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超声波有什么作用啊
超声波一般是指医学上超声波治疗,它的作用和功效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机械作用:可以促使局部和软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促进局部的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细胞缺血缺氧状态,改善组织营养、改变蛋白合成率、提高再生机能等;
2、温热效应:利用软组织对超声波能量的吸收产生热量的原理,来改善不同区域的软组织,特别是骨骼、脂肪以及肌肉对能量的吸收;可增加血液循环,加速代谢,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增强酶活力。一般情况下,超声波的热作用以骨和结缔组织为显著,脂肪与血液为最少;
3、弥散作用:超声波可以提高生物膜的通透性,对钾,钙离子的通透性发生较强的改变。从而增强生物膜弥散过程,促进物质交换,改善组织营养。
❷ 超声波会对人体有害吗
超声波对人体无害。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医师张海春介绍说,超声波是一种高频率的声波,它没有放射性,对人体安全、无害,应用于全身各器官系统以及用于产检,对孕妇和胎儿也是非常安全的。
在检查时,医生会为患者涂上一层黏黏的东西,这种液体叫做耦合剂,目的是使探头与皮肤之间更好地接触,有利于声波的传导并提高成像质量。耦合剂对人体无毒、无害,检查后擦净或用温水清洗就可以了,不用担心。
(2)超声波对什么扩展阅读:
大多数现代超声仪并不使用多普勒效应来测定流速,而是依赖脉冲多普勒技术。机器发出超声波脉冲,然后再切换至接收模式。这样,接收到的反射脉冲并没有频率漂移,声学效应也不连续。但是,经过多次测量,这些序贯的测量的相变可以用来得到频率漂移。
为了从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得到相变漂移信息,通常使用2种算法中的一种:自相关技术或者相关性技术。更旧的机器,采用连续多普勒技术,按上述方式显示多普勒效应。为了做到这点,机器的发射和接收换能器必须是分立的。
❸ 超声波对我们有什么用 处
超声治疗学是超声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声治疗时将超声波能量作用于人体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疾患和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
在全球,超声波广泛运用于诊断学、治疗学、工程学、生物学等领域。赛福瑞家用超声治疗机属于超声波治疗学的运用范畴。
(一)工程学方面的应用:水下定位与通讯、地下资源勘查等
(二)生物学方面的应用:剪切大分子、生物工程及处理种子等
(三)诊断学方面的应用:A型、B型、M型、D型、双功及彩超等
(四)治疗学方面的应用:理疗、治癌、外科、体外碎石、牙科等
超声波的特点:
1、超声波在传播时,方向性强,能量易于集中。
2、超声波能在各种不同媒质中传播,且可传播足够远的距离。
3、超声与传声媒质的相互作用适中,易于携带有关传声媒质状态的信息(诊断或对传声媒质产生效应。(治疗)
超声波是一种波动形式,它可以作为探测与负载信息的载体或媒介(如B超等用作诊断);超声波同时又是一种能量形式,当其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它就可以通过与传播超声波的媒质的相互作用,去影响,改变以致破坏后者的状态,性质及结构(用作治疗)。
❹ 超声波有什么用处
将超声波作用于人体,通过神经体液途径影响身体某一阶段或全身,使人体组织产生机械作用、热作用和空化作用,导致人体局部组织血流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壁蠕动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加强,离子重新分布,新陈代谢旺盛,组织中氢离子浓度减低,PH值增加,酶活性增强,组织再生修复能力加强,肌肉放松,肌张力下降,疼痛减轻或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
❺ 超声波对人体的影响
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但你的神经会感受到的,长期对人体都有害,短期无害。例如在金属焊接超声波探伤时工作人员要穿防护服,其他人员必须在方圆40米之外
超声波及次声波会引起人体某些地方的共振,所以长时间会影响身体器官.
声波是超声传导,不存在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是一种声波传导,这种声波对人体组织没有什么伤害。但如果声波密集在某一固定地方,又聚集很长的时间的话,就会有热效应,这种热效应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对人体组织产生不良的影响,影响细胞内的物质。
❻ 超声波对人体有损害吗
超声波对人体无害,次声波对人体有害。次声波会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
对于高频超声,这个标准会适当放宽,而如果人和声源之前有液体耦合的话,则必须调整30Bd。如果你指的是医用超声波检查设备,目前并没有具体例证证明有害。超声波对身体会产生能量,使身体组织发热。但是医用超声波设备都对输出能量有控制。
❼ 超声波和次声波对人的好处和害处
一、超声波
1、好处: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可软化组织,增强渗透,提高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神经系统和细胞功能。可使组织PH值向碱性方面发展。缓解炎症所伴有的局部酸中毒。超声可影响血流量,产生致炎症作用,抑制并起到抗炎作用。使白细胞移动,促进血管生成。
2、坏处:脉冲超声波在含有微米级小气泡的液体中传播时,可导致气泡收缩、膨胀以至猛烈爆炸,这种现象称为“空化现象”,靠近爆炸气泡附近的细胞会受到损伤。
二、次声波
1、好处:次声波有助于消除硬膜外麻醉患者的紧张情绪;次声波振动使神经元膜的电学特性发生改变,接着引起神经循环回路神经冲动传递次数发生改变,进而改变了从丘脑到大脑皮层循环回路神经活动的频率,可产生催眠作用。
2、坏处:当次声波与人的某个器官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会引起共振。如1-3Hz次声波可以使人产生恐惧心理。次声波的频率与人脑的固有频率(8-12Hz)接近时,会引起共振,刺激人的大脑,对人的心理及意识产生一定的影响,轻者感觉不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路不畅。
(7)超声波对什么扩展阅读:
超声波的用途:
1、超声波全息图像:在医疗领域,超声波常常用来透视人体,并形成二维图像。如今这项技术正在得到进一步改善,二维图像将变成三维全息图像。
2、“复明”眼镜:超声波另一个巨大用途,就是能让盲人“复明”。这借鉴了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蝙蝠飞行时,不是靠视觉探路来捕捉猎物,相反它靠的是耳朵。
3、牵引光束
能量强大的超声波,照射物体能使之离地悬浮。实验证明,只要有足够的能量,靠超声波托举物体腾空并向不同方向移动,是完全可能的。这与许多科幻电影里出现的牵引光束非常类似。
4、高效钻头:超声波还可以用在地质勘探上。高功率的超声波振动具有强大能量,可以有效地压缩、挤压物质。在地质勘探上,它可以当“钻头”用,就像真实钻头一样,在地下挤压出一条通道。
❽ 超声波对液体有什么影响
长期受20000 赫兹以上的声音的影响,会引起人体组织轻微发热。当频率高到超声波或更高时,发热会越来越厉害。
大功率的高强度的超声波持续作用于人体组织是有害的。小功率超声波在间歇式的作用于人体组织是非常有益的。
❾ 超声波疗法的对机体组织器官的作用
小剂量超声波能使神经兴奋性降低,传导速度减慢,因而对周围神经疾病,如神经炎、神经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大剂量超声波作用于末梢神经可引起血管麻痹、组织细胞缺氧、继而坏死。
中枢神经对超波显示较高的敏感性,有人指出,即使是用0.1W/cm2的强度直接作用脑组织,也可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国外有些人指出“超声波禁用于脑部”。但近年来国内不少单位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使用强度为1.5W/cm2以下(常用0.6~1.2W/cm2)的脉冲式超声波移动法作用于头部,对脑实质无损害(由于大部分超声波能量被头皮及颅骨吸收和反射,只有2.5-20%透入颅内),并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及其它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 房室束对超声波的作用很敏感。超声波主要影响心脏活动能力及其节律。大剂量超声波可使心律减慢,诱发心绞痛,严重时发生心律紊乱,最后导致心跳停止;小剂量超声波使心脏毛细血管充血,对冠心病患者有扩张动脉管腔及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故用1W/cm2以下脉冲式超声波作用心脏,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有一定疗效。
治疗剂量超声对血管无损害作用,通常可见血管扩张,血循环加速。低强度超声作用下,血管器扩张;在较大剂量作用下,可引起血管收缩。更大剂量的超声可使血管运动神经麻痹,从而造成血液流动停止。用大剂量超声时可直接引起血管内皮肿胀,血循环障碍。 1.超声治疗机
(1)主要结构原理:由高频振荡器和输出声头两部分组成。
(2)输出形式
连续超声波: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声头连续不断地辐射出声能作用于机体。它作用均匀,产热效应较大。
脉冲超声波:是在治疗过程中间断地辐射出声能作用于机体,它的热效应较小。
2.辅助设备是为特殊治疗需要或便于操作面准备的附件。如水枕、水袋、水槽、水漏斗等。
3. 接触剂要选择其声阻接近于人体组织者,以减少其与皮肤界面间的反射消耗。常用有煮沸过的水,液体石腊,凡士林油等。 1.直接接触法将超声波头直接和治疗部位的皮肤接触进行治疗。此时在皮肤和声头之间应加接触剂,如石腊油,凡士林等。
(1)移动法该法最常用。治疗时声头轻压皮肤,在治疗部位作缓慢移动,移动速度以每秒1-2厘米为宜。常用强度0.5-1.5W/cm2。
(2)固定法将超声波声头以适当压力固定在治疗部位。此法易产生过热而发生“骨膜疼痛反应”。故治疗剂量宜小,常用强度为0.2-0.5W/cm2,时间3-5分钟。
2.间接接触法
(1)水下法治疗时将超声波声头和治疗肢体一起浸入36-38℃温开水中,声头与皮肤距离1-5厘米,剂量要比直接接触法稍大。
此法常用于不规则的体表,局部痛觉敏感的部位或声头不便直接接触的部位如手指、足趾、踝、肘、溃疡等。
(2)辅助器治疗法常用有水漏斗法,水枕或水袋法。后者是用薄橡皮膜制成袋,灌满煮沸过的温水,然后再涂接触剂进行治疗,用于面部、颈部、关节、前列腺、牙齿、眼等不平之处。
(3)聚集照射法利用凹面镜和声透镜将超声波高度集中在某一部位而获得大能量超声波的作用,以做特殊治疗。如治疗肿瘤时用。 1.治疗强度以0.4-1.5W/cm2为宜,水下法、水枕法时强度可稍大,实际使用时可参阅表7.2,临床多采用低、中等强度。
表7.2 超声强度等级表
治疗方法
固定法
移动法
强度等级
低
中
高
代
中
高
连续式
W/cm2
0.1-0.2
0.3-0.4
0.5-0.6
0.6-0.8
1-1.2
1.2 -2
脉冲式
W/cm2
0.3-0.4
0.5-0.7
0.8-1.0
1.0-1.5
1.5-2
2-2.5
2.治疗时间一般固定法3-5分钟,移动法为5-10分钟,大面积移动可适当延长至10-20分钟。
3.疗程一般治疗次数6-8次,慢性病10-15次或更多。每日或隔日一次。疗程间隔1-2周。
❿ 超声波对人身体有哪些伤害
超声波在生物体内传播时,通过组织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生物体机能和结构变化,称为超声波的生物效应,产生生物效应的机制是热效应和空化效应。
所谓的热效应是指超声波传播过程中,部分能量被生物组织吸收转变为热能,使组织温度增高;空化效应是指超声波传播过程中与组织中的气核或微气泡相互作用,使其突然爆破,产生巨大的瞬间压力,使组织内部结构改变
低剂量超声是潜在的致癌与致畸形因素,而且不同频率、不同声强对不同个体有一定危害。因为超声波对固体和液体都有很强的穿透本领,能量较大时可以使物质微粒作高频振动,部分能量还可以转变为热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高强度的脉冲超声波在含有微米级小气泡的液体中传播时,可导致气泡收缩、膨胀以至猛烈爆炸,这种现象称为“空化现象”。不久前美国著名超生物物理专家卡斯坦森指出,某些临床使用的超声图像诊断仪的最大输出强度已达1千瓦/平方厘米,这个强度足以使生物体产生瞬态空化现象。对生物体来说,瞬态空化作用时,靠近爆炸气泡附近的细胞会受到损伤,一般说来,在人体内大多数器官和生物流体中,损伤少量细胞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