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某同学制作了如图119所示的净化装置实验时他设计了如下表格

某同学制作了如图119所示的净化装置实验时他设计了如下表格

发布时间:2022-08-03 12:34:34

A. 100分求一个化学实验!!

1.D 2.B 3.D 4.C 5.A 6.D 7.BC
1.(2007北京卷)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
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气体是
① CO、O2 ② Cl2、CH4 ③ NO2、O2 ④ N2、H2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2007北京卷)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
A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升高至65℃以上,
溶液变澄清。 C6H5ONa溶液
B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Na2SiO3溶液
C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a(ClO)2溶液
D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Ca(OH)2溶液
3.(2007四川卷)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 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4.(2007天津卷)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ZnSO4溶液,将l0 g ZnSO4•7H2O溶解在90 g水中
B.欲制备F(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C.为鉴别KCl、AICl3和MgCl2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D.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5.(2007年江苏)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人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B.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C.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6.(2007年江苏)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巳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7.(2007年江苏)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H2产生
B.电解初期,主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 CuSO4+H2↑
C.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
D.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不断增大
8.(2007年江苏10分)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
4NH4++6HCHO=3H++6H2O+(CH2)6N4H+ [滴定时,1 mol(CH2)6N4H+与 l mol H+相当],
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I 称取样品1.500g。
步骤II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 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
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 色变成 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mol•L-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9. (2007年江苏(12分)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增塑剂、香料、粘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常采用如下反应: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等。
(2) 若用右图所示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偏低,
其原因可能为 、
等。
(3)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 、 等问题。
(4)目前对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表明质子酸离子液体可用作此反应的催化剂,
且能重复使用。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质的量混合)

①根据表中数据,下列 (填字母)为该反应的最佳条件。
A.120℃,4h B.80℃,2h C.60℃,4h D.40℃,3h
② 当反应温度达到120℃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为
10.(15分)(2007山东卷) 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
(1)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 。
(2)若将(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 ,负极反应 。
(3)腐蚀铜板后的混合溶液中,若Cu2+、Fe3+和Fe2+的浓度均为0.10 mol•L-1,请参照下表给出的数据和药品,简述除去CuCl2溶液中Fe3+和Fe2+的实验步骤: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 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时的pH
Fe3+
Fe2+
Cu2+ 1.9
7.0
4.7 3.2
9.0
6.7
提供的药品:Cl2 浓H2SO4 NaOH溶液 CuO Cu
(4)某科研人员发现劣质不锈钢在酸中腐蚀缓慢,但在某些盐溶液中腐蚀现象明显。请从上表提供的药品中选择两种(水可任选),设计最佳实验,验证劣质不锈钢易被腐蚀。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劣质不锈钢腐蚀的实验现象: 。
11.(16分) (2007山东卷)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

(1)若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填代号)。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现象是 。
(2)停止CO和CO2混合气体的通入,E内放置Na2O2,按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O2,并用O2氧化乙醇。此时,活塞a应 ,活塞b应 ,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 (填代号),m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加浓氨水,圆底烧瓶内改加NaOH固体,E内放置铂铑合金网,按A→G→E→D装置顺序制取干燥的氨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
①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 。
②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证明氨气具有 性。
12.(8分)(2007山东卷)工业上对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电解饱和食盐水常用离子膜电解槽和隔膜电解槽。离子膜和隔膜均允许通过的分子或离子是 。电解槽中的阳极材料为 。
(2)本工艺流程中先后制得Br2、CaSO4和Mg(OH)2,能否按Br2、
Mg(OH)2、CaSO4的顺序制备? ,原因是 。
(3)溴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故可用于萃取溴,但在上述工艺中却不用四氯化碳,原因是 。
13.(2007天津卷)(19分)二氯化二硫(S2C12)在工业上用于橡胶的硫化。为在实验室合成S2C1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① 将干燥的氯气在110℃ ~ 140℃与硫反应,即可得S2C12粗品。
② 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化学性质
S 112.8 444.6 略
S2C12 -77 137 遇水生成HCl、SO2、S;
300℃以上完全分解;
S2C12 + C12 2SCl2

设计实验装置图如下:

⑴.上图中气体发生和尾气处理装置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改进后的正确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⑵.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C、D中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⑸.如果在加热E时温度过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F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S2C12粗品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填写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提高S2C12的纯度,关键的操作是控制好温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07四川卷)在实验室堕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 ① 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30%KOH 溶液.并置于水浴中; ③ 的试管里盛有15mL 8 % NaOH 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 ④ 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 ⑤ 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 l )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人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坡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人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 与② 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 2 )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 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右图中符合该
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5分)在室温和大气压强下,用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测得a g含CaC290%的样品与水完全反应产生的
气体体积为 b L。现欲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某
电石试样中CaC2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CaC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① 。
⑵若反应刚结束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这时不能立即取出导气管,理由是② 。
⑶本实验中测量气体体积时应注意到的事项有 ③ 。
⑷如果电石试样质量为 c g。测得气体体积为d L,则电石试样中CaC2的质量分数计算式
W(CaC2)= ④ 。(杂质所生成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16.(2007福建卷)(15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体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⑴ 盛浓硫酸的装置的用途是 ;
盛NaOH溶液的装置的用途是 。
⑵ 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⑶ 仪器C中加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
其目的是 。
⑷ 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
g-ab 。
⑸ 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 。
能证明混合气中含H2的实验依据是 。
17.(2007北京卷)(13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 a.常见双原子单质分子中,X分子含共价键最多。
b.甲分子中含10个电子,乙分子含有18个电子。
(1)X的电子式是 。
(2)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甲。

①在图中方框内绘出用烧瓶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
②试管中的试剂是(填写化学式) 。
③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3)磷在Z中燃烧可生成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产物丁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不全是8电子结构,丁的化学式是 。
(4)n mol丁与n mol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4n mol乙和另一化合物,该化合物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174倍,其化学式是 。
18.(2007北京卷)(17分)
某课外小组对一些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
(1)下表为“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将打磨过的铝片(过量)放入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 产生气泡,析出疏松的红色固体,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反应结束后分离出溶液备用

红色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置于潮湿空气中。 一段时间后固体由红色变为绿色[视其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按反应类型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置换反应 ;
化合反应 。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上述实验分离出的溶液,两极产生气泡。持续电解,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解释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工业上可用铝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反应来。
① 用铝与软锰矿冶炼锰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② MnO2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若将适量MnO2加入酸化的H2O2的溶液中,MnO2溶解产生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8.(10分)(1)①偏高②无影响③B④无 粉红(或浅红)(2)18.85%
9.(12分)(1)增大乙醇的浓度 移去生成物
(2)原料来不及反应就被蒸出 温度过高,发生了副反应 冷凝效果不好,部分产物挥发了(任填两种)
(3)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液(或造成环境污染) 部分原料炭化 催化剂重复使用困难 催化效果不理想(任填两种)
(4) C 乙醇脱水生成了乙醚
10.(1)2Fe3++Cu=2Fe2++Cu2+
(2)装置图

正极反应:Fe3++e-=Fe2+(或2Fe3++2e-=2Fe2+)
负极反应:Cu=Cu2++2e-(或Cu-2e-=Cu2+)
(3)①通入足量氯气将Fe2+氧化成Fe3+;②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至3.2~4.7;
③过滤[除去Fe(OH)3]
(4)CuO+H2SO4=CuSO4+H2O
CuSO4+Fe=FeSO4+Cu,不锈钢表面有紫红色物质生成。
11.(1)ACBECF;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混浊。
(2)关闭;打开;k;m;2CH3CH2OH+O2 2CH3CHO+2H2O
(3)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氢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O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 还原。
12.(1)阳离子(或Na+);钛(或石墨)
(2)否。如果先沉淀Mg(OH)2,则沉淀中会夹杂有CaSO4沉淀,产品不纯。
(3)四氯化碳萃取法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
13.(19分)⑴.用导管将A的上口和B相连(或将A换成恒压滴液漏斗)(1分)
在G和H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2分)
⑵.MnO2 + 4 H+ +2 C1- == Mn2+ + C12 ↑+ 2H2O
2 S + C12 S2C12 ⑶.饱和食盐水(或水) 浓硫酸
⑷.分液漏斗 蒸馏烧瓶 导气、冷凝 ⑸.产率降低 有固体产生(或其他正确描述)
⑹.SCl2、C12、S(任写其中两种即可) 控制浓盐酸的滴速不要过快
14.( 18 分)( l )分液漏斗 B
( 2 )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 M 过滤
( 3 ) Cl2 + 2OH-=ClO- + Cl一+H2O
( 4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
黄绿 继续通入的氯气溶于水使溶液呈黄绿色
15.(15分) ⑴CaC2+2H2O=Ca(OH)2+C2H2↑
⑵因为装置内气体的温度没有恢复到室温,气体压强还不等于大气压强。
⑶ 待装置内气体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后,调节量筒使其内外液面持平。
⑷ a×d b×c ×90%
16.(15分)(1)除去水蒸气 除去CO2
(2)氧化铜CuO CuO+H2 Cu+ H2O CuO+CO Cu+CO2
(3)无水硫酸铜(CuSO4) 检验CO2
(4)(g-ab)―kj―hi―cd (或dc)―fe―lm
(5)原混合气体中的CO2已被除去,其中CO与CuO 反应生成的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原混合气体中的H2O已被除去,其中H2与CuO 反应生成的H2O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17.(13分)
(1)

(2) ①

②NH4Cl、Ca(OH)2 (合理答案均给分)
③NH3•H2O NH4++OH-(3)PCl5(4)P3N3Cl6
18.(17分) (1) 2Al+6H+===2Al3++3H2↑或2Al+3Cu2+===2Al3++3Cu
2Cu+O2+H2O+CO2===Cu2(OH)2CO3
(2)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消失
Al3++3OH-=== Al(OH)3↓ Al(OH)3+OH-=== AlO2-+2H2O
(3) ①3MnO2+4Al=== 3Mn+2Al2O3
②MnO2+H2O2+2H+=== Mn2++O2↑+2H2O
易考网络:www.ekaonet.com (供稿)

B. 15道初二物理题

整个网络上还找不到15道初二物理题吗?
2007年中考物理新题型--力学部分2
1、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生活中经常用到它. 工人师傅小波和小新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将同样的物体搬上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方法不可以省力,但能省功
B.甲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
C.乙方法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D.乙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
(1)小李同学在测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使用图a所示的装置,他将木块从斜面底部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方向匀速拉到顶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请将在下面的表格中填上有关数据。

木块重
G/N 斜面高
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η
2 0.2 0.5
(2) 小李同学认为摩擦是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他用小车代替木块重做上面的实验,并采取其它措施减小摩擦力的影响,分别将小车沿不同长度的斜面拉上同一高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小车重
G/N 斜面高
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η
6 0.2 2.5 0.5 1.2 1.25 96%
6 0.2 1.3 1 1.2 1.3 92%
6 0.2 0.9 1.5 1.2 1.35 89%
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得出:
使用斜面时越省力就越要 移动距离。若忽略摩擦,小车重G、斜面高h、沿斜面方向的拉力F、斜面长s这几个量的关系是: 。
答案:C
(1)
木块重
G/N 斜面高
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η
2 0.2 1 0.5 0.4 0.5 80%
(2) 多 Fs=Gh

2、课题:研究与力有关的现象
⑴.为了研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小组回顾了真空是否传声的探究: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使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发现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进一步推断,当罩内完全没有空气时,声音将完全_______。
⑵ .小组类比声音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小李让成5N 的小车沿斜面从同一高度自由滑下,让它以相同的初速度v0 在不同的平面上向前运动,得到如下实验记录,其中有1处未完成,请你在表格中补充完整:
表面 毛巾 棉布 木板
摩擦力 最大 较大 最小
小车运动距离 最近 较远 最远
小车运动时间/s 4 6 8
小车速度变化 速度从v0均变为0
①由此推断,当摩擦力为零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力为 ,将做 运动。
②小张还由此反向推断: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越大,速度变化越大。她的说法不正确,请你帮她将错误之处圈出来,并在其下方改正。

⑶. 小马用如图滑轮组抬高重5N 的小车.若不考虑摩擦和绳重,请你计算下列问题:
①若不计动滑轮重量,绳子自由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大?
②若考虑动滑轮重量,此时弹簧侧力计的示数是2.5N ,则该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③当动滑轮总重超过多少时,使用该滑轮组提该小车不再省力?

⑷.某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 ,若想用它来称量重约为15N的重物,应怎样来称量?手边现有铅笔一支、铁钉一个、铁丝一段,请你说明称量方法及其物理原理。(不计器材自重和摩擦)

答案:(1)消失 (2)①零;匀速直线运动 ②大;快(或相同时间内速度大)
(3)1.25;50%;15N (4)略

3、小明学过机械效率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倾斜程度与斜面的机械效率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他做了在斜面上匀速拉动物块的探究实验,如图,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
次数 斜面的
倾斜程
度 物体重
G/N 物体上
升高度
h/m 沿斜面
拉力
F/N 物体移
动距离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

1 较缓 5.0 0.1 1.6 0.5 0.5 0.8 63%
2 较陡 5.0 0.15 2.2 0.5 0.75 1.1 68%
3 最陡 5.0 0.25 3.1 0.5
(1) 第3次实验添入表格中的数据:有用功为 J,
(2)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陡,越 ;
(3)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

(4) 如果小明还想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实验时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
.

答案:(1) 1.25 1.55, 81%或80.6%
(2) 费力 或不省力
(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
(4)斜面的倾斜程度、斜面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某桥梁施工队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打捞沉在水底的工件。已知工件的体积是0.16m3,密度是3.5×103kg/m3,滑轮组向上匀速拉动浸没在水中的工件时,人在绳子的自由端施加的拉力F=1700N。(不考虑摩擦及水的阻力,g取10N/kg)求:
(1)工件的质量是多少?工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滑轮组向上匀速拉动浸没在水中的工件时,机械效率是多大?
(3)工件从水里升到水面上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如何变化,并分析原因。

答案:(1)m=ρV=3.5×103kg/m3×0.16m3=560kg
F浮=ρ液gV排=1×103kg/m3×10N/kg×0.16m3=1600N
(2)F=G-F浮=mg-F浮=560kg×10N/kg-1600N=5600N-1600N=4000N
η=(W有用/W总)×100%=(F′×h)/(F×s)×100%=(F′×h)/(F×3h)×100%=(4000N/1700N×3)×100%=78.43%
(3) η将变大
η=W有用/(W有用+W额) ×100%,W有用增大,而W额不变,所以η变大

5、超高压水切割又称“水刀”,它是将普通水经过多级增压后,通过一个极细的喷嘴喷出一道高速”水箭”,对切割表面产生108~109Pa的压强。工业上常用来切割大理石、钢板等坚硬物体。下表是某高压水切割机技术参数:
型号 压强
(MPa) 喷嘴横截面积(m)2 排量
(L/min) 油泵电机功率
(kw) 换向方式 电源
(V)
2230 300 5×10-8 2.7 22.5 电子 380
表中“排量2.7L/min”表示每分钟从喷嘴中喷出水2.7升。1MPa=106Pa, 1L=1×10-3m3.求:
(1)“水刀”有纯水切割和加磨料切割(磨料为密度大于水的石英砂、金刚砂)两种。高速水流能切割坚硬物体是因为高速水流具有较大的 ,加入磨料后切割能力大大提高了是因为 ,

(2)若不考虑水从喷嘴喷出后横截面积的变化,高压水流对切割面的压力为多大?

(3)高压水切割机的切割效率?
答案(1) 动能; 速度一定时流体的质量增加从而动能增大
(2)喷出水流横截面积S=5×10-8m2
由p= 得:F=pS=300×106×5×10-8N=15N
(3) 解法一: 排量Q=
水喷射速度 υ=
水刀有效功率P/ =Fυ=15×9×102W=1.35×104W=13.5 KW
切割效率
解法二:
水刀有效功率 ……①
而排量 ……②
又 F=pS …③
由①②③得:

切割效率

6、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解答后面的问题:
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种植物都具有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个水分的运输和散失的过程.蒸腾过程如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蒸腾作用对植物体具有重要的意义:①降低植物的温度,②促进根吸收水分,③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植物一天中蒸腾作用的变化规律是:日出后,蒸腾作用随之增强,到午后三时左右达到最高峰,三时以后,植物体内的水分减少,气孔逐渐关闭,蒸腾作用随之下降,日落后蒸腾作用降到最低点.
(1)你认为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及其周围环境的温度的物理原理是

(2)根据短文,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有: ;
(3)设一棵树的树叶平均高度为5m,它一生中共蒸腾了200t水,请计算这棵树对这些水所做的功(g=10N/Kg).

答案:(1)液体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2)光线强弱、温度高低等;
(3)W =Gh=mgh=200×103kg×10N/kg×5m=107J.

7、我们玩溜溜球时发现,如果不用力将球向下掷出,球就不能自动回到手中.同样在做如图所示的实验时,也会发现摆球每次上升的高度都比前一次要低些,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以下三步实验操作:
步骤一:让铁球甲从斜面F点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使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B。
步骤二:让铁球甲从斜面E点滚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使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C。
步骤三:换一铁球乙(m乙>m甲)从斜面上F点滚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D
分析步骤一、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步骤一、三,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析步骤一、二,得出的结论是:质量一定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或质量一定的物体,动能和速度有关)
分析步骤一、三,得出的结论是: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或速度相同的物体,动能和质量有关)

8、为纪念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100年前完成的三项重大科学发现,联合国把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在纪念活动中,小利同学将他近期发明的令人称奇的“关门装置”(如下图)展示给大家。

(1)根据图中场景,请你从A.B.C.D.E、F、G中任选三个环节,指出各自涉及的物理知识。

(2)要保证“关门装置”能顺利工作,各环节的设计应符合一定的要求。请你针对其中的两个环节,谈谈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

答案:本图中共有七个环节,在此以A为例做答案
(1)在图中的A环节,小孩剪断线后,由于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气球将上升而碰撞转板一端,使其发生倾斜。
各环节涉及的物理知识有:A.浮力 B.杠杆 C.减小摩擦 D.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E.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F.杠杆 G.机械能转移
(2)在环节A中,氢气球对转板的作用力应足够大,才能使转板转动。

9、驱车沿武汉绕城公路(简称外环)行进,会看到全长188km的现代化高速公路两侧,各有100m宽号称“中华第一环”的武汉环城森林生态绿带。
(1)专家测算,环城绿化带树苗长成浓荫后,绿化带常年涵养水源泉相当于一座容积为1.14×107m3的中型水库,由于水的比热容大,能使武汉城区夏季高温下降1℃以上,有效缓解日益严重的“热岛效应”。若这个“水库”水温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完全被质量相等的干泥土吸收,可使干泥土温度上升 ℃。〔C泥土=0.84×103J/(㎏•℃),C水=4.2×103J/(㎏•℃)〕
(2)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的 产生的,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条100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分贝,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
中降低噪声的。
(3)“外环”全线贯通后,小刚全家利用星期日乘车沿“外环”观光,假如车中“速度计”的示数如下图所示,他们沿“外环”游玩一周所用的时间为 h。途中小刚用“傻瓜相机”在同一地点对同一景物拍下了两幅照片,如图所示,拍摄 照片时,镜头景物远一些。

答案:(1)5;(2)振动;传播过程;(3)3.76;乙。

10、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气缸活塞面积为30cm2,一个冲程活塞在气缸中移动的距离是50mm,满负荷工作时做功冲程燃气的平均压强为9.0×lO5Pa,飞轮lmin转动1800周,当汽油机满负荷工作时(不计摩擦),求:
(1)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力;
(2)一个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做的功;
(3)汽油机的功率.
答案:(1)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力:
F=Ps=9.O×105Pa×30×10-4m2=2.7×103N
(2)燃气对活塞做的功:W=FS=2.7×103N×50×10-3 m=135J
(3)1分钟内燃气对活塞做功的次数:n=1800/2=900
汽油机的功率:P=W 总/t=135×900 J/60 s=2025W

地区的平均风速是6m/s,已知空气的密度是1.2kg/m3.此地有一风车,它的车叶转动时可以形成面积约为1200m2的圆面,求:
(1)平均1s时间内有多少质量的气流冲击风车车叶形成的圆面?
(2)已知lkg空气以这样的速度运动时具有的动能为18J,假如这个风车能将流过此圆面
内气流动能E动的10%转变为电能.则该风车平均每秒钟发出的电能E电是多少?

答案(1)V =Sl = Svt = 1200m2×6m/s× 1s = 7200m3
m = ρV = 1.2 kg/m3× 7200m3 = 8640 kg
(2)E动=8640× 18J = 155520J)
E电=ηE动= lO%×155520J = 15552J

11、杨洋同学家原来是用液化石油气烧水的(每天至少用65℃的热水100kg),参加“探究性学习”活动后,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制作了一台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这台热水器6月份平均每天可将100kg水从15℃升高到65℃.
(1)若液化石油气的热值为8.0×107J/kg,改用太阳能热水器后,6月份平均每天可节约液化石油气多少千克?[液化石油气燃烧放热的70%被水吸收、C水=4.2×103J/(kg•℃)]
(2)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比使用燃料烧水,除了节约能源外,还有哪些优点?(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1)Q吸=Cm(t-t0) =4.2×103J/(kg•℃)×100kg×(65℃-15℃)=2.1×107J,由题意得

=0.375kg
(2)答:优点有:①无污染 ②安全 ③光能取之不尽
12、阅读图文,回答问题。
与 伟 大 同 行
这是一个著名物理学家发现一个伟大定律的实验装置!仔细观察后回答:

(1)装置中的两个配重的重量不等,释放后大配重下降,小配重上升;通过反复对调左右两个配重,会使动叶轮不停地转动,从而导致热量计中水的温度________(填变化情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科学家某次测得了的数据如下:
小配重重力G小=100N,
大配重重量G大=520N
每升降一次配重各自移动的距离h=1m,
热量计中水的质量m=500g,
升降次数与水温变化的关系:
升降次数 1 2 3 4 5 6
温度变化/℃ 0.2 0.39 0.59 0.78 0.98 1.18
通过分析数据,科学家得出了结论:在上述现象中能量是守恒的!请你帮他补出计算、判断过程(只需分析一次实验):
(3)本实验中的误差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
(4)知道吗?那个著名物理学家叫焦耳!那个伟大的定律叫能量守恒!刚才你所经历的正是这个伟大工作的一个缩影。对此谈谈你的感受: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温升高;对水做功,水的内能增加;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W=G•h=420N×1 m=420J;
Q=C•m•(t0— t)
= 4.2×103 J/ kg•℃×0.5×0.01=420J
W=Q
(3)克服摩擦做功消耗一部分能量; (4)略

13、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WWW)
(1)有人根据古埃及文明发展史推测,描绘了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时的一个场景(图a). 在这个场景中,运用到的物理知识有:① ;
② .
(2)如图b展示了一个极具想象力的设想,其大意是:
上面水池中的水流下来,冲击叶轮转动;叶轮带动打磨轮和水泵的轴转动;人利用打磨轮打磨工件,同时,运转的水泵又把流到下面水池中的水抽到上面的水池中……,只要一开始在上面水池中注满水,就能通过水的上下循环,使机器不停地工作.
①你认为,上面水池中流下来的水,能否被水泵全部抽送到上面水池中?并说明理由:

.
②这个设想曾得到不少人的赞许,并把这个装置誉为“永动机”.请运用你掌握的知识,说明这个装置是否真能“永动”:

(3)如图c是舞台幕帘. 幕帘有两片,其左右两边侧(c、d)两端固定,“帘门”滑环上的两根线(图中a和b)与上方水平牵线连结. 当控制电动机作顺时针旋转时,“帘门”向两侧分开,反之就向中间合拢. 请按上述要求,分别将a和b两个线头连接到上方水平牵线上.

答案:(1)①杠杆原理(或“杠杆”、“省力杠杆”)
②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或“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滚动摩擦小”)
(2)①不能 因为,高处水池中水的重力势能,只有部分转化为叶轮的动能;而叶轮的动能部分用来打磨物体及转动部分摩擦做功,不会全部提供给水泵用来提升水。或简答为“用于水泵提升水的能量只是从上面流下的水的动能的一部分”。
②不能 由于从上面流到下面水池中的水不能全部被抽送到上面的水池中(或“对外做功消耗能量”、“用来打磨物体消耗能量”、“克服装置的摩擦要消耗能量”),上面水池中的
(判断正确得1分;说理正确,得1分)
(3)图略,a接下面的牵线,b接上面的牵线。

C.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题

1 W=Pt=168*10=1680J
2 W=FS'=2FS=2*F*2=1680J
F=420N
N=G-F=80N
p地=N/S=2000pa
G物复=p物Vg=800N
G物+G动制=2*F
G动=40N
3 F浮=p水Vg=400N (设g=10)
G物+G动-F浮=2*F'
F’=220N
效率=(G物-F浮)*h/(F‘*2h)=90.9%

D. 求解答过程: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

(1)①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管A和管B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② 液面上升, 水通电分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使AB管内压强增大,把水压入C管中,所以C管内液面上升
(2)氢气和氧气的密度比水小,且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或氢气和氧气难溶于水或氢气和氧气不易溶于水)。
(3) 带火星的木条

E. 某同学制作了如图1-19所示的净化装置,实验时他设计了如下表格。

题目:为了对污水的净化开展有关探究,小星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净化装置回,实验答前他设计了如下表格

水体指标 水中漂浮物 水的pH 水体的浑浊度 …
净化前
净化后
(1)利用小星制作的装置,你觉得上述三项水体指标在净化前后不会有明显变化的是______.
(2)为了进一步说明该装置的净化效果,请你帮助小星再列出一项需要比较的水体指标______.
答案
(1)经过图示的净化装置,水中的漂浮物以及水的浑浊度都会发生改变,但水的pH不会改变;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污水的颜色会发生改变,所以还需要比较的水体指标是污水的颜色;
故答案为:(1)水的pH;
(2)污水的颜色.

F. 初二物理题

寒假作业(实验)
一、光学实验
(一)光沿直线传播
1、(1)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
①该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
②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将点燃的蜡烛置于自制的小孔成像仪前,调节二者的位置,在屏 上得到如图2所示的蜡烛清晰倒立的像,请在图中确定成像仪上小孔O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若将蜡烛靠近成像仪少许,蜡烛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009年7月22日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本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日全食,图甲是某校同学用一盆墨水观察到的日食奇观,产生日食的原因是光沿________传播,当我们位于乙图中的________区域时,就能看到日全食现象。

(二)光的反射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9所示的实验。
①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
②小红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她将纸板B向后折,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三)平面镜成像
1、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B.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前应先将点燃
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请同学们回忆下列三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并完成填空:
(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如果在像A所示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A′,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
(2)如图是探究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装置。为了观察到光在水中是沿 传播的清晰路径,老师会在水中滴入几滴牛奶;那么,为了观察到光在空气中传播的清晰路径,则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3、小明利用如图16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你解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为了能确定 ,能比较 。
(2)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观察蜡烛B是否与蜡烛A所成的像 。
4、用右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甲图中的B表示研究对象“平面镜”,应选择
(填“梳妆用小方镜”或“平板玻璃”)来做。
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
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乙,实验能否成功?
说出理由: 。
5、石林中学的张江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7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张江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__(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_____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6、如图28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 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
察到;
(2)记录;
(3)量出的距离.
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
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
(四)光的折射
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入射角i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折射角 6.7° 13.3° 19.6° 25.2° 30.7° 35.1° 38.6° 40.6°
(l)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b.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凸透镜成像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①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16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______。
②如图16所示,,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蜡烛应向______移动,光屏应向_____移动。(填“左”或“右”)

2、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5cm。
全品中考网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18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若固定蜡烛和光屏不动,向 (选填“右”或“左”)移动凸透镜到另一位置,还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时所成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3、同学们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选用的器材有: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
①实验探究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②器材调好后,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向凸透镜移动,调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测出了不同位置时像的高度,并将数据填在下表中。凸透镜的焦距f =10cm.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60 30 20 15 12
像的高度h/cm 0.4 1 2 4 10

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就越大。他们得出的结论完整吗?
(填“完整”或“不完整”),理由是: 4、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
(1)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灯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热学实验
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9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 ”、“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 ,内能增大。
(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 段吸收的热量较多。
2、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全品中考网

A B C D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 (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 “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3、小海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是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1)水是沸点是________0C,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
(2)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0C左右。
(3)沸腾前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图中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如果测量方法正确,你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三、电学实验
1、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去靠近不带电的导体B,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请用“+”或“-”在导体B的两端大致标出所带的正负电荷。

2、小明等3人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其实验过程如下: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将第一次测出的电流填入下表:
A处的电流IA B处的电流IB C处的电流IC
第一次测量 0.1 0.12 0.22
第二次测量 0.2 0.24 0.44
第三次测量 0.25 0.3 0.55

全品中考网
(2)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来重复实验,完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
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
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灯泡(规格不同)
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步骤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
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
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知
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____来进行的,实验的结论是: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_____。
四、其他
1、小明通过学习得知:一般情况下,水的质量一定时,加入食盐的质量越多,溶液的浓度就越高.他想探究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的猜想是:
a.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b.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金属片之间的距离有关.
c.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温度有关.
小明利用水、食盐、烧杯、小勺子、电源、刻度尺、小灯泡、金属片、酒精灯等器材,设计了如图13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全品中考网

实验次数 加入食盐量 两金属片AB间距离/厘米 灯泡亮度
1 1/4勺 2 微亮
2 1/2勺 2 较亮
3 1/4勺 1 较亮
4 1/2勺 1 很亮
(1)比较实验次数1和2可验证猜想___________(选填“a”、 “b”或“c”) 。
(2)这个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我们所学的实验中,很多也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请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认为用电流表代替小灯泡也能进行实验,你认为___________(选填“可 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现有的装置和器材,请你对猜想c进行探究验证。
①实验步骤:用酒精灯加热食盐水溶液,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全品中考网
②你怎样对该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5)请你提出一个新的猜想:溶液的导电性能可能还与__________有关。
2、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采取了下列措施(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在路基的坡面上铺设一层遮阳板,减小太阳的辐射加热,可防止“冻土”液化
B.路基两旁插有很多管形“热棒”,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
C.“热棒”中氨气上升到上部会液化,液化会吸热
3、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操作的规范性等都很重要,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1)两容器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室温下放置几天后,两者的质量都明显减少,且酒精减少得更多,如图甲所示。某同学由此得出“酒精比水蒸发得更快”的结论。但是另一位同学认为不能得出该结论,其理由是实验中没有控制 ▲ 相同,因此无法比较蒸发快慢;

图发不进来,邮箱给我,我给你发过去

G. 急!!!!!!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 (关于能)

初中实验探究题;
1 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做出了如下猜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A、液体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D、液体的种类
(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阴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酒精的多少,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 (选填A、B、C或D)(2)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
2 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和处理数据,在已有大量数据时,要想更容易地了解概况并找出规律,对数据的处理方法显得十分的重要。下表给出的是大气压跟对应高度的一些测量数据:
高度/Km 0 2 4 6 8 10 12
大气压/kPa 101 80 62 47 36 26 19
请你采用所学过的方法,或自己创造的方法(只写出一种),形象、准确地表示出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情况,根据你对数据的处理分析,你认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什么规律?若某地的大气压强为7.0×104Pa,请你推测一下当地的高度为多少?
3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做“研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下表给出了实验中所用到的导体情况,选择了C、F两根导体进行对比,是为了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 是否有关;选择C和 两根导体进行对比,是为了研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为了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择的两根导体是 (填写导体代号)。
4现有电压不变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已知最大阻值为R0)和待测电阻Rx各一个,导线若干。请你按照要求设计出三种测Rx阻值的不同方案的电路图。(1)每种电路图只允许任选电流表、电压表其中一种;(2)在同一电路图中,电表位置固定不动。
U=6v
表二 电阻/ 5 10 15
电流/A 1.2 0.6 0.4
R=5Ω
表一 电压/ V 2.0 4.0 6.0
电流/A 0.4 0.8 1.2
5: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同学们设计如图甲电路图,其中R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实验后,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1)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
由表一可得: ;由表二可得: 。
(2)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先用5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再换用10Ω的定值电阻时,某同学没有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那么,合上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将 6V(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此时,应向 (填“右”或“左”)调节滑动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6V。
(3)若在接R处用Rx进行替换后,电压表和电流表如图乙示,则Rx= 。
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激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一纸上画出一条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7 为了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不同的圆柱体竖直放置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1、2、表3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材料的密度和高度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底面积 (选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3)请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7(或2与8,或3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4)进一步比较分析表1、表2、表3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1、表2或表3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
b:分析比较表1、表2和表3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
8、如图示,为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的实验装置,木块A重10N,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0g,小明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先使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记下一组实验数据;然后在木块上逐渐增加砝码,仍使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得到两组实验数据并全部记录在下表中。

(1)根据二力平衡完成表格中的空白
(2)根据上述实验,并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3)为了验证滑动摩擦力跟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实验还需要增加器材 。
9、现有如下器材:天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一端扎有橡皮膜)。烧杯,水,细线,金属块和盐水,要求:探究出三种测定盐水密度的方法;写出每种方法选择的器材,测量步骤,所测量的物理量,并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写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
10、如图示。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进行了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 装置,实验2是用 装置做实验;实验3是用 装置做的实验。
(2)通过实验1和试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3)比较实验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11、在物理课外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老师拿出一架天平、一个量筒、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些水和一些小玻璃球,让大家自行设计实验测得小玻璃球的密度。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太简单了,可细心的小明发现老师没有给砝码,一问才知道是老师故意不给的,小明想了一会儿,又向老师要了一支滴管,就动手操作并很快得出结果,请你说说小明是怎样测出小玻璃球密度的,他向老师要滴管的目的是什么?
12、(2001南京)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三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图示,是他们所做实验的部分情景示意图,(实验材料是均匀剖开、的胡萝卜)。
观察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组实验中,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填组别字母)
(2)研究方法正确的是依据什么物理知识来设计实验的?

13、某同学在做“研究影响物质吸收热量多少的因素”的探究实验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记录:
(1) 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相等的物质,在 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2)分析1、2次或3、4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出的结论是: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相同,吸热的多少还与物质的 有关。
14.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小丽在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这些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它的压强会不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呢?针对这一问题,她经过思考,提出两种猜想:(l)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大;(2)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小。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丽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在烧瓶中封入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烧瓶的一端连接在压强计上,将烧瓶放入水中,通过温度计可以测得水的温度,也就是瓶中气体的温度(如图8)。给水槽中的水加热,通过不断调整压强计以保持瓶中的气体体积不变,并通过温度计和压强计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瓶中气体的温度值及相应的压强值。经过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气体的温度/℃ 20 30 40 50 …
气体的压强/Pa 1.0×105 1.03×105 1.07×105 1.10×105 …
小丽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看出了在这种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某种关系。小丽经过进一步思考,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并验证了其中一种猜想的正确。根据你刚才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一定质量的气体,在_ 保持不变时,_ .(2)在夏天,小宇将自行车车胎中的气打得足足的,准备出去游玩。路上遇到同学小周,于是他就将自行车停放在烈日下,与小周聊天.正聊在兴头上,猛听“砰”的一声巨响,车胎爆裂!这是怎么回事?请你用刚才探究出的结论解释一下。(3)小丽探究出的这个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请列举一例。(4)小丽是按照怎样的思维程序进行探究活动的? 答: → → → → 。
15.小宇最喜爱的玩具是叔叔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是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现在小宇想要探究“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请你帮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完成如下的工作: (1)这次探究所需要的器材有哪些?请你写出来;
(2)请你写出探究的主要步骤;
(3)请你设计出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在这次探究过程中,你所运用的一种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什么?
16请你利用一个空易拉罐、一个气球、一根橡皮筋、一块小镜子、一只激光笔、双面胶带和剪刀来设计一个声波能传递能量的装置。
注意;有些图片可以根据题意在网络搜索

H. 初二物理的实验题

1、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某同学在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下面三个问题:
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是否有关?
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什么关系?
请你就上面提出的三个问题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探究,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压恒定的电源,导线若干,开关,小灯泡,各种规格的导体(见下面的表格)。要求:
写出你要探究的问题;你选用的用来做对比实验的导体规格(在表格中选取);实验方法:电路如何连接,如何通过观察比较电阻大小(实验结论不必写出)。
(1)选择探究的问题是: 。
(2)选用的导体规格是: (填对应的代号)。
(3)实验方法是:

2、(1)小李同学在测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使用图14所示的装置,他将木块从斜面底部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方向匀速拉到顶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5所示,请将在下面的表格中填上有关数据。
木块重
G/N 斜面高
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η
2 0.2 0.5

(2) 小李同学认为摩擦是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他用小车代替木块重做上面的实验,并采取其它措施减小摩擦力的影响,分别将小车沿不同长度的斜面拉上同一高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小车重
G/N 斜面高
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η
6 0.2 2.5 0.5 1.2 1.25 96%
6 0.2 1.3 1 1.2 1.3 92%
6 0.2 0.9 1.5 1.2 1.35 89%
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得出:
使用斜面时越省力就越要 移动距离。若忽略摩擦,小车重G、斜面高h、沿斜面方向的拉力F、斜面长s这几个量的关系是: 。
3、如图9所示,AC、EG分别为长度和粗细都相同的锰铜丝和镍铬合金丝,B、F分别为这两段电阻丝的中点,张明同学用该装置做“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记录数据见下表:
步骤 M接 N接 电流/A
1 A C 0.5
2 A B 1.0
3 A和C B 2.0
4 E G 0.2
5 E F 0.4
6 E和C F 0.8

(1)比较步骤 ,得出结论: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有关。
(2)比较步骤1和2(或4与5),得出结论: ;
(3)比较步骤2和3(或5与6),得出结论: ;
(4)张明同学在完成上述实验后,将M同时接到A和E,N同时接到C和G,读出安培表示 数为0.7A,再与步骤1与4结果相比较,又悟出一个电流规律:

4、学校买了一箱物理器材,小军同学将它从一楼搬运到三楼(如图11所示),小丽同学想测量小军同学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做功的功率。
⑴、测量所需要的器材有:
⑵、小丽同学设计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
A、测出箱子所受的重力
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
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
D、测出小军上楼梯所用的时间
E、算出小军搬运箱子的功率
⑶请你帮小丽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
5、为了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提供了下列器材:待测小灯泡(额定电流为0.5A,额定功率不超过1.5W),电压表(0~3V和0~15V两个量程挡),电流表(0~0.6A和0~3A两个量程挡),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
(1)正常情况下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 A量程挡,电压表应选用 V量程挡;

(2)做上述实验时发现应选用的电压表量程挡损坏,而另一量程挡及其它器材都完好。为了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他们改用另一量程挡和阻值为6Ω的定值电阻R0,按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这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为 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V,额定功率为 W。
6、晓光同学发现,在关闭冰箱门后立即打开冰箱门和过一段时间再打开冰箱门,所用力的大小不同,立即打开冰箱门用力小。他对该现象感到奇怪,经查阅有关资料知:关闭冰箱门后,冰箱内的气体温度降低,气体压强变小。晓光同学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晓光家的冰箱门长为60cm.宽为50cm,当冰箱外的气压为1.0×lO5Pa,如果冰箱内的气压比冰箱外的气压小千分之一,打开冰箱门需要克服由于内外压强差产生的阻力为____ N。请你举出生活中与之类似的一个现象.并加以简要说明。
7、请你仔细观察,说出下图中所隐含的物理知识。(至少说出三点)

8、如图7所示,给你一个透明玻璃杯、一支铅笔、一块塑料薄片,足够的自来水,请你选用这几种器材,设计三个物理小实验,并指出它所属的物理现象或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用文字说明) .

9、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路况的改变。路面积雪经车辆压实后,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减小,汽车易左右滑摆。同时,汽车的制动距离也难以控制,一旦车速过快、转弯太急,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专家研究表明,气温不同,积雪的厚薄不同,对汽车的危害也不一样。当积雪厚度在5~15cm,气温在0℃左右时,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路面上的冰雪常会呈“夜冻昼化”状态。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提出问题:在相同气温条件下,为什么水不再结冰了?
猜想与假设: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这一现象产生原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猜想:
理由:
设计实验方案:针对你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
分析与交流;除了在路面上撒盐外,你还有什么常用的办法,可以避免减少交通事故,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方法:
道理:
10、用伏安法测额定电压为 2.5V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

(l)实验的原理(用公式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a)中,导线的 E端应接在滑动变阻器的____________ 接线柱上。
(3)接好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如上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A.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_____Ω。
11、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室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小明通过描点画出图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_℃左右.
(2)根据图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明所设计的“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移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③观察并记录注射器筒上所标明的容积V,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L.
(1)根据以上实验方案,用测得和记录的物理量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应为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得的大气压强的值,往往会比大气压强的实际值偏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的家庭、学校有哪些不符合安全用电的地方,请举出三个实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3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所示是利用水银气压计测量不同高度的大气压数值:
①认真分析可知:大气压的变化规律是 ;② 由于不同高度的大气压是不同的,这就给人们一个启发:那就是可以将水银气压计改装成为一个 。如果我们在武当山的金顶上测得的大气压是83.6KPa ,则金顶的海拔高度大约是 米。
③ 如果在金顶上烧开水,则水沸腾时的温度将 100 ℃ (填“高子”、“等于”或“低于”)。
15、阅读下面的短文:
流体的阻力
可以流动的气体或液体统称为流体。一般情况下,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往往会受到流体阻力的作用。例如:人们行走时感觉不到风,但如果骑自行车时,运动的越快.就会感觉到有很大的阻力作用。又如:跳伞运动员在空中下落,打开降落伞之后以及人迎风行走,撑开手中的雨伞后都会感觉到很大的阻力……而减小流体阻力的方法,就是把物体做成流线型。例如:高速运动的汽丰、火车以及轮船水下邵分的形状都做成了流线型……
阅读完短文后,请你回答:① 流体的阻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除此之外根据生活经验,请你猜想一下流体的阻力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② 除上而的例子外.请你再举一个减小流体阻力的例子。
③ 假如一雨滴从高空中落下时,其质量保持不变,则对它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填写字母)
A .越来越快B .越来越慢C .匀速直线运动D .先变快、后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16、梧州市长洲岛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建设之中,长度居世界前列的大坝不久将出现在浔江上,届时发电站会给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更好地促进工农业发展.请列举4个有关电能应用的例子,并分别指出该例子中的电能转化为何种形式的能.
17、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旋钮调到没有电台的位置,并将音量开大.取一节旧的干电池和一根导线,靠近收音机,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极相连,再用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另一极时断时续的接触,如图所示,会听到收音机发出“咔咔”声,这一现象验证了 的存在.现将收音机放入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罩中的空气,重复以上实验,却发现听不到收音机发出的“咔咔”声,试分析
(1)收音机放在真空玻璃罩中听不到“咔咔”声的原因是 .
(2)谢老师在一次乘坐镇江商业城的电梯时,发现性能完好的手机接收不到信号,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答: .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判断.(简述实验方法)
18、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 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 .
(3)设图(b)中小桌对海棉的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 Pc(小于/等于/大于).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
是: .
19、生活中,常会见到物体从高处下落的运动.如用手拿着一个小球和一张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小球和纸片.我们看到小球先落地,纸片后落地,如图(a)所示.
美国宇航员大卫•斯科特在登上月球后,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锤子和羽毛,看到它们同时落到月球表面,如图(b)所示.
通过对图(a)与图(b)所提供的情景的对比,
(1)使我们知道造成纸片比铁球下落慢的主要原因是
(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经研究发现,小球在离地面90m 的高处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其下落的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c)所示(顶点在坐标原点、对称轴为h轴、h关于t的二次函数图象),试通过对图象的分析得出小球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4s所通过的路程是 m .

20、阳湖中学九(六)班雄鹰队(1队)和猛虎队(2队)之间将开展物理应用知识抢答竞赛,班内科技兴趣小组为此制作了一个新型抢答器,电路原理如图所示.图中A1、A2是电磁铁,B1、B2是衔铁,C1、C2是弹簧,P、Q是动触点,E、F、M、N是静触点.
(1)若雄鹰队(1队)抢先于猛虎队(2队)闭合开关S1,请分析电路的工作过程并判断灯L1、L2的亮暗情况.
(2)若雄鹰队(1队)和猛虎队(2队)同时闭合各自的开关S1和S2,请分析电路的工作过程并判断灯L1、L2的亮暗情况.

21、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燃气等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使全球温室效应加剧.许多科学家认为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阳湖中学科技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在相同光照情况下升温的快慢.
(一)活动步骤
(1)选两只 (相同/不同)的透明广口玻璃瓶,并在用来密封广口玻璃瓶口的木塞中间各钻一小孔.
(2)在化学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3)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把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人广口
玻璃瓶.用这种方法倾倒二氧化碳气体所应用的物理知识是:

(4)将装有二氧化碳气体和装有空气的两只广口玻璃瓶都盖上木塞,并在木塞中间的小孔中各插入 .
(5)将两只广口玻璃瓶放人冰箱冷藏室一段时间,使两瓶气体的 相同.
(6)从冰箱中取出两只广口玻璃瓶,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7)每隔3min观察并记录数据(持续观察30min).
(二)请你在下面空白处设计一个供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三)交流
(8)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从而造成海平面上升、热带风暴频发等一系列气象灾害,人类已认识到温室效应加剧的危害,正在制定国际公约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请你提出一个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合理化建议:
22、下面是小丽在测量一块矿石密度时的主要步骤。
(1)下面的操作有哪些是必要的,请你把必要的操作按正确的顺序将序号排列出来:
A.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量筒的质量为200g
B.向量筒中倒进一些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15 cm3
C.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28g。
D.将矿石放入量筒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25 cm3。
E . 将必要的数据填入下表中,利用相应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2)请你把必要的物理量和数据填入下表中,并求出矿石的密度:
物理量 矿石的密度kg/m3
数 据
23、如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设深度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号)。

(2)若选用的操作是②④⑥,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的关系。
(3)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汗液体体积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_________(填序号)。
24、一同学用“可乐瓶”做小孔成像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图)所示。
(1)请在甲图中的半透明纸上画出蜡烛AB的像A`C`.
(2)该同学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的像的高度(见下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乙图中的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像。
(3)从图像中看出h与S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1、(1)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是否有关?(2分)
(2)A、D(2分)
(3)将两导体先后和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灯泡较亮的电路中的导体的电阻较小。(4分)
或:
(1)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什么关系?(2分)
(2)A、B(2分)
(3)将两导体先后和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灯泡较亮的电路中的导体的电阻较小。(4分)
或:
(1)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什么关系?(2分)
(2)C、D(2分)
(3)将两导体先后和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灯泡较亮的电路中的导体的电阻较小。(4分)
2、(1)表格中每个空格占2分
木块重
G/N 斜面高
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η
2 0.2 1 0.5 0.4 0.5 80%
(2) 多 (2分) Fs=Gh (2分)
3、.(1)1与4(2与5;3与6)(2分)
(2)横截面积相同时,导线越长电阻越大(2分)
(3)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2分)
(4)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1分)
4、略
5、略
6、30 …………………………………………………………………………………1分
①举例:保温瓶塞(罐头瓶盖、保温杯盖、杯盖、高压锅等,合理均给分)……1分
②说明:温度降低后,内部压强减小,大气压作用(合理均给分)……………1分
7、平面镜成像、镜面反射、漫反射、像与物等大、正立、等距离、虚像等
答对一项给1分,给满3分为止.但缺少“漫反射”最多给2分。 …………3
8、(每答出一个得3分) (1)往杯子里装水,然后把笔放进杯中,从旁看,铅笔好像折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2)用塑料薄片把装满水的杯口完全覆盖,然后把它们倒过来,塑料薄片不会掉下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3)把塑料薄片放在装了水的玻璃杯底,快速抽去塑料薄片,玻璃杯还留在原处.这是惯性现象.
(4)用笔尖和笔尾分别按到手指上,感觉到笔尖按下去更疼.说明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5)往杯子里装水,然后把笔放到杯子后面,透过杯子看,铅笔变粗了.这是光的折射(或凸透镜成像)现象.
(6)拿铅笔敲打装了水的玻璃杯,重敲比轻敲时水振动得更厉害,听起来声音更响.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9、猜想:水中杂质越多,水的凝固点越低或混合物的凝固点降低.(1分) 理由: 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1分) 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取相同的三个杯子,盛相同体积的清水、淡盐水、浓盐水,放入冰箱里,每隔5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温度,并观察是否有结冰现象,若结冰,结冰的顺序是否是清水、淡盐水、浓盐水。(3分) 方法:在车轮上装防滑链(1分) 道理: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1分)
10、(l)R=U/I (2)C或D (3)0.2 或 0.20
11、(1)22
(2)温度较高时,温度随时间下降较快,当温度接近室温时,温度下降越来越慢
12、(1)FL/V
(2)注射器内不是真空,有一定的压强
13、此题答案开放,结论只要合理就给分
14、略
15、略
16、电灯……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电风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炉……电能转化为内能 电饭锅……电能转化为内能
17、(6分)电磁波(1分);(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分)(2)电梯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1分)验证方法:将手机设置到响铃状态后放入密闭的金属容器内,试用另一手机呼叫盒内的手机,如果听不到盒内的手机声响,就说明金属容器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2分)
18、(6分)(1)受力面(海棉和木板表面)的形变程度(1分);(2)前后两次受力面的材料不同(2分);(3)相等(1分);(4)必须在相同的物体表面(或相同的材料)的情况下进行比较.(2分)
19、1)空气阻力的作用(2分)
(2)在没有空气阻力的作用时,地面上的任何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2分)
(3)80.(2分
20、略
21、略
22、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B、C、D 、E ,或C、B、D 、E
矿石的质量m/g 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 矿石和水的总体积V2/cm3 矿石的体积V=V2-V1/cm3 矿石的密度kg/m3
28 15 25 10 2.8×103
23、略
24、略

I. 八年级上物理习题 在线等

期末总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

1. 电影院里的白色银幕对光产生 ( )

A. 镜面反射 B. 漫反射

C. 没有反射 D. 以上都有可能

2. 下列光学元件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 ( )

A. 平面镜 B. 凸面镜 C. 凹面镜 D. 潜望镜

3. 如图所示,物体AB及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正确的是( )

4. 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

B. 迎着月光走,地上明亮处是积水

C. 背着月光走,地上明亮是积水

D. 迎着月光走,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是积水
5.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来解释的是( )

A. 平静的水面映出山的倒影 B. 日食月食的形成

C. 影子的形成 D. 小孔成像

6. 声音“震耳欲聋”,这是它的( )
A. 响度很大 B. 频率很高 C. 振动幅度很大 D. 分贝值很大
7. 关于声音传播速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任何物质中传播的速度都相等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C.声音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D.音调不同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音调高的声音传播的速度快

8. 在唱歌时,演员发出的每个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发音时声带振动的( )

A. 频率不同 B. 振幅不同

C. 频率和振幅都不同 D. 响度不同

9. 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 通过路程长的物体,所用的时间一定长

C.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

D. 在相等的时间内两个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

B. 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无关

C. 越使劲拨动琴弦,琴的音调越低

D. 在马路或住宅区设立屏障或植树可以减小噪声

11.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 光发生镜面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 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见黑板上的字迹,这说明光发生了漫反射

D.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二者没有区别

12. 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无效的()

A. 赶快将门窗关紧

B. 用棉花塞住耳朵

C. 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

D. 将棉被挂在窗户上

13. 一人由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悬挂着的平面镜,他在镜内所成像的大小将()

A. 大小不变 B. 逐渐变小 C. 逐渐变大 D. 变化大小由平面镜的大小所决定

14. 站在平面镜前的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他的像变大 B. 他的像变小

C. 他的像不变 D. 不能确定,要看距离的远近

15. 植树时.要想判断这行树直不直,采用的方法是:人站在第一棵树前面,如果后面的树都被第一棵树挡住,说明这行树栽直了,其理由是()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折射现象

C. 光的反射现象 D. 光的漫反射现象

16.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

C. 声音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D.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17. 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下面的( )

A. 声音的反射 B. 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D. 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

18.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米/秒,一个人面对高山喊一声,4秒后听到回声,那么人距离山有( )

A. 340米 B. 680米

C. 1360米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9. 关于声音传播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传播的速度略小于光的速度
B. 各种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相同
C. 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传播的速度小
D. 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同

20. 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应相距5米远. 若人通过平面镜观察视力表,当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3米时,则人与平面镜的距离为( )

A. 1米 B. 2米 C. 3米 D. 5米

二、作图题

21.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成的像。

22. 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23. 如图所示,AB、CD是发光点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

三、填空题

24.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米/秒,传播170米距离所需的时间为 秒。

25. 人在讲话或唱歌时,用手指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声带在 ;登上月球的两个宇航员面对面站着也不能直接交谈,这说明 不能传声。

26. 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表明水能够 。

27. 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一是在 减弱,二是在 减弱,三是在减弱。

28. 电影院里,不同位子上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 的缘故。

29. 入射光线与镜面成15度角,则反射角是 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800,反射角是 . 要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0,则入射角为 度。

30. 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来的声音是根据______来辨别的。

31. 小芳同学的身高是1.6米,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1米处.镜中她的像高是______米,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米.当她向平面镜靠近0.5米后,她与平面镜的距离是 米

32. 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来解释.

33. 敲鼓时,鼓面由于 而发出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不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米/秒。

34.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 的缘故。

35. 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 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米/秒.

36.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5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15米,则它的速度是;在后2秒内的速度是____米/秒,合______千米/时。

37.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速度之比是5:2,则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____;若在相同时间内甲运动60米路程,则乙的路程是_____。

38. 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通迅卫星。以地球作参照物,卫星是 的;如果以太阳作参照物,则卫星是 的。

39. 如图2所示,正在空中下落的特技跳伞运动员之间必须保持相对 ,才能形成一造型。

40. 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一位乘客,欲估测前方隧道的长度.在进出隧道口时,分别看了一下手表,如图5所示,汽车通过隧道时的平均速度是30km/h,由此可计算出此隧道长约________km。

四、简答题

41. 小明参加校运会100m赛跑时.观察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响的同时还冒白烟,王老师问:终点计时员是以听到枪声时计时、还是看到冒烟时计时呢?请你答复他,并作简要的解释。

42. 电影银幕为什么做成白色的、而且表面不光滑?

43. 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做做看,并解释为什么?

五、实验题

44. 在桌面上竖直地立一块玻璃板,在它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它后面放一支同样的、没点燃的蜡烛.使后面的蜡烛恰好处在前面蜡烛的像的位置上,发现后面蜡烛好象被点燃似的.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_______像;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_,它们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是_________.

45. 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

(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

(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

请你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

分析与论证:声音靠()传播到远处。

46. 小红同学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做实验.取得如下的数据

从这些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是()。

47.请阅读下面短文,要求从中找出3个跟物理知识有关的短语或句子,并分别说出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填入下表的空格中。

人是怎样看见物体的?古人很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提出过一些猜测。有人认为是眼睛发出光线,这些光线碰上物体,人才看见那些物体.还有人认为眼睛发出触须那样的东西,通过触摸而看到物体。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但它说明人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公元11世纪,阿拉伯科学家伊本·海塞本纠正了上述看法。他认为光线是从火焰或太阳发出,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而看到物体.现在我们知道,人眼就好像一架照相机.当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或不发光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睛,通过眼睛的折光部分在眼的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的像,然后通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产生视觉,人就看到了物体。

48. 某同学用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实验来研究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及小车通过各点时秒表的示数如图8所示,请根据图示填完整下表。

49.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7中a、b、c三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开始运动,则甲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乙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

六、计算题

50.在夏季的雨天,一个人看到闪电后6秒钟才听到雷声,求打雷处距人有多远?(假定此时声速为340米/秒)

51.光从太阳射到地球需要8分20秒,那么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有多远?

52.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如果由海面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钟返回海面,求海的深度?

53.爆破用的导火线的长度为0.8m,燃烧速度为2cm/s,某人点燃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跑到距爆破点180m的安全区呢?

阅读全文

与某同学制作了如图119所示的净化装置实验时他设计了如下表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衡水什么机械 浏览:639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装置 浏览:406
联合创科机械有限公司待遇怎么样 浏览:579
机械表时钟调不成什么原因 浏览:638
设备平台和主楼为什么留下间隙 浏览:933
实验室制取氨气完整装置 浏览:570
导向装置设计说明书 浏览:243
定额中设备费取多少 浏览:323
扬州钢阀门厂 浏览:867
梧州市五金机电城 浏览:399
汽车制冷球喷什么 浏览:750
摩托车传动轴轴承多少钱 浏览:869
半自动磨边的调节功能装置有哪些 浏览:567
奶牛自动喂水装置 浏览:275
阀门lc是什么意思 浏览:950
下面实验装置哪个更省力 浏览:177
两相电机的轴承怎么拆 浏览:624
采暖入户阀门是什么阀 浏览:96
做三个小实验装置 浏览:223
佛山市固得焊接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