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功能美容机的仪器使用操作方法
(1)将单极手术电极前端塑料套旋开,在旋开其中的金属套,然后插入所选的治疗触头,再依次旋紧金属套和塑料套。
(2)将治疗笔导线插入机上的输出插孔。
(3)接通220V电源。
(4)打开电源开关,指示灯亮,听到机内冷却风扇转动声。
(5)旋转调节旋钮,可见电压表指示在5-15V范围。电压指示大则输出功率大,反之则小。
(6)根据治疗需要,将拨动开关拨向“长火”档或“短火”档。
(7)根据治疗的需要,需要脚踏开关时,将其插入“脚踏”插孔内。当不踩脚踏开关时,电压表无指示,触头无输出;当踩下脚踏开关时,电压表有指示,触头有输出,以此实现对输出的控制。不需要脚踏开关控制时,拔出脚踏插头,电压表即有指示,将触头靠近人体组织时有输出,远离则无输出,以手的动作实现对输出的控制。
(8)单极电离子治疗的初次操作者应用手握紧一块新鲜猪皮或土豆,苹果之类带有适当导电水分的东西(若试验品不接触人体则输出很弱,若接触不紧密时则会在松动处产生火花,有刺痛感),将触头靠近或插入之,观察输出强度与电压表指示的对应关系,体验长火和短火的特点,练习治疗手法,待手法娴熟后方可对病人进行治疗。
(9)治疗中,当治疗触头有玷污层时,会影响输出强度,需要及时清除:可将触头对着人手握着的金属物打火而烧除或用刀刮除。
(10)治疗腋臭或作切割时,注意先检查治疗针头,针头若因融化而钝圆时需要将其剪掉,针体上若有玷污层需要用刀刮净。治疗时进针应顺势而进,若太快扎入体内,会因无
间隙、无产生火花的过程而造成破坏力极弱。
(11)无论使用长火或短火,应使单极手术电极靠近而不是靠紧人体组织,应留有适当的空隙,熟练运用这个空隙才能充分发挥机器的效力。
(12)根据病种治疗需要,选择不同的单极凝固淡化治疗头,插入机上的其中一个单极凝固插孔。单极夹插入另一孔
(13)根据需要,将拨动开关拨向“长火”档(时为凝固的强档)或“短火”档(同时为凝固的弱档)
(14)单极凝固治疗需要配合脚踏开关使用,要先将其插入“脚踏”插孔内。治疗时先将美容触头均接触到组织上,然后踩下脚踏开关,当观察到组织发白时即可松开脚踏停止治疗。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凝固层在加深,一般可达1~5mm的深度。一般3~9秒可完成治疗。
(15)美容凝固治疗的初次操作者应先取一段新鲜猪肠(或鸡鸭肠)做试验,体验长火档(即凝固强档) 及短火挡 (既凝固弱挡) 的特点以及配合旋至各种功率大小 (表上指示5~15V之间) 的输出情况,组织凝固时间不同、凝固范围的大小也不相同,治疗时可选择短火档及旋至表上指示6-10V,若观察到组织出现发白太慢、功率不够时,在逐步增加输电压,直到熟练掌握为止。
2. 仪器测量操作
(一)选择测量参数
开启笔记本电脑,打开主控软件。
1.参数设置
点击主界面工具栏上的 进行初始化参数设置。其初始化参数中灰色项不需要用户设置(图4-2-14)。
选择 测量T1,则为T1模式,同时测量T1、T2;
不选择测量T1,则为T2模式,仅测量T2;
选择 大功率电源模块,控制电源箱输出不同的电压;
选择 发射控制模块,控制大功率发射;
选择 放大器模块,控制信号放大倍数;
选择 模块,测量发射电流电压;
选择 信号采集模块,测量核磁共振信号;
选择 控制LC谐振。
各参数说明见表4-2-1。
图4-2-14 主控软件参数设置界面
表4-2-1 参数初始化表
续表
图4-2-15 系统初始化界面
固定项:不可变或者不需用户设置的参数。
2.数据保存路径设置
点击参数设置菜单的设置(图4-2-15)。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进行保存路径设置。该路径将存放所有的实验数据,并且为测量的每一个日期创建一个文件夹。如果不进行该路径设置,数据将默认保存在控制软件的安装路径下Result文件夹内(图4-2-16)。
3.测量初始脉冲矩
所谓激发脉冲矩,就是激发时间与激发电流的乘积。而在未测量时,并不知道发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因此,初始设置均默认线圈为1Ω电阻,按电压和电流数值相等来设置。设置激发脉冲矩实际上是设置不同激发脉冲矩需要的发射电压。通常测量100m所需的激发脉冲矩(Ams)为320、400、563、611、749、926、1122、1601、2117、2508、3044、3658、4435、5551、6633、7800;对应的激发电流(A)为8、10、14、15、18、23、28、40、52、62、76、91、110、138、165、195。在所设置的电压下,经过发射后测得的真正的发射电流应该与这些值相近。故在测量过程中应不断地校正这些设置值。
图4-2-16 主控软件数据保存路径设置
初始设置:点击参数设置窗口右下角的脉冲矩,出现如下窗口(图4-2-17)。
仪器控制软件提供了一些脉冲矩序列,可以直接载入。点击载入可载入不同的脉冲矩序列,通常选择如图4-2-18所示。
打开后,点击右下的“保存”按钮,然后退出。这种选择只是参考。
(二)测量步骤
1.串口确认
再次确认参数设置及仪器连接正确后,点击探测仪控制软件主界面工具栏上的 按钮(图4-2-19)。
如果主界面的状态信息里串口状态灯变红则说明串口已打开。
图4-2-17 主控软件设置激发脉冲矩界面
图4-2-18 主控软件载入激发脉冲矩
2.开启系统
开启电源箱的系统开关,观察主控箱上三个指示灯的状态。绿色为状态灯,红色为电源灯,蓝色为通讯灯。如果电源灯不亮,请迅速关闭电源,检查连线。
3.设备检测
点击探测仪主控软件主界面的 在界面左上动态信息显示里观察,所有设备是否正常或在仪器状态信息栏中查看各模块指示灯是否变红。以下提示信息表示正常(图4-2-20)。
图4-2-19 主控软件打开串口
图4-2-20 仪器模块检测
若存在不正常,则迅速关闭电源,检查线路后,重新开启电源并进行设备检测。
4.放大器设置
点击 后,如图4-2-21所示。
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仪放大器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在工频干扰严重的地区使用的陷波器的放大器,选用此模式时,选中陷波器,滤掉了一部分干扰,但也带来一定的失真。另一种是工频干扰较小的地区使用的无陷波器的放大器,此时没有选中陷波器。通常使用不含陷波器的放大器设置。
图4-2-21 主控软件无陷波放大器设置
无陷波器放大器设置说明:
中心频率:与激发频率相同。
末级增益:1~16可选择,通常选择1。
配谐电容:选择和配谐电容箱相同容值项。
输出电平:0:0V,固定。
信号频率:与激发频率相同。
Q1、Q2:8~20,通常选10、15。Q1和Q2相同。
参数输入完成后,开启电源,点击下载,此时在增益和带宽的显示框内将显示放大器倍数和带宽,如果没有数据返回显示,再次点击下载后无任何反应,则应立即关闭电源,进行检查。
有陷波器放大器设置如图4-2-22所示。
图4-2-22 主控软件陷波放大器设置
陷波器中心频率:与拉莫尔频率相近的工频奇次谐波,即50Hz的奇次谐波。例如当地拉莫尔频率为2320Hz,则此处应设置为2350Hz;如果为2390Hz,此处也为2350Hz,而不是2400Hz。
末级增益:1~16可选择,通常选择1。
配谐电容:选择和配谐电容箱相同容值项。
输出电平:0:0V,固定。
信号频率:与激发频率相同。
Q1:8~20,通常选择10、15。
Q2:固定为64不变。
图4-2-23 仪器运行
参数输入完成后,开启电源,点击下载,仪器正常则将放大器参数显示出来。
5.系统运行
点击探测仪主界面的“仪器操作”菜单内的“系统运行”,系统开始运行(图4-2-23)。
每次测量第一次运行时主要观察点如下:
1)主界面上“运行监视”栏里的激发电压是否和所设置电压一致,务必注意可能的误设置,如主界面“运行监视”里的激发电压与预设值不符合或是该处电压值超出300V,应立即点击“仪器操作”里的“停止运行”。激发电压非常高时应立即关闭系统电源,防止损坏仪器;
2)观察参数信息内的激发频率、叠加次数、放大倍数等信息是否正确;
3)运行信息:观察运行信息动态显示窗口,不出现通讯错误等提示表示正常。
运行完一次后,注意观察以下信息(图4-2-24)。
图4-2-24 主控软件测量信号显示区
如图4-2-24中数字信息显示分别表示如下。
Pulse1/16:已经测量脉冲矩个数/总脉冲矩个数;
Bad0Good2:当前脉冲矩测量,已测量的坏点(超出设定的测量范围)个数和好点个数。
Noise(nV):2.50E+03Signal(nV):2.4OE+03:根据噪声和信号的最大幅度设定合理的测量阈值。参数设置窗口里的测量阈值与主界面里的“测量阈值”相同,因此在仪器运行时,直接在主界面改变测量阈值即可,更加方便操作。设置值为噪声和信号中最大值的3~4倍即可。当噪声幅度超过10000nV时,该点将不能测量,噪声太大。
MaxCurrent(A):9.52MinCurrent(A):9.51:电流的最大与最小值,主要注意最大值。根据最大值,估计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校正激发脉冲矩。
运行叠加几次,观察图中初始信号,如果信号的开始部分信号较后面的信号幅值高出几倍,则说明信号受继电器影响。根据信号显示横坐标估计信号受影响的时间。停止运行,在参数设置中,更改信号的采集起始时间,将原来的起始时间和估计的受影响时间之和作为采集起始时间的新参数进行设置。
6.脉冲矩动态改变操作
测量之前选择的脉冲矩序列,是由默认线圈等效电阻为1Ω,从而电压与电流取同样数值而得到的。但在不同的地点测量时,通常线圈等效电阻不是1Ω,故在测量过程中会不断地改变将要测量的脉冲矩的值。
实际上设定脉冲矩的电压值就是间接设定测量时应该发射的电流值,且200A左右即能够测量100m深的含水层。
实际脉冲矩的值=40ms×发射电流(A)
预设脉冲矩的值=40ms×激发电压(V)
核磁共振测量是利用电流形成的磁场激发地下水中氢质子。因此,对不同深度地层的测量即成为发射不同大小的电流。而发射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电源电压,因此,要进行激发脉冲矩的改变,或是说对探测深度的改变,就是对激发电压的改变。在不同的地点,由于电感的改变,或电缆接头接触电阻的改变,导致了同一电压发射出不同大小的电流。故在测量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在发射不同电压时,特别是电压超过70V时的发射电流,计算或估计出发射200~220A电流时电压的大小,从而校正最后几个大脉冲矩,重新设置大激发脉冲矩的值。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可近似按线性关系处理。
在测量过程中.要将设置脉冲矩尽量地接近设计脉冲矩。一般在电压110V、脉冲矩4400Ams时,即能够准确判断电压电流关系。假设此时实际发射的电流已经为140A,这个脉冲矩的值已经为140×40=5600Ams,而初始设计的下一个脉冲矩为138×40=5520Ams,这两个脉冲矩已经接近,那么下一个测量的脉冲矩就应该调整为165×40=6600Ams。可以计算出发射165A的电流应该需要的电压=165×(110V/140)。设置这个激发电压即可。同样计算出195A的对应电压。将不合理的脉冲矩修正。
进一步改进,可以在一个测点测量前,先试发射若干次电流,测量这个电流,由软件自动调整电源电压设定值,以使其满足发射脉冲矩对电流的要求。存储这个电压与电流的比率,由此决定该测点所有脉冲矩的电压。
图4-2-25 叠加次数设置
7.动态调整叠加次数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由于信号的强弱和环境噪声的变化,叠加同样的次数得到的信噪比不一样。为了追求可信的信号,需要信噪比达到一定的要求,而当信噪比达不到测量要求且噪声大时,应该增加叠加次数。通常噪声在80nV以下时,认为测得的信号可靠。叠加次数可在主界面中调整如图4-2-25所示。
3. 常见仪器及功能有哪些
常见仪器的分类
(一)计量类
用于量度质量、
体积、
温度、
密度等的仪器。
这类仪器中多为玻璃量器。
主要有滴定管、
移液管、量筒、量杯等。
(二)反应类
用于发生化学反应的仪器,
也包括一部分可加热的仪器。
这类仪器中多为玻璃或瓷质烧
器。主要有试管、烧瓶、蒸发皿、坩埚等。
(三)容器类
用于盛装或贮存固体、液体、气体等各种化学试剂的试剂瓶等。
(四)分离类
用于进行过滤、分液、萃取、蒸发、灼烧、结晶、分馏等分离提纯操作的仪器。主要有
漏斗、分液漏斗、蒸发皿、烧瓶、冷凝器、坩埚、烧杯等。
(五)固体夹持类
用于固定、夹持各种仪器的用品或仪器。主要有铁夹、铁圈、铁架台、漏斗架等。
(六)加热类
用于加热的用品或仪器。主要有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坩埚等。
(七)配套类
用于组装、连接仪器时所用的玻璃管、玻璃阀、橡胶管、橡胶塞等用品或仪器。
(八)其它类
不便归属上述各类的其它仪器或用品。
4. 全站仪使用方法
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
1,水平角测量:
(1)按角度测量键,使全站仪处于角度测量模式,照准第一个目标A;
(2)设置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3)照准第二个目标B,此时显示的水平度盘读数即为两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2,距离测量:
(1)设置棱镜常数
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自动对所测距离进行改正。
(2)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会随大气的温度和气压而变化,15℃和760mmHg是仪器设置的一个标准值,此时的大气改正为0ppm。实测时,可输入温度和气压值,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大气改正值(也可直接输入大气改正值),并对测距结果进行改正。
(3)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4)距离测量
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距键,距离测量开始,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
全站仪的测距模式有精测模式、跟踪模式、粗测模式三种。精测模式是最常用的测距模式,测量时间约2.5S,最小显示单位1mm;跟踪模式,常用于跟踪移动目标或放样时连续测距,最小显示一般为1cm,每次测距时间约0.3S;粗测模式,测量时间约0.7S,最小显示单位1cm或1mm。在距离测量或坐标测量时,可按测距模式(MODE)键选择不同的测距模式。
应注意,有些型号的全站仪在距离测量时不能设定仪器高和棱镜高,显示的高差值是全站仪横轴中心与棱镜中心的高差。
3,坐标测量:
(1)设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2)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或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当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时,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后视方向的方位角,并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
(3)设置棱镜常数。
(4)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5)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6)照准目标棱镜,按坐标测量键,全站仪开始测距并计算显示测点的三维坐标。
全站仪几乎可以用在所有的测量领域。电子全站仪由电源部分、测角系统、测距系统、数据处理部分、通讯接口、及显示屏、键盘等组成。
同电子经纬仪、光学经纬仪相比,全站仪增加了许多特殊部件,因此而使得全站仪具有比其它测角、测距仪器更多的功能,使用也更方便。这些特殊部件构成了全站仪在结构方面独树一帜的特点。
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测距仪(Electronic Total Station),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与光学经纬仪比较电子经纬仪将光学度盘换为光电扫描度盘,将人工光学测微读数代之以自动记录和显示读数,使测角操作简单化,且可避免读数误差的产生。
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所以称之为全站仪。广泛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领域。全站仪与光学经纬仪区别在于度盘读数及显示系统,光学经纬仪的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及其读数装置是分别采用(编码盘)或两个相同的光栅度盘和读数传感器进行角度测量的。根据测角精度可分为0.5″,1″,2″,3″,5″,7″等几个等级。
5. 谁知道实验仪器的用途和操作规范
(1)烧杯
主要用途:①用作固体物质溶解、液体稀释的容器。
②用作较大量试剂发生反应的容器。
③用于过滤、渗析、喷泉等实验,用于气密性检验、尾气吸收装置、水浴加热等。
④冷的干燥的烧杯可用来检验气体燃烧有无水生成;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用来检验
气体。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常用规格有50mL、100mL、250mL等,但不用烧杯量取液体。
②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受热均匀;加热时,烧杯外壁应无水滴。
③盛液体加热时,不要超过烧杯容积的
,一般以烧杯容积的
为宜。
④溶解或稀释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2)烧瓶
主要用途:①可用作试剂量较大而有液体参加的反应容器,常用于各种气体的发生装置中。
②蒸馏烧瓶用于分离互溶的、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
③圆底烧瓶还可用于喷泉实验。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受热均匀;加热时,烧瓶外壁应无水滴。
②平底烧瓶不能长时间用来加热。
③不加热时,若用平底烧瓶作反应容器,无需用铁架台固定。
(3)锥形瓶
主要用途:①可用作中和滴定的反应器。
②代替试管、烧瓶等作气体发生的反应器。
③在蒸馏实验中,用作液体接受器,接受馏分。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①滴定时,只振荡不搅拌。
②加热时,需垫石棉网。
(1)集气瓶(瓶口边缘磨砂)
主要用途:①与毛玻璃片配合,可用于收集和暂时存放气体。
②用作物质与气体间反应的反应容器。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不能加热。
②将瓶口与毛玻璃片涂抹一层薄凡士林,以利气密。
③进行燃烧实验时,有时需要在瓶底放少量水或细沙。
(2)广口瓶、细口瓶(瓶颈内侧磨砂)
主要用途:①广口瓶用于存放固体药品,也可用来装配气体发生器(不需要加热)。
②细口瓶用于存放液体药品。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一般不能加热。
②酸性药品、具有氧化性的药品、有机溶剂,要用玻璃塞;碱性试剂要用橡胶塞。
③对见光易变质的要用棕色瓶。
(3)滴瓶
主要用途:用于存放少量液体,其特点是使用方便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①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立,以防液体流入胶头。
②盛碱性溶液时改用软木塞或橡胶塞。
③不能长期存放碱性试剂。
(4)启普发生器
主要用途:固—液不加热制气体反应的反应器。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不可加热,也不能用于剧烈放热的反应。
(1)量筒
主要用途:①粗略量取液体的体积(其精度可达到0.1mL)。
②通过量取液体的体积测量固体、气体的体积。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有10mL、25mL、50mL、100mL、200mL、500mL等规格的,量筒规格越大,精确度越低。
②量筒无零刻度。
③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6. 智能仪器的功能特点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了CPU、存储器、定时器/计数器、并行和串行接口、看门狗、前置放大器甚至A/D、D/A转换器等电路在一块芯片上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即单片机)出现了。以单片机为主体,将计算机技术与测量控制技术结合在一起,又组成了所谓的“智能化测量控制系统”,也就是智能仪器。
与传统仪器仪表相比,智能仪器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①操作自动化。仪器的整个测量过程如键盘扫描、量程选择、开关启动闭合、数据的采集、传输与处理以及显示打印等都用单片机或微控制器来控制操作,实现测量过程的全部自动化。
②具有自测功能,包括自动调零、自动故障与状态检验、自动校准、自诊断及量程自动转换等。智能仪表能自动检测出故障的部位甚至故障的原因。这种自测试可以在仪器启动时运行,同时也可在仪器工作中运行,极大地方便了仪器的维护。
③具有数据处理功能,这是智能仪器的主要优点之一。智能仪器由于采用了单片机或微控制器,使得许多原来用硬件逻辑难以解决或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在可以用软件非常灵活地加以解决。例如,传统的数字万用表只能测量电阻、交直流电压、电流等,而智能型的数字万用表不仅能进行上述测量,而且还具有对测量结果进行诸如零点平移、取平均值、求极值、统计分析等复杂的数据处理功能,不仅使用户从繁重的数据处理中解放出来,也有效地提高了仪器的测量精度。
④具有友好的人机对话能力。智能仪器使用键盘代替传统仪器中的切换开关,操作人员只需通过键盘输入命令,就能实现某种测量功能。与此同时,智能仪器还通过显示屏将仪器的运行情况、工作状态以及对测量数据的处理结果及时告诉操作人员,使仪器的操作更加方便直观。
⑤具有可编程控操作能力。一般智能仪器都配有GPIB、RS232C、RS485等标准的通信接口,可以很方便地与PC机和其他仪器一起组成用户所需要的多种功能的自动测量系统,来完成更复杂的测试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