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热电偶和红外测温仪有什么区别什么时候该用红外测温仪
常见的测温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接触式测温法,另一张是非接触式测温法。接触式测温法是将传感器置于与物体相同的热平衡状态中,使传感器与物体保持同一温度的测温法。热电偶就是属于接触式测温,接触式测温法操作简单、可靠且测量精度高:但因测温元件与被测介质需要进行充分的热交换,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热平衡,所以存在测温的延迟现象,同时受耐高温材料的限制,不能应用于很高的温度测量。
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如图所示。当导体和的两个节点T1和T2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
热电偶测温的优点:
测量精度高。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2.测量范围广。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边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269℃(如金铁镍铬),最高可达+2800℃(如钨-铼)
3.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非接触式测温法是通过热辐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红外测温仪就属于非接触测温。
非接触式测温法优缺点分析:非接触式仪表测温的测温范围广,不受测温上限的限制,也不会破坏被测物体的温度场,反应速度一般也比较快;但受到物体的发射率、测量距离、烟尘和水汽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其测量误差较大。词类型的测温法以红外线在测温方面的应用为例进行讲解。
红外测温仪适用在人流量大、密集型区域,如学校、商场、银行、证券交易所、影院、集市等公共场所;采用筛查型测温方式,快速实现对发热人员筛查,避免手工筛查造成的人员拥挤和聚集。
在接近人流通过的出入口区域,设置双光谱测温摄像机,镜头对准出入通道,测温摄像机设置一个接近发热(譬如:3.3℃)的报警阀值,当人流中有达到或超过这个阀值,后端平台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可以对发热可疑人员进行二次测温,既能快速筛查,也可避免工作人员一对一近距离接触式测温工作,形成交叉感染的风险。
⑵ 热电偶和红外测温仪有什么区别什么时候该用红外测温仪
热电偶是温度测量仪表中常用的测温元件,它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各种热电偶的外形常因需要而极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通常由热电极、绝缘套保护管和接线盒等主要部分组成,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及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来源于网络)
红外测温仪是自然界中除了人眼看得见的光(通常称为可见光),还有紫外线、 红外线等非可见光。自然界中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的任何物体,随时都向外辐射出电磁波(红外线),因此红外线是自然界中存在最广泛的电磁波,并且热红外线不会被大气烟云所吸收。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利用红外线这一特性,采用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与红外线技术的结合,用来检测和测量热辐射。物体表面对外辐射热量的大小,热敏感传感器获取不同热量差,通过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处理,呈现出明暗或色差各不相同的图像,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红外线热成像;将辐射源表面热量通过热辐射算法运算转换后,实现了热像与温度之间的换算。
⑶ 红外线测温仪的应用
红外体温检测仪为什么在全面复工复产过程中占据这么重要的位置,是因为红外测温仪的优势,它可以做到非接触、24小时不间断工作、被测人员无需配合、无感被测温;被测人员在正常的行走中不停留即完成测温,测温效率明显高于手持测温3倍以上。
红外测温仪的工作原理是自然界中除了人眼看得见的光(通常称为可见光),还有紫外线、 红外线等非可见光。自然界中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的任何物体,随时都向外辐射出电磁波(红外线),因此红外线是自然界中存在最广泛的电磁波,并且热红外线不会被大气烟云所吸收。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利用红外线这一特性,采用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与红外线技术的结合,用来检测和测量热辐射。物体表面对外辐射热量的大小,热敏感传感器获取不同热量差,通过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处理,呈现出明暗或色差各不相同的图像,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红外线热成像;将辐射源表面热量通过热辐射算法运算转换后,实现了热像与温度之间的换算。红外测温仪广泛应用于军事、医疗、工程建设、器械检修等诸多领域。
因为红外测温仪的原理及在实际使用中的优势,完美适用于社区、校园、医院、景区、酒店、商场、企业办公写字楼、公共服务场所、建筑工地等人流量密集,需要进行监测体温、控制的复杂应用场景。在疫情防控方面,有效降低了测温时大面积接触人体带来的潜在风险,缩短人体测温时间,提高测温效率。同时集中化的管理,为筛查追溯疑似患者、流动人员提供了实时数据支持,为上述场景下的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