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鱼塘中往往会出现浮头的现象 分析水中含氧量对鱼的影响
因为鱼在水中在缺氧的情况下,浮头会获得空气中的氧气.这样可以保证鱼的正常新陈代谢.
在早晨或是水中氧气不足的的情况下,鱼就有可能发生浮头行为
2. 鱼塘如何检测含氧量
一般不测,只是凭经验
3. 鱼塘养殖,请问一下有什么办法计算出鱼塘的水的含氧量。 因为鱼塘的水含氧量低会导致鱼死亡,有什么办法
计算不出的。
用氧电极+自动控制系统可解决。氧电极可以测量出水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不足时自动启动水泵增氧。这套系统应该很成熟了。
4. 养鱼知识池塘淡水养鱼鱼池缺氧有几种原因
1,随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2,温度升高,气压下降,其溶解度也减小;
3 , 温度升高,好氧微生物大量繁殖,消耗大量氧气;
4,随着鱼自己活动的增加,耗氧量增加,所需氧气也随之增加。
5. 淡水鱼塘生态系统的特点
生态养殖-案例 生态养殖 鱼塘养鸭,鱼鸭结合(即水下养鱼、水面养鸭)是推广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它主要有以下好处: 1 鱼塘养鸭可为鱼增氧。鱼类生长需要足够的氧气。鸭子好动,在水面不断浮游、梳洗、嬉戏,一方面能将空气直接压入水中,另一方面也可将上层饱和溶氧水搅入中下层,有利于改善鱼塘中、下层水中溶氧状况。这样,即可省去用活水或安装增氧机的投入。 2 有利于改善鱼塘内生态系统营养环境。鱼塘由于长期施肥、投饵和池鱼的不断排泄,容易形成塘底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大都是有机物质,鸭子不断搅动塘水,可促进这些有机物质的分解,加速泥塘中有机碎屑和细菌聚凝物的扩散。为鱼类提供更多的饵料。 3 鸭可以为鱼类提供上等饵料。鸭粪中不仅有大量未被吸收的有机物,而且含有30%以上的粗蛋白,都是鱼类的上等饵料。即使不能为池鱼直接食用的鸭粪,也可被细菌分解,释放出无机盐,成为浮游生物的营养源,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鲢、鳙提供饵料。 4 有利于鸭寄生虫病的防治。鸭是杂食性家禽,能及时摄食漂浮在鱼塘中的病死鱼和鱼体病灶的脱落物,从而减少病原扩散蔓延,鸭能吞食很多鱼类敌害,如水蜈蚣等;鸭还能清除因清塘不够彻底而生长的青苔、藻类;鱼塘中有鸭群活动,有害水鸟也不敢随意在水面降落;鸭子游泳洗羽毛,使鸭体寄生虫和皮屑脱落于水中,为鱼食用,又减少了鸭本身寄生虫的传染。 无论哪种鱼塘养鸭,都要以鱼为主。鱼鸭结合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直接混养。用网片在鱼塘坝内侧或鱼塘一角,围绕一个半圆型鸭棚,作为鸭群的活动场或活动池。鸭棚朝鱼塘的一面,要留有宽敞的棚门,便于鸭子下水活动,也便于清扫鸭棚内和活动场上的粪便入水,一些水面大,鸭子数量多的鱼塘,也可以不加围栏。 2、塘外养鸭。离开塘池,在鱼塘附近建较大的鸭棚,并设活动场和活动池。活动场、池均为水泥面,便于冲刷。活动场的鸭粪和饲料残渣,每天清扫入鱼塘,每天将更换活动池的肥水灌入鱼塘,再灌入新水。 3、架上养鸭。在鱼塘上搭架,设棚养鸭,这种方法多用于小规模生产,效益比较明显。具体方法是:在鱼塘上打桩、搭架、设棚,棚高于水面1 米左右;棚周围用网片围起,棚底铺竹片或网目3厘米×3厘米左右的网片,其间隔以能漏鸭粪而鸭蹼不踩空为宜。采用这种方法,每天要赶鸭群到附近河中放牧一段时间。
6. 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
一般有三种途径:
1、物理方法:例如加开增氧机;直接向水中充氧气;利用多种方法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冬季打冰眼。
2化学方法:例如在水中投放增氧剂。
3生物途径:例如引入适量水藻,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养鱼池氧气来源主要途径);冬季冰面扫雪。增加阳光透入量,维持光合作用的进行。
白天鱼池下风处由浮游植物产生的氧及从空气中溶入的氧总比上风处多,并且风力越大,上下处溶氧含量的差别越大。夜间则相反,因夜里鱼池下风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比上风处多,导致夜间耗氧量大,所以上风处溶氧比下风处多。
定期加注新水。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因此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天-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厘米-20厘米。
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厘米-30厘米;
以养草、鲤鱼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鱼池塘水色淡些,每7天-10天左右应灌新水一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米-20厘米。夏季时鱼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7.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课程设计
请问你有答案了吗? 小弟遇到跟你一样的问题,如果有答案请发给我一份1064986475.不胜感激
8. 光伏鱼塘为什么要调整鱼塘含氧量
加过氧化钙,过氧化钠反应后腐蚀性强,设立水泵、增氧棒 冬季在冰上打洞来增加鱼塘中的含氧量 。。。。。过氧化钙与水发生氧气。
9. 淡水鱼塘生态系统的特点
一、夏季鱼塘肥料变化的特点
1、池水氮元素含量增加。6-8月是鱼类主要生长季节,由于大量投喂饲料,鱼类排泄物和残饵增多,此时水温高,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速度加快。池塘中鱼类排泄物、生物尸体、残饵在水中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的含氮物质,据测定,池水有效氮含量通常为0.5-2毫克/升,最高可达4毫克/升。特别是精养鱼池,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其氮源已经有余,况且精养鱼塘中有效氮在夏季有60%左右是以总铵形式存在,总铵中有一部分是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有毒的非离子氨,反而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鱼类生长。由此可见,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水中有效氮随投饲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就没有必要再施含氮量高的无机氮或耗氧量大的有机氮肥。
2、磷元素降低。夏季,池塘水中有效磷的含量很低,其主要原因是磷在水中容易与钙离子形成难溶性的磷酸盐,也容易被塘泥和水中的胶体物质所吸附和固定,形成不能被植物利用的无效磷。在鱼类生长季节由于浮游植物的消耗,水中的有效磷含量降低,一般在0.01毫克/升以下。
3、氮磷比例严重失调。据测定,精养鱼池中有效氮和有效磷的比例以35:1-50:1为佳,而目前一般精养鱼池均大大超过这一比例,致使水中藻类产生明显的“磷饥饿”现象。因此,水中有效磷的含量多少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由于水中缺乏有效磷,致使大量的有效氮没有被充分利用而白白地浪费掉。所以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施用无机磷肥对增加水中有效磷的含量,调整有效氮和有效磷的比例,充分利用精养鱼池内丰富的有效氮,促进浮游植物生长,提高池塘生产力起主要作用。
二、巧施磷肥以磷促氮
1、施磷方法、时间、数量和次数。磷肥应先溶于水中,充分溶解,选择晴天上午9-10时全池泼洒。泼洒方法和要求与鱼苗培育期间泼洒豆浆方法相同,如用喷浆机更佳。泼洒的浓度为:磷酸二氢钙5ppm或过磷酸钙10ppm。此时由于池塘上下水层不易对流,可使上层水溶性磷肥保持较高浓度,同时浮游植物也开始向池水上层集中,这就是利用“磷饥饿”的藻类具有特别的能吸贮磷的特点,大大提高水溶性磷肥的利用率,通常在5-9月每隔15天泼洒一次。
2、注意事项。泼洒后的当天不要搅动水池(包括拉网、加水、中午开动增氧机等),以延长水溶性磷肥在水中的悬浮时间,降低塘泥对磷的吸收固定。通常施用磷肥3-5天后,池中浮游植物将出现高峰,生物量明显增加,氨氮含量下降,此时根据水质管理要求,适当加入新水,防止水色过浓。
10. 淡水鱼塘白天溶氧挺高,晚上溶氧掉得太快,水不瘦,早晨溶氧几乎没有,求解
我的鱼塘也是这样,安装装的渔工自动增氧机,8.20号,四川高温天气,早上7点看机器上溶解氧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