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实验室里可按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干燥和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用水进行吸收,则R是()A.Cl2B.NOC.
该装置的收集装置是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收集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且和氧气不反应,尾气处理装置中用水吸收气体,说明该气体极易溶于水,
A.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
B.一氧化氮和氧气能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
C.甲烷的密度小于空气,且和氧气、水不反应,所以尾气不能用水吸收,故C错误;
D.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常温下和氧气不反应,且具有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水吸收尾气,故D正确;
故选D.
『贰』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要考虑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发生装置要考虑是固固反应还是固液反应等
收集装置要考虑如何滤去其中杂质及如何收集保存(如与空气的比重)
『叁』 实验室里为了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气体,最好选择的下列装置中的() A. B. C. D.
A.导管插入底部,易发生倒吸,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吸收不完全,故B错误;
C.U形管不能用来吸收气体,故C错误;
D.倒置的漏斗能防止倒吸,故D正确.
故选D.
『肆』 这几个防倒吸装置的原理是什么
1、悬空式:这种装置特点是导管没有插入吸收液中,而是悬于上方,利用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下冲动力使气体被吸收,起到防倒吸的作用。
2、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对气体的吸收。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又流回烧瓶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3、肚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由干燥管末端进入吸收液被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少,使吸收液倒吸进入干燥管的吸收液本身质量大于干燥管内外压强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这种装置与倒置漏斗式很类似。
(4)实验室气体吸收装置扩展阅读:
防倒吸装置的作用:
因为有的装置可能会产生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像氯气氨气,这些气体会增大压强,让最后的液体倒吸进入前面的装置中,如果不防倒吸可能会发生爆炸。这种装置可以将液体吸入漏斗,然后烧杯中的液面下降,被吸入漏斗中的液体又重新进去烧杯中,达到了防倒吸的目的
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防倒吸装置
布氏漏斗是实验室中使用的一种陶瓷仪器,也有用塑料制作的,用来使用真空或负压力抽吸进行过滤。
普遍认为发明者为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爱德华·比希纳,事实上布氏漏斗是由化学家Ernst Büchner发明的。形状为扁圆筒状,圆筒底面上开了很多小孔。下连一个狭长的筒状出口。
使用的时候,一般先在圆筒底面垫上滤纸,将漏斗插进布氏烧瓶上方开口并将接口密封(例如用橡胶环)。布氏烧杯的侧口连抽气系统。
然后将欲分离的固体、液体混合物倒进上方,液体成分在负压力作用下被抽进烧杯,固体留在上方。常用于有机化学实验中提取结晶。这种情况的过滤完成后,还可以在上方用少量纯溶剂来洗掉结晶表面的杂质。
『伍』 二氧化硫尾气吸收装置有哪些
谁说so2可以点燃了啊?工业氧化so2还要温度和催化剂呢,哪那么容易!
用naoh浓溶液吸收即可,这是对付一切酸性气体的方法。
『陆』 高中防倒吸装置图及原理
上小下大,气体能充分吸收,但下面大,液体吸不上。
有缺陷,离水面一段距离液内体吸不上,但气体会污染空气。
下面小管容会吸液体,但吸到烧瓶后由于进气管在上方,不会影响进。
原理类似C,液体之多吸到烧瓶钟。
进气后会被吸收,右边保持内外压强相等,能进气,如果左边进气快后,内部压强增大,液体会被压入右边
原理与类似。
剩下没标字母的原理都类似,但最后个注意下,气体通入后,开始不会吸收也不倒吸,但气体出了CCL4,到水中被吸收,但由于与导管不接触。
『柒』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活动其中F装置中的浓硫酸可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
(1)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可知,高锰酸钾加热可以制取氧气,注意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答案为:2KM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