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1方程式的轮胎是什么材料
现代F1赛车是一件科技的杰作。但是人们通常在关注空气动力学和引擎的开发之余,忘记了轮胎的重要作用。一辆出色的赛车需要出色的轮胎才能拥有最完美的表现。如果遇上糟糕的轮胎,最好的赛车也无能为力。
虽然在技术发展上有一些交集,但从本质上而方,赛车轮胎和普通民用车所使用的轮胎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产品。
民用轮胎设计时更多考虑的是耐用性,通常一套轮胎可以达到16000公里以上的寿命。然而一套F1的轮胎最长也只需要200公里(2005赛季规则修改后增加了轮胎寿命的要求)的耐用距离,同时与F1赛车其他部件的开发原则相同,轮胎追求更轻和更坚固和材质。采用尼龙和聚酯材质构造的花纹可以比民用轮胎提供更大的抓地力支持。在F1比赛中,赛车通常可以达到1吨左右的下压力,4克的水平负载和5克的垂直负载。
比赛轮胎的设计通常采用最柔软的橡胶配方以确保最大的抓地力,不过使用偏软的配方也会使轮胎磨损得很快。只要观察一下赛道上的主赛车线,就可以发现大量残留下来的橡胶颗粒(对于高速行驶的赛车而言,这些颗粒的撞击力相当于子弹)。所有的轮胎在高温下可以维持不错的工作状态。F1使用的是开槽的轮胎,通常在90摄氏度至110摄氏度之间达到最佳工作温度。为了维持胎温,轮胎内填充的是不是普通的空气而特殊的低密度气体。
在F1轮胎的发展史上,20世纪60年代时出现了光胎。车队和轮胎制造商们认为,如果干地胎表现没有花纹,可以使赛道表面与轮胎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从而有效地增加下压力。在1998年轮胎规则修改前,F1赛车一直使用了光胎进行比赛。新的轮胎规则出台后,为了增加比赛的观赏性,必须使F1赛车减速。之后F1赛车开始使用开槽(带花纹)的轮胎。根据规则要求。所有轮胎必须带有4条连续的花纹,至少深2.5言之毫米,间隔为50毫米。规则的修改使轮胎制造商面临了新的挑战,为了保证胎纹的完整性,开始选用更软质的橡胶材料。
轮胎橡胶是选“硬”还是选“软”在每条赛道都会发生变化,根据赛道特性,轮胎制造商会做配方的调整。比赛时,轮胎制造商会向车队提供两套不同配方的轮胎,车队可以自行选择偏硬还是偏软的轮胎,选定后不能更改。轮胎的柔软度会根据选用的化合物配方不同而发生变化,最主要的三种成分包括碳、硫磺和油。通俗地说,轮胎中多用一些油,轮胎就会偏软。
中性胎(半雨胎)和全雨胎的花纹格式有所不同,这些轮胎表面的花纹格式有利于排除湿滑赛道上的积水。对于车手而言,没有什么情况比赛车“滑水游戏”更糟的了,这是赛车几乎处于完全的漂浮状态。显然这时赛车已经丧失了大部分的抓地力,现代F1轮胎的花纹格式设计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排出最多的水,从而确保轮胎表面同赛道的最大接触面积。
F1轮胎内填充的是含氮气体混合物,这样可以在同样温度下尽可能地减小胎压,同时也可以比普通的空气更久地维持胎压。
2. F1方程式赛车为什么不用车轮盖
现在一些车队抄有用轮毂罩~~~最早是法拉利首先在后轮上运用的,有疏导气流和给制动降温的作用,轮毂罩有还是没有对换胎速度没有影响,当然增加犯错的几率是不可避免的。“蒙塔基的钢蛋”所说的换胎时间大约10秒,这个10秒太恐怖了~F1停站消耗的时间是加油量的多少决定的,当然极少数情况下也有不加油的。一般8秒钟就已经算是一个长停,很少会看到一次停站消耗10秒,除非车队在停站过程中出错。
PS:之所以说有无轮毂罩对换胎速度没有影响,是因为现在换胎时拧螺栓和卸下轮毂罩可以由一个气动扳手同时完成,不存在要先卸下轮毂罩再去拧螺栓的过程,这是一气呵成的动作。
3. F1方程式 是什么意思
一级方程式是一套详细的技术规定。这套技术规定就是“方程式”。它规定了发动机的体积及其最大、最小马力。规则中还说明了比赛中许可什么、禁止什么。方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关安全的严格规定和准则。
一级方程式赛车使用特殊的燃料吗?
不使用特殊燃料。然而,其燃料被称为“绿色”燃料;这种颜色来自于一种含量很低的SULFER成分。它足够日常使用。
一级方程式汽车赛没有暂停,可能吗?
一个字:不。规定中说明真正的暂停必须处理得当。最近对短程比赛的暂停变更规定非常严格。
一级方程式赛车可以达到什么速度?
最高速度的纪录是在1971年意大利国际汽车大奖赛中产生的,其时速为150.754英里。近期的最高纪录为133.806英里/小时。最快的直线速度为221.1英里/小时,是由迈凯轮车队创造的。(1英里=1.609公里)
一级方程式的历史有多长?
在赛车初期并没有方程式。赛车根据发动机等级和座位数量分类。在1907至1939年间,试用过几种不同的方程式。那时最常用的方程式就是限定发动机汽缸排气量。该规定于1914年出台。第一个真正的方程式出现于1904年,它限定了最大重量。其分类是针对较小的车型制定的。直到1948年,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一级方程式的名字出现,它才改变。1950年,在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一级方程式汽车赛,MASERATI ONE, 并产生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一级方程式的技术规定依据哪些标准?
两个主要标准:
速度是关键;但它必须控制在保证安全的范围内,又不能损害一级方程式的卓越不凡。
在赛车事故中,适当的安全措施必须到位。
由于这些原因,于是就有了对汽缸排气量、燃料、体积和最小重量的严格限制。如果考虑到空气动力装置,还要有关于位置的限制。
底盘的重量必须符合规定;还须安装保险杠,以及防泄漏油箱,因为燃料泄漏会引起爆炸。车手应穿戴保护身体和颈部的装备,这样一旦发生车祸,可避免致命伤害。驾驶舱的大小也必须符合具体规定。不允许四轮转向;只有前轮可以控制转向。
目前使用何种方程式?
发动机的汽缸排气量不可超过三升;允许用增压法提高发动机功率。赛手和赛车的总重量不低于600公斤。
一级方程式赛车如何开始?
距热胎圈开始半小时之前,赛车可以离开检修车道。车手可以开一圈以上;要这样做,他们必须在穿过检修车道时大幅减速。然后他们必须在发车区关闭发动机,完全停下来。
距比赛开始十五分钟时,如有车手还未到达其发车位,则须从检修出口出发。
距比赛开始五分钟时,如有车手在热胎圈耽搁,则须从检修出口出发;检修通道关闭,场上空位不可填补。
赛前一分钟启动发动机。
赛前十五分钟,所有检修人员须冲洗发车区。
绿灯亮后,赛手开始热胎圈。回到发车区时,仍保持发动机运转。
所有的赛车到达其相应的发车位时,发令装置启动赛前最后一步自动发令程序:五个灯依次亮红灯,间隔时间为一秒钟,直到五灯全部亮起。出发信号为所有的灯一齐熄灭。
计时器在每次出发后重新计时,以避免由于先出发而占据的优势;时间保密
何叫做Formula(方程式)赛车呢?“方程式”其实就是“规则与限制”的意思,因为F1比赛是在FIA所制订的规格与规则下来制造赛车以及进行比赛。所有参加的队伍都必须遵守这套如方程式般精准的规则。而且除了F1之外,还有其他不同等级的方程式比赛,诸如F3、F3000、Formula Ford(福特方程式)、Formula Renault(雷诺方程式)等等,它们都属于方程式赛车的一种,只是各自的规范不同,而F1是FIA所制订的方程式赛车规范中等级最高的,因此以1命名。
说起F1 ,关心汽车运动的几乎没有几个人不知晓,但要问起它的由来,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F1起源于1950年,F1是Formula 1 Grand prix的简称,本意是公式,方案,准则的意思,Grand prix是大奖赛,由于最初一家香港的杂志将Formula翻译成方程式,Formula 1 Grand prix也就将错就错的被叫一级方程式大奖赛,若按其原文翻译则是最高等级规则限制的大奖赛,Formula 1 Grand prix全名是FIA Formula 1 World championship ,FIA是国际汽车联合协会的简称,F1的全名应是国际汽联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
4. F1一级方程式赛车里打广告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每年8000w美金有一个3称3cm的广告位
5. 有关F1方程式赛车问题,专业的来
首先鄙视转载文件不标明参考文献来源的人
其次表明我强烈不喜欢阿隆索,但我知道我是有感情色彩的。不过既然让中立态度回答,那么我不得不说,阿隆索是一个优秀的车手。
阿隆索的“出身”很低,参加F1的第一年代表米纳迪车队出征,了解上世纪F1的车迷都知道米纳迪是个什么水平的车队。而且很快阿隆索连在米纳迪车队打工的机会都没有了,这样的车手很多,比如今年的斯皮德,他们很可能就这样被人们遗忘。不过阿隆索很幸运,休息了一个赛季后就被雷诺车队收到旗下。
从此开始了他的事业巅峰。阿隆索是这样的一名车手(我们姑且不谈他的人品),如同当年雷诺的蓝色,他的驾驶风格以稳健细腻见长,这一点从他喜欢转向不足的赛车设置这一点来看就很清楚。但它的可怕之处不在于此,他在细腻中还有着凶狠的一面,而这一点是一名优秀车手所必需的,如果说05年他战胜舒马赫是侥幸,那么06年他的艰难获胜则证明了他的实力。他有资格缔造自己的王朝。但我相信间谍门事件对他打击很大,而从此F1车坛也风云变幻,他没有把握好时机。知道今天这个说不上太好的地步。
至于汉密尔顿,我喜欢用另一个人与他做比较——莱科宁。如果你了解莱科宁当年破格进入F1的经历,再联系汉密尔顿第一年参赛的结果,有一个次就会出现在脑海里,那就是天赋。汉密尔顿很有天赋,开车也很凶,或者用一个稍微过分的词:咄咄逼人。我们从他对轮胎的过渡损耗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对纯速度的追求者,他欠缺的就是大赛的经历和成熟的驾驶风格。
由此可见,阿隆索更胜一筹,他有汉密尔顿的激情,更有他欠缺的老成。如今是他和新东家的磨合期,最近几年车队的变更确实对他有很大影响,但它永远是一个令人害怕的车手。
6. F1方程式赛车有几种轮胎
从2011年,意大利倍耐力轮胎公司将在2011-2013年期间为所有F1车队提供6种类型的轮胎:四内种干胎、一种容雨胎、一种中性轮胎。
根据世界赛车运动管理机构 FIA制定的有关一级方程式赛车的最新规定,新合同确保了倍耐力将为本赛季提供六种不同类型的轮胎:四种干胎,使用不同的配方来适应各种干燥表面;一种雨胎,适合下大雨使用;一种中性轮胎,适合潮湿条件或小雨。
7. f1防爆膜和3M哪种好
两者个有所长,f1保护效果要好,材料之间的粘合层处理效果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3M在粘合层的解决方案是无可挑剔。所以各有所长
8. f1赛车中可以随意阻挡后面的赛车吗
f1赛车中不可以随意阻挡后面的赛车。
在Pit中超速,将被罚进Pit停10秒;如果阻挡反超的领先车,将被罚进Pit停10秒。比赛中车手的赛车如果发生意外,轻度可以重新回到比赛,严重的退出。如赛车熄火,车手能在10秒内重新发动,还可以继续比赛。
当赛会认为事故或环境引起危险时,会舞动黄旗,此时一般不许超车。如果赛会认为事故或环境使不能正常比赛时,会出动Safety Car(SC),由SC来领跑,直到赛会认为可以恢复比赛。若赛会认为比赛实在是无法进行下去,可以宣布停止比赛,延迟再赛。当领先的赛车反超慢车时,赛会会舞动蓝旗,示意慢车赶快让路。
(8)f1方程式隔热防爆膜扩展阅读:
一、车队及车手
参加比赛的车队和车手必须持有FIA认可的执照。每个车队要有两辆车参加比赛,并指定赛车手代表车队驾车出赛。当赛车手出意外时,可以另外指定车手参赛。但任何车手和车队不可以随意缺赛。
二、排位赛
排位赛是决定正式大奖赛的出发时的排位顺序。在正式比赛的前一天,在指定的一个小时中,每个车队的车手要在赛道上竞速,以单圈的最快成绩来排顺序,决定次日的出发排位顺序。这是十分科学的。排位赛持续一小时,每辆车最多允许跑12圈,赛车手在期间尽量跑出单圈最好成绩。
9. F1方程式赛车的轮胎的制作原理是什么
F1,即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被奉为最昂贵的运动竞技项目,与足球世界杯、奥运会号称世界三大运动赛事。每一辆F1比赛用车都是现代科技的巅峰杰作,从概念设计到制作完成,所耗时间高达2.5万小时,造价更是数百万美元不等,F1赛车的速度又如何呢?
举例一个2014年F1赛季的插曲来让你自己判断下吧。在3月份澳大利亚墨尔本分站比赛前,车坛新秀里卡多驾驶着红牛赛车挑战一架F/A-18“大黄蜂”战斗机,从视频上看,在起步阶段,F1赛车的速度可着实让战斗机汗颜一把。F1赛车起步速度如此之快,撇开动力因素,最大的贡献当属F1赛车的专用轮胎了。那么与普通民用轮胎相比,F1赛车专用轮胎有什么不同呢?轮胎对于车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常而言,一副F1赛车轮胎的设计寿命是120公里,与普民用轮胎几万公里的寿命相比,F1赛车轮胎的一生可以说像流星一般短暂而炫目。轮胎广泛运用钢丝带束层来加强耐磨度,而F1赛车轮胎还会运用编织复杂的尼龙和涤纶结构来增加强度,因为在比赛中,轮胎要承受近一吨的下压力,此外,还要承受4g的横向负荷和高达5g纵向负荷。
目前,F1的轮胎可分为:干地胎和湿胎。F1御用轮胎供应商倍耐力提供四种干地轮胎,分别为超软胎,软胎,中性胎,和硬胎。为了以示区别,每一种轮胎都用不同颜色标志。速度上而言,超软胎性能最佳,轮胎越软,速度越快,但越不耐磨,所以超软胎一般在排位赛中比较常用。在正赛中,还要根据比赛策略如进站换胎次数来合理选择轮胎类型。所谓天有不测风云,比赛时,老天爷不赏脸下起雨怎么办呢?只要不是雨大得没办法,比赛还得继续,有些车手还擅长雨中比赛,比如素有“雨中塞纳”之称的车神埃尔顿·塞纳,车王舒马赫也是雨战大师。
我们都知道,民用轮胎表面有轮胎花纹,这些沟槽的作用是增加胎面与路面的摩擦力,防止打滑。但是要知道在F1比赛中,速度是看点,这些花纹增加摩擦力的同时也限制了速度。而且,在比赛中还有至关重要的抓地力这一因素,胎面与路面接触面积越大,轮胎的抓地力也就越大,抓地力对于弯角超车非常重要。干地胎中,最极端的光头胎,也即没有任何花纹的轮胎,抓地性能最好,这种轮胎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赛车的速度。湿地胎和雨胎表面均有花纹设计,赛道湿滑但无积水的情况下,适合使用湿地胎。当赛道有积水,但轮胎为光面时,轮胎就像浮在水面,抓地力必然大打折扣。所以,赛道有水时必须选择湿胎,轮胎上的花纹,也就是沟槽有排水的功能。在极速时,半雨胎能每秒排水25升,而全雨胎能排水65升。
F1比赛轮胎在一定的温度下性能最佳,所以观看F1比赛的朋友会发现在比赛前,轮胎会裹上保护层一样的东西,这就是暖胎器,这是给轮胎加热。此外,在比赛前,还会有暖胎圈,就是为了调整好轮胎的状态。与民用轮胎用空气作为胎内气体不同的是,F1轮胎内充满的是含氮气的混合气体,这种惰性气体可以防止胎压随着温度剧烈变化。
有机会亲临F1现场的观众,比赛结束时,一定不要错过到赛道上寻找一片橡胶碎屑留念,这可是F1比赛轮胎流星般一生所留下的痕迹,就像陨石一般有纪念意义。
10. f1赛车的专业术语
Undercut(后方追赶者提前进站):落后车手提前进入维修站换胎暂时取得轮胎优势,并试图在前车进入维修站时超越对手。
Marbles(轮胎屎 轮胎橡胶颗粒):赛车轮胎经过高速飞驰后所掉落的颗粒,虽然车手在比赛中沾到轮胎屎会导致轮胎抓地力下滑,但在赛后回场圈时却是车手试图不让赛车车重低于最低标准的好方法。
Dirty air/Clean air(乱流/稳定气流):流体的一种流动状态,在F1里气流通过空力套件后会在车尾形成干扰气流,进而降低后方赛车追近的机会。
Bottoming(拖底):赛车底板接触到路面并产生火花时,F1于2015年将底板的材质从以往的木头换成了钛合金,产生的火花更加壮观。
Blistering/Graining(起泡脱胶/颗粒化)起泡指的是过热的轮胎奔驰在温度较低的路面上,导致胎胶脱离胎面的情况;颗粒化则是过冷的轮胎奔驰在温度较高的路面上,导致胎胶瞬间冷却留在胎面上的情况,两者都会造成轮胎抓地力与使用寿命降低。
Outperforming the car(人比车凶):当车手展现出超越赛车物理能力的表现时,像是Ayrton Senna于1984年的摩纳哥雨战无双,Sebastian Vettel在2008年意大利雨战为Toro Rosso车队取得首胜,或是近几年的Fernando Alonso。
方程式赛车分类: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二级方程式赛车、三级方程式汽车赛。
(10)f1方程式隔热防爆膜扩展阅读
F1赛车手的体能特质:
F1车手是体魄最强健的运动员之一,因为F1赛车的驾驶方式和车手所必须承受的强大离心力,和驾驶一般车辆有天壤之别,不仅要体能状态优于常人,更要有沉着冷静分析的头脑!
观察F1车手你可以发现他们都有看起来几乎与头部同样宽的粗壮颈部,因为在驾驶F1赛车时戴着安全帽的头部是外露于驾驶舱之外的部分,除了在过弯时必须承受4个G的横向离心力之外,
在刹车时往前的减速力道更超过5个G,在那样的高离心力状态之下,头部和头盔的重量会变成原来的5倍,约25公斤,因此需要有特别强壮的颈部来抵抗离心力,并保持头部在一定的位置。
其次他们的手臂及手腕肌肉是极度发达的,以往操作F1的方向盘需要约30公斤的力量,即使今日的F1可使用动力方向盘来减轻车手负担,但是在高速时空气下压力的作用之下,
转动方向盘仍是相当费力,过弯时更需要强壮的手臂来把赛车维持在车手想要的行进路线上,在300公里的比赛过程中,强壮的手臂与手腕是必须的。
此外在过弯时强大横向离心力,会让体内血液流向单边,但此时车手仍需有冷静的思考才能面对下一个弯道。而起跑时心跳高达每分钟190下,比赛过程中的心跳都在160下,因此赛车手的心肺功能必须异于常人的强壮。
而身体的耐热性对F1车手也是重要的,在凉爽的欧洲地区赛站比赛时,驾驶舱内的温度就可高达摄氏50~60度,虽然不断补充水分,但将近2个小时的比赛下来身体脂肪的消耗及脱水总和将超过4公斤,若是一般人在那样大量脱水的情况会造成休克,而F1车手在下车后却还能谈笑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