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阀门生产许可证取消了
取消了。
行业管理体制
阀门行业作为制造业的一个细分行业,属于竞争性行业,涉及到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包括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及国家核安全局等。其中: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负责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行业管理规章制度;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针对压力管道元件等特种设备生产设定许可方式和许可程序;
◆国家核安全局制定民用核承压设备许可证制度。
另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阀门分会等行业自律性组织通过信息搜集和发布、召开行业内企业交流会等形式指导企业进行阀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指导下,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全国通用、特殊用途的各种材质的高中低压阀门、阀门驱动装置、过压保护安全装置等专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制度
2006 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颁布《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对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的实施方法做出了具体规定,根据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特点与产品特点,按不同产品规定了许可级别、条件与要求,并确定了许可方式、许可程序。阀门生产企业从事属于规定范围的阀门产品制造,必须按照上述规则,取得相应级别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压力管道元件)。
(2)民用核安全设备许可证制度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监督管理规定(HAF601)》等文件,从事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的单位,应当取得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种类、范围和条件从事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企业从事执行核安全功能的阀门的设计、制造,应取得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许可证。
❷ 所有的阀门都要申请特种设备许可吗,即特种设备许可对阀门种类有没有什么限制
阀门这种来东西很难比开自生产许可的。即使不属于压力容器,也有其它行业认证的要求。除了开水桶的接水龙头想不出不要许可证的阀门。
阀门属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管理范围。
特种设备目录中阀门属于:
种 类:压力管道元件
类 别:阀门
国家质检总局 TSG D0001-2017《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对于压力管道元件的定义为:
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下同)的;
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
输送介质为气体、蒸汽、液化气体、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液体的。

❸ 生产高压高温阀门需要什么资质
要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压力管道元件生产许可证(简称TS认证),应申请A1级的。具体规定可查看《压力管道元件许可规则》阀门部分,其中规定了生产各级别阀门需要的软硬件要求。
❹ 汽车液压阀门需要什么资质
摘要 就生产汽车液压阀门而言:只要通过TS认证(即: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就可生产
❺ 正规阀门厂家应该具备哪些资质
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国际质量认证、银行资信证明、检验报告、其它专利证书、等等。
当然还是最能去这厂家实地考察一下,
施瑞徳阀门(厦门)有限公司
可以看看去
❻ 办理阀门资质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您好,阀门生产许可证根据你要申报的级别,分别在国家质监局办理和省质监局办理。需要先申请、拿到受理通知书、然后做产品型式试验、鉴定评审、审批、发证。时间一般顺利的情况在4个左右。
企业需要具备下面的条件才能申报:
C1.1.1.1 技术负责人
应当设技术负责人。技术分责任应当具有工程师及以上职称(制造专项条件另有规定的,执行制造专项条件)。
C1.1.1.2 质量保证工程师
应当设质量保证工程师(可由技术负责人兼任)。质量保证工程师应当具有助理工程师以上(含助理工程师)职称。
C1.1.1.3 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
设置制造(如设计、工艺、材料、焊接、铸造、锻造、热处理、非金属压力管道元件的挤出及其缠绕、注塑等关键工序)和产品检验(如宏观检查、耐压试验、理化性能检验、无损检测、成品检验等)等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责任人员由具有相应能力的技术人员或者具有相应资格的人员担任,并且对质量保证工程师负责。
❼ 生产防火阀,止回阀的生产厂家需要办理哪些资质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07
❽ PN100 DN50的阀门需要什么资质才能生产
正规来说阀门是需要营业执照,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质量管理认证。
一般来说就只有营业执照就生产了,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和质量管理认证这种资质的不多。
❾ 阀门制造业投标人有效设计资质文件具体指那些资质呢
生产许可证。
阀门压力等级证书。
环境许可认证证书,ISO证书等。
❿ 阀门生产许可证怎么办理
法律分析:阀门生产许可证根据你要申报的级别,分别在国家质监局办理和省质监局办理。需要先申请、拿到受理通知书、然后做产品型式试验、鉴定评审、审批、发证。时间一般顺利的情况在4个左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一条 为了保证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制定本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