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用血压仪有哪些注意事项怎样得出准确的结果
这是客观存在的,更何况医院现在大部分都在使用电子血压计,那么大家怀疑电子血压计准不准到底,以后没有意义了,因为以后只有电子血压计。数值:电子血压计则是测出什么值就显示什么值,精确到个位,不像水银血压计只会读出偶数,没有奇数。电子血压计使用前需要校准,大部分是出厂时就已经提前校准了,但是建议用前再次校准,可以与台式水银血压计比对,压力相差的范围 < 5 mmHg 。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应每半年校准一次。
患者务必要做到四定,包括定体位以及定部位,还有定血压计以及定时间。需要在相一个时间,同一个体位,同一个部位,同一个血压计,接受血压的测量。测三遍取最后值。如在医院测血压,也要千万百计创造条件能静坐五分钟,这是关键。最后要求医生测两遍。人在睡眠时血压最低,上午8~10点时血压最高,正常人一天中收缩压(高压)的变化幅度在20~40mmHg之间,舒张压(低压)的变化幅度在10~20mmHg之间。
Ⅱ 谁知道水银血压仪怎么用啊
1、台式汞柱血压计是各种血压计中较为准确的一种,现在医院使用的多是鱼跃牌的。自己买一台,在家可以互测,也可以自测,随时可以测,方便的很。
2、台式血压计的使用方法如下:
(1)先将绑带气囊里的气挤压出去。
(2)绑好绑带:一般是绑在左肘腕处(右肘腕处也可),以后一直用这个地方。不要太紧,能伸进两个手指为宜。座位要使肘腕与心脏一般高,就可以了。
(3)插上听诊器。
(4)充气:手捏小气球,充气使汞柱升到150mmhg高,就行。
(5)放气、测压:扭小气球开关,缓慢放气。注意听珍器的声音:第一次响音,就是收缩压(高压),看准刻度,记下高压值;继续放气,当砰砰声变小(变声音),就是舒张压(低压),记下数值。开始对变音可能听不准,那就听到没声为止(声特小就不算了)。
(6)连续测三次,取平均值,就是血压的高、低压值了、
3、请注意:
(1)测血压前,一定要“稳”3、5分钟,特别是活动后,就更要“稳”了。在医院人家没时间让你去“稳”,所以坐下就测,实际是不妥的。
(2)自己在家测的结果可能不同于医院测的结果,这有两个问题:一是白大褂效应,紧张心理造成的。二是没有“稳”的时间。
(3)有个记录本,把每天测得结果记下来,作为资料,看病时可供医生参考。
我是个老高血压,自己在家测了二十多年了。
相信,你也会成功的。
Ⅲ 如何正确使用血压仪
测量血压前,要让病人卧床休息数分钟。露出右胳膊,一直要露出肩部,并要伸直肘部,手掌向上放平。
把血压计放在床上,或桌子上,使血压计的“0”点,与病人的心脏在同一个平面上。
把血压计的袖带缠在病人的上臂部。袖带的下缘要距肘窝2~3厘米,不要过紧,也不要过松。
戴好听诊器,用手在病人的肘窝部摸到肱动脉的搏动,然后把听诊器放在上面,这个时候就能听见动脉跳动的“咚咚”声。
闭紧打气球,向袖带内打气,压力加到肱动脉搏动的声音听不见为止,再慢慢放开气门,减少压力,并注意水银柱所指的刻度,直到听见第一声搏动。此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就是收缩压。
压力继续轻减,直到动脉搏动的声音逐渐增加至突然变软变弱时,这时所指的刻度为舒张压(注意并非是搏动的声音完全消失)。
测量血压一般要连续测两三次,取其最低值。
正常人的血压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正常成年人的收缩压应低于140毫米汞柱(医生写为mmHg)或18.6千帕(简称为kPa)。舒张压应低于90毫米汞柱(或12.0千帕)。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为“脉压差”。脉压差为30~40毫米汞柱(或4.0~5.3千帕)。
千帕也是测量血压的单位,许多医生都采用千帕作为单位测量血压。1千帕=7.5毫米汞柱,或1毫米汞柱=0.133千帕。
出现休克情况的病人,血压会迅速下降,甚至测不出来(即血压为0)。
Ⅳ 血压测量仪怎么用
腕式,臂式,还是水银的?
Ⅳ 血压计怎么切换
1千帕(kpa)=7.5006168毫米汞柱(mmhg)
1毫米汞柱(mmHg)=0.1333224千帕(kpa)
1kpa约等于7.5mmhg
1mmHg约等于0.133kpa
血压常使用血压计测定,血压计以大气压为基数。如果测得的血压读数为12.0kPa(90mmHg) 即表示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比大气压高12.0kPa(90mmHg)。
国际规定80mmHg~160mmHg以内可以四舍五入,80mmHg以下必须精确计算。现介绍一种mmkg与kPa换算的“逢三缺一”法:
80mmHg=10.66kPa≈11kPa
90mmHg=11.99kPa≈12kPa
——缺14
110mmHg=14.66kPa≈15kPa
120mmHg=15.99kPa≈16kPa
130mmHg=17.33kPa≈17kPa
——缺18
140mmHg=18.66kPa≈19kPa
150mmHg=19.99kPa≈20kPa
160mmHg=21.33kPa≈21kPa
只要记住80 mmHg=11kPa,按“逢三缺一”法依次类推
Ⅵ 血压仪的正确用法
医院用的老式的手动气囊式的要用听诊器把袖带绑在手臂上,将气袖缚于上臂,其下缘要距肘窝2-3CM,不可过紧或过松。听诊器胸件放在肘部肱动脉搏动处。然后向气袖内充气,待肱动
脉搏动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6-4.0kpa(20-30mmHg)。 此时,气袖内的压力经软组织作用于肱动脉,因其压力超过动脉的收缩期压力,故血管被压扁,已无血液通过此处的血管,所以
用听诊器听不到任何声音。 接着由气球阀门处向外缓慢放气,使气袖内压力降低,汞柱缓慢下降。当气袖内的压力等于或稍低于收缩压时,随着心脏收缩射血,血液即可冲开被压扁的动脉而形成涡流,并发现响声。 当听到第一个声音时,血压计所批示的压力数值即为收缩压。继续放气,在气袖内压力低于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的这段时间内,心脏每收缩一音乐会匀可以听到一次声音。当气袖内压力等于或稍低于舒张压时,血流又复通畅,涡流消失,则声音突然减弱,很快
消失。此时血压计所提示的数值即为舒张压。新式的很好用的看看说明书就行了
无论买电子的血压仪还是水银式血压仪关键不要怕花钱,否则低劣的产品误人误己。
弹簧式的,价格在60-70元左右。缺点:受温度影响明显。
水银柱式的,价格在百元以下。优点:最为准确,缺点:需要学习使用。
电动式的:各种价格的都有。从300元-两千元不等。优点:不用学习使用方法。缺点:电池量不足时,血压不准确。降血压是个长期的事情推荐用霍去病葛根杞果茶配合日常食物长期治疗。
家庭使用,我还是推荐电子血压计,操作方便,对技术的要求比较低,可能会有一点误差,单一般使用是不影响的。水银血压计的使用和掌握比较难一些,如果不是专业人员,测量出的参数也会出现误差.牌子的话建议买名气大点的。老式的血压仪要戴上听诊器,把气囊的开关先拧紧
再充气,看到水银柱到200(有高血压的话可以再升高一点),差不多就可以放气了,把气囊往反方向拧,要慢慢的,当你听到第一声声音的时候,就是上压的数值,再到声音消失的第一声就是下压,一般正常上压是90-140mmHg.下压是60-90mmHg.
Ⅶ 血压测量仪器使用要注意什么
中年人在日常保健中,要经常自己测量一下血压。现在市场上的电子血压计,有上臂式、腕式、指套式等多种。其中,上臂式测压数据最准确。
血压计要经常校对和检查。水银柱血压计应经常检查水银是否足量、玻璃管出气孔是否被堵塞,玻璃管内的垃圾及氧化物要定期清除;气压表式血压计半年应与水银柱血压计校准1次;电子血压计因声音传感器的敏感性问题会经常造成测压误差。
Ⅷ 怎样使用血压测量仪
血压(间接测量法)
(1)检查血压计
关健: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
(2)肘部置位正确
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
(3)血压计气袖绑扎部位正确、松紧度适宜
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肱 动脉表面。
(4)听诊器胸件放置部位正确
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
(5) 测量过程流畅,读数正确
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根据听诊和汞柱位置读出血压值。
Ⅸ 血压仪器怎么看度数
目前进行测量血压一般可以选择两种方法:1、传统的手动测量血压计测量;2、电子血压计自动测量。当用手动的水银血压计来测量血压时,需要边听脉搏、边看水银柱的波动。当在水银下降过程中听到第一次明显的波动声音时,对应的刻度就是收缩压。当听到的脉搏声音减弱并消失时,所对应的水银刻度就是舒张压。当进行电子血压计测量的时候,在测量之后,屏幕上会自动显示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据。偏高的数据是收缩压,偏低的数据是舒张压。正常人的血压参考数据是收缩压低于130mmHg、高于90mmHg,舒张压低于90mmHg、高于60mmHg
Ⅹ 怎样使用血压测量仪器啊
在医院常用气囊式的血压仪,社会上测量血压的仪器有很多,一般为电脑自动测量,在准确度上相差很大,需要注意选择。气囊式的血压仪用法如下:
将气袖缚于上臂,其下缘要距肘窝2-3cm,不可过紧或过松。将听诊器胸件放在肘部肱动脉搏动处。然后向气袖内充气,待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6-4.0kpa(20-30mmHg)。
此时,气袖内的压力经软组织作用于肱动脉,因其压力超过动脉的收缩期压力,故血管被压扁,已无血液通过此处的血管,所以用听诊器听不到任何声音。
接着由气球阀门处向外缓慢放气,使气袖内压力降低,汞柱缓慢下降。当气袖内的压力等于或稍低于收缩压时,随着心脏收缩射血,血液即可冲开被压扁的动脉而形成涡流,并发现响声。
当听到第一个声音时,血压计所批示的压力数值即为收缩压。继续放气,在气袖内压力低于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的这段时间内,心脏每收缩一音乐会匀可以听到一次声音。当气袖内压力等于或稍低于舒张压时,血流又复通畅,涡流消失,则声音突然减弱,很快消失。此时血压计所提示的数值即为舒张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