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机械知识 > 如何提高机械的使用率

如何提高机械的使用率

发布时间:2021-03-12 12:04:14

『壹』 如何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

农机利用率高低与农机的完好率直接相关,如果一台农机正当农忙作业季节出故障了,其利用率就无从谈起。所以说维修保养好农机是保证其利用率的基本要求。技术保养,即在使用过程中对机具能够做到的合理保管、日常检修、定期维护保养及正确的操作使用。技术保养农机保养要按照“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原则,切实执行技术保养规程。燃油动力机械要按主燃油消耗量确定保养周期,按时、按号、按项、按技术要求进行保养,确保机具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具体要求是:做到四不漏(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电)、五净(油、水、气、机器、工具)、六封闭(柴油箱口、汽油箱口、机油加注口、机油检视口、汽化器、磁电机)、一完好(技术状态完好);配套机具要实行常年修理,做到三灵活(操作、转动、升降灵活)、五不(不旷、不钝、不变形、不锈蚀、不缺件)、一完好(技术状态完好)。有专家认为,农机的闲置时间大大超过使用时间,而在闲置时间缺乏技术保养是造成农机不成正常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故障修理,如机具主要部件损坏的修复或换件,以及使用到一定期限后进行的中、大修及检测调整等。农机出现故障须立即停机、排查故障,只有查明原因并确认已排除故障后才能重新进行生产作业,绝不能怕花钱而让机器带病作业。农机修理根据作业需要,对农机的技术状态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及时修理。小型拖拉机可实行定期检测、按需修理的办法。拖拉机、农用车动力内燃机大修,应到有大修资质的农机修配厂、点由专业人员进行,方能保证大修机车达到质量验收标准规定的功率、耗油率等技术经济指标,并实行三包。

『贰』 如何提高设备利用率

除工人技术素质外,提高设备的有效利用率是增产增值增利润的合理的可取之径。可以通过回以下措施提高设备有效答利用率:

一、根据设备修理周期,切实落实大中修计划,保证其准期率,提高其完好率;

二、搞好设备例保,严防带病运转;

三、定时定质定量定位注油润滑,延长零件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四、抓好机台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素质。加强机台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教育,切忌频繁调动;

五、提高跟班修理工的技术水平,使其掌握修理新技术以缩短抢修时间,并加强责任心教育,凡当班设备出现带病现象一般不应拖至下一班次去处理。

六、做好设备交班记录,摸索其性能、特点,为其大中修提供良好的第一手资料。做到这点,也就为设备档案充实了内容,对设备管理工作的提高是很有意义的。

如能逐步做到上述几点,设备完好率与工人技术素质得以同步提高,设备利用率也将成正比例地得到提高。

希望上述意见和建议对您有所帮助!

『叁』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一、知识点拔在物理学中,将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其计算公式为η=WW有总用×100%.其中有用功是我们为了达到某个操作目的而做的功,用W有用表示,其值等于机械直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而总功是外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用W总来表示.其值等于作用在机械上的外力和该力在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乘积.额外功,是使用机械的的过程中并非我们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用W额外表示.比如:克服机械自身重力和组装机械的器件之间的摩擦力等所做的功.又有:W总=W有用+W额外,对于实际机械,由于额外功的存在,总有W有用﹤W总,因此总有机械效率η﹤100%.在使用机械时,人们总希望该机械的机械效率越高越好.那么我们应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呢?从上面的两个公式我们不难看出:第一,减小额外功.从数学角度分析,我们要求的机械效率就是看W有用在W总中的比例,要使其比例较大,则应尽量减小W额外的比例.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通过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减小动滑轮的自重及改变机械结构等方法来减小额外功,以达到提高机械效率的目的.第二,增加有用功.当额外功不变.(本文共计4页) [继续阅读本文] 赞

『肆』 如何提高机械的生产效率

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尽量减少机器故障。

『伍』 如何提高工厂设备使用效率

目前有90%以上的橱柜企业是在一套一套地生产橱柜,单套下料、封边、排钻、组装。在这种生产组织形式下,原材料利用程度有限(90%以下),而且由于几乎没有相同的排料形式,
电子开料锯一次锯切多张板的能力很难有机会体现;一套橱柜中相同尺寸的部件有限,生产时需要频繁调节机器,即使是六排钻,对于按照订单生产的企业来讲,其真实效率与三排钻相比,基本不能提升效率。而少量的企业采取的是标准柜预库存的方式,就很明显提高了原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在这样的模式下,对于标准柜体而言,由于可以实现多套同时下料生产,不仅可以提高材料利用的效率(95%左右),而且同时出现相同排料形式的几率大大提高,可以充分发挥电子开料锯一次锯切多张板的特性;由于相同的部件可以同时进行钻孔,就可以大大减少调整排钻的次数,增加了机加工效率。当然,在这种情况下,非标准的柜体基本上还是单套生产,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少,但总的生产效率还是比原来要高出了不少。欧洲的橱柜企业通常使用的是二段式的标准件预库存的生产模式,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开始采用这样的模式。
在这样的模式下,订单会被分解为标准件和非标件,标准件就直接去库房领取,而非标件则进入生产环节。我们已经知道,标准件的生产加工效率是很高的,也能充分发挥大型设备的优势。非标部件的加工则可采取多套订单的同时生产,由于多套订单中包含的相同部件几率加大,我们就可以同时追求原材料利用率和机加工效率。
通过上述情况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生产组织形式也是影响工厂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只有科学合理的生产组织流程才可以节省原材料并把设备效率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升工厂的加工效率。
我们知道,只有实现相同部件的同时加工,才能够发挥设备的效率,也只有实现板件的通用性,才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而产品的工艺规范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如果我们的工艺规范做得不到位,订单产生大量的不相同的部件,即使你将多个订单进行合并,所得到的相同部件数量也是有限的。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高效科学的生产组织形式就失去了意义,设备和IT系统的效率也就失去了基础。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科学的产品工艺决定了我们将来在生产流程的效率,低效率的工艺标准将制约我们对生产流程的改进,也制约着设备能力的发挥。
另外,订单处理是出错率非常高的环节,工厂目前普遍把希望寄托到IT系统上面。橱柜公司首先想实现的是利用强大的橱柜设计系统,实现高效、无差错的设计,同时使工厂可以自动获取BOM数据,并按照各个环节和工序进行输出。如果实现了从销售设计到工厂料单的完整应用,则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度;特别是非标柜料单拆解,不仅可以提高订单处理速度,而且有着极高的准确度。
可以说,上述IT系统的应用的确可能为企业带来生产效率,也是这几年国内橱柜企业重点投资建设的内容。下一步的需求将是在橱柜企业突破2000套月产量时出现,即进一步利用IT系统,实现多套订单同时生产,相同的部件同时加工,也就是二段式标准件预库存的生产模式所需要的IT系统。
后续的IT需求无非是实现计划排产、库存、采购等模块与原有的IT系统的协同使用,甚至是MRP/ERP系统的整体应用。IT系统在国内橱柜工厂的真正应用开始于2003年,但直到现在也鲜有企业真正实现从前端的销售设计到后端工厂料单自动拆解的一体化应用,更不要说深入到生产管理环节或者是ERP了。
其中的原因,除了有软件公司的产品自身存在缺陷或者自身的技术服务能力不到位的原因外,到底是什么制约着IT系统在行业的应用呢?以最简单的橱柜设计软件的应用来讲,我们知道软件的使用是建立在工厂产品标准化的前提下的。由于中国的市场的特殊性,橱柜的设计和销售随意性较大,绝大部分的企业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一个完整的产品体系;而在前端的销售环节如果不能贯彻标准化的设计思路,又进一步制约了该体系的完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脱离了技术标准化(包括产品标准化和工艺标准化)和生产组织(管理)流程的基础,IT系统对于工厂生产效率的提升也是有限的。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获取下列结论:
1、生产环节的效率必须通过IT系统、技术标准化和生产组织流程以及设备条件四个方面来共同实现。单独追求上述任何一个方面的效率是没有意义的。
2、技术标准化是IT应用、组织流程和机加工效率的基础,也是实现工厂生产效率的底层建筑。
目前有90%以上的橱柜企业是在一套一套地生产橱柜,单套下料、封边、排钻、组装。在这种生产组织形式下,原材料利用程度有限(90%以下),而且由于几乎没有相同的排料形式,电子开料锯一次锯切多张板的能力很难有机会体现;一套橱柜中相同尺寸的部件有限,生产时需要频繁调节机器,即使是六排钻,对于按照订单生产的企业来讲,其真实效率与三排钻相比,基本不能提升效率。而少量的企业采取的是标准柜预库存的方式,就很明显提高了原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在这样的模式下,对于标准柜体而言,由于可以实现多套同时下料生产,不仅可以提高材料利用的效率(95%左右),而且同时出现相同排料形式的几率大大提高,可以充分发挥电子开料锯一次锯切多张板的特性;由于相同的部件可以同时进行钻孔,就可以大大减少调整排钻的次数,增加了机加工效率。当然,在这种情况下,非标准的柜体基本上还是单套生产,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少,但总的生产效率还是比原来要高出了不少。
欧洲的橱柜企业通常使用的是二段式的标准件预库存的生产模式,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开始采用这样的模式。
在这样的模式下,订单会被分解为标准件和非标件,标准件就直接去库房领取,而非标件则进入生产环节。我们已经知道,标准件的生产加工效率是很高的,也能充分发挥大型设备的优势。非标部件的加工则可采取多套订单的同时生产,由于多套订单中包含的相同部件几率加大,我们就可以同时追求原材料利用率和机加工效率。
通过上述情况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生产组织形式也是影响工厂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只有科学合理的生产组织流程才可以节省原材料并把设备效率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升工厂的加工效率。
我们知道,只有实现相同部件的同时加工,才能够发挥设备的效率,也只有实现板件的通用性,才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而产品的工艺规范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如果我们的工艺规范做得不到位,订单产生大量的不相同的部件,即使你将多个订单进行合并,所得到的相同部件数量也是有限的。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高效科学的生产组织形式就失去了意义,设备和IT系统的效率也就失去了基础。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科学的产品工艺决定了我们将来在生产流程的效率,低效率的工艺标准将制约我们对生产流程的改进,也制约着设备能力的发挥。
另外,订单处理是出错率非常高的环节,工厂目前普遍把希望寄托到IT系统上面。橱柜公司首先想实现的是利用强大的橱柜设计系统,实现高效、无差错的设计,同时使工厂可以自动获取BOM数据,并按照各个环节和工序进行输出。如果实现了从销售设计到工厂料单的完整应用,则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度;特别是非标柜料单拆解,不仅可以提高订单处理速度,而且有着极高的准确度。
可以说,上述IT系统的应用的确可能为企业带来生产效率,也是这几年国内橱柜企业重点投资建设的内容。下一步的需求将是在橱柜企业突破2000套月产量时出现,即进一步利用IT系统,实现多套订单同时生产,相同的部件同时加工,也就是二段式标准件预库存的生产模式所需要的IT系统。
后续的IT需求无非是实现计划排产、库存、采购等模块与原有的IT系统的协同使用,甚至是MRP/ERP系统的整体应用。IT系统在国内橱柜工厂的真正应用开始于2003年,但直到现在也鲜有企业真正实现从前端的销售设计到后端工厂料单自动拆解的一体化应用,更不要说深入到生产管理环节或者是ERP了。
其中的原因,除了有软件公司的产品自身存在缺陷或者自身的技术服务能力不到位的原因外,到底是什么制约着IT系统在行业的应用呢?以最简单的橱柜设计软件的应用来讲,我们知道软件的使用是建立在工厂产品标准化的前提下的。由于中国的市场的特殊性,橱柜的设计和销售随意性较大,绝大部分的企业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一个完整的产品体系;而在前端的销售环节如果不能贯彻标准化的设计思路,又进一步制约了该体系的完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脱离了技术标准化(包括产品标准化和工艺标准化)和生产组织(管理)流程的基础,IT系统对于工厂生产效率的提升也是有限的。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获取下列结论:
1、生产环节的效率必须通过IT系统、技术标准化和生产组织流程以及设备条件四个方面来共同实现。单独追求上述任何一个方面的效率是没有意义的。
2、技术标准化是IT应用、组织流程和机加工效率的基础,也是实现工厂生产效率的底层建筑。

『陆』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

1.减少机械自重.

2.减少机械的摩擦等来减小额外功.

3.在额外功一定时,增大有用功.

4.改进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

5.在使用中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定时润滑,使机械处于良好的运转态。

实验中一定要匀速拉动弹簧秤

因为只有匀速拉动弹簧秤,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弹簧秤的读数才是不变的,否则,弹簧秤上的读数变化不定,就不能读准拉力的大小。

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动滑轮重、摩擦、物重。

(6)如何提高机械的使用率扩展阅读:

意义

(1)机械效率是反映机械性能的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因而有用功只占总功的一部分。显然,有用功所占比例越大,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就越高,机械的性能就越好。物理中,用机械效率来表示机械对总功得了利用率。

(2)在计算机械效率时,注意物理量名称所表示的意义。总功:即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称之为动力功,也叫输入功。理想机械:W总=W有用,W输入=W输出,W动=W阻。实际机械:W总=W有用+W额外,W输入=W输出+W额外,W动=W有用阻力+W无用阻力。

效率方法

根据公式可知:如果有用功不变,我们可以通过减小额外功.(减少机械自重.减少机械的摩擦)来增大机械效率,(例如我们用轻便的塑料桶打水,而不用很重的铁桶打水,就是运用这个道理);

如果额外功不变,我们可以通过增大有用功来提高机械效率;(例如,在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我们会发现同一个滑轮组,提起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能在增大有用功的同时,减小额外功更好。提高机械设备的机械效率有着重要的的现实意义。

增大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4、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公式:定滑轮:

动滑轮:滑轮组:

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柒』 浅谈如何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更新机运管理理念

摘要: 公路机械设备是提高工程质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内设容施。随着养路机械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规格型号机械设备的购进,给机运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当今市场的经济条件下,怎样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如何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开拓机械设备使用、维修、保养的新格局是摆在机运管理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捌』 设备利用率的如何提高

1.现场设备使用管理标准化
2.现场设备配置要科学合理
3.推行承包责任制,实行经济管理
4.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提高设备完好率
5.突出重点,抓好大型、进口、特种设备的管理
6.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
7.加强人员管理,提高机械队伍的整体素质
8.完善管理约束与激励机制,促进设备管理

『玖』 如何提高机械化收获的效率

1、尽可能多的了解你的机器,知道它的内在原理和性能;这是基础。
2、事先或定内期作必要的容保养和维护、使机器经常处于完好的临战状态、不要带病工作、不要急功近利、马虎凑合,否则因小失大。
3、合理安排(统筹)作业期间人员、辅料、等机器必备因素;详细分析必要作业时间和非必要作业时间,这样你就知道怎样避免或者减少非作业时间啦,这样才能提高机械利用效率。
4、从机器本身说(狭义)要提高作业效率无非两条:一要合理调整各种工艺参数,使机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二是,合理选择、设计、保养和维护机器的传动系统,减少机械损失,进而可以提高机械效率,也可以节能。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提高机械的使用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米黑鲨怎么上设备锁 浏览:990
电磁空气阀门的拆装与常见故障排除 浏览:446
塑料管道是用塑料阀门吗 浏览:271
机械革命笔记本触摸板怎么开 浏览:468
辅助仪表是什么意思 浏览:859
什么冷水机只能制冷 浏览:55
氧气瓶阀门整个断了怎么办 浏览:865
原电池实验装置原理 浏览:822
如何做好设施设备的售后工作 浏览:139
环宇五金机电城 浏览:189
工具磨磨头轴承怎么装 浏览:975
宝来仪表盘代表什么 浏览:748
主辅轴滚针轴承怎么装 浏览:989
舟山电动工具电机 浏览:634
空调制冷时为什么吹冷风 浏览:722
油润滑轴承盖该怎么设计 浏览:558
北斗测绘仪器测距离怎么用 浏览:730
家庭无土栽培装置设计 浏览:556
做机械防腐需要考什么证防腐 浏览:226
熔化实验的装置图 浏览: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