展,形成一对大的尾叶,但并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狭长的尾干部逐渐变细,最后在进入尾鳍之前消失。尾鳍和鱼类不同,可作上下摆动,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种类还具有背鳍,用来平衡身体。它们的骨骼具有海棉状组织,体腔内有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体的体积,减轻身体的比重,增大浮力。
它们的眼睛都很小,没有泪腺和瞬膜,视力较差。没有外耳壳,外耳道也很细,但听觉却十分灵敏,而且能感受超声波,靠回声定位来寻找食物、联系同伴或逃避敌害。外鼻孔有1—2个,位于头顶,俗称喷气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后者进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叶肺,其中有许多毛细血管,富有弹性,能有助于氧的流通,适应在水面上进行的气体交换,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浮出水面来进行换气,也能潜水较长时间。肋骨有10一20对。胃分为4个室。肾脏大多为瘤状。雄兽的睾丸位于腹腔内。雌兽在水中产仔和哺乳,子宫为双角形,有一对乳房,位于生殖裂两侧的乳沟内,有细长的乳头,乳汁中含有丰富的钙、磷和大量的脂肪。幼仔在胚胎期间都具有牙齿,但须鲸类的牙齿到出生的时候则被须所取代,齿鲸类的牙齿则终生保留。
鲸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他具有和陆上哺乳动物相同的生理特征,例如用肺呼吸、胎生等,更具备了一些为适应水生环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构造。鲸在分类「属于动物界(kingdomAnimel)、脊索动物门(phylumChordata)、哺乳纲(classMammrha)、鲸目(orderCetacea)。
一只鲸鱼一分钟心跳只有九下,因为鲸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他具有和陆上哺乳动物相同的生理特征,也是用肺呼吸,它能够长时间的在水中屏庄呼吸、减慢心跳速度.所以才能长时间潜伏在水中。
鲸目之下又区分为两个亚目,分别是须鲸亚目(suborderMysticeti,blaleenwhales)和齿鲸亚目(suborderOdo-ntoceti,toothedwhales)。这两大类的分群,再学术上主要是依据它们摄食方式之不同而定,须鲸亚目主要的形态特征:是没有牙齿,但是有具大的鲸须,可用来筛选浮游生物.所以为滤食性。齿鲸亚目的主要特征:为有牙齿,掠食性,其牙齿的数目与排列方式受到食性的影向会有不同,全世界现存有13科约79种。
鲸虽然有鱼字,其实它并不是鱼类,而是哺乳类动物,它有许多和鱼类极不相同的特性,例如一般鱼类是左右摆动尾鳍来使身体前进,而鲸鱼却是以上下摆动尾鳍的方式前进。它们利用前端的鳍状肢来保持身体平衡及控制力向,有些鲸鱼背部的上端还有能保持身体垂直的鳍呢!鲸和鱼最大的区别是鲸和人一样有鼻孔,用肺来呼吸,鱼类是用鳃呼吸的;鲸的皮肤很光滑,没有鳞片,鱼类一般都长着鳞片;鲸是温血动物,鱼是冷血动物;鱼是卵生的,鲸直接生下幼鲸来;母鲸在肚子下面有两个乳房,幼鲸靠吃妈妈的奶长大,它们饿了的时候,就用嘴去擦妈妈的乳房,母鲸用强力将乳汁直接喷到幼鲸的嘴里。
鲸是群集动物,它们通常成群结队的在海里生活,可是当鲸鱼呼吸时,就需要游到水面上来,这时鲸鱼是利用头上的喷水孔来呼吸,呼气时,空气中的湿气会凝结而形成我们所熟悉的喷泉状。专家们甚至可以从喷水的高度、宽度及角度,来辨识鲸鱼的种类呢!鲸鱼的种类很多,大致分成齿鲸和须鲸两大类。
鲸的表皮下有著极厚的脂肪层,那就是俗称的鲸油,它可以使鲸体保持温暖,而且也能贮存能量以供应不时之需。由于鲸鱼体内拥有许多特殊的构造,使它能够长时间的在水中屏住呼吸、减慢心跳速度,因此当它沉到海底,总要经过一段长时间后,才会再浮出水面。除了具有贮存氧气的构造外,当身体某个部位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时,体内还会有集中供应的特殊机能呢!
须鲸喷出的水柱又高又细,齿鲸喷出的水柱又粗又矮,一些人甚至可以根据水柱来判断鲸鱼的种类呢!
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有的鲸身体很大,最大的体长可达30米。鲸的体形像鱼,呈梭形。头部大,眼小,耳壳完全退化。颈部不明显。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是主要的运动器官。有齿或无齿。鼻孔一或二个,开在头顶。成体全身无毛(有许多种类只在嘴边尚保存一些毛)。皮肤下有一层厚的脂肪,可以保温和减小身体的比重。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气后即潜入水中,可以潜泳10~45分钟。一般以浮游动物、软体动物和鱼类为食。胎生,通常每胎产一仔,以乳汁哺育幼鲸。但许多人分其为鱼类,事实上它们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分布在世界各海洋中。
鲸,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它是水栖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其种类分为两类,须鲸类,无齿,有鲸须,鼻孔两个,像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灰鲸等;齿鲸类,有齿,无鲸须,鼻孔一个,像抹香鲸、独角鲸、虎鲸等。海洋中绝大部分氧气和大气中60%的氧气是浮游植物制造的。须鲸却能灭浮游植物的劲敌——浮游动物。另外,齿鲸也有助于保持鱼类的生态平衡。齿鲸的食物就是以鱼为食的大型软体动物。因此世界上没有鲸,人类就要灭亡。
鲸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两年才生下一头幼鲸。由于人类的捕杀和环境的污染,鲸的数量已经剧烈减少。如,在20世纪的蓝鲸,有近36万头被杀戮,目前仅存不到50头。在地球上生活了5000多万年的鲸,许多种类已经濒临灭绝。
鲸类动物的祖先原来也是在陆上用四肢行走的动物,可能是主要生活在海滨一带的食虫类或食肉类,后来由于被水中的鱼类等食物所吸引,经过漫长的岁月,又从陆地回到了海洋,并逐渐适应了海洋生活。最早的鲸是出现在大约5500万?/FONT>3600万年前的始新世中期的始鲸、始齿鲸和始新世后期的原鲸等,它们和现存的鲸比较,头骨比较小,鼻孔位于头部的前方,尚未移至头的上方,牙齿和古代的食虫类、肉齿类的牙齿差不多,都是44枚或不足44枚,齿形、头骨也很相像等,仅有少数不同点,但它们已经具有适应在海水中生活的、与鱼类相似的体形。
美国阿拉巴马州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学家马克-尤荷恩解释,“鲸尾片的出现也许是鲸从陆地走向海洋转变的最后一步。”为了探索这一神秘的过程,尤荷恩对最新发现的古化石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些古化石是由一些业余骨头爱好者于阿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的河岸边发现的,是沃洛特乔治亚古鲸死后所形成的骨头化石。沃洛特乔治亚古鲸生存于大约4000万年以前,游弋于北美墨西哥湾海域。这种古鲸身长大约3.7米,主要依靠其锋利的牙齿捕食鱼类为生。已知的最早长有尾片的鲸与沃洛特乔治亚古鲸属近亲关系。但尤荷恩却发现,当沃洛特乔治亚古鲸从其他鲸类分离出来仅仅200万年后,很明显没有尾片。
尤荷恩重点分析了一种新发现的大约5厘米长的尾部椎骨。这种椎骨是沃洛特乔治亚古鲸大约20根尾部椎骨中的一根。经分析发现,这种椎骨与鲸尾片附近的椎骨并不相象。于是尤荷恩认为,沃洛特乔治亚古鲸主要是依靠摆动自己的后脚来游泳。以往的研究也都认为这种古鲸有着巨大的臀部,表明它们也长有巨大的后腿。奇怪的是,科学家们还发现它们的骨盆与脊椎骨并没有相连。直到现在,这一现象仍然是个未解之谜。尤荷恩说,“我们所证实的观点就是,这种古鲸在水中主要是依靠摆动臀部,通过脚部划水进行游泳。这与现代鲸的游泳方式很相近,不过现代鲸主要依靠身体的起伏波动进行游泳。”
在生物的进化史上,从古代的陆上四足动物到现今的水中哺乳动物,一直缺少了一环。因此,学者们认为,上述发现的古鲸化石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缺。然而,古鲸为什么要从陆上迁到水中呢?原来,古鲸生殖及哺育后代的活动都是在陆地上进行的,就如现在的海狮、海狗、海豹等两栖动物一样。但是,生物的进化往往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大约在5000万年以前,由于水中的食物和掠食者的比例相对于陆地环境更易于古鲸生存,它们便开始进入水里;大约在距今1000万年时,古鲸的后代进化得与现代鲸非常相似,它们长着尾巴和短短的脖子,后足也退化为鳍状的附属物,从此它们就不再上岸来了。
[编辑本段]鲸的种类
须鲸类动物的体形巨大,最小的种类体长也大于6米。口中没有牙齿,只有在胚胎发育时可以看到退化的牙齿,但上颌左右两侧的腭部至咽部各生有150—400枚呈梳齿状排列的角质须。须的颜色、形状和数目因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是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外鼻孔有2个,位于头顶,呼吸换气时可以喷出两股水柱。头骨极大,有的种类可达体长的1/3,左右对称。颈椎愈合或者分离。胸骨较小,仅有1—2对肋骨与胸骨相连接,胸廓不完全。没有锁骨。鳍肢一般具4指。消化道中具有盲肠。主要以磷虾等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有的种类也吃小型群游性鱼类,以及底栖的鱼类和贝类。须鲸类在全世界有露脊鲸科、灰鲸科和长须鲸科等3个科,共约6属、11种。
齿鲸类的体形变异比较大,最小的种类体长仅有1米左右,最大也在20米以上。口中具有圆锥状的牙齿,但不同种类牙齿的形状、数目相差也很大,最少的仅具1枚独齿,最多的则有数十枚,有的还隐藏在齿龈中不外露,所以也是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外鼻孔只有1个,因此呼吸换气时只能喷出一股水柱。头骨左右不对称。鳍肢上具有5指。胸骨较大。没有锁骨。没有盲肠。主要以乌贼、鱼类等为食,有的还能捕食海鸟、海豹以及其他鲸类等大型动物。齿鲸类在全世界共有河豚科、抹香鲸科、剑吻鲸科、一角鲸科、尖嘴海豚科、鼠海豚科、海豚科和领航鲸科等8个科,大约34属、72种。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身长可达30米左右,平均体重150吨,一张嘴就可以开容10个成年人自由进出的宽度。蓝鲸浑身是宝,它的脂肪可制肥皂;鲸肉营养丰富;鲸骨可提炼胶水;鲸肝含有大量维生素;血和内脏器官又是优质肥料。
鲸的祖先
“安比尤罗凯塔乌斯”
从巴基凯塔乌斯出现后经过了约100万年,鲸类向海洋进化又迈出了一步。这一阶段的代表性动物是一种体长4米的“安比尤罗凯塔乌斯”,意为两栖鲸或步行鲸,如果说巴基凯塔乌斯与狼相似,那么,安比尤罗凯塔乌斯就与鳄鱼雷同。安比尤罗凯塔乌斯比巴基凯塔乌斯要早发现。研究人员认为,安比尤罗凯塔乌斯是鲸类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动物。
安比尤罗凯塔乌斯的最大生态特点是在海中和陆地生活,大都以海鱼为食,饮海水。一般认为,所有哺乳动物都是通过食物中的水分子的氧原子来形成牙齿和骨骼的。氧在自然界存在有三种同位素,它们具有特定的比值时,海水和淡水中的比值不同。因此在对安比尤罗凯塔乌斯的骨骼化石进行分析时,展示出淡水的同位素比值要多,这也就说明,安比尤罗凯塔乌斯以陆地上的动物为食,从而造就了自己的骨骼和体态。
它的这种生态有些接近现在的鳄鱼。眼很小,如果身体处于海水中,眼睛露出水面观察四下的情况。分析其骨骼发现,其后足趾长以便水中活动,前组足不那么长,有利于爬出。它们常常在浅海处潜伏,眼观六路,伺机偷袭过往的动物。
“洛德凯塔乌斯”
继“安比尤罗凯塔乌斯”之后,就是带有水獭外观和大小的一种动物和仍保持了“安比尤罗凯塔乌斯”的许多特征的“洛德凯塔乌斯”等鲸的祖先相继出现。而且,这种洛德凯塔乌斯的动物被认为是已经完全适应了在水中生活。自巴基凯塔乌斯出现到洛德凯塔乌斯的出现这段时间,经历了大约300~400万年。不过,这在古生物学方面却是短暂的一瞬间。
“多尔顿”和“巴西洛萨乌鲁斯”
此后大约3900万年前的时候,“多尔顿”和“巴西洛萨乌鲁斯”等具有流线型体型,能流畅地在海洋中游泳的鲸类出现了。它们已没有了祖先所拥有的长尾巴,取而代之的是尾鳍。身长4.5米的“多尔顿”,骨骼类似现在的海豚,不过还有一些后足退化的痕迹。“巴西洛萨乌鲁斯”则拥有鳗鱼般细长的身材,全长约18米,这要比世界上现有的大部分鲸类体型要大。但是它还有两只小小的后足。
巴基凯塔乌斯以后到“巴西洛萨乌鲁斯”等鲸类,在分类学上都被称为原鲸类灭绝种。其中,更具备现代鲸类体形特点的“多尔顿”后来进化成了现代的齿鲸和须鲸。然而,科学家认为,目前还尚未发现“多尔顿”与现代鲸类相关联的动物骨骼化石。
但是,一般认为,在接近原鲸类向须鲸和齿鲸发展的时期,也就是在约3400万年前,正是全球的海平面下降时期。这时全球的地层可以的被挖掘的地方应该很多,如果幸运的话,人们迟早能找到原鲸到现代鲸类过渡物种的化石。
[编辑本段]鲸的价值与保护
鲸类由于经济价值很大,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捕杀的对象,但过去由于捕猎的手段落后,猎取量较小,尚不足以影响鲸的数量。到了近代,人们改用舰船和火炮猎捕鲸类,杀伤力大大增强,使得鲸的数量锐减,很多种类濒临灭绝。
现在由于世界各国对每年捕获的鲸类的数目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所以捕鲸已经逐渐不再是监视鲸类的数量和生存状况的科学家所担心的主要问题。但是,在整个世界的范围内,人类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空前的海洋污染则对鲸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其威胁的程度远远大于捕杀,另外飞速发展的产业化捕鱼也极大地影响了鲸类等海洋哺乳动物的食物来源,是影响它们生存的又一个主要因素。人们从前总是把海洋想象为宽广无垠的自由世界和可以从事冒险活动的象征,因此在肆无忌惮地对海洋资源进行掠夺的同时,不仅由于航运业产生的大量海洋噪声和每年排放大量的压载水,而且还大量地向海洋中倾倒垃圾,大约有10万种化学药品也通过污水的排放和空气到达海洋里,难以分解的有机氯化物增加了海洋有机物含量,使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并且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现代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是储存废气二氧化碳的巨型容器,冷热海流系统对地球气候有很大的影响,在尚少开展研究的深海中,有着众多未知的、有益于人类的动植物,其中包括很多人类潜在的食物和药物等来源,具有重要的价值。海洋污染程度的不断增加,将使这些宝贵的资源遭到毁灭。由于臭氧层受到破坏,生活在南极周围海域的磷虾的种群密度急剧减少,每1000立方米海水所栖息的磷虾尾数已从1982年至1984年以前的177.8尾,急剧减少到1984至1985年的41.2尾。磷虾是海洋中的一种甲壳动物,是海洋鱼类、鲸类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的重要饵料,在海洋生物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它作为留存于地球上的最大的蛋白质资源也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由于鲸类等海洋哺乳动物位于食物链的末端,所以海洋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等有激紊作用的物质,严重地削弱了它们的免疫系统,从而使它们极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攻击,污染还妨碍雌兽受孕或引起流产,从而使它们的繁殖率大大降低。
鲸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两三年才产一头幼鲸...由于人类捕杀鲸和污染海洋环境..鲸的数量逐渐减少...如蓝鲸..在20世纪进36万头被宰杀!!!目前仅存不到50头~!许多种类濒临灭绝了....
[编辑本段]我国的鲸
我国的鲸类动物资源非常丰富,迄今为止在我国海域发现的已经达到9科、26属、38种,其中既有体长在30米以上的蓝鲸,也有体长仅有1米左右的江豚,特别是还拥有特产的淡水鲸类——白鳍豚(已灭绝),是鲸类动物中的一朵奇葩。我国的鲸类动物除白鳍豚和中华白海豚2种被列为国家1级保护动物外,其他所有种均被列为2级保护动物。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吨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四个人坐在里边看书都很宽敞。
[编辑本段]鲸鱼在中国的搁浅
2008.3.28日清晨,一只鲸鱼尸体被海浪打上了三亚市三亚湾的沙滩上。尸体已经开始腐烂,暂不确定其死因和具体种类。而在之前,在澳大利亚出现大群鲸鱼搁浅死亡。对于保护鲸鱼,应该越来越受到关注!
鲸鱼搁浅在我国已不是首次,在世界上更是频繁发生,其原因发人深思。
2005年3月10日,广东吴川长8米重约4吨大鲸鱼搁浅死亡
一条身长8米多、体重约4吨的国家一级海洋保护动物大鲸鱼,于2005年3月10日下午被人发现在吴川市大山江街道良美村附近海岸上搁浅死亡。
2008年3月11日,一头2吨多重鲸鱼在海南搁浅死亡
2008年3月11日凌晨,一条重达2吨多的鲸鱼被发现在海南省文昌市锦山镇潮滩港搁浅死亡。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对鲸鱼进行了掩埋处理,并将提取该鱼骨架制作成标本供研究使用。
2008年9月1日,三千斤重鲸鱼搁浅金沙滩
青岛早报讯,2008年8月30日晚上,一头重达3000斤的成年日本喙鲸在青岛开发区金沙滩海域搁浅。
【原因探寻】
[1]庞然大物也无助——鲸鱼搁浅背后的无奈
究竟是什么让这样的悲剧频频发生,让我们看看专家的说法。
鲸鱼自己犯了迷糊?
科学家们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解释这些鲸鱼为什么会“搁浅”,但大多数解释都与其体内的回声定位系统有关。一条巨鲸的眼睛只有一个小西瓜那样大,而且视力极度退化,一般只能看到17米以内的物体,这与其庞大的身躯极不协调。它们并不依靠眼睛来导航、测物和捕食,而是拥有一种高灵敏度的回声测距本领。它们发射出频率范围极广的超声波,这种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即反射回来,形成回声。鲸鱼就根据这种超声波的往返时间来准确地判断自己与障碍物的距离。
内脏不适、出现寄生虫,或者系统本身的原因,都可能使回声定位系统出现故障,让鲸鱼迷失方向、四处乱窜。也有科学家认为,当鲸鱼为了捕食随水势误入地形平缓的水域,一旦退潮会造成搁浅;而当它们为了追食鱼群而游进海湾,向着有较大斜坡的海滩发射超声波时,回声往往误差很大,甚至完全接受不到回声,也会因此迷失方向。鲸鱼是恋群动物,如果有一条鲸鱼冲进海滩搁浅,其余的就会奋不顾身地跟随上去,造成群死群伤的悲剧。
早在2004年12月,美国的《科学》杂志就曾报道,根据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科学家的研究,部分科学家认为鲸鱼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它们浮上海面过快造成。这个研究所的两位科学家在研究搁浅致死的抹香鲸的骨骼后发现小凹洞,他们解释这是抹香鲸骨骼都出现的骨头坏死的现象。抹香鲸可以潜到水下3200多米深的地方捕食,如果它们迅速浮上浅海,体内的氮气就会涌出形成气泡。这些气泡纠结在组织中会压迫神经,阻塞毛细血管,导致其肌肉缺氧,甚至会影响骨骼引起区域性坏死,留下多处小凹洞。这显示,抹香鲸“自杀”很可能是他们觅食时升水过急而付出的代价。
大自然也推波助澜?
1997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海岸约300头鲸鱼“集体自杀”。阿根廷学者分析后认为,当时太阳黑子的强烈活动引起了地磁场异常,发生了“地磁暴”,这破坏了正在洄游的鲸鱼的回声定位系统,令其犯下“方向性”的错误。
英国国家海洋水族馆专家也曾猜测,可能是海底低频地震产生的声音冲击波干扰了这些哺乳动物的回声定位系统,从而使得它们误上了海滩。
又是人类惹的祸?
环境污染也被环保主义者和科学家认为是鲸鱼搁浅的原因。科学家们认为,那些污染海水的化学物质可能扰乱了鲸鱼的感觉。此外,法国拉罗谢尔海洋哺乳类动物研究中心副主任科列德博士认为,军舰声呐和回声控测仪所发出的声波及水下爆炸的噪音,会使鲸鱼的回声定位系统发生紊乱。
几年前,美国海军在巴拿马岛的深海中使用了大型的声呐设备,随后,一些鲸鱼海豚纷纷搁浅死亡。国家海洋渔业服务部门及海军的调查者称,声呐的噪音导致了海洋生物的死亡。他们发现鲸鱼的耳朵受到了严重的噪音损害,在鲸脑部及耳骨周围也有血迹。科学家称,海洋哺乳动物其实十分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受到惊吓。人类的海上演习也可能让它们惊慌失措。
从以上各方面看来,鲸鱼搁浅发生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是也有很大程度的原因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希望大家以后大家都能注意生态保护,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此类悲剧能不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