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温时,铁遇来浓硝酸形成致密氧化膜源,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答“钝化”也可)
(2)取少量反应后A中溶液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A中生成N

Fe(NO)SO
4 (棕色)ΔH<0,正反应放热,加热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浓硝酸换成稀硝酸A中没有红棕色气体生成,B中溶液变为棕色
(5)D
❸ 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中,将甲中的液体滴加到乙中,均有气泡出现,根据乙、丙装置中出现的现象得出的结
甲中的液体滴加到乙中,均有气泡出现,则甲、乙反应生成气体,生成内气体有毒,需要尾气容处理,
A.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但盐酸易挥发,且盐酸不是含氧酸,现象合理,结论错误,不能比较非金属性,故A错误;
B.盐酸与FeS反应生成硫化氢,硫化氢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只能得到还原性为S2->Br-,故B错误;
C.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KBr反应生成溴,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为KMnO4>Cl2>Br2,故C正确;
D.NaOH使NH3+H2O?NH3.H2O?NH4++OH-平衡逆向移动,氨气逸出,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而氨气不是弱碱,故D错误;
故选C.
❹ 用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
(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较黑暗.
(2)实验之所以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不仅可以反射光,还可以观察到另一侧的像,即图中的蜡烛C,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故答案为:平板玻璃;蜡烛C.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受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不能;虚.
(4)当蜡烛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改变后,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5)一次实验具有较大的偶然性,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故答案为:B.
(6)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所以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乙,实验不能成功.
故答案为:不能,因为无论在桌面上怎样移动蜡烛,都找不到像.
(7)A、物与像的对应点连线与镜面不垂直,故本选项错误;
B、测量的是物体距离镜面的最里面和像距离镜面的最外面,误差较大,故本选项错误;
C、测量的是物体距离镜面的最里面和像距离镜面的最里面,误差较小,故本选项比较合适;
D、测量的是物体距离镜面的最外面和像距离镜面的最里面,误差较大,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❺ 乙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有关“动能定理”探究的实验。 a.按图把实验器材安装好
❻ 在实验室里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一般采用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装置: ①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 1 ,半径为
①C ②AC ③m 1 OP=m 1 OM+m 2 O′N
❼ 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实验.(1)该实验利
(1)实验中把小球动能的大小转换成观察木块被推动距离远近,木块被推动距离越版远,小球对木权块做功越多,表明小球的动能越大; (2)图甲,两小球滚下高度相同,速度相同,两小球的质量不同,探究的是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图乙两小球的质量相等,滚下的高度不同,探究的是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图乙中两小球的质量相同,滚下的高度越大,到达水平面的速度越大,将木块推得越远,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4)a、研究超载隐患时,应控制小球下滑的高度相同而质量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应选择甲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b、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同等条件下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更大一些. 故答案为: (1)木块移动的距离;小球; (2)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质量相同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4)a、甲;b、速度.
❽ 甲、乙两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硝酸与铁反应的产物. 文献记载:I.在浓硝酸和活泼金属反应
(1)常温时,铁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铁和浓硝酸进一步反应,即产生钝化现象,所以滴入浓硝酸加热前没有明显现象, 故答案为:常温时,铁遇浓硝酸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2)生成-3价氮的化合物是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电离生成铵根离子,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反应后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A中生成NH 4 + ,故答案为:取少量反应后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A中生成NH 4 + ; (3)取少量B中溶液,加热,棕色溶于变浅,有无色气体逸出,且该气体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应为可逆反应FeSO 4 +NO?Fe(NO)SO 4 (棕色)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Fe(NO)SO 4 (棕色)降低,所以溶液颜色变浅,故答案为:棕色溶液变浅(或绿),无色气体逸出,且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FeSO 4 +NO?Fe(NO)SO 4 (棕色)△H<0正反应放热,加热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能使硫酸亚铁溶液变成棕色,所以不能证明铁和浓硝酸反应过程中NO生成,为排除生成的NO干扰,把浓硝酸换成稀硝酸,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没有二氧化氮生成,则A中气体是无色的,且B中溶液变为棕色,则说明生成的一氧化氮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棕色,从而说明A中无色气体是一氧化氮, 故答案为:浓硝酸换成稀硝酸;A中没有红棕色气体生成,B中溶液变为棕色; (5)亚铁离子的特征反应是:亚铁离子和铁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铁离子的特征反应是:铁离子和无色的硫氰化钾溶液反应血红色溶液,故选cd. |
❾ 为了探究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B (2)从右向左; 滤纸上有蓝色沉淀产生 (3)增大(4)Fe ? 6e ? + 8OH ? =FeO 4 2 ? + 4H 2 O (5)168(6)2FeO 4 2 ? + 6e ? + 5H 2 O=Fe 2 O 3 + 10OH ?
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暖气阀门被腐蚀
发布:2025-09-19 18:34:34
浏览:6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