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大制冷方式
01 蒸汽式压缩制冷
原理: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中,压缩机从蒸发器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汽,经压缩机绝热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再压入冷凝器中定压冷却,并向冷却介质放出热量,然后冷却为过冷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经膨胀阀(或毛细管)绝热节流成为低压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吸收空调循环水(空气)中的热量,从而冷却空调循环水(空气)达到制冷的目的,流出低压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如此循环工作。
压缩机功能:
把制冷剂蒸气从低压状态压缩至高压状态,创造了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常温液化的条件。被称为整个装置的“心脏”。
冷凝器功能:
使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 过热蒸气冷却,并凝结为制冷剂液体,在冷凝器内制冷剂的热量排放给冷却介质。
分类:水冷式冷凝器、风冷式冷凝器、蒸发式冷凝器。
风冷式冷凝器:
使用和安装方便,不需要冷却水、热量由分机将其带入大气中。但同样传热系数低,相对其他类型重量偏大,翅片表面会积灰使散热能力下降,须及时清理。
蒸发器功能:
依靠制冷剂液体的蒸发来吸收冷却介质热量的换热设备,它在制冷系统中的任务是对外输出冷量。
分类:满液式(沉浸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沉浸式蛇管、壳管式、板式、喷淋式等。
节流装置功能:
截流降压: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流过膨胀阀后,就变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液体。
控制制冷剂流量:膨胀阀通过感温包感受蒸发器出口处制冷剂过热度的变化来控制阀的开度,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使其流量与蒸发器的热负荷相匹配。
控制过热度:膨胀阀具有控制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过热度的功能,即保持蒸发器的传热面积的充分利用,又防止压缩机冲缸事故的发生。
分类:手动节流阀、热力膨胀阀、毛细管、电子膨胀阀、浮球板、固定孔板、可变孔板。
02 蒸汽吸收式制冷
以制冷剂-吸收剂为工作流体,称为吸收工质对。
常用工质对:溴化锂-水(制冷剂是水)、氨-水(制冷剂是氨)-低沸点工质是制冷剂。
装置:吸收式制冷装置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循环泵、节流阀等部件组成,工作介质包括制取冷量的制冷剂和吸收、解吸制冷剂的吸收剂,二者组成工质对。
优点:
夏天需供应冷气,冬天需供应暖气的全年候空气调节地区,最适合使用吸收式系统。
运转安静,可减少磨损至最小(除液体泵运转外),故障较少、维护简单。不依赖电力。容量控制容易,仅需控制发生器的热源。系统安全性高,无爆炸。系统满载与轻载效果相同,当负载改变时,只需调节发生器热源和水循环量即可。当蒸发温度及压力减低时,吸收式容量仅有限度地减少,运转稳定。
缺点:
以水为冷媒时,无法获得低温(水冰点为0℃)。操作不当时,溴化锂易生结晶。
03 蒸汽喷射式制冷
原理:由锅炉供给的压力较高的水蒸汽(称为工作蒸汽)进入主喷射器中,在拉瓦尔喷嘴中绝热膨胀,利用这一高速汽流不断从蒸发器中抽汽,在其中保持较高的真空,即较低的蒸发压力。从制冷装置来的冷水,经节流减压后进入蒸发器,其中一部分蒸发并吸收其余水的热量而使之温度降低。降温后的冷水由泵输出,供给冷量之后反复使用。
㈡ 氟利昂制冷机组原理与构成介绍
【摘要】今天小若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氟利昂制冷机组原理以及制冷机组构成方面的知识,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够对有需要的读者有所帮助。
氟利昂特有的性质,它是一种透明的,没有任何气味,不具有毒性并其不容易燃烧,具有稳定化学性质的制冷剂。由于其不一样的化学成份以及构造的氟利昂制冷剂从而使得其热力性质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可以被应用在温度高、温度适中以及温度比较的低的制冷机。从而对于不同制冷温度的需求能够满足。
氟利昂具有很小的溶解度对于水,因此在制冷配置中水分进入后会有酸性物质产生,同时还很有可能导致低温系统中冰堵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得节流阀封闭和管道,还有氟利昂当与天然橡胶一起时,应在装置中采用丁晴橡胶垫片或者密封圈以防止天然橡胶与氟利昂在一起时产生的效应。
制冷机组又被称之为冻水机等,是一种在工业中被用于循环液体温度降低以达到其需要的温度的制冷装置从而提升生产效率。这些液体通过热交换器以实现空气和装置温度降低的作用。
氟利昂与水,氟利昂和水之间完全不溶解彼此之间,其溶解度对于水很小,通过低温侧在设备中的水分以水蒸汽的状态呈现,当和氟利昂蒸汽同时进行压缩在到冷凝器中,就形成了液态水,同氟利昂液体混合水以滴状,当膨胀阀处于低温时,就会冷冻结成冰,制冷的设备便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同时的水分很有可能将氟利昂进行水分解导致酸产生,制冷系统内部就会产生镀铜的问题。
制冷机组的组成:
1、制冷压缩机:一般的将其叫做制冷装置中的主机,在制冷的设备中它起着主导的作用,制冷剂蒸汽当从低压被升为高压和不断流动的气体都是依靠制冷压缩机的功能来实现的。
2、膨胀阀:膨胀阀的功能是节流降压,当高压制冷剂液体流通过节流阀的时候,压力不断向下降从而受到阻碍,使得一些制冷剂液体变为气化,然后对气化进行吸收储藏热量,自己本身的温度也下降,变为具有温度低以及低压性的湿蒸汽,最后再进入蒸发器中。
3、蒸发器
使具有温度低,低压性质的制冷剂液体在沸腾的情况中不断地吸收冷却介质的热量,以实现制冷的作用,以一种热交换器。
㈢ 制冷系统设计过程中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怎么合理设计
一、冷凝温度
1、冷凝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冷却介质的温度及流量、冷凝面积及冷凝器的形式等。降低冷凝温度,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制冷量,减少功率消耗,从而提高制冷系数,提高运行的经 济性。
2、但冷凝温度也不应该过低(尤其在冬天需特别予以注意),否则将会影响到制冷剂的 循环量,反而使制冷量下降。
3、冷凝温度过高不仅制冷量下降,功率消耗增加,而且会使压缩 机的排气温度增高,润滑油温度升高,粘度降低,影响润滑效果,甚至结碳,使气阀密封性 能下降,直接影响到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和寿命。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 冷凝温度,必要时也应给予调整。
二、蒸发温度
1、蒸发温度是指制冷剂在蒸发器内沸腾的温度,它与相应的蒸发压力是对应的。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压力也升高。
2、蒸发温度是制冷装置运行中最重要的参数。如果蒸发温度te过高,则满足不了被冷却对象的低温要求。被冷却对象如果为易腐食品,达不到要求的低温将影响食品质量,甚至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
3、蒸发温度过低,将使制冷装置的运行经济性下降,并带来其他一系列不良后果。在一定的冷凝温度下,蒸发温度te降低,则相应的蒸发压力P也降低。
(3)制冷装置设计总结扩展阅读:
制冷系统组成:
1、压缩机
压缩机是制冷循环的动力,它由电动机拖动而不停地旋转,它除了及时抽出蒸发器内蒸气,维持低温低压外,还通过压缩作用提高制冷剂蒸气的压力和温度,创造将制冷剂蒸气的热量向外界环境介质转移的条件。即将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压缩至高温高压状态,以便能用常温的空气或水作冷却介质来冷凝制冷剂蒸气。
2、冷凝器
冷凝器是一个热交换设备,作用是利用环境冷却介质(空气或水),将来自压缩机的高温高压制冷蒸气的热量带走,使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冷却、冷凝成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液体。值得一提的是,冷凝器在把制冷剂蒸气变为制冷剂液体的过程中,压力是不变的,仍为高压。
3、节流元件
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液体不能直接送入低温蒸发器、根据饱和压力与饱和温度——对应原理,降低制冷剂液体的压力,从而降低制冷剂液体的温度。将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液体通过降压装置——节流元件,得到低温低压制冷剂,再送入蒸发器内吸热蒸发。在日常生活中的冰箱、空调常用毛细管作为节流元件。
4、蒸发器
蒸发器也是一个热交换设备。节流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在其内蒸发(沸腾)变为蒸气,吸收被冷却物质的热量,使物质温度下降,达到冷冻、冷藏食品的目的。在空调器中,冷却周围的空气,达到对空气降温、除湿的作用。
㈣ 制冷设备原理
制冷设备是制冷机与使用冷量的设施结合在一起的装置。设计和建造制冷装置,是为了有效地使用冷量来冷藏食品或其他物品;在低温下进行产品的性能试验和科学研究试验;在工业生产中实现某些冷却过程,或者进行空气调节。物品在冷却或冻结时要放出一定的热量,制冷装置的围护结构在使用时也会传入一定的热量。因此为保持制冷装置中的低温条件,就必须装设制冷机,以便连续不断地移去这些热量,或者利用冰的熔化或干冰的升华吸收这些热量。制冷设备的冷却方式有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两种。直接冷却是将制冷机的蒸发器装设在制冷装置的箱体或建筑物内,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直接冷却其中的空气,靠冷空气冷却需要冷却的物体。这种冷却方式的优点是冷却速度快,传热温差小,系统比较简单,因而得到普遍应用。间接冷却是靠制冷机蒸发器中制冷剂的蒸发,从而使载冷剂(例如盐水)冷却,再将载冷剂输入制冷装置的箱体或建筑物内,通过换热器冷却其中的空气。这种冷却方式冷却速度慢,总传热温差大,系统也较复杂,故只用于较少的场合,如盐水制冰和温度要求恒定的冷库等。[1]
按照冷却目的和冷量利用方式的不同,制冷装置大体可分为冷藏用制冷装置、试验用制冷装置、生产用制冷装置和空调用制冷装置四类。
冷藏用制冷装置主要用于在低温条件下贮藏或运输食品和其他货品,包括各种冰箱、冷库、冷藏车、冷藏船和冷藏集装箱等。
㈤ 制冷的基本原理
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系统,是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在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 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
㈥ 冷库设计的注意事项
你好 ,可以参照以下几点1、冷库的容积
冷库的大小要根据常年要贮藏农产品的最高量来设计。这个容量是根据贮藏产品在冷库内堆放所必需占据的体积,加上行间过道,堆与墙壁、天花板之间的空间以及包装这间的空隙等计算出来。确定冷库容量这后,再确定冷库的长度与高度。
2、冷库库址的选择与准备
冷库设计时还要考虑必要的附属建筑和设施,如工作间、包装整理间、工具库和装卸台等。按使用性质,冷库可分为分配性冷库、零售性冷库、生产性冷库三类。生产性冷库建于货源较集中的产区,还要考虑交通便利、与市场联系等因素。冷库四周应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地下水位要低,冷库底下最好有隔层,且保持通风良好,保持干燥对冷库很重要。
3、冷库保温材料的选择
冷库保温材料的选用必须因地制宜,既要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又要经济实用。现代冷库的结构正向装配式冷库发展,制成包括防潮层和隔热层的冷库构件,做到现场组装,其优点是施工方便、快速,且可移动,但造价比较高。
4、冷库冷却系统的选择
冷库冷却系统的选择主要是冷库压缩机与蒸发器的选用。一般情况下,小型冷库选用全封闭压缩机为主。中型冷库一般选用半封闭压缩机为主;大型冷库选用半封闭压缩机,但冷库设计图冷库安装及管理比较烦琐。
5、制冷压缩机的选择 在冷库的制冷装置中,制冷压缩机冷库设备的容量和数量是根据生产规模的最大热负荷,并考虑了各制冷参数的情况下进行配置的。在实际生产中,不可能与设计条件完全一致。因此,必须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和调整,以确定合理投入运行的压缩机容量和数量,以期用最低的消耗、最适宜的条件来完成需要的冷库的制冷任务。
在冷库设计安装中选用和调整压缩机时,应按照以下要点进行:
1.根据冷间热负荷的多少及蒸发器制冷能力的大小来选用压缩机,使投入运行的压缩机制冷能力与热负荷及冷库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相适应。
2.当要求的蒸发温度较高,实际的冷凝温度较高时,需要采用双极压缩制冷。一般以压缩比等于8作为分界,当压缩比小于8时,采用单级压缩;压缩比大于或者等于8时,采用双极压缩。
3.使每一台机器运转中尽可能只负担一种蒸发温度的热负荷,真样能够得到较好的制冷效果。
4.双极压缩机或双极压缩机组,可根据中间温度、冷凝温度、蒸发温度等情况,合理调整高、低压压缩机的容积比。
㈦ 制冷设备的基本介绍
制冷设备是制冷机与使用冷量的设施结合在一起的装置。设计和建造制冷装置版,是为了有效权地使用冷量来冷藏食品或其他物品;在低温下进行产品的性能试验和科学研究试验;在工业生产中实现某些冷却过程,或者进行空气调节。物品在冷却或冻结时要放出一定的热量,制冷装置的围护结构在使用时也会传入一定的热量。因此为保持制冷装置中的低温条件,就必须装设制冷机,以便连续不断地移去这些热量,或者利用冰的熔化或干冰的升华吸收这些热量。
㈧ 简述B737飞机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飞机空调系统是飞机中一个重要的系统,其基本任务是使飞机的座舱和设备舱在各种飞行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环境参数,与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人员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以及设备的正常工作有着直接关系。空调系统遍布飞机驾驶舱、客舱、货舱和电子设备舱等,管路、部件、系统结构繁多,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在飞机维护工作中,空调系统始终是故障率最高的一个重要系统。曾经与在其他航空公司工作的同学讨论过空调系统故障率的问题时,均反映对飞机空调系统的故障处理,占据了飞机维护工作的大部分时间,特别是夏季暑运期间,作为航空公司盈利的主要时间段,由于空调系统故障,大大降低了航班正常性,影响了是最终盈利。由此可见,空调系统的有效维护始终是一个行业内普遍难题。
A320飞机的空调系统能给驾驶舱和客舱提供选定的温度,补充新鲜的空气,保证机组和旅客的舒适性。本文简单介绍A320飞机空调系统的组成和其工作原理,收集一些有关A320飞机空调系统的故障实例,分析和总结了A320空调系统的主要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案。在提高对A320空调系统的了解同时,也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参考资料,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1.1 空调系统产生的原因
早在1909年8月法国的飞行员路易.布莱里奥成功飞越英吉利海峡,由于当时飞机的飞行高度不高,飞机的承载效率不高,飞机的技术不够成熟。因此在早期的航空飞行员与旅客只能裹着厚厚的保暖服飞行,直至1936年空调系统开始装载在飞机上,飞行员们和旅客才能从极端的飞行环境中解脱出来。由于空气是有重量的,所以能产生压力,地球引力的作用是使空气分布很不均匀,越接近地球表面空气的密度也越大,所以大气的压力也越大,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压力下降。
低气压对人体本身也有危害,随着大气压力的降低,人体会出现高空的胃肠胀气、组织气肿等高空减压症。压力降低,体内的气体过饱和游离形成气泡,阻碍血液流通并压迫神经,导致关节和头部疼痛,若高度升至19200米时,大气压力为47m m H g,水的沸点为37℃,这等于人体的正常体温,如果人体暴露在该环境下,体内的液体将会沸腾汽化导致皮肤水肿,人体温度将降低至难以生存。
高空环境的另外两个因素是缺氧和低温,平流层的温度大致在-56.5℃;飞行高度增加,大气压力减少,空气密度减少,单位体积的空气含量减少至直接导致人体血液中的氧气饱和度降低,从而导致高空缺氧。从6km高度属于严重缺氧高度,会发生身体代谢功能严重障碍;到7km高度,人体的代偿活动已不足以保证大脑皮层对氧的最低需要量,人大脑会迅速出现意识丧失,产生突然虚脱。
民航客机一般在对流层飞行,对流层的特点是:空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均匀降低,平均梯度为6.5℃/km;空气湿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减小。高度为6km时,水蒸气含量只有地面的1/10,高于9km后,大气中含水量极少;大气中的固态杂质也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减少。大气压力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给飞行带来的主要困难是缺氧和低压,此外,压力变化速率太大也会给人的生理造成严重伤害。
从1903年莱特兄弟进行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成功的将飞机飞离地面几米高,到今天的民航固定翼客机运行在一万米高空左右的对流层到平流层底部。为使驾驶员能够生存并提高驾驶时的舒适度以及提高座舱的舒适度,空调系统在飞机上的运用随着飞行高度、飞行速度的增加也在不断革新。空调系统的作用是:产生压力、调节温度、提供氧气。
1.2 空气循环制冷系统的优点
飞机上使用的制冷系统有空气循环和蒸发循环两种基本类型:空气循环制冷系统是以空气为制冷工质,以逆布雷顿循环为基础的;蒸发循环制冷系统是以在常温下能发生相变的液态制冷剂为工质,是建立在卡罗循环的基础上的。两者的区别在于:空气制冷循环中空气不发生相变,无法实现等温吸热;空气的节流冷效应应很低,降压制冷装置是以膨胀机代替节流阀。
目前大型飞机都是采用空气循环系统制冷的,该系统有冷热两部分气体管路组成,两支管路的气体都是来自发动机的压气机引气,飞行员根据季节特点及航路中的不同需要,旋转空调面板的温度调节旋钮到合适的位置,温度控制器接到飞行员的输入指令后,与接收到的管道温度传感器和座舱温度传感器进行比较,是加温还是降温,从而控制到达混合室的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比列,得到满足人体生理和工作需要的座舱空气。
热通道较简单,就是发动机引来气体中的一部分,经过调节活门直接到达输送到混合腔的通路,各种空气循环制冷系统主要冷路的设计实现上,根据冷路系统中涡轮冷却器的类型可将空气循环制冷系统分成三类:涡轮风扇式、涡轮压气机式及涡轮压气机风扇式。其中涡轮压气机风扇式制冷系统是前两者的组合,结合了前两者的优点。
目前飞机上制冷主流采用的都是空气循环,其优点在于:第一制冷工质的环保和无变相变性。空气是天然的工质,无毒无害,对环境没有任何破坏作用,而且可以随时实地自由获取。制冷循环中空气只起着传递能量的作用,无论是它的化学成分还是物理相态都不发生变化,这是区别于其他工质作为制冷剂的制冷循环的最明显的特征。采用节能的直接冷却系统,空气即使制冷剂又是载冷剂,供冷无需热交换器,冷空气直接进入需要冷却的环境消除热负荷,系统正压。
运用在航空上,就地取材,省去了单独的压缩机以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压气机代替,同时也解决了客舱增压及换气的问题。第二制冷范围宽,低温下运行性能优良。空气制冷循环可以满足零摄氏度以上负一百四十度的要求,尤其在-72摄氏度以下时其制冷性能比蒸发循环系统好,而现代大型飞机运行时从地面到一万米高空,温度变化很大从而空气制冷循环机较宽的温度制冷范围刚好满足其要求。第三空气制冷设备可靠性高、维护方便,空气制冷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安全性好,制冷剂可随时随地自由获得补充,不必担心泄漏问题;另外空气制冷循环装置拆装、移动方便,无需回收制冷剂,便于维护。
A
㈨ 烃冷凝器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㈩ 制冷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是什么
主要部件组成
制冷系统由制冷剂和四大机件,即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组成。一般制冷机的制冷原理压缩机的作用是把压力较低的蒸汽压缩成压力较高的蒸汽,使蒸汽的体积减小,压力升高。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较低压力的工质蒸汽,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压力较高的液体,经节流阀节流后,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蒸汽,再送入压缩机的入口,从而完成制冷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