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已知:CH3CH2OH+NaBr+H2SO4(浓)△CH3CH2Br+NaHSO4+H2O.实验室制备溴乙烷(沸点为38.4℃)的装置和步骤
(1)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会有溴生成,化学式为Br2,故答案为:Br2;
(2)由于溴乙烷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溴乙烷应该在下层;粗制的C2H5Br呈棕黄色,说明含有单质溴杂质,则
A.Na2SO3与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a2SO3可除去溴,故A正确;
B.溴在溴乙烷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加水难以除去溴乙烷中的溴,故B错误;
C.碳酸钠溶液显示碱性,可以除去杂质溴,故C正确;
D.溴和溴乙烷都能溶于四氯化碳,不能将二者分离,故D错误.
故答案为:下层;AC;
(3)溴乙烷的沸点是38.4℃,故采用蒸馏操作分离,故答案为:蒸馏;
(4)检验溴乙烷中溴元素,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最后加入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生成,所以操作顺序为④①⑤③②;有溴乙烷参加的主要反应是溴乙烷和强碱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CH3CH2Br+NaOH
△ |
② 制取1,2-二溴乙烷的实验装置及作用
一、首先制取乙烯,实验室制乙烯用酒精在有浓硫酸、170°C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专乙烯: CH3CH2OH→CH2CH2+H2O 二、然后将乙烯通属入液溴,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无色液体) CH2CH2+Br2→CH2Br-CH2Br 这里的加成反应是指CH2CH2的碳碳双键断裂,跟溴结合。 三、冷水的作用:防止液溴挥发(液溴易挥发,熔点:-7.2°C;沸点:58.78°C) 四、通入乙烯量远远大于理论所需要的量主要是因为乙烯通过液溴的速度过快,乙烯未能完全与液溴反应就逸出了。 五、第一个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副反应生成的酸性气体(CO2、SO2) 副反应:碳化反应 六、第二个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挥发的溴单质,进行尾气处理。 七、液溴上覆盖少量的水:1,2-二溴乙烷微溶于水,且易挥发,加入少量的水能防止1,2-二溴乙烷挥发。 
③ 溴乙烷的沸点是38.4℃,密度是1.46g/cm3.如图为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装置示意图(夹持仪器已略去).A-水
(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易与NaBr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有:2HBr+H2SO4(浓) △ | .
④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加热及夹持设备已略).有关数据列表如表:
(1)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170℃时生成乙烯,其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 170℃ |
⑤ 溴乙烷的沸点是38.4℃,密度是1.46g/cm3.如图为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装置示意图(夹持仪器已略去),其中G
(1)浓硫抄酸具有强氧化性,袭易与NaBr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有:2HBr+H2SO4(浓) △ | .
⑥ 实验室制备溴乙烷(C 2 H 5 Br)的装置和步骤如右图:(已知溴乙烷的沸点38.4℃)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4分,各2分)(1)C 2 H 5 OH+NaBr+H 2 SO 4  NaHSO 4 +C 2 H 5 Br+H 2 O (2)Br 2 SO 2 (3)水浴加热(4)有油状液体生成(5)c分液漏斗(6)④①⑤③②
⑦ 、实验室制备溴乙烷(C2H5Br)的装置和步骤如图:(已知溴乙烷的沸点38.4℃)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
()溴化钠、浓硫酸和乙醇制取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NaBr+H2SO4+C2H5OH △ |
⑧ 、实验室制备溴乙烷(C 2 H 5 Br)的装置和步骤如图:(已知溴乙烷的沸点38.4℃)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
(1)溴化钠、浓硫酸和乙醇制取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NaBr+H 2 SO 4 +C 2 H 5 OH △ |
⑨ 实验室制备溴乙烷(C 2 H 5 Br)的装置和步骤如图:(已知溴乙烷的沸点38.4℃)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
(复11分)(制1)C 2 H 5 OH+NaBr+H 2 SO 4  NaHSO 4 +C 2 H 5 Br+H 2 O(2分) (2)Br 2 (多填SO 2 不扣分 )(2分) (3)水浴加热 (1分) (4)有油状液体生成(1分) (5)c(2分)分液漏斗(1分)。 (6)④①⑤③②(2分,顺序错误不得分)
⑩ 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溴乙烷的制备的相关探究实验.探究一:实验室制取少量溴乙烷的装置如图.(1)圆底烧
(1)实验室制取少量溴乙烷所用试剂是乙醇和溴化氢反应,二者在加热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乙烷;此实验量取溶液的体积要求精确度不是很高,可用量筒量取, 故答案为:乙醇; b; (2)药品混合后在加热条件下生成HBr,NaBr+H2SO4═HBr+NaHSO4,HBr和乙醇发生取代反应HBr+CH3CH2OH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