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知道哪些在古代航海中所用到的仪器和技术
天文航海技术
天文航海技术主要是指在海上观测天体来决定船舶位置的各种方法。我国古代出航海上,很早就知道观看天体来辨明方向。西汉时代《淮南子》就说过,如在大海中乘船而不知东方或西方,那观看北极星便明白了。(《齐俗训》:“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悟矣。”)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外篇·嘉遯》上也说,如在云梦(古地名)中迷失了方向,必须靠指南车来引路;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必须观看北极星来辨明航向。(“夫群迷乎云梦者,必须指南以知道;并乎沧海者,必仰辰极以得反。”)东晋法显从印度搭船回国的时候说,当时在海上见“大海弥漫,无边无际,不知东西,只有观看太阳、月亮和星辰而进。”一直到北宋以前,航海中还是“夜间看星星,白天看太阳”。只是到北宋才加了一条“在阴天看指南针”。
明茅元仪辑《武备志》二百四十卷,卷末附有“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这就是著名的“郑和航海图”。图上的航程地理,和明代祝允明(1460—1526)《前闻记》所记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郑和末一次下“西洋”相合,推测这图大概是十五世纪中叶的作品。“郑和航海图”已蜚声中外,研究十五世纪中外交通史和航海技术史,都把这幅海图作为重要的依据。
明末有些古籍记有“各处州府山形水势深浅泥沙礁石之图”,“灵山往爪哇山形水势法图”,“新村爪哇至瞒剌加山形水势之图”,“彭坑山形水势之图”等,这些图都只保留了文字记载,原图都失传了。从这些海图的文字说明看,当时海图上都注明海上危险物(比如“有草屿”、“有芦荻”等),浅滩(比如“湾内浅可防”、“有泥浅”等),暗礁(比如“有沉礁在港口不可近”、“有沉礁打浪”等),沙州(比如“有沙礁”)以及岩石(比如“有老古石”、“有古老石岸”等)。这些和近代海图上的要求大致符合。
清代前期保存下来的海图,有西南洋各番针路方向图一幅,彩绘纸本,时代大约在康熙五十年到五十四年(公元1711年到1715年)间;有东洋南洋海道图一幅,也是彩绘纸本,时代大约在康熙五十一年到六十一年(公元1712年到1722年)间。这两幅海图现在都保存在北京故宫。
㈡ 内河船舶助航设备有哪些
内河航行的轮船相对简单,通常有油量表,电压表,水温表(很多连这个都省略,直接从船外取水冷却);远洋海轮的就复杂得多了,经纬仪、六分仪、气压计、温度计(不但要测油温水温,还要测气温,记录航海日志要用到)、电压表、电流表、风速计、陀螺仪(用于监控船舶的倾侧程度),还有那些专业专用的设备就更多了。
㈢ 哥伦布时期的航海工具有什么
罗盘,指南针,单筒望远镜,船队,火炮,火枪,西洋剑,淡水,补给,鱼竿,渔网,挂钩,撞角,绳索。。。
㈣ 天文航海的仪器和系统
航空常用的天文导航仪器有星体跟踪器、天文罗盘和六分仪等。自动星体跟踪器自动星体跟踪器(星敏感器)能从天空背景中搜索、识别和跟踪星体,并测出跟踪器瞄准线相对于参考坐标系的角度。天文罗盘通过测量太阳或星体方向来指示飞行器的航向。六分仪通过对恒星或行星的测量而指示出飞行器的位置和距离。天文导航系统通常由星体跟踪器、惯性平台、计算机、信息处理电子设备和标准时间发生器等组成。星体跟踪器是天文导航系统的主要设备,一般由光学望远镜系统、星体扫描装置、星体辐射探测器、星体跟踪器信号处理电路和驱动机构等组成(图3)。它通过扫描对星体进行搜索,搜索到星体之后立即转入跟踪状态,同时测出星体的高度角和方位角。星体跟踪器的辐射探测器在飞机上较多采用光电倍增管和光导摄像管,在航天器上较多采用光导摄像管和析像管。电荷耦合器件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探测器,它体积小、灵敏度高、寿命长,不用高压供电,能直接获得精确的空间信息,近年来在飞机、导弹、航天飞机和卫星上得到广泛应用,并为星体跟踪器小型化创造了条件。
㈤ 用于航空与航海方面的仪器有哪些
航空:大气机,高度表,气压表,空速M数表,雷达,惯导,塔康,无线电台
航海:六分仪,指南针,罗盘,电台,雷达
两者都用GPS,
㈥ 中国古代发明了哪些航海仪器
指南针
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被应用到军事、生产、日常生活、地形测量等方面,特别是航海上。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有一个逐渐发展过程。成书年代略晚于《梦溪笔谈》的《萍洲可谈》中记有:“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是世界航海史上最早使用指南针的记载。文中指出,当时只在日月星辰见不到的时候才使用指南针,可见指南针刚开始使用时,使用还不熟练。二十几年后,许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也有类似的记载:“惟视星斗前迈,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到了元代,指南针一跃而成海上指航的最重要的仪器了。不论昼夜晴阴都用指南针导航了。而且还编制出使用罗盘导航,在不同航行地点指南针针位的连线图,叫做“针路”。船行到某处,采用何针位方向,一路航线都一一标识明白,作为航行的依据。
㈦ 航海仪器中的六分仪是什么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六分仪是用来测量远方两个目标之间夹角的光学仪器,通常用它测量某一时刻太阳或其他天体与海平线或地平线的夹角,测量后就清楚他所在位置的准确经纬度。哈德利和戈德弗里是在1730年的时候,发明了导航用的六分仪,这个六分仪并不是牛顿发明的,这个大家要搞清楚,当然,最初的发明其实只是因为仰角不能做大,实际上刚开始是叫做八分仪的。
像望远镜一样的东西众所周知,以前的时代,根本就没有导航可言,那么以前的人,到底是怎么识别方向的呢?事实上,我只能说,古代的人并不傻,他们在出航的时候,都会准备好,或者了解好清楚在行动,我们都知道指南针对于航海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单靠指南针在千里之外的海中,想要寻找一个小岛还是非常困难的。
以上的问题,是我个人的想法,如果各位还有其他的想法,都可以在下方评论或者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