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现有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f仪器的名称:f______.(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
(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内气就需要加热,容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在固定试管时,若发现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应调整铁夹B,若用装置④收集氧气,氧气应从长导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答案为:①;2KClO 3
(3)实验室常用装置③代替装置②制取气体,该装置的优点是通过开关活塞来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适用于该装置的是:大理石和稀盐酸,锌粒与稀硫酸,因为它们是块状或颗粒状固体与液体分离,故答案为:①③ (4)调节U形管左右两端的液面高度一致,滴下盐酸,观察到U形管中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说明中和反应放出热量;与不装橡胶管相比,该装置更具说服力,理由是消除了加入盐酸的体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答案为:U形管中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消除了加入盐酸的体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合理即可) |
Ⅱ 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取氢气,C装置和B装置相比的优点是
控制反应速率
Ⅲ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物质的常用装置,根据装置回答:①可用装置A制取的气体有______②装置C可用于收集中①__
①装置A适用于制取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的气体.氢气用锌和稀硫酸专反应制取,氧气属用过氧化氢法制取,二氧化碳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故答案为:H2、O2、CO2(答出两种气体既可).
②装置C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装置D可用于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装置B可用于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故答案分别为:CO2、O2;O2、氢气;H2、O2、CO2.
③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一般用浓硫酸,方法是长进短出.
故答案为:浓硫酸,a.
Ⅳ 以下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以下问题:(1)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仪器C是作为反应容器的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排水法收集氧气,应从短管进气,长管便于排水;
故答案为:(1)锥形瓶;(2)CaCO3+2HCl═CaCl2+H2O+CO2↑;C;(3)A;b.
Ⅳ 实验室常见的几种气体发生装置如图A、B、C所示: (1)实验室可以用B或C装置制取氨气,如果用C装置,通
(1)采用B装置制备氨气时应选择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加热反应,C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气体,制取氨气应选择浓氨水和氧化钙或碱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等,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利用压强变化和液面变化来设计检验,将导气管通入水槽中,用手捂住圆底烧瓶底部,若导气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在导气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证明气密性完好, 故答案为:浓氨水和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固体或碱石灰;将导气管通入水槽中,用手捂住圆底烧瓶底部,若导气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在导气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证明气密性完好; (2)选择气体收集方法,不需要考虑气体颜色和热稳定性,依据气体密度,是否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来选择排空气方法收集,依据气体是否溶于水判断收集气体是否能用排水方法或排其他液体的方法;收集气体时不应采取bc装置,b装置集气瓶密闭不能排除气体,c装置伸入试管内的导管过长, 故答案为:bc; (3)AD连接是利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气体;吸收装置是能用液体吸收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制取CO 2 时不需要加热也不不必处理尾气,NO常温下与氧气发生反应,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尾气处理时一般采用点燃的方法,故X可能是氯气;D装置中连接烧杯的目的是用来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③;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
Ⅵ 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
(1)加热高锰酸钾复属于固体加热型制,故选发生装置A;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可能是试管口未放棉花,导致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进入水槽;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不需加热,可用B装置制取,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