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仪器仪表 > 急危重症里有什么仪器

急危重症里有什么仪器

发布时间:2023-08-28 22:06:30

A. 简述常用的循环检测技术及护理

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一、心脏起搏治疗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及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心脏起搏器简称起搏器,由脉冲发生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

【起搏器的功能及类型】

1. 起搏器命名代码 为使日益增多的起搏器命名统一,目前多采用1987年

由北美心脏起搏电生理学会与英国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学组专家委员会制

订的NASPE/BPEG起搏器代码,即NBG代码命名不同类型的起搏产品。

2. 起搏器种类 根据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的部位分为:(1)单腔起搏器(2)

双腔起搏器(3)三腔起搏器

根据心脏起搏器应用的方式分为:(1)临时心脏起搏:采用体外携带式

起搏器;(2)植入式心脏起搏:起搏器一般埋植在病人胸部的皮下组织

内。

【适应症】

1.植入式心脏起搏

(1)伴有临床症状的任何水平的完全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伴有症状的束支-分支水平阻滞,间歇性第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有明显临床症状或虽无症状,但逸搏心律<40次/分或心脏停搏时间>3s

(4)有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必须采用具有减慢心率

作用的药物治疗时,应该植入起搏器。

(5)反复发生的颈动脉窦性晕厥和血管迷走性晕厥,以心脏反应为主



(6)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的顽固性心率衰竭(可行心脏再同步起搏治

疗)

2.临时心脏起搏 适用于急需起搏、房室传导阻滞有可能恢复;超速抑

制治疗异位快速心率失常或需“保护性”应用的病人。

【方法】

1. 临时心脏起搏 采用电极导线经外周静脉送至右心室电极接触到心

内膜,起搏器置于体外。放置时间不能太久,一般不能超过一个月,

以免发生感染

2. 植入式心脏起搏 适用于所有需长期起搏的病人。单腔起搏:将电

极导线从头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跨越三尖瓣送入右心室内

嵌入肌小梁中,脉冲发生器多埋藏在胸壁胸大肌前皮下组织中。双

腔起搏:一般将心房起搏电极导线顶端置于右心房,心室起搏电极

置于右心室。三腔起搏时如行双房起搏则左房电极放置在冠状窦内,

如行心脏再同步治疗时,左室电极经过冠状窦放置在左室侧壁。

【护理】

1,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素质等,采用适当

的形式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手术的过程、

方法和注意事项,以解除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必要时手术前应

用地西泮,保证充足的睡眠

(2) 辅助检查:指导病人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尿常规、血

型、出凝血时间、胸片、心电图等。

(3) 皮肤准备:通常经股静脉临时起搏,备皮范围是会阴部及双侧腹

股沟;植入式起搏备皮范围是左上胸部,包括颈部和腋下,备皮

后注意局部皮肤清洁。

(4) 青霉素皮试

(5) 训练病人平卧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由于卧床体位而出现排便困



(6) 术前应用抗凝剂者需停用至凝血酶原时间恢复在正常范围内

2.术中配合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2)关注病人的感受,了解病人术中疼痛情况及其他不适主诉,并做

好安慰解释工作,帮助病人顺利配合手术

3.术后护理

(1)休息与活动:术后将病人平移至床上,嘱病人保持平卧位或略向

左侧卧位1-3天,如病人平卧极度不适,可抬高床头30°-60°。术侧

肢体不易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如出现咳嗽症状,应

尽早使用镇咳药。安置起搏器病人需绝对卧床,术侧肢体避免屈曲或活

动过度。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术后第一次活动应动作缓慢、防治跌

倒。

(2)监测:术后描记十二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护24h,监测起搏和感

知功能。观察有无腹壁肌肉抽动、心脏穿孔等表现;监测脉搏、心率、

心律、心电变化及病人的自觉症状,及时发现有无电极导线异位或起搏

器起搏感知障碍,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出院前常规拍摄胸片。

(3)伤口护理及观察:伤口局部以沙袋加压6h,且每间隔2h解除压

迫5分钟。定期更换辅料,一般术后七天可拆线、。临时起搏器应每天

换药一次,观察起搏器囊袋有无出血或血肿,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

病人有无局部疼痛,皮肤有无变暗发紫、波动感等,及时发现出血感染

等并发症。监测体温变化,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健康指导】

1. 起搏器植入指导 告知病人起搏器的安置设置频率及使用年限。指

导其妥善保管好起搏器卡,外出时随身携带,便于出现意外时为诊

治提供信息。告知病人应避免磁场和高压电的场所,但家庭生活用

电一般不影响起搏器工作。嘱病人一旦接触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

胸闷、头晕等不适,应立即离开现场或不再使用起该种电器。随着

技术的不断更新,目前移动电话对起搏器的干扰作用很小,推荐平

时将移动电话放置在远离起搏器至少15cm的口袋内,拨打或接听电

话时采用对侧。

2. 病情自我检测指导 教会病人每天自测脉搏2次,出现脉率比设置

频率低10%或再次安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随意抚弄

起搏器植入部位。自行检查该部位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或

出血现象,出现不适立即就医。

3. 活动指导 避免剧烈运动,装有起搏器的一侧上肢应避免做用力过

度或幅度过大的动作,以免影响起搏器功能或使电极脱落

4. 定期随访 出院后半年内每1-3个月随访一次以测试起搏器功能,

情况稳定后每半年随访一次,接近起搏器使用年限时,应缩短随访

间隔时间,在电池耗尽之前及时更换起搏器。

二、心脏电复律

心脏电复律是在短时间内向心脏通以高压强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最早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故亦称为心脏电除颤。

【适应症】

1. 心室颤动和扑动是电复律的绝对指征。

2. 心房颤动和扑动伴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3. 药物及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或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

速、室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率失常者

【禁忌症】

1. 病史多年,心脏明显增大及心房内有新鲜血栓形成或近3个月有栓塞史

2. 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或扑动

3. 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

4. 有洋地黄中毒、低血钾症时,暂不宜电复律

【电复律种类与能量选择】

1. 直流电非同步电除颤 临床上用于心室颤动,此时已无心动周期,也无ORS

波,病人神志多已丧失,应立即实施电除颤。间隔时间短,除颤成功率高。通常能量选择在200-360J。有时快速的室性心动过速或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房颤动均有宽大的QRS和T波,除颤仪在正常工作方式下无法识别QRS波,而不放电,此时也可用地电能非同步电除颤,以免延误病情。

2. 直流电同步电复律 适用于除心室颤动以外的快速型心律失常。除颤器一

般设有同步装置,使放电时电流正好与R波同步,即电流刺激落在心室肌的绝对不应期,从而避免在心室的易损期放电导致室速或室颤。通常经胸壁体外电复律能量选择为:心房颤动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在100-150J左右,室性心动过速为100-200J左右,心房扑动所需电能一般较小,在50-100J左右。

【护理】

1. 复律前护理

(1)向择期复律的病人介绍电复律的目的和必要性、大致过程、可能出现

的不适和并发症,取得其合作。

(2)遵医嘱作术前检查(血电解质等)

(3)遵医嘱停用洋地黄类药物24-48h,给予改善心功能、纠正低血钾和酸中毒的药物。

【护理】

2. 复律前护理

(1)向择期复律的病人介绍电复律的目的和必要性、大致过程、可能出现

的不适和并发症,取得其合作。

(2)遵医嘱作术前检查(血电解质等)

(3)遵医嘱停用洋地黄类药物24-48h,给予改善心功能、纠正低血钾和酸

中毒的药物。

2.复律中配合

(1)病人平卧于绝缘的硬板床上,松开衣领,有义齿者取下,开放静脉通路,给予氧气吸入,术前做全导联心电图

(2)清洁电击处的皮肤,连接好心电导联线,贴放心电监测电极片时注意注意避开除颤部位

(3)连接电源,打开除颤仪开关。选择一个R波高耸的导联进行示波观察。选择“同步”或“非同步”按钮

(4)遵医嘱用地西泮0.3-0.5mg∕kg缓慢静注,至病人睫毛反射开始消失的深度。麻醉过程中严密观察呼吸。

(5)充分暴露病人前胸,将两电极板上均匀涂满导电糊或包以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和心尖部,两电极板之间距离不应小于10cm,与皮肤紧密接触,并有一定压力。按充电按钮充电到所需功率,嘱任何人避免接触病人及病床,两电极板同时放电,此时病人身体和四肢会抽动一下,通过心电示波器观察病人的心律是否转为窦性。

(6)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次电复律。

3.复律后护理

(1)病人卧床休息24h,清醒后2h内避免进食,以免恶心、呕吐。

(2)持续心电监护24h,注意心律、心率变化。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神志、瞳孔、呼吸、血压、皮肤及肢体活动情况,

及时发现病人有无栓塞征象。

(4)遵医嘱继续服用奎尼丁、洋地黄或其他抗心律失常以维持窦性心律。

(5)及时发现有无因电击而致的各种心律失常及栓塞、局部皮肤灼伤、肺水

肿等并发症,并协助医师给予处理。

三、心导管检查术

心导管检查是通过心导管插管术进行心脏各腔室、瓣膜与血管构造及功能的检查,包括右心导管检查与选择性右心造影、左心导管检查与选择性左心造影,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其目的是明确诊断心脏和大血管病变的部位与性质、病变是否引起了血流动力学改变其程度,为采用介入性治疗或外科手术提供依据。

【适应症】

1. 雪作血流动力学检测者,从静脉置入漂浮导管至右心及肺静脉。

2. 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有心内分流的先心病诊断。

3. 心内电生理检查。

4. 室壁瘤需了解瘤体大小与位置以决定手术指征。

5. 静脉及肺动脉造影

6.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7. 心肌活检术

【禁忌症】

1. 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肺部感染等

2. 严重心律失常及严重的高血压未加控制者

3. 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

4. 有出血倾向者,现有出血疾病者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

5. 外周静脉血栓性静脉炎者

6. 严重肝肾损害者

【方法】一般采用Seldinger经皮穿刺法,局麻后自股静脉、上肢贵要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或股动脉插入导管到达相应部位。连续测量并记录压力,必要时采血行血气分析。插入造影导管至相应部位,注入造影剂,进行造影。

【护理】

1.术前准备

(1)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解

除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必要时手术前夜口服地西泮5mg,保证充足

的睡眠

(2) 指导病人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3) 根据需要行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或上肢、锁骨下静脉穿刺区备皮及清

洁皮肤

(4) 青霉素皮试及造影剂碘过敏试验

(5) 穿刺股动脉者应检查两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标记,以便于术中、术

后对照观察

(6) 训练病人在床上排尿

(7) 指导病人衣着舒适,术前排空膀胱

(8) 术前不需进食,术前一餐饮食以6成饱为宜,可进食米饭、面条等。

不宜喝牛奶,以免术后卧床出现腹胀或腹泻

3. 术中配合

(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压力数据,术前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

配合处理

(2) 因病人采取局麻,在整个检查过程中神志清醒,因此尽量多陪伴在

病人身边,多与病人沟通,分散其注意力。同时告知病人出现任何

不适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 维持静脉通路通畅,准确给药

(4) 准确递送各种器械,完成术中记录

(5) 备齐抢救物品和器械,以供急需

4. 术后护理

(1) 卧床休息,穿刺侧肢体制动10-12h,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

(2) 静脉穿刺者以1kg沙袋加压伤口5-6h,动脉穿刺者压迫止血后进行

加压包扎,以1kg沙袋加压伤口6h,观察动静脉穿刺点有无出血或

水肿,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检查足背动脉活动情况,比较两侧

肢端的颜色、温度、感觉与运动功能情况。

(3) 监测病人的一般状态及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并发症

(4) 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四、心导管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导管治疗技术。射频电能是一种低电压高频电能。射频消融仪通过导管头端的电极释放射频电能,在导管头端与局部的心肌内膜之间电能转化为热能,达到一定温度后,使特定的局部心肌细胞脱水、变形、坏死,自律性和传导性能均发生改变,从而使心律失常得以根治。

【适应症】

1. 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和快速心室率。
2.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速和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的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呈反复发作性,或合并有心动过速心肌病,或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3. 发作频繁和症状重、药物治疗不能满意控制的心肌梗死后室速。

4. 不适当窦速合并心动过速心肌病

5. 顽固性心房扑动。近年来特发性心房颤动也逐渐成为适应症

【禁忌症】同心导管检查术

【方法】首先电生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并确定消融靶点。选用射频消融导管引入射频电流。消融左侧房室旁路时,消融导管经股静脉逆行或股静脉经房间隔置入;消融右侧房室旁路或改良房室结时,大头导管经股静脉置入。确定电极到位后,能量5-30W放电10-60s。重复电生理检查,确认异常创导途径或异位兴奋灶消失。

【护理】

1. 术前护理 基本同心导管检查术,另外,应注意一下几点:

(1) 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

(2) 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食管调博等检查。

2. 术中配合

(1) 严密监护病人血压、呼吸、心率、心律等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心脏

压塞、心脏穿孔、房室传导阻滞或其他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并

积极协助医师进行处理。

(2) 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如药物、发放射频电能引起的不适应症状,

或由于术中靶点选择困难导致手术时间过长等,以缓解病人紧张与

不适,帮助病人顺利配合手术。

3. 术后护理 基本同心导管检查术,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描记12导联心电图。

(2) 观察术后并发症、如房室传导阻滞、血栓与栓塞、气胸等。

八、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与治疗

(一)冠状动脉造影术可以提供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侧支循环状况等的准确资料,有助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 评定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一般用TIMI试验所提出的分级标准。①0级;无血流灌注,闭塞血管远端无血流;②Ⅰ级:造影剂部分通过,冠状动脉狭窄远端不能完全充盈;③Ⅱ级: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可完全充盈,但显影慢,造影剂消除也慢;④Ⅲ级:冠状动脉远端造影剂完全而且迅速充盈和消除,同正常冠状动脉血流。

1. 方法 用特形的心导管经股动脉、肱动脉或桡动脉送到主动脉根部,分别插

入左、右冠状动脉口,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显影。

2. 适应症

(1) 对药物治疗中心绞痛仍较重者,明确动脉病变情况以及考虑介入性治

疗或旁路移植手术。

(2) 胸痛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

(3) 中老年病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疑似冠心病而无创性检

查未能确诊者。

(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方法。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经皮冠状

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内旋切术,统称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PTCA和支架置入术是冠心病的重要治疗

1.方法

(1)PTCA是用以扩张冠状动脉内径,解除其狭窄,使相应心肌供血增加,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方法。是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基本手段。

(2)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将不锈钢或合金材料制成的支架置入病变的冠状动脉内,支撑其管壁,以保持管腔内血流畅通。是在PTCA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减少PTCA后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和后期再狭窄,以保证血流通畅。

2.适应症

(1)稳定型心绞痛经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狭窄的血管供应中到大面积处于危险中的存活心肌的病人。

(2)有轻度心绞痛症状或无症状但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明确,狭窄病变显著,病变血管供应中到大面积存活心肌的病人。

(3)介入治疗后心绞痛复发,管腔再狭窄的病人。

(4)急性心肌梗死

1)直接PTCA:发病12h以内属下列情况者:①ST段抬高和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肌梗死,②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③适合再灌注治疗而有溶栓治疗禁忌症者④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但梗死相关动脉严重狭窄,血流≤TIMIⅡ级。

2)补救性PCI:溶栓治疗后仍有明显心痛,抬高的ST段无明显降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TIMI0~Ⅱ级血流者。

3)溶栓治疗再通者的PCI:溶栓治疗成功的病人,如无缺血复发表现,7-10天后根据冠状造影结果,对适宜的残留狭窄病变行PCI治疗。

(5)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复发心绞痛的病人。包括扩张旁路移植血管的狭窄,吻合口远端的病变或冠状动脉新发生的病变

(6)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积极治疗药物治疗,病情未能稳定;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压低>1mm,持续时间>20min,或血肌钙蛋白升高的病人

【护理】

1.术前护理 同心导管检查术外,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术前指导:向病人说明介入治疗的必要性、简单过程及手术成功后的获益等,帮助病人保持稳定情绪,增强信心。进行呼吸、闭气、咳嗽训练以3便于术中顺利配合手术。进行床上排尿、排便训练,避免术后因卧位不习惯而引起排便困难。

(2)术前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①择期PTCA者术前晚饭后开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②直接PTCA者尽早顿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和氯吡格雷300mg。

(3)拟行桡动脉穿刺者,术前行Allen试验:即同时按压桡、尺动脉,嘱病人连续伸屈五指至掌面苍白时松开尺侧,如10s内掌面颜色恢复正常,提示尺动脉功能好,可行桡动脉介入治疗。留置静脉套管针,应避免在术侧上肢。

2.术中配合 同心导管检查术外,应避免在术侧上肢。

(1)告知病人如术中有心悸、胸闷等不适,应立即通知医生。球囊扩张时,病人可有胸闷、心绞痛发作的症状,应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并给予相应处置。

(2)重点监测导管定位时、造影时、球囊扩张时及有可能出现再灌注心律

失常时心电及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有效措施。

3.术后护理 同心导管检查术 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心电、血压监护24h。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并发症。对血压不稳定者应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直至血压稳定后改为每1小时测量1次。

(2)即刻做12导联心电图,与术前对比,有症状时再复查。

(3)一般于术后停用肝素4-6h后,测定ACT<150s,即可拔除动脉鞘管。拔除动脉鞘管后,按压穿刺部位15-20min以彻底止血,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砂袋压迫6-8h,术侧肢体制动24h,防止出血。经桡动脉穿刺者术后立即拔除鞘管,局部按压彻底止血后加压包扎。

(4)术后24h后,嘱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起床、下蹲时动作应缓慢,不要突然用力。经桡动脉穿刺者除急诊外,如无特殊病情变化,不强调严格卧床时间,但仍需注意病情观察。

(5)术后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加速造影剂的排泄;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保持大便通畅;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满足病人生活需要。

(6)抗凝治疗的护理:术后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常规注射,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伤口渗血、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血便、呕血等。

(7)常规使用抗生素3-5天,预防感染。

(8)术后负性效应的观察与护理

1)腰酸、腹胀:多数由于术后要求平卧,术侧肢体伸直制动体位所致。应告诉病人起床活动后腰酸与腹胀自然会消失,可适当活动另一侧肢体,严重者可帮助热敷、适当按摩腰背部以减轻症状。

2)穿刺血管损伤的并发症:包括穿刺血管损伤夹层、血栓形成和栓塞,以及穿刺动脉局部压迫止血不当产生的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等并发症。①采取正确压迫止血方法后,嘱病人术侧下肢保持伸直位,咳嗽及用力排便时压紧穿刺点,观察术区有无出血、渗血或血肿,无并发症者一般于24h后方可活动,必要时予以重新包扎并适当延长肢体制动时间。经桡动脉穿刺者注意观察术区加压包扎是否有效,松紧度是否得当,监测桡动脉搏动情况。②腹膜后出血或血肿常表现为低血压、贫血貌、血细胞比容降低>5%,腹股沟区疼痛、张力高和压痛等,一旦诊断应立即止血和压迫止血等处理,必要时行外科修补止血,否则可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③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多在鞘管拔出后1-3天内形成,前者表现为穿刺局部出现搏动性肿块和收缩期杂音,后者表现为局部连续性杂音,一旦确诊应立即局部加压包扎,如不能愈合可行外科修补术。④穿刺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可引起动脉可引起动脉闭塞产生肢体缺血,术后应注意观察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颜色、温度、感觉改变,下床活动后肢体有无疼痛或跛行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穿刺静脉血栓形成或栓塞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术后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突然咳嗽、呼吸困难、咯血或胸痛,需积极配合给予抗凝或溶栓治疗。若术后动脉止血压迫和包扎过紧,可使动静脉血流严重受阻而形成血栓。⑤对于局部血肿及淤血者,出血停止后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或理疗,以促进血肿和淤血的消散和吸收。

3)尿潴留:系因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而引起。护理措施:①术前训练床上排尿;②做好心理疏导,解除床上排便时的紧张心理;③以上措施均无效时可行导尿术。

4)低血压:多为拔除鞘管时伤口局部加压后引发血管迷走反射所致。备好

利多卡因,协助医生在拔除鞘管前局部麻醉,减轻病人疼痛感。备齐阿托品、多巴胺等抢救药品,连接心电、血压监护仪,除颤仪床旁备用,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变化,及早发现病情变化。迷走反射性低血压常表现为血压下降伴心率减慢、恶心、呕吐、出冷汗,严重时心跳停止。一旦发生应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处理。此外,静滴硝酸甘油时要严格掌握滴数,并监测血压。

5)造影剂反应:极少数病人注入造影剂后出现皮疹或有寒战感觉,经使用地塞米松后可缓解。肾损害及严重过敏反应罕见。术后可经静脉或口服补液,在术后4-6h内使尿量达到1000-2000ml,可起到清除造影剂保护肾功能和补充容量的双重作用。

6)心肌梗死:由于病变处血栓形成导致急性闭塞所致。故术后要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胸痛症状,并注意有无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和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情况。

(9)遵医嘱口服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氯吡格雷74mg,1次/天,连用6-9个月,阿司匹林300mg,1次/天,3个月后改为100mg,1次/天。以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而致血管闭塞和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定期检测血小板、出凝血时间的变化。

(10)指导病人出院后根据医嘱继续服用药物,以巩固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预防再狭窄发生。PTCA术后半年内约有30%左右的病人可能发生再狭窄,支架置入后半年内再狭窄约为20%,故定期门诊随访。

4.老年人冠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老年人动脉硬化常很严重,心脏在解剖和功能上也发生与年龄有关的退行性变化,大多数病人心肌缺血范围广,冠脉血管病变复杂,因此冠脉介入治疗的风险和难度比年轻人大,手术时间相对长。同时,由于老年人大多肝肾功能减退,且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另外还存在着皮肤松弛、弹性差等特点,出血、血肿等并发症不易发现。鉴于上述特点,老年人冠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护理上尤其应注意。

B. 什么仪器测心率好呢

测心率的仪器叫心电血压监护仪,可以监测心率、呼吸次数、呼吸幅度、血压、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并可设置报警功能。分为床旁心电监护仪和中心监护站,用于急危重症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护,可即时反映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帮助医务人员随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其他还可以测心率的仪器包括电子血压仪、心电图仪、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
荣耀手环4、小米手环3、乐心手环、Apple Watch Series 4、HONOR Watch Dream。以上智能手环心率检测方面准确,功能多样,值得推荐。

1、荣耀手环4:荣耀手环4采用弧度贴合手腕形状,适合长时间佩戴,有黑/蓝/粉多种颜色可选。期搭载全新第3代HUAWEI TrSeen心率技术,支持24小时精准实时心率、睡眠改善建议、泳姿识别、支付宝离线支付等功能。
2、小米手环3:小米手环3采用腕带和手环主体相结合的方式,整体呈现出轻盈的特点,有蓝、红、黑三色可选。支持微信、QQ、来电显示等消息内容直接显示,50米游泳防水,运动数据抬手即可见,拥有测试心率、计步、天气预报等技能。
、乐心手环:乐心手环MAMBO5采用医疗亲肤材质,佩戴舒服且安全,搭载一块0.96英寸的26万色真彩触控大屏。采用全新第五代power pulse心率算法,24小时盯准你的心率,一次充电可续航30天。
4、Apple Watch Series 4:Apple Watch Series 4搭载速度更快的S4处理器、W3芯片,能够更频繁地采集用户动作样本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引入了心电图检测功能,支持各种健身追踪,并在高于正常值时及时通知。

C. 三级医院的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

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设置,加强管理,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急诊科,并按照本规范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 医院急诊科是社会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内急症救治的首诊场所。急诊科负责24小时为来院的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和缓解病痛的处置,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第二章 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 急诊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药品等条件,以保障急诊救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 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各类辅助检查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急诊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 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有条件的可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和安全保卫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半径。
第八条 急诊科应有明显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清楚明显,紧急救治相关科室的服务能够保持连续与畅通。
第九条 急诊科应明亮通风,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第十条 急诊科抢救室应临近急诊入口,设置一定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占地面积以14-16平方米为宜。抢救室内应备有完好的急救药品、器械及处于备用状态的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理的功能。
第十一条 急诊科应根据患者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观察床,收住需要留院观察的患者,观察床数量以医院床位数2-3%为宜。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
第十二条 急诊科应设有专门传呼(电话、传呼、对讲机)装置。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急诊临床信息系统,为医疗、护理、感染控制、医技、保障等部门及时提供信息。
第三章 人员配备
第十三条 急诊科应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第十四条 急诊科应有相对固定的急诊医师,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医师结构梯队合理。
急诊医师应具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能够独立掌握内、外科常见急诊处理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电除颤、呼吸机使用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间期以2年为宜。
第十五条 急诊科应有相对固定的急诊护士,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75%,护士结构梯队合理。
急诊护士应具有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经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技能,常见急救操作技术的配合及急诊护理工作内涵与流程,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继续培训,间期以2年为宜。
第十六条 急诊科以急诊医师及急诊护士为主,急诊患者较多的医院,还应安排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医师、护士参加急诊。
第十七条 急诊科主任应由具备急诊医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应具有5年以上急诊临床工作经历的医师担任;三级医院急诊科主任应由具备急诊医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应具有8年以上急诊临床工作经历的医师担任。
急诊科主任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本科诊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
第十八条 急诊科护士长应由具备护师以上任职资格并至少从事急诊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人员担任;三级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应由具备护师以上任职资格并至少从事急诊临床护理工作8年以上人员担任。
护士长负责本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是本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九条 急诊科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行政管理、保安和其它人员。

第四章 科室管理
第二十条 急诊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第二十一条 急诊实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推诿急诊患者。
第二十二条 医院应建立制度,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和会诊。
第二十三条 急诊科应根据急诊医疗工作制度与诊疗规范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急救诊疗工作,确保急诊救治及时。
第二十四条 急诊实行预检分诊制,建立分诊程序及分诊原则,按症状鉴别分诊,对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患者优先。
(一)需要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立即复苏和抢救;
(二)急诊危重患者:应在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
(三)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急诊患者:应在30分钟至1小时内给予急诊处理。
第二十五条 医院应制定主要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和处置预案,做到急诊科抢救关键措施及相关医技等科室支持配合有章可循。
第二十六条 急诊医护人员必须应按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急诊、留观患者的医疗文书,确保每一位急诊患者都有病历,记录诊疗全过程和患者去向。
第二十七条 医院应建立制度与机制,保证急诊处置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优先及时收入病房,相关临床科室不得拒绝推诿。
第二十八条 医院应建立制度与机制,加强对急诊科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急诊科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科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第二十九条 急诊科在重大抢救时,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灾害事件的重大抢救,应按规定及时报告医院相关部门,医院根据情况启动相应的处置程序。
第三十条 急诊科应遵循《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手卫生规范并对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
第三十一条 医院及医务管理部门应指定专兼职人负责急诊科管理,指挥与协调重大抢救和急诊患者出口问题。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设置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或者有关其他组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急诊科进行质量评估与检查指导。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或者其他组织开展的对急诊科的检查和指导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三十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质量、安全管理等情况进行通报或公告。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不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设置急诊室,参照本规范设置和管理。
第三十六条 本规范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附件1
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标准

一、仪器设备: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器、心脏复苏机;呼吸机、便携式超声仪、心电监护仪、吸引器、给氧设备、洗胃机;床旁X线机等。
二、急救器械: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各种基本手术器械。
三、急救药品:中枢神经兴奋剂;升压、降压药、强心药、利尿及脱水药;抗心律失常药;血管扩张药;镇静剂;止痛、解热剂;止血剂;解毒药、止喘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类药、各种静脉补液液体、局部麻醉药、抗菌素类药、激素类药物,各类敷料、包扎固定用材等。

附件2
急诊科医护人员配置表

急诊量(日平均人次) 抢救量(日平均人次) 观察床位数 日观察人次 医师(人) 护士长(人) 护士(人) 护工(人)
≤100 4 10 12 12~14 1 25~30 2
101~200 8 15~20 20 18~21 2 40~50 2
201~300 12 21~30 25 24~26 2 50~60 3
301~400 16 31~40 30 27~28 3 60~70 3
401~500 20 31~40 30 29~30 3 70~80 4
≥500 20 31~40 30 31~40 3 80以上 4

附件3
急诊科医师和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

一、 急诊科医师应掌握的急救技术和技能
1.独立处理各种急症(如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急腹症、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血尿、抽搐、眩晕、头痛等);
2.掌握通过心电图判断室颤、宽QRS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等;
3.掌握心肺脑复苏术、昏迷、各种休克的抢救治疗;
4.掌握创伤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
5.掌握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初步诊断和处理;
6.对暂时未明确诊断的急危重症给予适当的抢救治疗;
7.能开展气道开放技术、电除颤、急诊起搏、溶栓术、深静脉置管、动脉穿刺、胸腔穿刺、腹腔穿刺、心包穿刺、腰椎穿刺、胸腔闭式引流、导尿、洗胃和放置食道三腔管等;
8.熟练使用输液泵、呼吸器、多种生理监护仪、血糖仪及分析血气报告等
二、急诊护士应掌握的急救技术和技能
1.掌握急诊护理工作内涵及流程,急诊分诊;
2.掌握急诊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
3.掌握常见危重症的急救护理;
4.掌握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5.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
6.掌握急诊各种抢救设备、物品及药品的管理;
7.掌握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
8.掌握突发事件和群伤的急诊急救。

D. 为什么建立人工气道前,要关闭简易呼吸器的压力安全阀

应该是因为在建立人工气道前简易呼吸器和面罩形成的通气体系不是个完全密封的系统,所以不至于导致气压伤,也就不必打开压力安全阀。

呼吸器是一种自给开放式空气呼吸器,广泛应用于消防、化工、船舶、石油、冶炼、仓库、试验室、矿山等部门,供消防员或抢险救护人员在浓烟、毒气、蒸汽或缺氧等各种环境下安全有效地进行灭火,抢险救灾和救护工作。

该系列产品配有视野广阔、明亮、气密良好的全面罩,供气装置配有体积较小、重量轻、性能稳定的新型供气阀;选用高强度背板和安全系数较高的优质高压气瓶;减压阀装置装有残气报警器,在规定的气瓶压力范围内,可向佩戴者发出声响信号,提醒使用人员及时撤离现场。

阅读全文

与急危重症里有什么仪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自动送片料装置 浏览:136
开个小型制冷厂需要多少钱 浏览:294
半自动节电开关装置 浏览:347
楼房进水阀门用什么材质的好 浏览:833
高基配电室都有什么设备 浏览:419
空调制冷为什么有气雾 浏览:716
自动末端试水装置系统 浏览:936
阀门垫圈的作用是什么 浏览:555
怎么重新设置机床原点 浏览:730
砂光机自动定厚装置 浏览:291
皮带轮卸荷装置的作用 浏览:647
删除工具箱 浏览:586
怎么确定网关设备是哪个 浏览:881
除了氟利昂制冷还有什么办法 浏览:35
苹果手机如何找回忽略设备 浏览:92
广东臭气处理设备哪个质量好 浏览:663
360手机工具箱 浏览:197
汽车轮轴用什么数控机床好 浏览:952
南海远益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25
安装分离轴承的时候用什么油 浏览: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