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浙江省桐乡市的邮政编号是多少
浙江省桐乡市的邮政编码:314500

314501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内镇
314502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濮院镇容
314503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屠甸镇
314511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崇福镇
314512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
314513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洲泉镇
314515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高桥镇
314504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龙翔街道
314506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凤鸣街道
314506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高桥镇南日集镇
314513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洲泉镇永秀集镇
314503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梧桐街道梧桐村
314501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镇北大街
314501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镇桐乡市乌镇镇107工地
314501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镇南大街
314513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洲泉镇金鸡路
314501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镇隆源路
314502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濮院镇第二羊毛衫交易区
314501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镇东大街
2. 南安市水头镇这几年的变化
1、地理环境
南安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闽南"金三角"中心区域,地处晋江中游,东经118°8′30〃~118°36′20〃,北纬24°34′~25°19′。东接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东南与晋江市毗邻;南与厦门翔安区的大、小嶝岛及金门县隔海相望;西南与同安区交界;西通安溪县;北连永春县,东北与仙游县接壤。全市陆域周长313公里,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82公里,陆地面积203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1、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2.8公里。
南安全境山峦起伏,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程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翔云的云顶山、东田的芹山、向阳的五台山、蓬华的天柱山。丘陵山地、水域、平原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73%、6.3%和20.7%,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主要河道为东溪和西溪,系晋江上游支流,两溪在丰州的双溪口汇合为晋江,经泉州湾入海。滔滔两溪水,润泽着肥沃的土地,积淀了丰富的资源,孕育了丰饶的物产。
南安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依山傍海,山青水秀,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8℃,降雨量介于1000-2000毫米之间。"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是南安气候特点的形象概括。
2、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南安土地总面积3052869.9亩,现有耕地517410、1亩,园地311098、8亩,林地1325182.7亩,草地198.1亩,其它农用地122034亩,建设用地448482.9亩,未利用地328463.3亩。
2、森林资源
南安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70.8万亩,林木蓄积量1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1.6%,现有森林多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主要的用材树种有马尾松、湿地松、杉木、木荷、相思、桉树等,还有南方红豆杉、樟树、福建柏、油杉、米槠、闽粤栲、格氏栲等珍稀树种。全市现已建设巨尾桉等速生丰产林基地4万亩,花卉基地面积1万亩,省级森林公园3个,县级森林公园2个。
3、水资源
南安多年来平均水资源量为17.366亿立方米,入境客水41.40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035亿立方米。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1173立方米,占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39%。晋江水系在本境内的河流有东、西溪中下游段及晋江部份干流,有5条小流域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2001年10月南安通过省初级水利化试点县(市)建设的验收,全市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机电灌站、江海防堤、拦河闸坝、水电站、乡镇供水以及节水灌溉等各种水利水电工程1.4万多处,现有小(二)型以上水库149座,占泉州市的67.6%,城区防洪堤总长25.26公里,防洪标准达20年--30年一遇(远期50年一遇);乡镇供水工程26处,日供水能力19万吨。南安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其中最具开发价值的是码头新汤的温泉,可供开发为疗养、游览胜地。
4、水产资源
南安海岸线长32.8公里,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5.6万亩,滩涂面积3.6万亩;大小溪流河道400千米,溪滩4.5万亩,可供养殖的水库、山围塘、池塘、井潭52729亩;可养鱼的稻田214425亩,可供热带鱼类越冬保种的温泉3处。水产资源较丰富,鱼、虾、贝、藻种类繁多,是我省坛紫菜主产区之一。
5、矿产资源
南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花冈岩、辉绿岩、陶瓷土、高岭土、铝土、绢云母、紫砂土、泥煤、钨、锰、铁、铅、锏、钼、水晶、锌、磷等28种。第一大非金属矿藏花岗岩,储量约30亿立方米,年开采量约1000万立方米。其中产于丰州的"砻石"饮誉中外,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工业及雕刻,同时是优质建筑材料,可做高级装饰面板、异型线条、弧板等产品,已成为大型的城标雕塑、龙柱、罗马柱及知名建筑首选石材。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厦门港海中覆鼎山上郑成功塑像、北京人民大会堂、南京中山陵等重要建筑都采用它。除花岗岩外,第二大非金属矿藏高岭土,总储量约8700万吨,目前年开采量约50万吨。 3、历史沿革、
南安置县甚早,历史上曾是福建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在境内现今的丰州建置东安县,西晋改为晋安县,南朝梁改为梁安县。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置南安郡,为全省三郡之一,辖兴、泉、漳三地。隋开皇九年(589)改郡为县。唐武德五年(622),在南安县,置丰州,州治设在今丰州镇。贞观九年(635),并丰州入泉州(今福州)。唐嗣圣初(684),分出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南安县城为武荣州治。故南安又别称武荣。1937年初县治迁往溪美镇。从此溪美成为南安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新中国成立后,南安仍沿用县制,至1993年5月撤县建市。
4、杰出人物
南安人杰地灵,历代英才辈出。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先后涌现出"开八闽文化之先"的唐代诗人欧阳詹,宋代政治变革家吕惠卿,杰出政治家科学家苏颂,明代抗倭名将傅应嘉,伟大的思想家李贽,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台湾医祖沈全期,明清两朝重臣洪承畴,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叶飞,以及爱国爱乡的著名侨领李光前、共和国功臣李引桐等。他们在不同的时期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桂林、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龙土、全军一等功获得者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工程学院院长庄钊文等数千名专家、学者、教授,他们在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5、行政区划
1993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南安撤县设市,以原南安县行政区域为南安市的行政区域。经数次调整,至2005年底,全市辖有溪美、柳城、美林3个街道,省新、东田、仑苍、英都、翔云、金淘、蓬华、诗山、码头、九都、罗东、乐峰、梅山、洪濑、洪梅、康美、丰州、霞美、官桥、水头、石井21个镇,眉山、向阳2个乡,雪峰1个经济开发区,32个居委会,384个村委会。
6、人口民族
截至2004年底,南安市总人口为1481860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88.26人。南安境内以汉族为主,历史上曾有畲族、回族、壮族、满族、蒙古族、苗族、水族、布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多已汉化。目前,少数民族人口数较多的有:畲族,主要分布在码头的雷姓、省新、诗山等乡镇的蓝姓、石井的钟姓;满族,主要为霞美的粘姓;回族,主要为官桥的丁姓和郭姓。
7、著名侨乡
南安是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的南安籍华侨华人150万人、港澳同胞20万人、台湾同胞达150万人。华人华侨遍布于东南亚和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西欧等36个国家和地区。
早在汉魏时期,就有南安人远涉重洋,外出谋生。他们以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为侨居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祖籍码头刘林、被誉为"菲律宾争取自由斗争的真正英雄"的刘亨赙;祖籍省新后埔、新加坡著名建筑家林路;祖籍梅山竞丰、被新马社会誉为"橡胶大王""华人中的第一人"的李光前;祖籍乐峰炉内、诗书双绝被新加坡政府宣布为"国宝"的潘受等等。
广大的华侨华人在外建功立业,同时也心系桑梓,他们或捐资捐物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或投资兴办企业,参与家乡的现代化建设。据统计,自1994年以来,侨亲每年捐赠家乡公益事业的资金均在一亿元人民币以上,2005年捐资额为1.0598亿元,自建国以来累计捐资已达17亿元,其中捐资100万元以上的有200多人和20多个社团,捐资1000万元以上的有34人,捐资上亿元的有5人。获省政府金牌表彰的有500多人次,银牌表彰的150多人次,铜牌表彰的300多人次,受省政府立碑表彰的有34人,受泉州市政府立碑表彰的有10人。侨亲在家乡兴办的企业有1000多家,成为南安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基础设施
1、交通航运
南安交通四通八达,初步形成"以市区为中心,高速公路、铁路为依托,国省道为枢纽,县道为辐射,乡村公路为连接,港口码头为延伸"的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服务保障体系。福厦高速公路、国道324线、省道307、308、201、206线穿越境内;全
市公路通车里程2619.6公里,沈海高速公路12.9公里、国道324主干线25.94公里、省级干线4条120.46公里、县级干线15条341.69公里、乡村道路2111.47公里、桥梁484座16846.3米。公路密度为128公里/百平方公里、17.6公里/万人口,高于全国、全省、泉州市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连接漳平-泉州-肖厝的"漳泉肖铁路"在南安境内长33.73公里,设有石砻、美林、仑苍三个停靠站。
近年来,南安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十五"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1.6亿元,完成新改建国道2.2公里、省道45.1公里、农村公路840公里,新建隧道1座1713米、大桥5座1134延米、港口码头4座9个泊位。2005年完成交通基建投资2.23亿元(其中重点交通项目1.3亿元、农村公路8500万元、港航设施800万元),农村公路等级明显提高,实现了85%的乡镇(23个)通二级以上公路,通行政村公路全部实现路面硬化。
道路运输行业迅速发展。全市现有客运企业8家,客运车辆351辆,兼营客运出租汽车企业2家,出租车54辆。开通道路客运班线70条,日发班次1520次,实现全部乡镇和80%行政村通客运班车。2005年,完成道路运输客运量115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8239万人公里、货运量1550万吨、货运周转量156475万吨公里。
水上运输和港口经济凸显优势。石井港区属二类口岸,被列为对台通航口岸,现有杂货码头6个(5000吨级1个、3000吨级1个、2000吨级1个、渔业码头1个、淗江1000吨陆岛交通码头1个,客运泊位1个),石油专用码头1000~5000吨级7个,在建石井五千吨级滚装码头1个。2005年完成港口吞吐量210万吨,海峡两岸直航营运191航次、货运量32万吨。水运企业7家,船舶91艘载重量24万吨。2005年完成水路运输货运量456.2万吨、货物周转量76.3亿吨公里。
正在建设的泉三高速公路在南安境内路段全长48.29公里,设霞美、省新、码头三个出入口。
2、电力能源
南安市几年来不断加大电力设施技改建设力度,电网布局趋于合理,供电可靠,2005年用电总量27、35亿千瓦时。全市有水电站114座,装机容量4.1257万千瓦;火电站1座,装机容量5000千瓦。有供电所24个,变电站22座,其中110KV变电站11座,主变23台,主变总容量795.5MVA;35KV变电站11座,主变17台,主变容量116、35MVA;10KV配电变压器8492台,总容量1551MVA;110KV送电线路18条,总长度208.078公里;35KV送电线路19条,总长度192、375公里;10KV配电线路229条,总长度2692.26公里。
3、电信邮政
近年来,邮政电信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全市电信程控交换系统总容量达60多万门,电话用户总数达50多万户,行政村通话面达100%,电信业务收入及业务规模均居全省各县市第二位。建成本地SDH数字传输网中五个环网,形成了大通道、自愈能力和安全稳定性强的中继传输网络;拥有现代化的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计算机宽带互联网和彩色会议电话网;宽带基础网络建设不断完善,高速通信网覆盖全市各乡镇,网络通信服务水平已达世界先进水平。移动通信业务开通了语音通信、短消息、移动数据/传真、移动IP电话、信息点播等40多种服务项目,全市384个行政村通数字移动电话,信号覆盖率达到99、9%以上,手机用户超过45万个。
在邮政建设方面,能抓住市场发展规律,提高技术含量,邮政业务包括信函、报刊发行、邮政储蓄、汇兑和集邮等五大类业务,还办理区域快递、广告信函、代办保险、代收水电费、代理电信、物流等一系列新型业务。邮政服务网络完善,全市邮件投递线路302条,总里程20000多公里。实行全省报刊订阅微机联网,推广使用邮政综合营业微机系统。2005年完成邮政业务总收入5715万元,邮政储蓄期末余额达到12、6亿元。
4、城市建设
南安1993年撤县建市以来,城市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街道宽敞整洁,高楼鳞次栉比,景观别致典雅。南安城市建成区域面积已从1993年的4.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5.8平方公里。市容市貌明显改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市市政设施日趋完备,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区现有道路总面积134万平方米,人均8、98平方米;排水排污管道69.5公里,桥梁16座,路灯8350盏(总功率约70万千瓦);垃圾中转站6座,填埋场正在建设中;建成首期工程日产5万吨的美林自来水厂,现市区日供水能力达7.8万吨,服务区域25平方公里,用水人口11万人;市区现有公交线路9条,中巴57部。入夜华灯齐放,霓虹闪烁,交相辉映,流光溢彩。
新城建设加快进行。城市出入口宛如花园,绿树成行,绿草如茵;星级酒店、宾馆、商场、写字楼等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已建成华侨大酒店、南安大酒店、成功大厦、电信大厦、郑成功塑像、钟楼等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物;新建成河滨公园、市区中心花园、南山公园,并整治柳湖公园。现市区绿化覆盖率达38.4%,人均公共绿地8.05平方米。建成了多功能体育馆、青少年宫、儿童乐园、溪美大桥、美林大桥、市区防洪堤等一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完善。旧城改造步伐加快,新建了长安小区、普莲小区、建宏花园、新华花苑等一批新兴住宅小区。
城镇规划建设齐头并进,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水头、梅山两镇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城镇建设示范镇,英都溪溢小区、水头福兴小区被评为"福建省首批优秀小区",水头东南小区被评为"福建省第二批优秀小区",仑苍"中国水暖城"一期小区被评为"福建省第七批优秀小区"。
5、环境保护
南安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开展区域性、流域性、行业性污染综合整治,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城市环境质量逐年提高,辖区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被评为省"一控双达标"先进集体和泉州市"零点计划"行动先进单位。2003年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列全省12个县级市中第五名。
南安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98%,东西溪水质保持在Ⅲ类,达到功能区要求。区域、交通环境噪声平均值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辖区总体环境质量良好。
南安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开展生态环境调查和功能区规划,严格执行"四山两江"的保护规定,开展水土保持和封山育林工作。加强城市绿化,提高绿化水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1、6%,人均公共绿化面积6、02m2。
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活动,南安一中获得国家级"绿色学校"称号。全市目前有省级"绿色学校"3所,泉州级"绿色学校"37所、县(市)级"绿色学校"79所,2个社区评为泉州市级"绿色社区"。
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适度超前的快速增长态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21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1亿元,下降2%;第二产业增加值130.36亿元,增
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70、77亿元,增长11、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624元,比上年增长16.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财政支出9、23亿元,增长13、4%,税收收入15.73亿元,增长13、2%。市场商品供应充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83亿元,增长13%,实际增长11、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增长0、9%。
2、农业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南安农业生产组织实施"粮食自给工程"、"菜蓝子工程"、"水果富民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等项目,培植壮大粮食、水果、畜牧、水产、食用菌、花卉、蔬菜、茶叶八大农业支柱产业。通过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施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建设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南台农业合作与交流,努力实现农业"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确保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3.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04元,农林牧渔产值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43.95%、1.38%、45.96%和5.61%。
截止2005年,南安现有耕地面积52.1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2.2万亩,建立粮食生产基地7个,引进推广粮油优良品种30个,推广应用新技术10项,粮食总产量达22.06万吨;可供养殖的淡水面积5.3万亩,海域4.2万亩,庭院式名优水产品养殖和甲鱼工厂化养殖别具特色,建有水产专业养殖场68个,海洋捕捞渔船4对,引进推广水产养殖新品种7个,新技术4项,水产品产量5.7万吨,是福建省坛紫菜主产区之一,牡蛎干质量名列全省前茅;水果种植面积30.5万亩,有千亩水果生产基地12个,种植名特优新品种12个,应用新技术6项,水果产量7.5万吨(其中龙眼产量1.6万吨),是全国最大的龙眼生产县(市)之一,享有"中国龙眼之乡"美誉;有专业畜禽养殖场250多家,引进特种养殖5个,推广新技术6项,肉蛋奶产量7.9万吨;同时还有500亩以上茶叶生产基地5个,千亩蔬菜基地4个,100万袋以上的食用菌生产基地5个,花卉专业场166家,霞美镇"泉州花卉城"是福建省四大花卉基地之一。
近年来,南安市围绕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创建产品品牌这一思路,积极组织开展农产品标准化、无公害基地生产,推进"七个二、六个一"基地建设,促进南安农业上水平,出品牌。现已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南安市农业产业化投资经营有限公司、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官桥粮食城有限公司。全市申报并获批准的有机食品认证1家(三竹茶叶种植公司),绿色食品认证11个("绿喜"牌桂圆干、"康尔美"桂圆干、"临笑峰"乌龙茶、"九日山"牌石亭绿茶、"都山"牌姬松茸、"金润大米"、"迪香大米"、"山宝黑杨梅"、"日泰乌龙茶"、"正新山"牌芦柑、"PENHLLA"牌乌龙茶),无公害食品认证26个,HACCPL认证3个。
3、工业经济
改革开放特别是1993年撤县建市以来,南安工业经济取得了辉煌成就。2005年工业产值达394亿元,比1993年增加330、14亿元,年均增幅16、5%。2005年全市国民经济三产比例为6.7:60.5:32.8,工业企业1、3万家,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6、8%,上缴税金9.3亿元,占全市工商税收的78%,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82.5 %。工业已成为南安经济发展的主力,为南安经济综合实力居于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第32位、跻身全国最发达100个县市行列作出重要贡献。
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的企业593家,逐步形成滨海综合产业基地、扶茂中国流行面料产业基地、泉州汽配与工程机械产业基地、仑苍英都水暖阀门产业基地、成功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官桥水头粮油食品深加工产业基地、南安鞋业产业基地、官桥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官桥水头家居产业基地以及诗山伞业基地。石材产业集群、水暖产业集群、建陶产业集群被列入省级32个重点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南安市荣获"中国建材之乡"称号,水头镇获"中国石材城"、英都镇获"中国水暖阀门制造基地镇"、诗山镇获"中国雨伞城"、省新镇获"中国日用品生产基地镇"、仑苍镇获"中国水暖城"称号。
4、第三产业
南安加快发展以旅游、信息和金融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由2004年的7.4:59.9:32、7调整为2005年的6.7:60.5:32.8。交通运输服务、邮电服务、旅游服务、房产服务等服务业无论在规模还是在层次上都有明显的扩大和提高。旅游业全年累计接待人数171、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7亿元。
金融保险业已形成了以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以地方银行、城乡信用社等为补充的金融市场体系。除了传统的信贷业务外,金融债券、股票基金交易、外汇业务、保险业务等都得到发展。保险系统已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既有国有专业化的如人寿、财产保险,又有股份制综合性的保险公司在南安开办保险业务。2005年实现保费收入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保险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为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19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50.04亿元,增长12、9%,各项贷款余额达106.85亿元,增长10.3%。
3. 伦仓是哪个省的
楼主发错了吧,应该是仑苍,是福建南安的
仑苍镇面积44.6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位于建材之乡南安市的西郊,东邻溪美办事处和美林办事处,西连安溪县,南接东田镇、英都镇,北靠眉山乡。
仑苍镇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北部有峰山、深坑寨,南部有大墓尖、龙湖山、妙峰山,海拔均在570米以下。
该镇镇的4万多人口中有近2万人活跃在全国各地搞水暖供销,全国70%以上的水暖阀门产品都由仑苍人负责销售。现在仑苍镇的水暖业形成了铸造、抛光、电镀、装配、开发等“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
4. 四年级我的家乡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我的家乡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都镇北部与安溪县交英都镇位于东经118度20,北纬24度58,地处南安西部。界,西南部与厦门的同安毗邻。东南部和西部,分别与本市的东田镇和翔云镇接壤。总面积分81.2平方公里。平均温度数20.4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四面群山透迤,中间曲水环潆,土壤肥沃。历史上向以物产富庶而闻名泉郡,誉称“金英”。总人口57587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6万多人,是中国水暖(阀门)基地镇、福建省百强乡镇、知名乡镇和卫生乡镇,又是清朝开国重臣洪承畴的故乡。
英都镇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拥有一座日供水50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3.5万伏的变电站和装机容量1250千瓦的水力发电站、一个容量10000门的程控电话模块局、一个能传送100套电视节目和10套调频广播节目的有线电视中心。南安三中是省一级达标中学,英都中心卫生院是泉州市第一家一级甲等达标医院。
水暖阀门业是英都的支柱产业。全镇现有集团公司3家,有限责任公司30多家,股份合作制企业10多家,企业固定资产总额已逾8亿元。拥有4个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工业区,一支1万多人的水暖阀门供销大
军,年销售总额在40亿元以上。
英都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境内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内涵丰富,各具特色,主要有:闽南古刹云从古室、宝湖岩、古竹岩、狮子岩、溪益馆(洪承畴读书处)、洪承畴故居、洪氏家庙建筑群等文物景点,每年吸引许多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英都居住着近6万洪氏族人,另有3万余人旅居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等地区,是南安著名侨乡之一。
我的家乡在荣昌,想知道我们荣昌吗,让我一一给你们介绍吧。
它位于重庆市西部,地处四川、重庆两地接壤处,距重庆市区88、·5公里,距成都市区246公里。荣昌被称为渝西一颗璀璨的明珠。
荣昌的美食有卤白鹅、黄凉粉、铺盖面、羊肉汤、猪油泡粑、烤乳猪、清江豆豉鱼等,传统小吃独树一帜,风味独特。其中黄凉粉、卤白鹅、羊肉汤被授予“中国名菜”和“重庆名特小吃”等称号,成为香飘巴渝,享誉神州的经典美食。
荣昌特色资源得天独厚,夏布、茶叶、陶器、折扇等传统特色产品得到不断发展,香脆竹、兰草、鱼苗等新的特色产品正在形成。
荣昌的夜景更是迷人。每当夜幕降临的时侯,荣昌就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各种各样的霓红灯跳跃着美妙的舞姿,向人们频频点头,此时,你所有疲劳将消失得无影无踪……
要是你到我们荣昌来,你一定会感觉到荣昌的美,那你们还犹豫什么呢,快到我们荣昌来看看吧。
我的家乡非常美丽,无论是春、夏、秋、冬,都是美不胜收的。
春天,万物复苏,暖风习习。一阵风吹过,柳枝随风飘扬,柳树像在梳理自己的长发。不知什么时候,小草偷偷的探出了"头",水沟旁田间地头处呈现出一片新绿,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一种耳目一心的感觉。
夏天,天气十分炎热,小草长的绿油油的,柳树的枝条随风飘扬,山上一片深绿色,大家都到河边玩耍乘凉,河里的水非常凉爽,大家在凉亭上休息,可真是一派别样的风景呀!
秋天,天那么高那么蓝,蓝天上飘着白云朵朵,天底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绿油油的天地变的金灿灿的了。杨树的叶子黄了,一片一片的落下来,像一群群翩翩起舞的蝴蝶,有的落在水沟里,像一叶小舟,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冬天,家乡的雪和书上描写的、电视机上面看到的一模一样。你瞧,无数的雪娃娃下凡了!一朵朵,一片片,晶莹如玉的小雪花从天而降,时而纷纷扬扬,时而飘飘洒洒。漫天飞舞的雪娃娃正在给松树公公穿上白棉衣,挂上白胡子。雪越来越多,把松树公公的胳膊都压弯了。河里的冰也冻结实了,可以在上面玩儿冰刀、滑雪等游戏。空旷的麦田上铺了一层白地毯。冬天的家乡是最美的。
这就是我家乡的四季,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建设家乡的勤劳的人们,是他们把家乡描绘的这么美。
5. 福建艾灵卫浴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福建艾灵卫浴科技有限公司是2016-09-18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东田镇望珠工业园区。
福建艾灵卫浴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50583MA2XNP9879,企业法人周红涛,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福建艾灵卫浴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研发、生产、销售:卫浴洁具、厨卫用品、卫生陶瓷、浴室柜、厨房电器、塑料制品、净水设备、五金挂件、软管、消防器材、阀门、建筑材料。(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福建艾灵卫浴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