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制冷机房设计及设备布置的原则是什么
制冷机房设计需遵循就近原则,确保高效运行。压缩式制冷装置如R22、R134a等,可布置于民用建筑、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内或地下室,但需确保与楼梯间、走廊、建筑物出入口保持一定距离。氨压缩式制冷装置则应单独布置于隔断开的房间或独立建筑物内,避免影响上下层空间。在高层民用建筑中,制冷机房通常设于地下层,确保有足够的预留孔洞以供设备进出、安装。直燃吸收式机房需符合防火、燃气设计规范要求。对于采用氨制冷的冷库和工业建筑,应采用水-空气间接供冷方式,氨制冷机房内的管路设计应遵循《冷库设计规范》。大型制冷机房应与辅助设备间、水泵间分开,配置值班室、中央控制室、维修间及卫生间等,确保通风设施良好,特别是地下层机房。控制室、维修间应设空调装置。制冷机房高度需根据设备情况确定,通常压缩式制冷不低于3.6米,氨压缩式制冷不低于4.8米,净高指地面至屋顶或楼板的距离。设置集中采暖的制冷机房室内温度不低于16°C。制冷机房内需配备电话及事故照明,照度不宜小于100L,并在测量仪表集中处设置局部照明。需设置给水排水设施,满足水系统冲洗、排污需求。设备布置及管道连接需符合制冷工艺流程,便于安装、操作与维修。制冷机突出部分与配电柜间的距离和主要通道宽度应保持在1.5米以上。制冷机与其他设备、墙壁间的净距应在1.2米以上,非主要通道的宽度至少1米,并根据设备种类及规格确定检修用通道宽度。卧式壳管式蒸发器、冷水机组布置时需考虑清洗或更换管束的便利性。制冷机与上方管道、烟管或电缆桥架的净距至少1米,确保运行安全。
2. 关于液氨制冷安全要求
液氨制冷工艺与安全关键首要的防火措施至关重要。制冷机房需与民用建筑保持安全间距,并实施严格的防火设计。控制室的安全防护同样不容忽视,室外设备的布局需远离人员密集区域,同时确保电气系统有效隔离,防止任何可能的火灾风险。
对于载冷剂间接系统,其技术要求更为细致,涵盖众多子项,旨在提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阀门选择:液氨系统阀门适用于-30℃至+150℃的低温环境,PN值不超过40,确保在极端条件下仍能稳定工作。
安全设施方面,超压报警与压力表是实时监控的基石,安全阀则在必要时迅速释放压力。氨气浓度报警与事故排风系统,以及消防设施如消防栓和应急车道,构成完整的应急响应网络。水喷淋系统和空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静电接地虽非强制,但防爆设备如照明和应急照明的选用则是强制性要求,特别是对于可能发生泄漏的区域。
重大危险源区域,需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和正压呼吸器等高级防护设备;而在非危险区域,则要求基本的防护措施。所有电器设备都需遵循防爆标准,如乙类储罐组的防火堤设计和喷淋系统的排水措施。
液位计的安装位置至关重要,大型容器需集中控制并设有警报。泄压管的设计需高于周围建筑,以防水、雷击和杂物的影响。冷凝器、压力表等关键设备需专用,并定期校验以保持精确读数。整个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均需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定期进行安全评估、规章制度完善、操作规程培训,以及定期的设施检查和应急救援设施的维护。
最后,系统各处都应设有醒目的警示标志,以提醒所有相关人员注意安全,同时定期对压力容器等关键设施进行检测,确保液氨制冷系统的平稳、安全运行。
3. 制冷机房的设备布置原则是什么
(1)制冷系统一般应由两台以上的制冷机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