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仪器仪表该如何保温
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尤其北方的冬天,随着气温的降低,当被测介质通过测量管线传送到变送器时,常出现环境温度过低发生冻结、凝固、析出结晶等现象,因环境温度过低而超出所使用仪表的正常工作温度区间,直接影响到仪表测量显示的准确性。
余热发电系统测点多为压力、流量、水位计、温度等各类仪表点,其测量介质多为液体或气体。随着外界温度的不断降低,由于测量管道的长度相对较短,当介质充 满测量管道时,即使有保温层的保护,也会造成测量介质的结晶,甚至冻结,严重影响仪表的准确测量。仪表的偏差和失灵对机组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影响,所以冬 季仪表防冻工作至关重要。
因此对仪器仪表的生产设备及使用进行防寒防冻措施越发重要。为提前做好设备冬季防寒防冻工作,确保系统设备冬季的稳定运行,湖北仪天成提前谋划,对各类仪表仪器生产设备及库存仪器仪表实施全面保养措施,把设备防冻工作列入日常维护的首要任务中,做好对仪表做好冬季保温防护。
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
1、做好室外仪表管道的表面保温工作,即用保温材料将仪器仪表易冻或怕冻的部位包起来,可用棉布、锡纸或铁丝进行包裹。
2、采用蒸汽伴热措施,使用蒸汽暖气保温。铜管导热性较好,利用铜管将极少部分的蒸汽由蒸汽母管引出,与仪表测量管道进行捆绑,伴热管好比保护箱内的“暖 气”一样,利用散发出来的热量来给仪表“取暖”,对仪表进行防寒、防冻。这也是避免仪表防冻最为主要的方法。
3、做好现有保温层的维护工作。随着气温的下降,通过日常点检做好管道外部保温层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防止包装的保温材料破损影响设备运行
备注:各种类型仪器仪表设备的具体保温措施
1、对一次元件、一次阀、调节阀需加固热、保温。
低温对一次元件、一次阀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两点:
(1)介质结冻,使设备胀裂。
(2)介质出现凝固,引压管,一次元件出现堵塞。
以上情况都会使介质参数无法检测,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必须予以解决,解决方法:对易冻的设备及一次元件和调节阀进行保温和伴热。一次元件和调节阀直接安装在设备管道上,对它们的伴热管从工展艺伴热管上直接串接即可。
2、对现场安装表(室外)加保温伴热
对现场变送器加保温箱技术要求如下:
(1)表箱密封要严,箱门要镶有橡胶密封条,提高密封性。
(2)现场多数变送器应工作在 5 ℃ 以上,这就要求高寒地区在仪表箱内必须加伴热系统。
(3)表箱体积要适中,应利于变送器和伴热系统的维护。
引压管线、变送器施加伴热
设计要求有专门的伴热管,与工艺伴管分开,原因是工艺伴热停气检修时,不导致仪表伴热停气。伴热用低压蒸汽可从低压蒸汽总管单独引出,下设备分支,保分支 上装有截止阀接到各伴热部位上,最后接到疏水器和加水截止阀,然后再接到回水管道上,各分支的最低点必须设有排放阀,整个伴热系统还需接仪表空气,目的是 用仪表空气吹除伴管内保存的冷凝液。
伴热管一般用 Ф 4.2 的钢管,集中排放的数量增多时,钢管的直径加粗,不能集中安装的变送器,要单独引出伴热管,远距离伴热管线在深冷时易出现结冻,所以伴热管通常采用 Ф 18 钢管,以提高蒸汽量。
集中安装的仪表存在的两个问题
(1)导压管和蒸汽伴管直接接触,会导致引压管内的介质沸腾,产生气泡,无法对被测参数实现正常监测,解决方法:
对引压管,伴热管进行隔离。
加隔离缶,内灌有高沸点的重密度油质,可防止波动。
(2)防冻问题。为避免回水管线结冻而导致群体结冻现象,要加厚保温层。
3、对易凝固和产生沉积介质测量仪表的维护
(1)加隔离缶,缶内加比重比测量介质大的液体进行隔离,防止引压管线凝结堵塞。
(2)对灌充隔离液引压管线采用水伴热,电伴热,保证温度在凝固点以上,不致产生凝结沉积。
(3)对易沉积引压管线必须经常排放沉积物。
(4)加反冲洗装置用以除去附在管壁上的沉积物,保证测量准确。
(5)在高寒地区受温度影响变送器产生波动,一方面通过改变伴热温度减小波动程序,另一方面采取一些措施加强整个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以达到准确测量。
❷ 冬天仪表防冻防寒措施怎么做
要做好仪器仪表的防冻,产品的选型是一个关键,在前期安装仪表时,仪表用户就应该考虑仪表所在的工况条件,选带保温装置型仪表。根据仪表的类别用途及拟安装地理位置,提出该仪表的保温防冻需求,再提交与厂家来处理。
以下是用户网友给出的几点选型意见:
1)信号远传仪表、显示表头要考虑耐环境温度要求,带隔离液要考虑隔离液耐环境温度要求。
2)质量流量计、金属转子流量计、电动靶式流量计、容积式流量计等一般不需要单独伴热。
3)首先,选型时一般考虑的是仪表的实用性与经济性,实用性是指维修方便、测量准确,经济性说白了就是便宜。二者要相互结合,不能只为了方便、免维护都选用质量流量计、金属转子、电靶等。因此我认为正确选型只是防冻防凝的一种措施。 安装仪表时应充分考虑仪表的防冻防凝,如导压管尽可能短,勤巡检排污,要便于伴热等等,否则再好的选型也不管用。
4) 北方有的地方昼夜温差太大,夜间可以到达-20多度,若从选型上解决则性价比相当大不合算.而选择保温伴热,维护(点巡检、排污)等方法则是防冻最佳的解决办法。
❸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规则有哪些
实验室设备日常保养与维护方法
实验仪器的保养与维护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仪器的保养与维护,关系到仪器的完好率、使用率和实验教学的开出率,关系到实验成功率。因此,作为实验教师应懂得教学仪器保养与维护的一般知识,掌握保养与维护的基本技能。
仪器一旦吸附灰尘、污垢,不仅影响仪器的性能,缩短使用寿命,直接影响实验效果,而且影响美观和实验者的身心健康。仪器在使用或贮藏中都会沾上灰尘和污垢,做到以防尘防污为主,经常地除尘清洗是搞好仪器保养与维护的重要环节。
(一)除尘
灰尘多为带有微量静电的微小尘粒,常飘浮于空气中,随气流而动,遇物便附着其上,几乎无孔不入。灰尘附着在模型标本上会影响其色泽,运动部件上有灰尘会增大磨损,电器上有灰尘,严重者会造成短路、漏电,贵重精密仪器上有灰尘,严重者会使仪器报废。
清除灰尘的方法很多,主要应依灰尘附着表面的状况及其灰尘附着的程度而定。在干燥的空气中,若灰尘较少或灰尘尚未受潮结成块斑,可用干布拭擦,毛巾掸刷,软毛刷刷等方法,清除一般仪器上的灰尘;对仪器内部的灰尘可用皮唧、洗耳球式打气筒吹气除尘,也可用吸尘器吸尘;对角、缝中的灰尘可将上述几种方法结合起来除尘。不过对贵重精密仪器,如光学仪器、仪表表头等,用上述方法除尘也会损坏仪器,此时应采用特殊除尘工具除尘,如用镜头纸拭擦,沾有酒精的棉球拭擦等。
在空气潮湿,灰尘已结成垢块时,除尘应采用湿布拭擦,对角、缝中的灰垢可先用削尖的软大条剔除,再用湿布试擦,但是对掉色表面、电器不宜用湿布拭擦。若灰垢不易拭擦干净,可用沾有酒精的棉球进行拭擦,或进行清洗。
(二)清洗
仪器在使用中会沾上油腻、胶液、汗渍等污垢,在贮藏保管不慎时会产生锈蚀、霉斑,这些污垢对仪器的寿命、性能会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清洗的目的就在于除去仪器上的污垢。通常仪器的清洗有两类方法,一是机械清洗方法,即用铲、刮、刷等方法清洗;二是化学清洗方法,即用各种化学去污溶剂清洗。具体的清洗方法要依污垢附着表面的状况以及污垢的性质决定。下面介绍几种常见仪器和不同材料部件的清洗方法。
1. 玻璃器皿的清洗
附着玻璃器皿上的污垢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用水即可清洗干净的,另一类则是必须使用清洗剂或特殊洗涤剂才能清洗干净的。在实验中,无论附在玻璃器皿上的污垢属哪一类,用过的器皿都应立即清洗。
盛过糖、盐、淀粉、泥砂、酒精等物质的玻璃器皿,用水冲洗即可达到清洗目的。应注意,若附着污物已干硬,可将器皿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用毛刷边冲边刷,直至洗净。
玻璃器皿沾有油污或盛过动植物油,可用洗衣粉、去污粉、洗洁精等与配制成的洗涤剂进行清洗。清洗时要用毛刷刷洗,用此洗涤剂也可清洗附有机油的玻璃器皿。玻璃器皿用洗涤剂清洗后,还应用清水冲净。
对附有焦油、沥青或其他高分子有机物的玻璃器皿,应采用有机溶剂,如汽油、苯等进行清洗。若还难以洗净,可将玻璃器皿放入碱性洗涤剂中浸泡一段时间,再用浓度为5%以上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或磷酸钠等溶液清洗,甚至可以加热清洗。
在化学反应中,往往玻璃器皿壁上附有金属、氧化物、酸、碱等污物。清洗时,应根据污垢的特点,用强酸、强碱清洗或动用中和化学反应的方法除垢,然后再用水冲洗干净。使用酸碱清洗时,应特别注意安全,操作者应带橡胶手套防护镜;操作时要使用镊子,夹子等工具,不能用手取放器皿。
此外,洗净的玻璃器皿,最后应用毛巾将其上沾附的水擦干。
2. 光学玻璃的清洗
光学玻璃用于仪器的镜头、镜片、棱镜、玻片等,在制造和使用中容易沾上油污、水湿性污物、指纹等,影响成像及透光率。清洗光学玻璃,应根据污垢的特点、不同结构,选用不同的清洗剂,使用不同的清洗工具,选用不同的清洗方法。
清洗镀有增透膜的镜头,如照相机、幻灯机、显微镜的镜头,可用20%左右的酒精配制清洗剂进行清洗。清洗时应用软毛刷或棉球沾有少量清洗剂,从镜头中心向外作圆运动。切忌把这类镜头浸泡在清洗剂中清洗;清洗镜头不得用力拭擦,否则会划伤增透膜,损坏镜头。
清洗棱镜、平面镜的方法,可依照清洗镜头的方法进行。
光学玻璃表面发霉,是一种常见现象。当光学玻璃生霉后,光线在其表面发生散射,使成像模糊不清,严重者将使仪器报废。光学玻璃生霉的原因多是因其表面附有微生物孢子,在温度、湿度适宜,又有所需″营养物″时,便会快速生长,形成霉斑。对光学玻璃做好防霉防污尤为重要,一旦产生霉斑应立即清洗。
消除霉斑,清洗霉菌可用0.1~0.5%的乙基含氢二氯硅烷与无水酒精配制的清洗剂清洗,或用环氧丙烷、稀氨水等清洗。
使用上述清洗剂也能清洗光学玻璃上的油脂性雾、水湿性雾和油水混合性雾,其清洗方法与清洗镜头的方法相仿。
3. 橡胶件的清洗
实验仪器中用橡胶制成的零部件很多,橡胶作为一种高分子有机物,在沾有油腻或有机溶剂后会老化,使零部件产生形变,发软变粘;用橡胶制成的传动带,若沾有油污会使摩擦系数减小,产生打滑现象。
清洗橡胶件上的油污,可用酒精、四氯化碳等作为清洗剂,而不能使用有机溶剂作为清洗剂。清洗时,先用棉球或丝布蘸清洗剂拭擦,待清洗剂自然挥发干净后即可。应注意,四氯化碳具有毒性,对人体有害,清洗时应在较好通风条件下进行,注意安全。
4. 塑料件的清洗
塑料的种类很多,有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尼龙、有机玻璃等。塑料件一般对有机溶剂很敏感,清洗污垢时,不能使用如汽油、甲苯、丙酮等有机溶剂作为清洁剂。清洗塑料件用水、肥皂水或洗衣粉配制的洗涤剂洗擦为宜。
5. 钢铁零部件除锈
钢铁零部件极易锈蚀,为防止锈蚀,教学仪器产品中的钢铁件常涂有油层、油漆等防护层,但即使如此,锈蚀仍常发生。清除钢铁零部件的锈蚀,应根据锈蚀的程度以及零部件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对尺寸较大,精密程度不高或用机械方法除锈不易除净钢铁零部件,可采用化学方法除锈,如用浓度为2~25%的磷酸浸泡欲除锈的部件,浸泡时加温至40~80℃为宜,待锈蚀除净后,其表层会形成一层防护膜,再将部件取出浸泡在浓度为0.5~2%的磷酸溶液中约一小时,最后取出烘干即可。
在实验室使用这类化学方法除锈中若操作稍有不当,反会损坏零部件,特别是精密零部件。因此在实验室,除锈不宜多用化学方法,而应采用机械除锈方法,即先用铲、剔、刮等方式将零部件上的锈蚀层块除去,再用砂纸砂磨、打光,最后涂上保护层。
对于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材料构成的零部件,其除锈方法可参照钢铁零部件的除锈方法进行。但应注意两点,其一,采用化学方法除锈时,应根据零部件材料的化学特性配制和使用不同的化学除锈剂;其二,除去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构成的零部件的锈蚀,一般采用机械除锈方法为宜。
❹ 冬天如何做好设备防冻
如果机器使用液体(如柴油),请加防冻液,门窗有缝隙请把它塞好,如有条件配置空调,尤其是电子设备,不配空调容易损坏
❺ 仪器仪表防冻小常识有哪些
仪器冬季的防冻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保持仪器安装的地点干燥,无漏雨漏雪等现象。
2.设计巡视路线,定时派人按预定巡检路线定时巡检保温管线阀门是否正常、保温箱是否正常、疏水装置是否正常、保温材料包装是否完好、电伴热供电元器件是否正常等,并做好记录。
3.加装蒸汽泄露或断电状态的声光报警小装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点检措施由专人每日对保温材料的是否破损、蒸汽管路的是否堵塞进行技术确认与技术处置。
5.用保温材料保温,即用保温材料将仪表易冻或怕冻的部位包起来。冬季来临时要检查、经常排污,防止包装的保温材料破损。
6.蒸汽伴热措施:即使用管蒸汽暖气保温。冬季保温送汽之前要检查一下蒸汽保温管路是否畅通或堵塞。最好蒸汽是24小时通的,不要太热,有时还要根据天气温度变化来调整供保温汽量,以防止温度太高使变送器引压管内冷凝液汽化影响变送器工作或因温度太低使变送器引压管内冷凝液冷冻影响变送器工作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