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数控车床代码分别代表什么例如M03主轴正转、M04主轴反转、M05主轴停。
坐标系定义如不作特殊指明,数控系统默认G54坐标系。
G28 U0:返回参考点指令,为避免换刀过程中,发生刀架与工件或夹具之间的碰撞或干涉,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机床先回到X轴方向的机床参考点,并离开主轴一段安全距离。
G0 T0808 M8:刀具定义,自动调8号左偏刀8号刀补,开启冷却液。
G96 S150 M4主轴转速定义,恒定线速度S功能定义,S功能使数控车床的主轴转速指令功能,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以r/min或rpm作为计量单位。另一种是以m/min为计量单位。数控车床的S代码必须与G96或G97配合使用才能设置主轴转速或切削速度。
G97:转速指令,定义和设置每分钟的转速。
G96:恒线速度指令,使工件上任何位置上的切削速度都是一样的。
M指令一览表G00 快速定位
M01 程式选择性停止/,位置2
M13 主轴顺时针,冷却液开 M57-M59 * 不指定
M14 主轴逆时针,冷却液开 M60 更换工作
M15 * 正运动 M61 工件直线位移;选择性套用
M02 程序结束
M03 主轴正转
M04 主轴反转
M05 主轴停止
M06 自动刀具交换
M07 吹气启动
M08 切削液启动
M09 切削液关闭
M10 吹气关闭 →M09也能关吹气
M11《斗笠式》主轴夹刀
M12 主轴松刀
M13 主轴正转+切削液启动
M14 主轴反转+切削液启动
M15 主轴停止+切削液关闭
M16— M18没有
M19 主轴定位
M20 —— 没有
M21 X轴镜象启动
M22 Y轴镜象启动
M23 镜象取消
M24 第四轴镜象启动
M25 第四轴夹紧
M26 第四轴松开
M27 分度盘功能
M28 没有
M29 刚性攻牙
M30 程式结束/自动断电
M31 —— M47 没有
M48 深钻孔启动
M49 —— M51 没有
M52 刀库右移
M53 刀库左移
M54 —— M69 没有
M70 自动刀具建立
M71 刀套向下
M72 换刀臂60°
M73 主轴松刀
M74 换刀臂180°
M75 主轴夹刀
M76 换刀臂0°
M77 刀臂向上
M78 —— M80 没有
M81 工作台交换确认
M82 工作台上
M83 工作台下
M84 工作台伸出
M85 工作台缩回
M86 工作台门开
M87 工作台门关
M88 —— M97 没有
M98 调用子程序
M99 子程序结束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3-19 19:36 fanuc数控指令
M00 * 程序停止 M36 * 进给范围1
M01 * 计划结束 M37 * 进给范围2
M02 * 程序结束 M38 * 主轴速度范围1
M03 主轴顺时针转动 M39 * 主轴速度范围2
M04 主轴逆时针转动 M40-M45 * 齿轮换档
M05 主轴停止 M46-M47 * 不指定
M06 * 换刀 M48 * 注销M49
M07 2号冷却液开 M49 * 进给率修正旁路
M08 1号冷却液开 M50 * 3号冷却液开
M09 冷却液关 M51 * 4号冷却液开
M10 夹紧 M52-M54 * 不指定
M11 松开 M55 * 刀具直线位移,位置1
M12 * 不指定 M56 * 刀具直线位移

(1)什么是数码机床扩展阅读:
数控机床程序编制的方法有三种:即手工编程、自动编程和加工中心CAD/CAM 。
手工编程
由人工完成零件图样分析、工艺处理、数值计算、书写程序清单直到程序的输入和检验。适用于点位加工或几何形状不太复杂的零件,但是,非常费时,且编制复杂零件时,容易出错。
自动编程
使用计算机或程编机,完成零件程序的编制的过程,对于复杂的零件很方便。
CAD/CAM
利用CAD/CAM软件,实现造型及图象自动编程。最为典型的软件是Master CAM,其可以完成铣削二坐标、三坐标、四坐标和五坐标、车削、线切割的编程,此类软件虽然功能单一,但简单易学,价格较低。
B. 什么是数控车床 有哪些特点
数控车床、车削中心,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配备多工位刀塔或动力刀塔,机床就具有广泛的加工工艺性能,可加工直线圆柱、斜线圆柱、圆弧和各种螺纹、槽、蜗杆等复杂工件,具有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各种补偿功能,并在复杂零件的批量生产中发挥 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简称PLC)也是一种以傲处理器为墓础的通用型自动控制装置,又称为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Controller,简称PC)或可编程机床控制器(Programmable Machine Controller,简称PMC),用于完成数控机床的各种逻辑运算和顺序控制,如机床启停、工件装夹、刀具更换、冷却液开关等辅助动作。PLC还接受机床操作面板的指令:一方面直接控制机床的动作;另一方面将有关指令送往CNC,用于加工过程控创。CNC系统中的PLC有内置型和独立型。内I型PLC与CNC是组合在一起设计的,又称集成型,是CNC的一部分;独立型PLC由独立的专业厂生产,又称外装型。
数控机床的操作是通过人机操作面板实现的,人机操作面板由数控面板和机床面板组成。
数控面板是数控系统的操作面板,由显示器和手动数据抽入(Manual DataInput,简称MDI)键盘组成,又称为MD】面板。显示器的下部常设有菜单选择健,用于选择菜单。键盘除各种符号健、数字健和功能健外,还可以设!用户定义健等。操作人员可以通过键盘和显示器.实现系统管理,对数控程序及有关数据进行输入、存储和编辑修改。在加工中,屏幕可以动态地显示系统状态和故障诊断报苦等。此外,数控程序及数据还可以通过磁盘或通讯接口箱入。
机床操作面板主要用于手动方式下对机床的操作.以及自动方式下对机床的操作或千预。其上有各种按钮与选择开关,用于机床及辅助装里的启停、加工方式选择、速度倍率选择等;还有数码管及信号显示等。中、小型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常和数控面板做成一个整体,但二者之间有明显界限。数控系统的通讯接口,如串行接口,常设且在机床操作面板上。
C. 计算机数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1)输入装置:一般指微机的输入设备,如键盘。其作用是输入数控系统对生产机械进行自动控制时所必需的各种外部控制信息和加工数据信息。
(2)微机:微机是MNC系统运算和控制的核心。在系统软件指挥下,微机根据输入信息,完成数控插补器和控制器运算,并输出相应的控制和进给信号。若为闭环数控系统,则由位置检测装置输出的反馈信息也送入微机进行处理。
(3)输出装置:一般包括输出缓冲电路、隔离电路、输出信号功率放大器、各种显示设备等。在微机控制下,输出装置一方面显示加工过程中的各有关信息,另一方面向被控生产机械输出各种有关的开关量控制信号(冷却、启、停等),还向伺服机构发出进给脉冲信号等。
(4)伺服机构:一般包括各种伺服元件和功率驱动元件。其功能是将输出装置发出的进给脉冲转换成生产机械相应部件的机械位移(线位移、角位移)运动。
(5)加工机械:即数控系统的控制对象,各种机床、织机等。已有专门为数控装置配套设计的各种机械,如各种数控机床,它们的机械结构与普通机床有较大的区别。

(3)什么是数码机床扩展阅读
传统的机械加工都是用手工操作普通机床作业的,加工时用手摇动机械刀具切削金属,靠眼睛用卡尺等工具测量产品的精度的。
现代工业早已使用电脑数字化控制的机床进行作业了,数控机床可以按照技术人员事先编好的程序自动对任何产品和零部件直接进行加工了。
这就是说的“数控加工”。数控加工广泛应用在所有机械加工的任何领域,更是模具加工的发展趋势和重要和必要的技术手段。
由于数控机床要按照程序来加工零件,编程人员编制好程序以后,输入到数控装置中来指挥机床工作。程序的输入是通过控制介质来的。
D. 中国机床发展史是什么
1.1 古代树木机床公元前二千多年出现的树木车床是机床最早的雏形。工作时,脚踏绳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树枝的弹性使工件由绳索带动旋转,手拿贝壳或石片等作为刀具,沿板条移动工具切削工件。中世纪的弹性杆棒车床运用的仍是这一原理。
1.2 十五世纪的机床雏形十五世纪由于制造钟表和武器的需要,出现了钟表匠用的螺纹车床和齿轮加工机床,以及水力驱动的炮筒镗床。1501年左右,意大利人列奥纳多·达芬奇曾绘制过车床、镗床、螺纹加工机床和内圆磨床的构想草图,其中已有曲柄、飞轮、项尖和轴承等新机构。中国明朝出版的《天工开物》中也载有磨床的结构,用脚踏的方法使铁盘旋转,加上沙子和水来剖切玉石。
1.3 工业革命导致了各种机床的产生和改进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床的发展。1774年,英国人威尔金森发明了较精密的炮筒镗床。次年,他用这台炮筒镗床镗出的汽缸,满足了瓦特蒸汽机的要求。为了镗制更大的汽缸,他又于1775年制造了一台水轮驱动的汽缸镗床,促进了蒸汽机的发展。从此,机床开始用蒸汽机通过曲轴驱动。
1797年,英国人莫兹利创制成的车床由丝杠传动刀架,能实现机动进给和车削螺纹,这是机床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莫兹利也因此被称为“英国机床工业之父”。
19世纪,由于纺织、动力、交通运输机械和军火生产的推动,各种类型的机床相继出现。1817年,英国人罗伯茨创制龙门刨床;1818年美国人惠特尼制成卧式铣床;1876年,美国制成万能外圆磨床;1835和1897年又先后发明滚齿机和插齿机。
十九世纪最优秀的机械技师应数惠特沃斯,他于1834年制成了测长机,该测长机可以测量出长度误差万分之一英寸左右。这种测长机的原理和千分尺相同,通过转动分度板可以进出的螺纹夹持住工件,使用滑尺读出分度板上的分度。1835年,惠特沃斯在他32岁时发明滚齿机。除此以外,惠特沃斯还设计了测量圆筒的内圆和外圆的塞规和环规。建议全部的机床生产业者都采用同一尺寸的标准螺纹。后来,英国的制定工业标准协会接受了这一建议,从那以后直到今日,这种螺纹作为标准螺纹被各国所使用。
工业技术发展的中心,从十九世纪起,就悄悄从英国移向美国。把英国的技术声望夺过去的人中,惠特尼堪称佼佼者。惠特尼聪颖过人,具有远见卓识,他率先研究出了作为大规模生产的可更换部件的系统。至今还很活跃的惠特尼工程公司,早在19世纪四十年代就研制成功了一种转塔式六角车床。这种车床是随着工件制做的复杂化和精细化而问世的,在这种车床中,装有一个绞盘,各种需要的刀具都安装在绞盘上,这样,通过旋转固定工具的转塔,就可以把工具转到所需的位置上。
随着电动机的发明,机床开始先采用电动机集中驱动,后又广泛使用单独电动机驱动。
二十世纪初,为了加工精度更高的工件、夹具和螺纹加工工具,相继创制出坐标镗床和螺纹磨床。同时为了适应汽车和轴承等工业大量生产的需要,又研制出各种自动机床、仿形机床、组合机床和自动生产线。
1.4 1900年进入精密化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单一的车床已逐渐演化出了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等等,这些主要机床已经基本定型,这样就为20世纪前期的精密机床和生产机械化和半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在20世纪的前20年内,人们主要是围绕铣床、磨床和流水装配线展开的。由于汽车、飞机及其发动机生产的要求,在大批加工形状复杂、高精度及高光洁度的零件时,迫切需要精密的、自动的铣床和磨床。由于多螺旋线刀刃铣刀的问世,基本上解决了单刃铣刀所产生的振动和光洁度不高而使铣床得不到发展的困难,使铣床成为加工复杂零件的重要设备。
被世人誉为“汽车之父”的福特,提出:汽车应该是“轻巧的、结实的、可靠的和便宜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研制高效率的磨床,为此,美国人诺顿于1900年用金刚砂和刚玉石制成直径大而宽的砂轮,以及刚度大而牢固的重型磨床。磨床的发展,使机械制造技术进入了精密化的新阶段。
1.5 1920年进入半自动化时期在1920年以后的30年中,机械制造技术进入了半自动化时期,液压和电器元件在机床和其他机械上逐渐得到了应用。1938年,液压系统和电磁控制不但促进了新型铣床的发明,而且在龙门刨床等机床上也推广使用。30年代以后,行程开关——电磁阀系统几乎用到各种机床的自动控制上了。
1.6 1950年进入自动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数控和群控机床和自动线的出现,机床的发展开始进入了自动化时期。数控机床是在电子计算机发明之后,运用数字控制原理,将加工程序、要求和更换刀具的操作数码和文字码作为信息进行存贮,并按其发出的指令控制机床,按既定的要求进行加工的新式机床。
1.6.1 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铣床)诞生(1951年)数控机床的方案,是美国的帕森斯在研制检查飞机螺旋桨叶剖面轮廓的板叶加工机时向美国空军提出的,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参加和协助下,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成功。1951年,他们正式制成了第一台电子管数控机床样机,成功地解决了多品种小批量的复杂零件加工的自动化问题。以后,一方面数控原理从铣床扩展到铣镗床、钻床和车床,另一方面,则从电子管向晶体管、集成电路方向过渡。1958年。美国研制成能自动更换刀具,以进行多工序加工的加工中心。
1.6.2 世界第一条数控生产线诞生(1968年)1968年,英国的毛林斯机械公司研制成了第一条数控机床组成的自动线,不久,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了“工厂自动化的先决条件是零件加工过程的数控和生产过程的程控”,于是,到70年代中期,出现了自动化车间,自动化工厂也已开始建造。 1970年至1974年,由于小型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机床控制,出现了三次技术突破。第一次是直接数字控制器,使一台小型电子计算机同时控制多台机床,出现了“群控”;第二次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用一支光笔进行设计和修改设计及计算程序;第三次是按加工的实际情况及意外变化反馈并自动改变加工用量和切削速度,出现了自适控制系统的机床。
经过100多年的风风雨雨,机床的家族已日渐成熟,真正成了机械领域的“工作母机”。
E. 什么是薄膜键盘
薄膜键盘是近年来国际流行的一种集装饰性与功能性为一体的键盘。由面板、上电路、隔离层、下电路四部分组成。薄膜键盘外形美观、新颖,体积小、重量轻,密封性强。具有防潮、防尘、防油污、耐酸碱、抗震及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疗仪器,计算机控制,数码机床,电子衡器,邮电通讯,复印机,电冰箱,微波炉,电风扇,洗衣机,电子游戏机等领域。
薄膜键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