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阀门厂家排名前十
阀门厂家排名前十:
1、上海奇众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奇众阀门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众”),是一家高温高压、超低温等严苛工况阀门的专业研发制造商。总部位于上海市金山工业区以及嘉定金园工业区。
公司从事阀门行业20余年拥有五家子公司。经过多年的拼搏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中国阀门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专注于提高苛刻工业环境下专用阀门的制造能力与创新能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整套流体控制解决方案。
是一家集科研开发、试验检测、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阀门企业。公司现有员工300余人,拥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5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30余人。
有专业的生产制造车间,系统成套的大型数控加工中心、自动化卧式加工中心、大型龙门立车、全自动焊机、以及完整的流水化作业平台。
目前,奇众阀门团正加速智能化转型升级,建设世界级的阀门工厂,打造成为优秀的阀门企业及解决方案的集成供应商。

B. 中核集团苏州阀门厂的发展事记
企业在80年代初“军转民”后,抓住“军转民”、发展外向型经济、企业改制成为上市公司等关键发展时期的机遇,依靠科技进步,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国内目前最大的特种阀门开发研制、生产制造基地。特别是1997年7月企业作为独家发起人成功地向社会公众募集,创立核工业和国内阀门行业第一家上市的股份公司——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股份制改制,企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产权关系进一步理顺,推动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科学的制衡机制和决策机制。
2004年5月,中核集团公司发文批准了《关于苏州阀门厂“调整改革重组”总体方案》,根据文件精神的要求,工厂按照苏州市政府关于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区”的要求,结合苏阀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好搬迁准备工作,对原苏阀厂控股的上市公司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股权结构的调整,由中核集团公司控股直接进行运作,从而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平台,中核集团公司对苏州阀门厂的发展也作了定位,即“苏州阀门厂调整改革后的经营范围主要为投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
2005年5月,中核集团公司下发了“关于苏州光学仪器厂(二六七厂)整体并入苏州阀门厂(五二六厂)的决定”,根据中核集团公司的决定,整体并入工作已于2005年底完成,具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中核苏阀从此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C. 有谁知道国营苏州526厂
最早是苏州铁工厂后改苏州阀门厂因为是军工企业代号526所以又叫526厂,改革开放改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苏州阀门厂,中国核工业集团苏州阀门厂,后在深圳上市改中核苏阀退城进区分成两块进区的生产基地为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原址的阀门厂变控股一方为中核苏州阀门有限公司,大体就是这样。
D. 国资委排名第一的央企
1、中核下属有上市公司,中核苏阀是承袭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苏州阀门厂的品牌、质保、技术制造和管理诸优势的基础上创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 1997 年在深交所上市,是中国阀门行业和核工业系统的首家上市公司,公司证券代码 000777 。
2、中核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国际”)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集团”)旗下的二级成员单位,是中核集团专门从事海外铀资源开发业务的平台,公司的直接股东是中核集团全资拥有的中国国核海外铀业有限公司。
3、中核国际于2008年11月5日通过借壳收购设立而成,其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科铸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4、公司在开曼群岛注册,2003年1月在香港上市,股票交易代码是HK2302。
E. 中核苏阀科技是什么单位,是跟核技术有关的吗
中核苏阀是承袭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苏州阀门厂的品牌、质保、技术制造和管理诸优势的基础上创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 1997 年在深交所上市,是中国阀门行业和核工业系统的首家上市公司,公司证券代码 000777 。
苏阀始建于 1952 年, 1962 年划归第二工业机械部(后改名为核工业部,现为中核集团公司),当时被称为国营五二六厂成为一家部属军工企业,为我国成功的研制“二弹一艇”(原子弹、氢弹和核舰艇)做出了贡献,并得到了国务院的通令嘉奖。
苏阀位于苏州市区,火车站附近的人民路苏州主干道人民路,厂区占地面积 30 万平方米,设有铸、锻、焊、热处理、机加工、装配。几年来苏阀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铸造设备、一批加工中心和完善的检测手段,目前公司能制造碳钢、不锈钢、超低碳不锈钢、合金钢、蒙乃尔、钛等特殊合金材料的阀门,能够承接各类大工程阀门的订单。
1979 年军转民以来,苏阀开始从事石化阀门的生产和制造,企业采用美国国家标准( ANSI )、美国石油协会标准( API )、美国阀门和管件制造厂标准化协会( MSS )、日本石油协会( JPI )、英国国家标准( BS )、德国国家标准( DIN )、法国国家标准( NF )等发达国家和国际、国家、部标进行阀门的设计、制造、测试和验收。二十几年来先后向石油、石化、炼油、天然气、电力、核电、冶金、化工、化纤、制药、造纸、机械、食品和科研等工业部门提供了 12000 多个品种和规格的上百万台高中压阀门,各项经济指标位于阀门行业厂商之首。苏阀 成功的实现了以国代进,制造出了可以与发达国家媲美的阀门产品,为重点大型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赢得了上海石化、燕化、扬子、齐鲁、大庆等客户的良好的口碑,苏阀被国家物资总局授予中国唯一的石化“进口阀门核留权”资格的企业。
F. 000777中核科技和谁重组
和河南核净洁净技术有限公司重组。
中核科技(SZ 000777,收盘价:15.33元)发布公告称,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筹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河南核净洁净技术有限公司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本次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构成重组上市。因本次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价异常波动,经公司申请,公司证券自2021年12月7日开市时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5个交易日。
2021年半年报显示,中核科技的主营业务为轴承和阀门制造业、铸件制造业、检测业务,占营收比例分别为:98.28%、1.02%、0.27%。中核科技的董事长是彭新英,男,55岁,学历背景为本科;总经理是马瀛,男,46岁,学历背景为硕士。
拓展资料:
1.中核科技系1997年经国家体改委生字[1997]67号文批准,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苏州阀门厂独家发起而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6月3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字[1997]300号文批准,公司于1997年6月16日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3000万股,并于1997年7月1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股票代码000777。
2.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集工业阀门研发、设计、制造及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制造企业,也是中国阀门行业和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首家上市企业。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石油、石油天然气、炼油、核电、电力、冶金、化工、造船、造纸、医药等十几个行业及国家有关科研部门,所使用的“H”及“SUFA”商标是阀门行业的知名品牌。
G. 中核苏阀和苏州阀门厂是否是一回事
中核苏阀和苏州阀门厂是一回事。中核苏阀的全称是中核集团苏州阀门厂,简称苏阀。
中核集团苏州阀门厂(五二六厂)成立于1952年,是隶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国家二级企业,企业具有50多年专业制造阀门的历史。
企业自“军转民”后发挥自身优势,引进科学技术,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和国家标准与部级标准设计制造经营“苏阀”品牌的石化、天然气、炼油、电力、冶金、化纤、制药、核电等行业为主的各类工业用阀门;
被列为全国500家大型机械制造企业之一,企业研制和生产的各类特种阀门产品符合国际标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国内300多家特大中型企业首选的阀门供应商,产品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

(7)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苏州阀门厂扩展阅读:
企业在80年代初“军转民”后,抓住“军转民”、发展外向型经济、企业改制成为上市公司等关键发展时期的机遇,依靠科技进步,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国内目前最大的特种阀门开发研制、生产制造基地。
特别是1997年7月企业作为独家发起人成功地向社会公众募集,创立核工业和国内阀门行业第一家上市的股份公司——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股份制改制,企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产权关系进一步理顺,推动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科学的制衡机制和决策机制。
2004年5月,中核集团公司发文批准了《关于苏州阀门厂“调整改革重组”总体方案》,根据文件精神的要求,工厂按照苏州市政府关于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区”的要求,结合苏阀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好搬迁准备工作;
对原苏阀厂控股的上市公司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股权结构的调整,由中核集团公司控股直接进行运作,从而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平台,中核集团公司对苏州阀门厂的发展也作了定位,即“苏州阀门厂调整改革后的经营范围主要为投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
2005年5月,中核集团公司下发了“关于苏州光学仪器厂(二六七厂)整体并入苏州阀门厂(五二六厂)的决定”,根据中核集团公司的决定,整体并入工作已于2005年底完成,具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中核苏阀从此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H. 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简介
公司于一九九七年创立,是在承袭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苏州阀门厂的主营业务、品牌、质保、技术和管理诸优势的基础上创立的上市股份公司,注册资本16800万元,是中国阀门行业和核工业系统的首家上市公司。 中核科技
随着2005年公司“退城进区”项目实施,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在苏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占地118亩,先后投资1.7亿元,进行了新区项目的一、二期建设,形成了崭新的企业面貌。公司无论在技术、装备水平,还是在生产能力上与“九五”、“十五”期间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加,相关资源配置进行了调整优化,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保障作用。
1962年划归第二工业机械部,为我国成功的研制“两弹一艇”(原子弹,氢弹和核舰艇)做出了贡献,并得到了国务院的通令嘉奖。产品技术也步入国内先进行列,二项产品获核工业部“部优产品”的称号。二项产品获国家银质奖章,九项获国家新产品金龙奖和多项“省优产品”称号。成为国内阀门制造业获得证书最多的企业。
1979年公司“军转民”,率先取得和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并开发出了以国代进阀门,成功的运用在国内石化项目上。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和好评,企业也成功的进行了转型。1988年苏阀产品出口西欧,实现了外贸“零”的突破,之后,苏阀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中东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进入了稳步发展期。
1997年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是中国阀门行业和核工业系统的首家上市公司。为企业的做强做大奠定了基础,公司加大了在高新技术方面的投入,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设计软件,制造装备,质保理念,企业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