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超声波的描述
超声波的描述如下:
1.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超声波,人们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放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方向。
2.超声波是一种人类听不到的声音。
3.蝙蝠在夜里,一边飞一边发出细细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碰到了障碍物,要返回来,蝙蝠听见了,就改变方向。
什么是超声波:
超声波是一种波长极短的机械波,在空气中波长一般短于2cm(厘米)。它必须依靠介质进行传播,无法存在于真空(如太空)中。它在水中传播距离比空气中远,但因其波长短,在空气中则极易损耗,容易散射,不如可听声和次声波传得远,不过波长短更易于获得各向异性的声能,可用于清洗、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工业上有很多的应用。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必须依靠介质进行传播,无法存在于真空(如太空)中,所以我们无法在真空中使用超声波,但我们仍然可以使用和电磁波有关的设备(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等),对电磁波技术进行利用。
⑵ 科学家从蝙蝠的什么发明了超声波
科学家是从蝙蝠的夜间飞行探路机制中获得了启发,进而发明了超声波技术,并将其应用于雷达系统中。具体来说:
蝙蝠的超声波探路:蝙蝠在飞行过程中,会从嘴里发出一种叫做超声波的声音。这种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当遇到障碍物时,它会反射回来,并被蝙蝠的耳朵接收。蝙蝠根据这些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息,能够迅速判断前方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从而调整飞行方向。
超声波技术的发明:科学家摹仿了蝙蝠的这种探路机制,发明了超声波技术。超声波技术利用高频声波进行探测和定位,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在军事、工业、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雷达系统的应用:科学家将超声波技术应用于雷达系统中,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并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可以通过观察雷达荧光屏上的信息,清楚地了解前方是否有障碍物,从而确保飞行的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超声波技术是从蝙蝠的飞行机制中获得启发而发明的,但超声波本身并不是由科学家“发明”的,而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物理现象。科学家只是利用和模仿了蝙蝠的这种自然现象,将其应用于人类的技术系统中。
⑶ 蝙蝠的嘴相当于雷达的什么
蝙蝠的嘴相当于雷达的天线。
蝙蝠在飞行的过程中能够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叫作超声波,当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到蝙蝠的耳朵里,从而蝙蝠立刻改变飞行方向。
蝙蝠的嘴巴相当于雷达中的天线,蝙蝠发出的超声波相当于雷达中的无线电波,蝙蝠的耳朵相当于雷达中的荧光屏。
蝙蝠辨别方向的方法:
1、蝙蝠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蝙蝠用耳朵接受到这种“超声波”,就能迅速做出判断,灵巧的自由飞翔,捕捉食物。
2、同时,擅长夜晚飞行的蝙蝠拥有独特的回声定位,通过发出高音频声音并能根据回声判断物体的方位及距离,这种能力可帮助蝙蝠准确判断猎物所在位置,并有效地绕开树、建筑物等。依据这一理论,蝙蝠的回声定位功能在近距离飞行中可以游刃有余。
⑷ 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是什么方法
回声是当声波碰到一个障碍物(如悬崖)时,它会弹回来,我们会再听到这个声音。这种反射回来的声音称为回声。在户外空旷的地方,回声比较模糊,因为声音的震动会向四处散开,能量会散失。而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如隧道),反射的声音不会跑掉,所以回声很大。
回声定位
蝙蝠会发出尖锐的叫声,再用灵敏的耳朵收集周围传来的回声。回声会告诉蝙蝠附近物体的位置和大小,以及物体是否在移动。这种技术称为回声定位法。它可以帮蝙蝠在黑暗中找到方向以及捕捉猎物(如飞行中的昆虫)。
蝙蝠尖锐的回声我们是听不到的,但蝙蝠发出的其他声音有些是我们能听得到的。
研究回声最好的地方是一片石墙(如悬崖)的附近。如果你面对悬崖大声叫,你的声音会传到悬崖再反射回来。如果声音是从悬崖的不同部分反射回来的,你就可以听到好几个回音,就好像有好几个人在回答你。
生物学研究
某些动物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根据研究已知动物界小蝙蝠亚目的几乎所有种类、大蝙蝠亚目的果蝠属、鲸目的齿鲸类(即豚类)、鳍脚目的海豹和海狮、食虫目的马岛猬科、鼩鼱科的短尾鼩、南美的油鸟、东南亚的金丝燕及有些鱼类都具有回声定位的本领。它们的体内皆有完成回声定位的天然声呐系统。声纳主要由“声波发射器”、“回声接收机”和“距离指示器”构成。
蝙蝠回声定位
如“雷达飞兽”蝙蝠能在完全黑暗中,以极快的速度精确地飞翔,从不会同前方的物体相撞。如将它的耳蒙上,并把嘴堵上,则失去避免与物体相撞的本领。经高频脉冲检测装置测量后,证实蝙蝠在飞行时,喉内产生并能从通过口腔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脉冲。
人类至多能听到频率为20千赫的声音,而有的蝙蝠能发出和听到100千赫的声音。当遇到食物或障碍物时,脉冲波会反射回来,蝙蝠用两耳接受物体的反射波,并据此确定该物体的位置,并可从两耳分别接受到回波间的差别,来辨别物体的远近、形状及性质;物体的大小则由回波中的波长区别出来。大部分蝙蝠能用舌头颤动发音,有些则发出尖的鸣叫声,还有一些能由鼻孔透出声音。它们都有助于蝙蝠确定回波的方向,来决定自己要前进,还是转弯。
蝙蝠在空中能利用超声波来“导航”,就能迅速准确捕捉飞虫。此外,某些海洋哺乳类能在水下发出频带很宽的声波,甚至高达30万赫。如齿鲸、海豚,能借助于附近陆地对声音的反射,用回声定位来测定方向,得知物体或海岸的位置。某些海豹、海狮也能发出水下超声波。
利用波在传播过程中有反射现象的原理探测物体方位和距离的方式叫“回声定位”。动物的“回声定位”是指动物通过发射声波,利用从物体反射回来的回波进行空间定向的方式,它有捕捉猎物和回避物体两种作用。
海豚和蝙蝠回声定位及进化研究
海豚和蝙蝠并没有多少相似之处,然而它们却有同一个超能力:都可以通过发出尖锐声音和监听回声来捕捉猎物。一项研究显示,该能力是它们各自通过相同的基因突变而形成的。这表明,即使差异很大的动物,也会通过相同的进化步骤,形成新特征。2010年,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进化生物学家Stephen Rossiter和同事判定,蝙蝠和海豚中被称为压力素的特殊蛋白质有着相同的突变,会影响听力的敏感度。Rossiter的团队已经将研究扩展到整个基因组。他们对蝙蝠家族多个种类中的4种蝙蝠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其中两种蝙蝠使用回声定位,另两种不使用。
玛丽皇后学院的进化生物学家Joe Parker将蝙蝠的基因组测序结果与包括宽吻海豚在内的许多其他哺乳动物进行比较。他主要关注了所有蝙蝠、海豚和至少其他5种哺乳动物的2300种单拷贝基因。他评估了在蝙蝠和海豚中,每个基因和其对应基因有多相似。该分析表明,200种基因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了独立改变。
人回声定位术
盲人的听力通常更加敏锐,有证据显示,经过培训,他们能利用听力解读回声、进而在脑中形成一系列详细形象,包括物体距离、甚至大小和密度等。
其原理是当盲人的舌头发出响亮的声音,声波撞到前方物体上后,回声会反馈到盲人的耳朵中,从而使他们能够分辨前方物体的大小、形状和距离,对于回声信息的处理可以让盲人“看见”前方的物体。大脑对这一回声信息的处理方式和正常人通过眼睛视物的处理方式有点类似,只不过学会回声定位法的盲人是通过回声在大脑中形成物体,而普通人是通过射入视网膜的光线在脑海中形成物体。
应用
回声可以用来测鱼群、潜水艇和沉到海底的船。有些船上装有回声测深器,这种仪器会把声波送到海里。而回声传回船上所花的时间,可以用来算出船下任何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它也可以用来画出海床的深度和轮廓。这种技术称为声纳,意思是声音的航行和测距。声纳是很灵敏的,它可以分辨一条大鱼和一群小鱼。
未来应用
研究表明手机可成为一种回声定位装置
2013年6月,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信号处理专家发现回声定位能使普通手机“看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