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仪器仪表 > 灯检法仪器叫什么

灯检法仪器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3-07-14 11:30:05

1. 工厂生产LED灯的,想请问一下测亮度的仪器叫什么

亮度计即可,也有部分使用照度计的,根据标准和要求选择即可。

2. 中国古时候研制的光学仪器有哪些

凡是利用光学原理进行观察或测量的装置,叫作“光学仪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平面镜、球面镜及透镜具有的奇特现象制作了大量光学仪器。

我国古代曾经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学仪器铜镜和潜望镜。随着对凸面镜和凹面镜的认识,后来又进行了眼镜、望远镜、显微镜、探照灯等光学仪器的研制。

唐开元年间中秋之夜,唐明皇李隆基邀请申天师及方士罗公一同赏月。3个人赏月把酒言欢之际,唐明皇心悦,想到月宫游历一番。

于是,申天师作法,方士罗公远掷手杖于月空,化作一座银桥,桥的那边一座城阙,横匾上书:广寒清虚之府。

罗公远对唐明皇言道:“此乃月宫是也!”

唐明皇踏银桥升入月宫,见仙女婀娜多姿,翩翩起舞与广庭之上,看得皇上如痴如醉。他原本精熟乐律,闻听仙乐优美,便默记曲调,决定在他的皇宫奏出此曲。

回到人间后,唐明皇即令主管宫廷乐舞的官员依此整理出一首优美动听,仿佛天外之音的曲子,配上宫廷舞女的舞姿,即为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唐王游月宫的传说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话,月宫也因此有“广寒宫”之称。辽代时期铸有“唐王游月宫镜”,以纪此事。此镜直径21.8厘米,厚0.75厘米,重达1460克,纹饰采用高浮雕和线雕相结合。

铜镜镜体犹如一轮满月,高低起伏的纹饰之间仿佛映现月中寒宫;月宫的楼阁时隐时现,摇曳的桂树在月影中晃动着枝头;捣药的玉兔分外高兴,迎客的金蟾舒展着身躯;随风的流云,弯曲的月桥,桥下水潭中现身的神龙跃跃欲试;驾云而来的唐王。好一派天上仙境,人间胜景,让人不能不感叹古人的智慧和独具匠心的铸造工艺。

其实,我国在3000年前就制造和使用铜镜,并且很早就对光的反射有深刻的认识。

我国古代造镜技术非常发达,并且对各种镜子成像原理有深入的研究。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使用铜镜,至今仍被人们看作世界文明史上的珍品。

除了铜镜外,古人还利用平面镜反射原理,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潜望镜。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淮南万毕术》一书中,有“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的记载。这个装置虽然粗糙,但是意义深远,近代所使用的潜望镜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造的。

在利用平面镜的同时,人们又发现了球面镜的奇特现象。球面镜有凹面镜和凸面镜两种。

认识凹面镜的聚焦特性,利用凹面镜向日取火,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我国把凹面镜叫作“阳燧”,意思就是利用太阳光来取火的工具,这是太阳能的最初利用。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翟和他的学生就对凹面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把他们的研究成果,记载在《墨经》一书中。

他们通过实验发现,当物体放在球心之内时,得到的是正立的像,距球心近的像大,距球心远的像小。当时墨家已经明确地区分焦点和球心,把焦点称作“中燧”。

墨家对凸面镜也进行了研究,认识到物体不管是在凸面镜的什么地方,都只有一个正立的像。

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总结古代铸镜的技术说:如果镜大,就把镜面做成平面;如果镜小,就把镜面做成微凸,这样镜面虽然小,也能照全人的脸。

沈括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正确地表述了凹镜成像的原理。他指出:用手指放在凹面镜前成像,随着手指和镜面的距离远近移动,像就发生变化。

沈括用这个事例说明了凹面镜成像和焦点的关系。当手指迫近镜面的时候,得到的是正立的像;渐远就看不见像,这就是因为手指在焦点处不成像;超过了焦点,像就变成倒像。他指出四镜“聚光为一点”,他把这点叫做“碍”,就是近代光学上所谓的“焦点”。

由于我国古代没有应用玻璃,对于透镜的知识比较差。但是具有聪明才智的我国古代人民,通过特殊的方法,还是认识到凸透镜的聚焦现象。

晋代的科学家张华著的《博物志》一书中说:“削冰命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这可以说是巧夺天工的发明创造。

冰遇热会融化,但是古人把它制成凸透镜,利用聚焦,来取得火。这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事实上是可能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对凸透镜的聚焦已经有充分的认识。

古人不仅认识到了凹面镜和凸面镜的特点,还利用这一原理制造了望远镜等光学仪器。

望远镜在明清时期称为“远镜”、“千里镜”、“窥远镜”、“窥天镜”等。1631年,科学家薄珏创造性地把望远镜装置在自制的铜炮上。这一创举是很有意义的。后来,望远镜也被配置在天文观测与大地测量仪器上。明代历法家李天经领导的编订历法的“历局”也制造过望远镜。

明代末期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最早研制成功望远镜。他曾经和一位近视朋友文康裔同登苏州郊外的虎丘山,使用自制的“存目镜”清楚地看到城内的楼台塔院,就连较远的天平、灵岩、穹窿等山也历历如在目前。

孙云球的“存目镜”据说能“百倍光明,无微不瞩”,大概就是放大镜。他还发明一种“察微镜”。

清代科学家郑复光在其所著的《镜镜詅痴》中对望远镜的种类、结构、原理、用法与保养,介绍得十分详细,而且切于实际,后人给予很高的评价。书中介绍过一种“通光显微镜”,基本上也还是放大镜,只是配上平面反射镜,能够减轻目力负担。

郑复光《镜镜詅痴》专门介绍过“取景镜”,不但有旧式的与改进式的,而且对于它的原理构造以及优缺点一一作出说明并附有装置图。这个取景器是在毛玻璃或在透明玻璃上铺上白纸摄取景物的实像。

大概在1844年至1867年之间,科学家邹伯奇在《镜镜詅痴》所介绍的取景器的基础上,去掉反射平面镜,加上照相感光片和快门、光圈等部件,制成了照相机。这在当时还是十分新奇的技术。

邹伯奇还摸索配制感光材料,又取得了很好的结果。他用自己研制的全套设备材料拍摄了不少照片,这些照片成为我国目前见到的最早的摄影作品之一。

其中一张现存于广州市博物馆,虽历时百余年仍然形象清晰,表明了邹伯奇研制的全套照相设备材料具有很高的质量。

据史籍记载,探照灯在我国明代末期,是将烛焰放在凹面镜附近的焦点上,烛焰所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反射后,照到壁上,犹如月光照到壁上一般。

明代末期青年发明家黄履庄也制造出“瑞光镜”,最大的直径达五六尺。据说“光射数里”,“冬月人坐光中,遍体生温,如在太阳之下”。其射程和辐射热量有些夸张渲染。

由于当时只有蜡烛之类的光源,凹面镜的口径大,它所能容纳的光源也就大,这就使得人们可以提高光源强度,这样经过反射形成平行光以后,照在身上就有“遍体生温”的感觉,亮度也大大增加了。

明清时期我国民间研制的光学仪器还很多,例如万花筒、映画器、西湖景等,这些东西的研制也已经受到西方知识的启发。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光学仪器制造是我国古代物理学中的显著成就之一,表明我们祖先对人类科学的贡献。

3. 请问一下各位这个是什么化学仪器

标准答案应该是:球形干燥管
球形干燥管的构造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在化学实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比如:可作干燥、吸收及检验装置。球形干燥管内盛碱石灰可干燥NH3,球形干燥管内盛碱石灰可吸收氯化氢、氯气、、二氧化硫等气体。实验室制备氢气时可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同时除去水蒸气和挥发出的氯化氢。球形干燥管内盛无水硫酸铜时,可用于水的检验。

4. 测量绝缘电阻使用什么仪器

测量绝缘电阻使用的仪器有:

1、兆欧表,兆欧表又称绝缘表、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绝缘电阻测量仪、绝缘特性测试仪等等。主要用来检查电气设备、家用电器或电气线路对地及相间的绝缘电阻。按不同的产品,兆欧表选择100V、250V、500V、1000V等不同的电压等级,来测量其绝缘电阻值。

2、万用表,万用表可以用于测设备元件的电阻值,万用表测量绝缘电阻时,要调到欧姆档来测,一般有:x1,x10,x100,x1000几个档位。

除用来测电阻外,万用表还可以用于测量直流电流、 直流电压、交流电压等,有的还可以测量交流电流、电容、电感以及晶体管的放大倍数等,是电子工程、机电及维修部门不可缺少的通用工具,在电工测量中应用较为广泛。

(4)灯检法仪器叫什么扩展阅读:

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电气设备,当受热和受潮时,绝缘材料老化,其绝缘电阻降低,造成电器设备漏电或短路事故的发生。所以在电气安装、检修和试验中,就需要定期对电动机、电器及供电线路进行绝缘检测。

普通绝缘电阻的检测通常有低电压测量和高压测量两种方式。万用表即属于低压测量,兆欧表属于高压测量。但用万用电测量绝缘电阻却有一定误差性。对于老化绝缘材料,在用万用表电池电压(1.5V或9V)的情况下测量可能是绝缘的;但是在220V的正常电压下,却可能会发生漏电现象。

这是因为绝缘体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值不同,绝缘体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导电。例如某些木材在220V电压下是绝缘的,但是在10KV电压下却导电。

因此,在低电压下的测量值不能反映在高电压条件下工作的真正绝缘电阻值。而兆欧表正是模拟在某个电压等级下,测量材料的绝缘电阻值。因此是测量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最常用的仪表。

5. 电工检测线路用什么仪器怎样使用

1、最常用的是钳表,钳表一般都带有电压、电阻、电流测量功能,
调节开关版在表的交流电流档权,把电线卡入钳口中央就能测量电流,
调节开关在表的电阻档,两表笔插入电表相应的孔就可以测量电阻。
调节开关在表的电压档,两表笔插入电表相应的孔就可以测量电压。
2、还有一个电表叫兆欧表,测量两导体间绝缘电阻用,比如测量两条线间的绝缘电阻,电表的两条线分别接要测量的两条线,以快过按规定的最低速度摇动(转动)手柄,读出电表指示的绝缘电阻。

6. 化学实验有种仪器叫本生灯,是什么怎样用

本生灯
Bunsenburner

德国化学家R.W.本生为装备海德堡大学化学实验室而发明的用煤气为燃料的加热器具。在本生灯发明前,所用煤气灯的火焰很明亮,但温度不高,是因煤气燃烧不完全造成的。本生将其改进为先让煤气和空气在灯内充分混合,从而使煤气燃烧完全,得到无光高温火焰。火焰分三层:内层为水蒸气、一氧化碳、氢、二氧化碳和氮、氧的混合物,温度约300℃,称为焰心。中层内煤气开始燃烧,但燃烧不完全,火焰呈淡蓝色,温度约500℃,称还原焰。外层煤气燃烧完全,火焰呈淡紫色,温度可达800~900℃,称为氧化焰,此处的温度最高,故加热时应充分利用氧化焰部分。

本生灯

用天然气、煤气等混合空气燃烧的金属制灯具,用来加热反应物。本生灯是实验室常用的中高温加热工具。因其操作温度较酒精灯高,故灯具的材质必须使用较耐热的金属。又由於它的燃料在室温时是气态,使用时应特别注意管线的安全。本生灯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使用安全。使用前必先检查所有开关是否在关闭的状态。确定所有的开关都在关闭的状态时,才能打开瓦斯的总开关。
本生灯是化学实验室中的很实用和有用的工具。多用在化学实验室中,本生灯是由一个叫法拉底的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在十九世纪发明的,在一八五零年,被著名的德国化学家罗拔·本生(RobertWilhelmBunsen)所改良,故称本生灯.

7. 国家文物局鉴定文物的科学仪器有哪些

国家文物局鉴定文物的科学仪器有荧光光谱、热释光分析检测仪、脱玻化结构分析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

国家文物局科技鉴定有以下几种:

1、荧光光谱

物体经过较短波长的光照,把能量储存起来,然后缓慢放出较长波长的光,放出的这种光就叫荧光。如果把荧光的能量--波长关系图作出来,那么这个关系图就是荧光光谱。荧光光谱当然要靠光谱检测才能获得。

高强度激光能够使吸收物质中相当数量的分子提升到激发量子态。因此极大地提高了荧光光谱的灵敏度。

以激光为光源的荧光光谱适用于超低浓度样品的检测,例如用氮分子激光泵浦的可调染料激光器对荧光素钠的单脉冲检测限已达到10-10摩尔/升,比用普通光源得到的最高灵敏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荧光光谱有很多,如原子光谱1905年,Wood首先报道了用含有NaCl的火焰来激发盛有钠蒸气的玻璃管,并得到了D线的荧光,被Wood称为共振荧光。在Mitchell及Zemansky和Pringsheim的著作里讨论了某些挥发性元素的原子荧光。

火焰中的原子荧光则是Nichols和Howes于1923年最先报道的,他们在Bunsen焰中做了Ca、Sr、Ba、Li及Na的原子荧光测定。

从1956年开始,Alkenmade利用原子荧光量子效率和原子荧光辐射强度的测定方法,以及用于测量不同火焰中钠D双线共阵荧光量子效率的装置,预言原子荧光可用于化学分析。

1964年,美国的Winefordner和Vickers提出并论证了原子荧光火焰光谱法可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同年,Winefordner等首次成功地用原子荧光光谱测定了Zn、Cd、Hg。有色散原子荧光仪和无色散原子荧光仪的商品化,极大地推动了原子荧光分析的应用和发展,使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荧光光谱包括激发谱和发射谱两种。激发谱是荧光物质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测得的某一波长处的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

也就是不同波长的激发光的相对效率;发射谱则是某一固定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荧光强度在不同波长处的分布情况,也就是荧光中不同波长的光成分的相对强度。

2、C14测年

C14测年:又称放射性碳素断代法(Radiocarbondating):含C物质的C14含量在C元素中所含的比例几乎是保持恒定的,如果含C物质一旦停止与大气的交换关系,则该物质的C14含量不在得到新的补充。

而原有的C14按照衰变规律减少,每隔5730年减少一半,因此只要测出含C物质中C14的减少的程度,就可以计算出它停止与大气进行交换的年代,这就是C14测年的原理。

3、脱玻化

古陶瓷的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这是一种玻璃,而经研究发现,二氧化硅的均质体一直是处在亚稳定状态,有均质体向晶体转变,我们称这种过程为釉质的脱玻化转变,脱玻化技术,又称釉质脱玻化技术。

它的原理是,在同一种成分、同一个温度的前提下,烧成的釉,在自然状况下,时间越长,它的脱玻化程度越高。

通过光谱来分析,从而测算出陶瓷的年代。目前脱玻化是最好的物理鉴定方法,但是疑点:过量的消光剂,像氧化锌、氧化钡、氧化锆这类的,那么就可以断定这个瓶子肯定是假的。古瓷器的釉面肯定没有氧化锌氧化钡嘛?这点儿还是比较值得商榷的。

另外一个疑点,国家博物馆的样本量也是有限,比如宣德宝石红等也就一两件,以此作为鉴定依据还是有些局限。

4、拉曼光谱

是一种散射光谱。拉曼光谱原理:拉曼效应起源于分子振动(和点阵振动)与转动,因此从拉曼光谱中可以得到分子振动能级(点阵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结构的知识。用虚的上能级概念可以说明了喇曼效应。

通过对拉曼光谱的分析可以知道物质的振动转动能级情况,从而可以鉴别物质,分析物质的性质。天然鸡血石和仿造鸡血石的拉曼光谱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主要是地开石和辰砂的拉曼光谱,后者主要是有机物的拉曼光谱,利用拉曼光谱可以区别二者。

5、热释光测年法

热释光测年法():物质具有受热发光的性质,是电子在晶格问移动时释放储存能量的结果;在一定的时距内,放射性元素U、Th和K每年提供给晶体的核辐射总剂量是一个定量,释放的光子数,即热释光强度与贮能电子累积的时间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定晶体的热释光强度和每年接受的辐射总剂量,可计算样品的年龄。这种测年技术称热释光测年法,测年范围介于数百年到100万年。主要适用于受过烧灼或加热后的物质,被广泛应用于考古研究中。

在地质上对于测定因风化作用,分解和再沉积而形成的各种自然岩石,矿物的混合物也有效,特别是其中的石英,长石都能作为试样。在研究黄土地层的年龄方面,也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6、光释光测年法

光释光测年法():在热释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测年技术。石英等矿物晶体里存在着“光敏陷阱”,当矿物受到电离辐射而产生的激发态电子被其捕获时就成“光敏陷获电子”。

它们可以再次被光激发逃逸出“光敏陷阱”,重新与发光中心结合再发射出光,这种光就是光释光信号;利用这种信号进行测年的技术即光释光法。测年范围介于数百年到100万年。

(7)灯检法仪器叫什么扩展阅读:

国家文物局鉴定文物的主要内容:

辨别文物真伪、判明文物年代、评定文物价值和等级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鉴定过程中,应辩证地对待,不可将它们孤立起来。

1、辨伪

在文物藏品中,特别是传世品,往往夹杂着伪品。在保管、研究、陈列时,首先要把混入文物的伪品辨别出来。辨别真伪主要是对馆藏文物和流散文物而言。对文物史迹,只是其中一部分需要辨伪。

建筑物上的附属品石雕、木雕等毁坏之后,又按原状重新雕刻,与建筑物并非同时之物,其他构件的更换亦如此,如不辨别,把它定为原件,会引起混乱。

2、断代

辨别文物的年代,是文物鉴定的主要内容之一。确定了文物年代,就可将其置于当时的时空环境中进行研究。文物的真伪,最根本的是时代不同,还有所用材料、工艺的差别。

文物断代对一切文物来说,都是必须的。在文物的断代研究中,除由于作伪而造成的一些文物年代混乱,需要鉴定辨别外,还有大量文物本身并无纪年,需要鉴定,判明年代。

一些传世文物在历史流传中,由于自然损坏,有意挖损等,给确定年代带来了困难,还有一些文物史迹如古建筑,不同朝代屡次重修,更换构件,使一座建筑物具有多时代的构件,另有一些碑刻的纪年或关键字被砸去等,这些都需要通过鉴定,去判明年代。

3、评定价值

文物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没有价值的遗存,不能称其为文物。在历史遗存被确定为文物之前,就需要对其进行研究,评定其是否有价值。在确定某历史遗存为文物之后,要研究它所具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高低。

在研究文物的过程中,应将它置于一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分析它的内容,鉴定它的制作工艺,揭示它的内涵及其在历史的地位与作用。从而确定它的价值高低,或它的价值的主要表现。

4、评定等级

评定等级是鉴定的主要任务之一。按照中国文物法规的规定,根据文物价值的高低,把馆藏文物和流散文物划分为一、二、三级,把文物史迹区分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大科鉴文物鉴定中心

阅读全文

与灯检法仪器叫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月下夜想曲蝙蝠怎么发超声波 浏览:357
武昌哪里可以借录音设备 浏览:573
高温蝶阀选用什么轴承 浏览:394
自行车怎么拆车头的轴承 浏览:603
君威仪表盘上的扳手是什么 浏览:505
铜制阀门怎么是关闭 浏览:871
小车式金属工具箱 浏览:667
厨余垃圾设备哪里有 浏览:693
火焰温度很高对铸造支架的性能有什么影响 浏览:829
常熟市五金市场什么时候开业 浏览:190
循环冷却水系统用什么阀门 浏览:659
机械下倾角多少合理 浏览:968
菲亚特仪表盘mpg是什么意思 浏览:18
自动调节装置和自动操作装置 浏览:794
缤智仪表台一圈颜色怎么变 浏览:864
哪个平台直播设备要求低 浏览:26
厚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365
无线电发射设备核准证怎么办理 浏览:79
机械加工为什么要分阶段进行 浏览:534
轴承钢厂淬火油多少钱 浏览: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