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光谱仪可以检测哪些元素 光谱分析仪测金属元素怎么看
一、光谱仪可以检测哪些元素
理论上,光谱仪可以检测出所有已知元素。尽管如此,实际操作中,由于吸收原理或激发原理的影响,不同元素的检测精准度会有所差异。因此,检测不同的物品时,需选用不同类型的光谱仪。
1、直读光谱仪可检测的元素
直读光谱仪能够检测包括碳、磷、硫、铜、铝、镁、钛、镍、锌在内的多种元素,总数多达几十种。这类设备主要用于检测铸件、合金、外壳、零件等金属制品,金属含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2、元素曲线可分析范围
钢铁的基体元素为Fe*R,波长分别为273.0/271.4nm。若要分析氮元素,则选择基体元素Fe*R波长187.7nm。
铝材的基体元素为Al*R,波长256.7nm。
铜材的基体元素为Cu*R,波长510.5nm。
镍材的基体元素为Ni*R,波长218.5/243.7nm。
钴材的基体元素为Co*R,波长259.0nm。
锌材的基体元素为Zn*R,波长418.0nm。
铅材的基体元素为Pb*R,波长266.3nm。
锡材的基体元素为Sn*R,波长333.0nm。
镁材的基体元素为Mg*R,波长291.5nm。
总共18个通道,完美满足用户提出的分析范围和要求。
3、光谱仪可检测的基体
铁基、铝基、铜基、镍基、铬基、钛基、镁基、锌基、锡基和铅基等基体均可检测。不同型号和品牌的配置基体不同,选购光谱仪时,基体是您元素含量中大部分元素的名称。例如,制作铝制品的企业需配置铝基体曲线,铸铁企业需配置铁基体曲线,制作铜器件的企业需配置铜基体曲线。如果您是一家废品收购企业,可能需要配上所有曲线。
二、光谱分析仪测金属元素的原理
金属元素如金、银、铜、铁、锡、铂、汞、铝、锌、钛、钨、铅、镍等,这些元素均可以通过光谱分析仪进行检测。电弧点燃后,热电子流高速通过分析间隔冲击阳极,产生高热,试样蒸发并原子化,电子与原子碰撞电离出正离子冲向阴极。电子、原子、离子间的相互碰撞,使原子跃迁到激发态。光谱分析仪器检测完成后,可同时获得金属元素含量。
三、光谱分析仪测金属元素怎么看
判断金属光谱仪检测数据的精准性,只需查看其误差值范围。一般方法是使用光谱分析仪对国家或国际标准金属含量样品进行检测,获取检测数据,再与标准样品数据值进行对比,观察两者误差值的差异。
光栅是决定金属光谱分析仪检测精准度的关键部件,光栅性能越佳,检测误差值越小。光栅质量可通过其透光分光能力判断,优质光栅应具备高透明度及在聚焦时能精准对齐的特点。
❷ 钴、镍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方法提要
试样经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分解,盐类用盐酸溶解,制成盐酸溶液,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240.7nm、232.0nm处,分别测定钴和镍。
钴和镍的测定范围为w(Co,Ni)=0.1%~5%。
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
试剂
盐酸。
硝酸。
氢氟酸。
高氯酸。
过氧化氢。
钴标准储备溶液ρ(Co)=0.50mg/mL称取0.5000g金属钴(质量分数>99.99%),置于250mL烧杯中,加20mL(1+1)HNO3,盖上表面皿,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钴标准溶液ρ(Co)=50.0μg/mL移取10.00mL钴标准储备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镍标准储备溶液ρ(Ni)=0.50mg/mL称取0.5000g金属镍(质量分数>99.99%),置于250mL烧杯中,加20mL(1+1)HNO3,盖上表面皿,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镍标准溶液ρ(Ni)=50.0μg/mL移取10.00mL镍标准储备溶液(0.50μg/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锰基体溶液ρ(Mn)=10.0mg/mL称取5.00g高纯金属锰,置于250mL烧杯中,加50mL(1+1)HCl,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铁基体溶液ρ(Fe)=10.0mg/mL称取7.15g三氧化二铁(Fe2O3,99.99%,110℃干燥2h,并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置于250mL烧杯中,加40mL(2+1)HCl,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校准曲线
分别移取0.00mL、1.00mL、2.00mL、3.00mL、4.00mL、6.00mL、8.00mL、10.00mL钴标准溶液(50.0μg/mL)和镍标准溶液(50.0μg/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2.5mL锰基体溶液、1.5mL铁基体溶液及10mL(1+1)HC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分别于波长240.7nm和232.0nm处测量钴和镍的吸光度。绘制校准曲线。
分析步骤
称取0.1g(精确至0.0001g)烘干试样,按本章77.5铜、锌的测定的分析步骤分解试样并制成100mL!(HCl)=5%的分析溶液。视钴、镍的含量用全部溶液或分取20.0mL试样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补加(1+1)HCl,使溶液的最终酸度为!(HCl)=5%,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以下步骤同校准曲线。
钴、镍含量计算公式见式(77.5)。
注意事项
1)若试样中w(Ni、Co)<0.5%,取全部试样溶液进行测定;若试样中w(Ni,Co)>0.5%,可取20.0mL试样溶液进行测定。由于高含量的锰、铁对镍测定有影响,故应在工作曲线中加与试样相匹配的一定量锰、铁来消除干扰。
2)硅及铝在高氯酸存在的情况下对钴、镍测定产生负干扰,采用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分解试样可消除硅、铝的干扰。
❸ 如何测量不锈钢中的镍含量
用化学药水或者光谱仪。
200
系列—铬-镍-锰
奥氏体不锈钢
300
系列—铬-镍
奥氏体不锈钢
301—延展性好,用于成型产品.也可通过机械加工使其迅速硬化.焊接性好.抗磨性和疲劳强度优于304不锈钢.
302—耐腐蚀性同304,由于含碳相对要高因而强度更好.
303—通过添加少量的硫、磷使其较304更易切削加工.
304—通用型号;即18/8不锈钢.GB牌号为0Cr18Ni9.
309—较之304有更好的耐温性.
316—继304之后,第二个得到最广泛应用的钢种,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和外科手术器材,添加钼元素使其获得一种抗腐蚀的特殊结构.由于较之304其具有更好的抗氯化物腐蚀能力因而也作“船用钢”来使用.SS316则通常用于核燃料回收装置.18/10级不锈钢通常也符合这个应用级别.[1]
型号
321—除了因为添加了钛元素降低了材料焊缝锈蚀的风险之外其他性能类似304.
400
系列—铁素体和马氏体不锈钢
408—耐热性好,弱抗腐蚀性,11%的Cr,8%的Ni.
409—最廉价的型号(英美),通常用作汽车排气管,属铁素体不锈钢(铬钢).
410—马氏体(高强度铬钢),耐磨性好,抗腐蚀性较差.
416—添加了硫改善了材料的加工性能.
420—“刃具级”马氏体钢,类似布氏高铬钢这种最早的不锈钢.也用于外科手术刀具,可以做的非常光亮.
430—铁素体不锈钢,装饰用,例如用于汽车饰品.良好的成型性,但耐温性和抗腐蚀性要差.
440—高强度刃具钢,含碳稍高,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可以获得较高屈服强度,硬度可以达到58HRC,属于最硬的不锈钢之列.最常见的应用例子就是“剃须刀片”.常用型号有
三种:440A、440B、440C,另外还有440F(易加工型).
500
系列—耐热铬合金钢.
600
系列—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
630—最常用的沉淀硬化不锈钢型号,通常也叫17-4;17%Cr,4%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