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温控系统的控制原理
温度控制原理
1、温度控制模式有机械式的和电子式的
机械式的采用两层热膨胀系数不同金属压在一起,温度改变时,他的弯曲度会发生改变,当弯曲到某个程度时,接通(或断开)回路,使得制冷(或加热)设备工作。
电子式的通过热电偶、铂电阻等温度传感装置,把温度信号变换成电信号,通过单片机、PLC等电路控制继电器使得加热(或制冷)设备工作(或停止)。还有水银温度计型的,温度到就会有触点和水银接通
2、以温控器制造原理来分,温控器分为:
a、液涨式温控器:
是当被控制对象的温度发生变化时使温控器感温部内的物质(一般是液体)产生相应的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体积变化),与感温部连通一起的膜盒产生膨胀或收缩。以杠杆原理,带动开关通断动作,达到恒温目的液胀式温控器具有控温准确,稳定可靠,开停温差小,控制温控调节范围大,过载电流大等性能特点。液涨式温控器主要用于家电行业,电热设备,制冷行业等温度控制场合用。
b、突跳式温控器:
各种突跳式温控器的型号统称KSD,常见的如KSD301,KSD302等,该温控器是双金属片温控器的新型产品,主要作为各种电热产品具过热保护时,通常与热熔断器串接使用,突跳式温控器作为一级保护。热熔断器则在突跳式温控器失娄或失效导致电热元件超温时,作为二级保护自,有效地防止烧坏电热元件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火灾事故。
压力式温控器,改温控器通过密闭的内充感温工质的温包和毛细管,把被控温度的变化转变为空间压力或容积的变化,达到温度设定值时,通过弹性元件和快速瞬动机构,自动关闭触头,以达到自动控制温度的目的。它由感温部、温度设定主体部、执行开闭的微动开关或自动风门等三部分组成。压力式温控器适用于制冷器具(如电冰箱冰柜等)和制热器等场合。
电子式温控器,电子式温度控制器(电阻式)是采用电阻感温的方法来测量的,一般采用白金丝、铜丝、钨丝以及热敏电阻等作为测温电阻,这些电阻各有其优确点。一般家用空调大都使用热敏电阻式。
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
温度控制系统由测量装置、被控对象、调节器和执行机构等部分构成。
测量装置是温度控制系统的重要部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和相应的辅助部分,如放大、变换电路等。测量装置的精度直接影响温度控制系统的精度,因此在高精度温度控制系统中必须采用高精度的温度测量装置。温度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大多采用可控热交换器。
被控对象是一个装置或一个过程,它的温度是被控制量。测量装置对被控温度进行测量,并将测量值与给定值比较,若存在偏差便由调节器对偏差信号进行处理,再输送给执行机构来增加或减少供给被控对象的热量,使被控温度调节到整定值。
根据调节器送来的校正后的偏差信号,调节流入热交换器的热载体(液体或气体)的流量,来改变供给(或吸收)被控对象的热量,以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在一些简单的温度控制系统中,也常采用电加热器作为执行机构,对被控对象直接加热。通过调节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可改变供出的热量。
不同的应用部门对温度控制系统品质有不同的要求,并选用不同类型的调节器。如果精度要求不高,可采用两位调节器,一般情况下多采用PID调节器。高精度温度控制系统则常采用串级控制。串级控制系统由主回路和副回路两个回路构成,具有控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响应快、动态偏差小等优点,常用于干扰强,且温度要求精确的生产过程,如化工生产中反应器的温度控制。
严格说,多数温度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在进行热交换时的温度变化过程,既是一个时间过程,也是沿空间的一个传播过程,需要用偏微分方程来描述各点温度变化的规律。因此温度控制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参数系统。分布参数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理论还很不成熟,而且往往过于复杂而难于在工程实际问题中应用。解决的途径有二:一是把温度控制系统作为时滞系统来考虑。时滞较大时采用时滞补偿调节,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时滞是多数温度控制系统的特点之一。另一途径是采用分散控制方式,把分布参数的被控过程在空间上分段化,每一段过程可作为集中参数系统来控制,构成空间上分布的多站控制系统。采用分散控制常可获得较好的控制精度。
㈡ pt100型温控表如何使用k型热电阻
如果是智能型温控表可以通过菜单设置,使用各种分度号的传感器。
Pt100 是铂热电阻的分度号(分度号:反映温度传感器在工作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应传感器输出电压或者阻值变化的标准数列)。不是温控表的型号。
K 是 镍铬-镍硅 热电偶的分度号。不是热电阻的分度号。
温控表(温控仪、温控器)指显示、控制温度的仪表设备。
温控表在工作中需要对被控温度进行检测,工业上常用的配套检测元件(传感器)有热电偶和热电阻。 热电偶是利用热电效应原理工作的,产生的是温度变化对应的电压(毫伏)信号;热电阻是利用金属电阻率随温度改变的原理工作的,产生的是温度变化对应的电阻信号。热电偶和热电阻依据所用材质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分度号。
由于不同分度号的温度传感器需要不同的测量电路,所以温控表必须具有相应的电路才能使用对应分度号的传感器。所以普通温控表是不能换用另外分度号传感器的。
数字温控表可以通过内部跳线或波段开端类选择一种以上的传感器应用;智能型温控表可以通过菜单设置,使用各种分度号的传感器。
由于温控表的类型、功能和生产厂商繁多,具体能否更换分度号,如何操作,操作过程中的功能代码,只能依据厂方的技术手册来进行判断和操作。
㈢ 麻烦帮我辨认一下这个温控表的型号。谢谢

品牌BKC型号TMD-7411
测量范围0-1200(庆兄℃)
输入:
热电偶KESJTBRN
热电阻Pt100;Cu50
线性信号0-5V;1-5V;0-10mA;4-20mA
基本误差:输入誉州袭满量程的±0.5%±1个字
采样周期:2次/秒
报警功能:上限、下限、上偏差、下偏差、区间内、区间外
报警输出:继电器触点AC250V3A(阻性)
控制输出:
1)继电器触点AC250V3A(阻性)
2)逻辑电平:DC0/12V
3)过零触发脉冲:光耦可控硅输出1A600V
4)移相触发脉冲:光耦可控硅输出1A600V
5)0-10mA电流输出(负荷阻值800Ω以下)
6)4-20mA电流输出(负荷阻值500Ω以下)
控制方式:模糊PID控迹档制、位式控制
电源电压:AC100-240V(50/60Hz)
工作环境:温度0-50℃,湿度≤85%RH的无腐蚀性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