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机械论
又称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 的特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这种状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 世纪40年代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就是近代唯物主义的几个主要流派。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种单纯用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它把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归结为力学的性质,把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都归结为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16世纪兴起,并在17、18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在这个时期,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了巨大成就。17世纪上半期,R.笛卡尔根据力学的成就,建立了一个机械的宇宙演化模型,并对物理现象和生物现象作了机械的解释。17世纪下半期,I.牛顿在J.开普勒和G.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学部门研究水平的严密力学体系,不仅能正确描述地上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且能算出天体的轨道,并确定地预言其运动。于是,古典力学就变成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典范,同时也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在这个时期,那些试图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现象的哲学家们往往用力学规律去说明自然,认为物体的基本属性只是广延,色、声、香、味等感觉性质不过是一些主观的幻影。在他们看来,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推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从笛卡尔的物理学出发,应用当时发达的力学成就,贯彻了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并对神学自然观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他们与17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者不同,肯定物质自身能够运动并具有多种多样的性质,但却进一步发挥了机械决定论的观点。按照这种决定论,自然界被看作是一个不间断的因果链条,原因和结果具有严格确定的、不可移易的必然联系,认为所见的一切都是必然的。这种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在自然科学中的突出表现是拉普拉斯决定论。P.-S.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能确定从最大天体到最轻原子的运动的现时状态,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后人把他所假定的智能生物称为拉普拉斯妖。按照这种假定,宇宙中全部未来的事件都严格地取决于全部过去的事件,事件出现的不确定性或偶然性消失了,不但偶然性并未从必然性中得到说明,反而使必然性成了纯粹偶然的产物。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在于,它与当时最发达的自然科学相结合,坚持从自然本身说明自然,证实了以往被视为根本不同的领域,如地上的运动和天上的运动,都服从于同样的力学规律,从而有力地打击了神学自然观,维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则。
在19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并受到德国自然哲学家的批判,但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完整的自然观(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才得到真正的扬弃。自然科学的发展也逐步突破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19世纪以来先后出现的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进化论和细胞学说以及热力学统计理论和电磁场理论,真正勾画出了一幅自然界辩证发展的图景。
Ⅱ 机械决定论为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否正确
决定论是关于事物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哲学理论,在哲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对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的不同回答,人们把历史决定论分为四大类:神学目的论的、唯心论的、机械论的及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神学目的论的历史决定论是把社会历史中的因果性联系归结为隐藏在冥冥之中的上帝、天命或天意预先安排的结果,历史的过程和结局完全由这种神秘的东西来决定.这种观点在表面上神或上帝是一切事物的原因,实际上从根本上否定了事物有其自身的因果性和规律,因而从本质上看,属于唯心论的历史决定论,是一种非决定论.唯心论的历史决定论承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但却不承认社会历史运动的客观实在性.它总是把精神性的东西作为社会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作为历史过程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动力.机械决定论是把物质及其机械运动作为决定性的因素,简单地把拉普拉斯的动力学决定论从自然界直接推广和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
机械决定论仅仅适用于宏观物体,而对于微观领域以及客观世界中大量存在的偶然现象的研究就产生了统计决定论.运用概率的和统计的方法进行研究的统计性定律没有构成对客观规律的否定,因而就不构成对决定论的否定.从本质上看,它是承认偶然性与必然性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决定论.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则是把经济因素看作决定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因素.
Ⅲ 形而上学不正确吗
作为一个学理科的学生,和一个修哲学二专的学生,我必须很负责来为形而上学作一个辩护。
看了你们的回答我才意识到我们国家的教育力量有多么伟大啊……一个个没有仔细探究过的人,没有下功夫去研究的人却说得头头是道。形而上学的原文是metaphysics,楼上的说得很好是亚理士多德的书名。meta这个词头是在……之后的意思,metaphysice就是“在物理之后”。可是这个书并不是他自己写的,换而言之,亚理士多德留下来的只有无数的书稿,他的弟子在他死后编辑成册。当把小逻辑,物理等等著名的书稿都整理完毕之后,他们发现还有大量的书稿没有办法做出分类,于是就编成了这本“在物理之后(整理的)”。里面写的东西都是亚理士多德所承袭的和他自己的思辨方式,里面不光光牵涉哲学,包括政治,法律,社会等等问题都有涉及。我们看各类哲学原著都可以注意到,形而上学这个词在出现的时候,就是作为一种从具像到抽象的一种思维方式,同时作为一种精神境界(如政治,法的精神,社会动力,人的终极关怀等等等等)的讨论的代名词而出现的,至于其具体的含义已经远远超过了语言能够所表达的意思。
为了更好的,更轻松的理解其中关系,和教科书论的荒谬(连党里面的人都认为这样的说法应该放弃掉),帖个有趣点的帖子给你看看吧:
发信人: jazzcat (浮世掠影), 信区: Debate
标 题: [转载]辩证法与放屁zz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05年12月06日18:57:10 星期二), 站内信件
【 原文由 Casals 所发表 】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Feb 28 20:17:07 2003), 站内
上课时,我放了一个屁--很普通的屁。既不很臭,当然也绝对不香。
可怕的是,教授正在讲辩证法。
“请你自己对这个屁作一下判断,”教授说,“它好还是不好?”
我只得说:“不好。”
“错了,”教授说,“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组成,有它不好的一面,肯定有它好的一
面。”
“那么说它好也不对了?”我问。
“当然。”教授说。
“它既好又不好。”
“错了。你只看到矛盾双方对立斗争的一面,没有看到他们统一的一面。”
我只好认真看待这个严肃的问题,仔细想了想说:“这个屁既好又不好,但不好的
一面是主要的,处于主导地位。”
“错了。你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双方会相互转换,今天处于主导地位一
面,明天一定处于次要地位。”
“你是说明天全人类会为了我的这个屁欢呼雀跃吗?”
“不尽如此,但不能否认这种发展趋势”
我愣了好大一会儿,只得硬着头皮说:“我的屁既好又不好,既不好又好。今天可
能不好,明天一定会好。今天可能很好,明天也许会不好。”
教授听得直摇头,说:“这是彻底的怀疑论,不是辩证法的观点。”
就这样,仅仅因为放了一个屁,我就成了一个怀疑论者。
教授接着讲课:“辩证法的威力不仅在于能够轻而易举地驳斥任何观点,而且他能
够轻易地为任何观点找到理论根据。”
“可是我的屁就没有任何根据。”我抗议道。
“那是因为你没有找到,其实很简单,它是你肚子里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必然结果
。”
我哑口无言。
教授说:“下面我们不谈屁,谈一个更复杂的问题:一个西瓜,一粒芝麻,无论你
怎样选择,都有理论基础。”
我赶紧说:“我要捡起西瓜,丢了芝麻。”
“很好。”教授说,“你抓住了主要矛盾,也就是说,你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
“那我就捡起芝麻,丢掉西瓜。”
“先有量变,才能达到质变。你解决问题的顺序十分正确。”
“我既要西瓜,又要芝麻。”
“即抓住主要矛盾,又不放过次要矛盾。你是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
“我既要砸烂西瓜,又要踩碎芝麻。”
“很好,你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新事物就是对旧事物的否定。一切旧的事物必
然灭亡。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产生的前提。”
“我既要吃掉西瓜,又要砸烂西瓜。既要捡起芝麻,又要踩碎芝麻。可是,只有一
个西瓜,一粒芝麻,怎么办?”
“你这才算对辩证法入了门,重要的是:矛盾的双方不仅对立,而且有它统一的一
面。你吃掉西瓜当然有它合理的一面,但你要砸烂西瓜,也并非不合理。只有将二
者统一,才能进入更高层次的斗争。”
我张口结舌,目瞪口呆:“可是,你并没有解决我的问题。”
教授笑着说:“辩证法不解决任何问题,它的用途在于首先把人变成傻瓜--如果还
有人不是傻瓜的话。”
“你是说‘首先’?”我问。
“是对,然后再从傻瓜飞跃到学者。”教授开始整理讲义,“关于辩证法为什么不
解决问题,如何把人变成傻瓜,以及怎样实现从傻瓜到学者的飞跃,这是下一节课
的内容。”
教授一蹦一跳,走出教室。
第二堂课:
教授说:“下面我们讲一下辩证法的用途。我们要举一个更加复杂的例子:如何看
待中国传统文化?”
我说:“那一定要用辩证的观点。”
“对。我们有许多大牌的辩证法学者,他们会充分利用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理论联
系实际,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下笔万言,紧绕主体。最后给你得出一个结论: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你佩服不佩服?”
“是啊。辩证法不是很有用吗?”
“以前我也这样认为。直到我见到一只丧家的野狗--它改变了我的看法。”
“野狗?”我莫名其妙。
“是的。我家屋后有个垃圾堆,有一天来了一只丧家的野狗。它对其他东西看也不
看,
‘喀哧’一口,咬住一块骨头。”
“这毫不奇怪,所有的狗都会这样。”我说。
“不错。问题是对于狗来说,这块骨头就是‘精华’,垃圾堆里除了骨头以外,还
有砖头,铁块,破水桶等等糟粕,他为什么只要骨头这个精华呢?他怎么知道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难道它已经充分理解了大牌学者们的论述了吗?”
“好像不会。”
“肯定不会,所以说大牌学者们通过精确的论述,得到的精妙结论,其实是连一只
丧家的野狗早就知道的东西。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为他们喝彩,对他们崇拜
呢?”
“是啊,为什么?”
“唯一的解释就是:辩证法已经成功地把你变成了一个傻瓜。”
“我明白了。”
“你明白以后一定要问:你说的没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谁都知道。问题是什么
是精华,什么是糟粕。”
“对,看他怎么说。”
“你难不倒他,他又会充分利用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旁征博引,纵
横捭阖。下笔万言,紧绕主体。最后给你得出一个结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
明不高明?“
“是有道理。”
“可是我认为:这不仅是无聊,无用的问题,已经近于无赖了。”
“这怎么说?”
“难道世界上有人会‘具体问题,抽象分析’吗?那只丧家的野狗,来到垃圾堆前
,难道会象亚里斯多德一样,先把各种东西分门别类,搞清其内涵和外延,再通过
归纳演绎,最后确定它是吃砖头还是吃骨头吗?这可能吗?”
“不可能。那样的话,他连吃砖头都有可能。”
“对,孺子可教。没有人会‘具体问题,抽象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
句话,等于没说。不过辩证法学者倒是喜欢用抽象的方法,分析具体问题。因为辩
证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所以如果你看到一只吃砖头的狗,千万不能小
视,它可能是一个著名学者。”
教授又收拾好讲义,说:“辩证法的根本在于使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
点看问题。象所有的谎言一样,这话听起来很显真理。下一节课讲辩证法的渊源,
以及它和形而上学的关系。”
第三堂课
“迄今为止,人类用三种方法研究这个世界。”教授毫不客气,单刀直入,“第一
种是‘屠夫式’,大部分科学家都是这种方式。他们把世界割裂成极小的部分进行
分析研究。研究生物的并不研究全部生物,有的只研究动物;研究动物的也不研究
全部动物,有的只研究哺乳动物;研究哺乳动物的,有的只研究猴子;研究猴子的
有的只研究猴子的尾巴。他们眼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极其片面的观点。”
“不是辩证法的观点。”我说。
“对,”教授接着说,“不仅如此,他们还尽量割裂研究对象与其他事物的联系,
在尽量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样子。科学家花费大量金钱建造实验
室,而不在大街上做实验,主要原因就在于此。现在有些实验还要搞到太空里去做
,连空气引力都要隔绝,可见,为了割裂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些科学家是不择手段
的。”
我说:“与辩证法的观点相反。”
“有说对了,但仍然不止于此,他们还不管一只猴子过去怎样,将来如何,只管拿
来一刀宰掉,看看它肚子里都是什么东西。他们用的是彻底的静止观点。”
“非常野蛮,而且十分笨拙。”我说。
“所以我把它叫做‘屠夫式’。但这是我们一切科学知识的基础和来源。没有这些
人,也就没有任何科学。他们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他们的人格,才智和他们使用
的方法,都应该得到尊重。”
“有谁不尊重他们吗?”
“有很多,你可能就是一个。”
“此话怎讲?”
“他们用的是孤立,静止,片面的方法,这种方法有一个名称,你们中学老师教过
你们吗?”
“叫形而上学,可那是个贬义词呀?”
“是的,就叫形而上学,这就是过去全部的科学家,现在大部分科学家使用的方法
。”
“那为什么它是一个贬义词呢?”
“因为它和辩证法不相容,而且针锋相对。有些人不仅自以为是正确的,而且断定
其他人都是错的。奇怪的是,辩证法整天讲什么对立统一,形而上学来和辩证法对
立,他却不肯同一,而是对形而上学采取一棍子打死的态度。”
“我明白了。”
“使用第二种方法的也是科学家,我称之为‘强盗式’,这种科学家更重要。他们
什么也不干,坐等形而上学的科学家研究出比较确切的成果,在此基础上综合升华
。千千万万的科学家研究了万万千千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后,达尔文拿来一综
合,就提出了进化论。“
“这活倒很轻松。”
“一点也不轻松,而且需要更高的聪明才智和更加宽阔的视野。爱因斯坦是其中最
出色的一位。他的视野非常开阔,甚至研究过辩证法。但是他说辩证法对他的研究
没有任何帮助。”
“辩证法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研究世界的第三种方法就是辩证法的方法,我称之为‘上帝式’的方法。
也就是我们下一节课的内容。“
最后一课
“我被开除了,”教授说,“今天上最后一课。请先提问。”
我说:“有的同学说,你的观点有点偏激。”
“他说对了,我不仅偏激,而且有错误。上一节课我就故意设置了一个常识性的错
误,但是你们并没有给我提出来。现在我不得不把最重要的东西教给你们:没有谁
是全部正确的,最多只是正确了一部分。如果世界是那只大象,我们就是那一群摸
象的瞎子。我们想知道大象的样子,但是我们谁也不可能把这只大象摸完。我所有
的瞎子加在一起也不可能,如果你的一生只能摸完大象的尾巴,你一定要认真去摸
。如果你确信自己完全了解了这支尾巴,你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观点。
不要听见别人说大象像柱子或者象扇子就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偏激并不可怕,可
怕的是听风就是雨,毫无自己的主见。如果你坚持的错了,没什么大不了,一定有
更聪明的瞎子给你指出错误。科学就是这样在成千上万的错误中提取一个真理的学
问。但是如果你对了,却没有坚持,世界就失去了一次前进的机会。
“另外你要随时记住:无论你是对是错,你只是了解大象的一小部分。要听听别的
瞎子怎么说。不能轻信,也不能不信。你别无选择,只有使用你的理性,它也许有
许多不足,但却是你唯一可以信赖的东西。一个人的理性十分有限,许多人的理性
却威力巨大。如果你不知道许多人的理性在那里,那么我告诉你--那就是科学。科
学也有不足,以后一定要被突破。不过那需要许许多多比爱因斯坦更聪明的人,肯
定不是你我。理性,批判和宽容,就是我所说的最重要的东西。”
这次我没有提问,也没有其他人提问。
“言归正传,继续谈辩证法。”教授只好自己接着说,“辩证法也是个瞎子,但是
他不摸象。”
“他不想了解大象吗?”我问。
“他当然想了解大象,但是他认为摸象没有用,或者说作用不大。他认为大象在到
处乱跑,还在不断地从小变大,而且与他周围的森林,地球,甚至太阳系,银河系
有无限多的联系,用‘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观点徒劳无功,只有使用‘
全面,发展,联系’的辩证法观点,才能搞清大象的样子。”
“可是他连象都不摸,怎么全面,发展,联系呢?”
“我不知道,鬼也不知道,只有上帝知道。所以我把它称为‘上帝式’的方法。辩
证法最初在中国流行,伏羲八卦,阴阳五行,孔子的”过犹不及“,老子的”反者
道之动“,《易经》”一阴一阳谓之道“,《黄帝内经》”内外调和,邪不能侵“
统统都是辩证法。西方只有亚里斯多德提出过辩证法的雏形,既不全面,也不具体
。恩格斯说他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我不知道从何说起。不过这无关紧要,现
代意义上的辩证法是从黑格尔开始的,这一点恩格斯和我,以及其他任何人,都不
会有任何意见。”
“你只说恩格斯,怎么不提马克思?”
“马克思和辩证法关系不大。”
“辩证唯物主义不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吗?”
“我不同意这个观点,马克思早期写过一篇《神圣家族》,痛批黑格尔的”泛逻辑
论“,泛逻辑论就包括辩证法。以后也没见他怎样说过辩证法。直到他最晚的哲学
著作《资本论第二版跋》中,他才玩笑的说自己卖弄了辩证法。但是辩证法是什么
,马克思终其一生,也没有回答过。”“那么辩证法怎样进入马克思主义的呢?”
“完全是恩格斯的原因,从《反杜林论》到恩格斯致死不愿发表的《自然辩证法》
,辩证法才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灵魂。这一点我和顾准的看法一样,马克思是不
会同意‘辩证唯物主义’这个说法的。这完全是后人的需要。不过《反杜林论》是
经过马克思同意的,这一点倒是事实。”“辩证法有哪些内容?”
“首先是三大规律:第一,质量互变规律,来自黑格尔《逻辑学》第一部”存在论
“。第二,矛盾统一规律,来自《逻辑学》第二部”本质论“。第三,否定之否定
规律,来自《逻辑学》第三部”理念论“。这都是表面的东西,也就是马克思所说
的”神秘外形“。它的根本在于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它的实质是隐
藏其后的两大主义:第一,真理一元论。反对真理的多元论和相对主义。这早已成
为历史的垃圾。第二,真理不可分,局部事务的真理都是整体世界的一部分,孤立
的研究发现不了这些真理。只有在森林中找树木,不能从树木开始研究森林。这不
仅极其荒唐,而且毫不现实。”
“为什么不现实?”
“有个西方不败教授说得很好:事实充分证明,孤立的,静止的、片面地来研究事
物的方法,在人类现有的认识情况下才是最好的方法论,才可能了解事物的本质。
因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如果把所有的关联都考虑进去,就等于什么也干不
成,就象我们老祖宗一样,只能抱着个”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这个思维懒
怠症混日子。等到对事物的各种性状及规律有了较为详细的把握,再把它放到系统
中进行非常谨慎的观察和研究。而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是总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一
开始便从总体上提出本质的观点。这种带有原始思维特征的传统正与辩证法不谋而
合,或者说辩证法只是中国古代思想方法的一种现代表述,中国人从来不缺少这种
思维方式,需要补课的正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地来研究事物的笨功夫。”
“辩证法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你们中学教科书上是怎么讲的?”
“好像是对客观世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规律的全面正确的总结。”
“这种说法极其荒唐,而且全然不顾任何事实。是彻底的误人子弟。第一,别说黑
格尔活着的时候,就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对客观世界仅仅了解一点,很小
的一点。对人类社会只了解半点。对思维规律了解得半点也不到。一只大象我们只
是了解了尾巴上的几个关节,腿上的几根毛,加上耳朵上一块皮而已,谈得上什么
全面总结,正确总结?纯粹是说梦话。
“第二,你们可以看一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469页第十二行到第十四行:
”黑格尔的著作中有一个广博的辩证法纲要,虽然它是从一个完全错误的出发点发
展起来的。“恩格斯在不止二十个地方说过,这个错误的出发点就是唯心主义。谁
都知道,恩格斯所谓的辩证法原版照抄的来自黑格尔的《逻辑学》,如他自己所说
,只不过”打碎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外壳,“取了他”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你相
信吗?人类从许许多多正确的出发点出发,都要走上弯路。而一个叫黑格尔的帝国
教授,却可以从一个错误的出发点出发,”全面地,正确地“总结出客观世界,人
类社会以及思维的全部正确规律。这是人说的话吗?
“我绝不相信。就是再把我绑到新教徒的火刑柱上,把我烧死以前烤上两个小时,
我仍然不相信!”
“我也不相信。”我小声说。
“可是相信的人相当多。自从打碎了基督教的枷锁,辩证法是科学发展道路上的最
大障碍。他把现代科学斥责为不入流的形而上学,机械论。使科学在一些地方停滞
不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苏联科学院的一个院长,就因为要搞农作物的杂交改
良而丢了脑袋。”
“那为什么?”
“因为杂交改良依据的是孟德尔-摩尔根理论,与辩证法格格不入。”
“你很熟悉前苏联吗?”
“我最熟悉的是中国,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是打别人头上的苍蝇更轻松。”
我问:“对于辩证法的进攻,科学是怎么反击的呢?”
“西方哲学用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进行了反击。现代科学却默不做声。它只是
不断地发展,生产出更多的粮食,钢铁,机器,以及人类除精神需要的一切。当这
一切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的时候,辩证法才忽然发现,虽然它在骂别人,丢人的却
是他自己。”
“辩证法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吗?”
“有人说辩证法是一个早产的怪胎,虽然在人类认识的现阶段并不适用,但他整体
的观点确实十分诱人。现代科学的整体论,有机论已经初具雏形。不过这不是对辩
证法的回归,而是在科学自身的发展中,若隐若现地概括出的一些原则。真理一元
论毕竟是难以接受的。科学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发展的可能性,哪怕最微小的希望,
也会有人付出百倍的努力。1984年,一大群名气很大的科学大师在美国成立了圣菲
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他们包括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许多科学领
域的顶尖人物,出钱的大老板也是赫赫有名--金融杀手索罗斯。它们的目标就是研
究”一元化理论“的可能性。当然,他们谁也不会相信什么辩证法,那就不要研究
“一元化”了。它们是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探讨控制复杂的适应系统(CAS)的一般性
原理。虽然我不相信他们会取得任何结果,但这是人类科学史上最大胆的尝试之一
。我预祝他们成功--尽管那样会打破我的一切观念。”
--
“你必须知道,最简单的事物才是最应该看重的。” —— Casals
来源:·日月光华 bbs.fudan.e.cn·[From: Casals' Cello ]
Ⅳ 近代为什么会出现机械论自然观它对后世有何影响
自然观是人抄们关于自然界的袭总观点或根本看法。它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发展而演变的。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自然科学反映出来。历史上伴随着自然科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先后形成了三种唯物主义形态的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前期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后期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才真实地反映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是正确、科学的自然观。
Ⅳ 近代为什么会出现机械论自然观它对后世有何影响
近代为抄什么会出现机械论自然观?因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形态,而在社会的发展表现为这种现实的时候,出现这种理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它对后世有何影响?没有影响,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形态,而在社会存在已经改变的时候,意识形态也就改变了。
Ⅵ "芝诺悖论"错在哪里
错在了时间上。
“乌龟” 动得最慢的物体不会被动得最快的物体追上。由于追赶者首先应该达到被追者出发之点,此时被追者已经往前走了一段距离。因此被追者总是在追赶者前面。”
如柏拉图描述,芝诺说这样的悖论,是兴之所至的小玩笑。首先,巴门尼德编出这个悖论,用来嘲笑"数学派"所代表的毕达哥拉斯的" 1-0.999...>0"思想。
然后,他又用这个悖论,嘲笑他的学生芝诺的"1-0.999...=0,但1-0.999...>0"思想。最后,芝诺用这个悖论,反过来嘲笑巴门尼德的"1-0.999...=0,或1-0.999...>0"思想。
以上初等数学的解决办法,是从结果推往过程的。悖论本身的逻辑并没有错,它之所以与实际相差甚远,在于这个芝诺与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时间系统。
人们习惯于将运动看做时间的连续函数,而芝诺的解释则采取了离散的时间系统。即无论将时间间隔取得再小,整个时间轴仍是由无限的时间点组成的。换句话说,连续时间是离散时间将时间间隔取为无穷小的极限。
尽管看上去我们要过1/2、1/4、1/8秒等等,好像永远无穷无尽。但其实时间的流动是匀速的,1/2、1/4、1/8秒,时间越来越短,看上去无穷无尽,其实加起来只是个常数而已,也就是1秒。所以说,芝诺的悖论是不存在的。
(6)为什么机械论不正确扩展阅读:
悖论由于被记录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书中而为后人所知。芝诺提出这些悖论是为了支持他老师巴门尼德关于“存在”不动、是一的学说。这些悖论中最著名的两个是:“阿基里斯跑不过乌龟”和“飞矢不动”。
这些方法可以用微积分(无限)的概念解释,但还是无法用微积分解决,因为微积分原理存在的前提是存在广延(如,有广延的线段经过无限分割,还是由有广延的线段组成,而不是由无广延的点组成。),而芝诺悖论中既承认广延,又强调无广延的点。
这些悖论之所以难以解决,是因为它集中强调后来笛卡尔和伽桑迪为代表的机械论的分歧点。
Ⅶ 德波林学派认为不是一开始就有存在着的,对不对,为什么
掩藏的事,没有不显示出来的,
隐瞒的事,没有不露出来被人知道的。
2009年年末,有位先生打电话来,说有人推荐他找我了解有关德波林的情况。
我并没有专门研究德波林这个苏联时期风云一时的人物。
由于搞“苏联哲学”研究,写过《苏联哲学的演变》等,理所当然地也会关注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哲学界发生过事件和斗争(例如著名的“辩证法学派”与“机械论学派”之间的斗争),而德波林正是有关事件的“主角”。他的遭遇和命运,在苏联哲学界有相当大的代表性。
苏联解体后发表的有关史料和文章,一直引起我的关注,也一直在留心搜集近年披露的材料。只是日子久了,对某个方面、某个问题、某个个人的材料虽有“印象”,却已经做不到“信手拈来”。
经过翻查,果然发现了依稀记得的有关德波林的材料。其中最近的一篇是发表在《哲学问题》2009年第2期第113-133页上的《A。M。德波林院士回忆录—“自序”》。
从哲学界情况看,引起我们特别关注的是:一方面,至今看不到系统阐述“苏联时期哲学史”的专著;另一方面,揭露和回忆“苏联时期”哲学界发生的“事件”和“哲学家命运”的文章和回忆录,却在不断地发表。从已发表的这类作品来看,不难发现:“它们”大多出自“苏联时期”受打压、批判、迫害的那些人的手笔。他们发表的这类“回忆录”性质的作品,带有鲜明的“申诉”、“控诉”、“揭发”、“揭露”的性质。而那些在“苏联时期”显赫一时、“高高在上”、代表“主流”和“官方”的“大人物-哲学家”(如米丁、尤金、康斯坦丁诺夫、费多谢耶夫等等),却没有一个人发表“回忆录”性质的作品。而今那些“大人物”绝大多数已经永远地退出历史舞台。我们看到的是:不仅那些“曾经”的“大人物”自己不写“回忆录”,也没有其他人发表为那些人在苏联时期的所作所为进行申辩和正名的作品。
而今,苏联时期显赫一时的、有权有势的哲学家们,几乎已被历史彻底湮没和遗忘。那些当年备受压抑、“迫害”的哲学界人士,现在则终于扬眉吐气、能够为自己和与自己有同样遭遇的人申雪不白之冤。俄苏哲学的历史呈现大颠倒的局面。
但不知,这样的历史在未来会不会像今天这样再来一次“颠倒”?!历史已为德波林这样的人平了反,那么历史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也为米丁之类的人士“平反”?!
Ⅷ 一个可能有关哲学上的问题
就这么看的话,这句话是片面的(否定后期发展与主观能动)
但是从某种角度上讲,在某段时间上落下,日后弥补不上“该段时间”是有道理的(就是说,“该段时间”拉下的部分,在之后的发展轨迹相同的情况下是无法弥补的(这里是假设,就是说在“落下”的分支中,“之后”的努力程度,“没拉下”的分支也完全可以达到,所以说是“无法弥补的”))(是不是楼主句子漏成分了)
(机械论么,去看看应该没坏处的)
Ⅸ 在意识对物质是否具有能动性作用的问题上机械唯物主义错误在于
机械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的第一性意思的第二性,承认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但是不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所以不能理解社会历史现象,不能正确解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在社会历史领域必然陷入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是根据社会思想建立的,否定社会历史的必然规律性,因此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般讲“能动性”是指单个对象自身的属性,不是指对象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以应该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研究哲学不能只认书本上怎么说,而必须强调联系实际的思想逻辑性,否则研究哲学就只有了炫耀意义。
Ⅹ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必须反对机械论吗原因
是的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必须反对机械论,即反对在革命发展问题上,不承认中国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右倾错误的认识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