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普通车床维修方法
车床在使用中相对运动部件的磨损会使精度降低,机械性能变差。因此,为了满足零件加工精度,不同的切削方式和工艺操作的要求,使机床正常运转,就必须对车床进行调整和维修。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普通车床的维修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1.大拖板与导轨的配合间隙在使用中会应为导轨的磨损增大,间隙过大就需要调整。大拖板与床身导轨面间隙是通过顶紧平压板实现的。调整时,顶紧螺钉推动压板来减少大拖板与床身导轨面的间隙,间隙调整适当后并紧螺母。
2.中托板与大拖板的横向滑动面是燕尾导轨,用斜度1:60的镶条来调整间隙。调整时旋转螺钉使镶条前后移动,从而使间隙达到理想值。调整后,移动拖板应轻便而无阻滞现象。
在使用中,中拖板丝杠与螺母磨损使间隙增大,此时中拖板会产生攒动从而影响工件径向尺寸精度。调整横向丝杠螺母可通过间隙机构来完成。可扭动调整螺钉,向上拉动楔块,从而消除丝杠螺母间隙。
尾座分尾座体和底板两大部分。通过旋入和旋出螺钉来调整尾座体和底板之间的横向位置。
调整时,首先松开尾座紧固螺母,然后先松开尾座体一侧的螺钉,再旋进另一侧的螺钉,使尾座体相对底板偏移至需要的位置。最后将两个螺钉都拧紧。
导轨面的平整与否直接影响并桐着车床的加工精度,而且导轨也是其它部件精度检查的基准。因此,车床导轨的修理很重要。
1.导轨面修理的一般原则
(1)导轨面修理的基准选择,一般以不可调的装配孔(如主轴孔、丝杠孔等)或不磨损的平面为基准。
(2)对于不受基准孔或结合面限制的床身导轨,一般应选择整个刮研量最少的面或工艺复杂的面为基准。
(3)导轨面相互拖研时,应以刚性好的零件为基准来拖研刚性差的零件。如床身与工作台面相互拖研时,应先将床身导轨面刮好,再将工作台置于床身导轨上拖研;如果以工作台导轨为基准拖研床身导轨,床身导轨就很难得到理想的平直度。因为工作台长而薄,刚性差,由于自重变形,形成自然与床身切合,无法判断着色点的情况。
1)对于装有重型部件的床身,应将该部件修好装上或在该处配重后再进行刮研,否则,安装部件时变形,会造成返修。
2)导轨面拖研时,一般应以长面为基准拖研短面,这样易于保证拖研精度。
3)导轨面修理前后,一般应测绘运动曲线,以供修理、调整时参考分析。
4)机巧洞床导轨面修理时,必须保证在自然状态下,并放在坚实的基础上进行,以防止在修理过程中变形或影响测量精度。
5)机床导轨面一般磨损在0.3mm以上者应先精孝蔽枯刨后再刮研或磨削。
2.机床导轨面的修理方式
(1)刮研修复法
床身导轨面和工作台导轨面都用刮研方法修复。其优点是:设备简单,修理精度取决于刮研质量和刮研技术。一般适用于高精度机床或者条件较差的工厂和车间的设备修理。其缺点是:劳动强度大,功效低。
(2)机加工和刮研相结合修复法
一般对床身导轨采用精刨、精磨,其配合件(工作台、拖板等)的导轨与床身导轨配刮,这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其优点是:即减少了钳工劳动量,又能达到理想的配合精度。但缺点是:需要精度较高的导轨磨床等,钳工刮研量任然很大。
(3)配合修复法
即床身导轨和工作台导轨都采用磨削加工来达到要求。因此,不用钳工刮研,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已成为导轨加工和修理的发展方向。
Ⅱ 数控机床的维修检测流程是什么
数控机床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机、电、仪一体化的高效复杂的自动化设备,通过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按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但是机床在运行过程中,零部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故障,因此,熟悉机械故障的特征,掌握数控机床机械故障诊断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对确定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有着重大的作用,下面简单介绍数控机床的维修检测流程:
一、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原则与基本要求
(1)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原则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调查故障现象,首先对操作者询问出现故障的全过程,有些什么现象产生,采取过什么措施等。2)尽可能全面地列出可能引起该故障的原因,然后进行综合判断筛选确定最有可能产生故障的原因;3)在故障检修之前,首先应注意排除机械性的故障。再在运行状态下,进行动态的观察、检验和测试查找故障。
(2)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基本要求
除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进行数控故障诊断作业的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经验,要求工作人员结合实际经验通过对故障机床的实际操作分析故障原因。完备的维修工具及诊断仪表必不可少,常用工具如螺丝刀、钳子、扳手、电烙铁等,常用检测仪表如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除此以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准备好必要的技术资料,如数控机床电器原理图纸、结构布局图纸、数控系统参数说明书、维修说明书、安装、操作、使用说明书等。
二、故障处理的思路
不同数控系统设计思想千差万异,但无论那种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都是十分相似的。因此在机床出现故障时,要求维修人员能根据所掌握故障信息明确故障的复杂程度,并列出故障部位的全部疑点。准备必要的技术资料作为基础分析故障原因制定排除故障的方案。
在确定故障排除方案后,利用测量工具用试验的方法验证并检测故障,逐级定位故障部位,确认出故障属于电气故障还是机械故障,是系统性的还是随机性的,是自身故障还是外部故障等。
三、数控系统故障排除方法
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核心所在,它的可靠运行直接关系到设备能否正常运行。下面总结提炼出一些判断与排除数控机床故障的方法。
(1)直观法
利用感觉器官注意发生故障时的各种现象,如故障时有无火花、亮光产生,有无异常响声、何处异常发热及有无焦煳味等。仔细观察可能发生故障的每块印制线路板的表面状况,有无烧毁和损伤痕迹,以进一步缩小检查范围,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2)自诊断功能分析法
依靠数控系统快速处理数据的能力,对出错部位进行多路、快速的信号采集和处理,然后由诊断程序进行逻辑分析判断,以确定系统是否存在故障,及时对故障进行定位。
(3)检测程序分析法
数控机床最多,最频繁的故障就是机床的某些逻辑功能无法实现。此时就需结合电气原理图,检测程序,液压原理图等众多资料进行分析,找出故障所在的原因,对其部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使数控机床恢复正常的工作。
(4)部件替换法
利用备用的电路板来替换有故障疑点的模板,是一种快速而简便的判断故障原因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备板置换前应检查有关电路,以免由于短路而造成好板损坏。同时还应检查试验板是否与原模板一致,置换存储器板后应根据系统的要求,对存储器进行初始化操作,否则系统仍不能正常工作。
四、故障排除的确认及善后工作
故障排除以后,维修工作还不能算完成,尚需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分析故障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故障再次发生。必要时可根据现场条件使用成熟技术对设备进行改造与改进。最后做维修记录,详细记录维修的整个过程,包括维修时间、更换件型号规格及故障原因分析等。
以上就是数控机床设备维修检测流程,合理制定日常机床设备的维修保养方案能有效降低机床故障可能性。
Ⅲ 维修数控机床的六种方法
维修数控机床的六种方法
数控机床技术复杂且种类繁多,维修问题是影响数控机床有效利用的首要问题。下面,我为大家讲讲维修数控机床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诊断多种故障综合症
下面通过CVT035型晶体管直流驱动器的典型实例,说明多种故障综合症的诊断方法。该故障伺服板,经初步检查看出,电路板外观很脏,输出级烧损严重,可见用户的维护保养比较欠缺,处理这种故障,应该首先清除脏物,修复输出级,切忌贸然通电,否则可能引发短路,扩大故障面。例如铁粉灰尘的导电短路,输出级开关管击穿对前级和电源的短租宽局路等等。经上述处理后,通电检查又发现如下故障:(1)“欠压”红灯有时闪亮(“READY”绿灯闪灭);(2)电机不转;(3)开关电源(±15V)变压器Tl和电源开关管V69异常发烫。
这是一例典型的综合症,而且故障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因果关系,所以处理故障需要顺序进行,否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引发故障面扩大。我们通过分析,做出如下维修排序:开关电源一>“欠压”灯——>电机运转。首先检查电源板,通过测量主回路150V直流电压和断开±15V负载的检查后,得知故障在开关电源板内部,在检查电源板中发现10V稳压管V32的电压只有9.5V,由此检查下去,找到故障原因:V32的限流电阻Rl85阻值变大。更换Rl85后,±15V电源板和“欠压”灯等均恢复正常,但电机仍不转。可见,以上灯闪和元件发烫均由Rl85变值引起,电机不转则另有原因。按通常的检查方法,可以逐级检测,但由于经验的缘故,我们只做简单的变换转向试验,结果发现反向运转正常,所以很快查出故障原因:换向电路的集成块N5(TL084)失效,更换N5后,一切正常。
CT4一OS3型查频器的一例特殊故障
CT4一OS3型变频器常用于YBM90和MK5oo加工中心的刀库驱动。在维修中,我们多次碰到该变频器时好时坏的缺相故障,并且测得缺相电压只有60至200V(正常为400V)。由于这是一种时好时坏的软故障,诊断查寻困难。
但是,我们发现该变频器这种故障的.多数原因是脉冲隔离级问题——振荡弊让不稳定。这种故障现象,用示波器检查,很难发现“波形丢失”,但一般都有三组脉冲幅值不相等,甚至差异软大的现象。其实,仔细分析一下隔离级电路的特点就能看出问题,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间歇振荡器,仅用二只三级管,分别做振荡管和振荡器电源开关巧碰。由于采用单管振荡,而且振荡电路串入限流电阻和二只三极管,加上变压器输出负载,所以振荡电路损耗大,增益低,容易造成电路偶发性停振和脉冲幅值不足的毛病,即产生时好时坏的电机缺相故障。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种电路对脉冲变压器Q值和三极管β值要求严格,用户维修时,可以采用如下措施得到弥补:(1)选用高β(120至180)振荡管;(2)适当减少限流电阻阻值,即在51Ω电阻上并接100一270Ω。
PC接口法
由于数控机床各单元(除驱动器外)与数控系统之间都是通过PC接口(1/O)实现信号的传递和控制,因此,许多故障都会通过PC接口信号反映出来,我们可以通过查阅PC机床侧的1/O信号诊断各种复杂的机床故障或判别故障在数控系统还是在机床电气。其方法很简单,即要求熟悉全部PC(机床侧)接口信号的现行状态和正常状态(或制成一张表格),诊断时,通过对全部PC(机床侧)接口信号的现行状态和正常状态逐一查看比对,找出有故障的接口信号,然后根据信号的外部逻辑关系,查出故障原因。当你熟悉了PC接口信号后,应用这种PC接口比对法,非常简便快快捷,而且避免了分板复杂的梯形图程序。
西门子3GG系统数据异常的恢复
瑞士STUDER S45一6磨床配备西门子3GG系统,为双NC双PLC结构,该系统具有很强的自诊断功能,发生故障时,可以借助屏幕提示,快速诊断修复故障。但是如果发生系统无法启动,并且PLC处于停止状态,屏幕不亮,那么系统的自诊断功能将无法发挥作用,导致诊断困难。发生这种故障的原因比较多,如果电池电压低于2.7V,必须更换电池;如果NC或PLC硬件损坏,需要更换电路板;如果机床的24V电源低于21V,需要检查电源电路和负载。
但是我们碰到更多的故障原因并不是硬件故障,而是机床数据异常这类软故障。其原因比较复杂,如电网干扰、电磁波干扰、电池失效、操作失误等均有可能造成机床数据的丢失或混乱,以致系统无法启动。
象这类软故障我们可以采用全清恢复法使系统恢复运行。3GG系统的全清步骤如下:
(1) 机床数据、用户程序、设定数据和背景存贮器的清除;
(2) 3GG系统的初始化;
(3) PLc清零;
(4) 恢复被清除的全部数据、程序。一般需要设定波特率,调出128KB内存,然后,通过磁盘等媒体输入数据、程序。
(5) 试验并检查伺服系统的全部KV系数。
(6) 完成这些步骤后,系统恢复正常。
采用电阻比对法诊断电源负载短路
故障障实例:FANUC一BESK伺服驱动板十15V负载软击穿烧保险丝。我们维修时,通过初步检查判定故障原因是负载局部短路,并且用数字表测得十15V对“地”电阻,正常板为1.3KΩ 故障板为300Ω。因为通电好烧保险丝,根本无法通电检查,所以只能做电阻测量或拆元件检查。
但是,由于该伺服板的十15V电源与其负载(24只集成元件)的印刷电路成放射型结构,所以,电阻测量时无法做电路切割分离,并且由于元件多且为直接焊装,也不可能逐一拆卸检查。维修的实际操作十分困难,即使故障解决了,也往往弄得电路板伤痕累累。处理这种既不能做电路切割分离或元件拆卸也无法通电检查的故障,我们采用电阻比对法检查很方便。诊断检查时,不切割电路也不焊脱元件,而是直接测量十15V端与各集成元件的有关管脚问的电阻值,同时将故障板与正常板做对应值比较,即可查出故障。处理以上故障时,考虑到元件管脚多,所以首先分析厚膜块内部电路(图中已标出)和集成块管脚功能图,然后从中筛选出若干主要的测试点,做电阻测量。当测量到Q7时,发现其3脚( + 15V)对14脚(输出)电阻为150Ω(正常为6KΩ ,怀疑Q7(LM339)有问题,更换Q7后,伺服板恢复正常,说明Q7管脚间阻值异常系内部软击穿,从而引起电源短路。
快速过程的分步模拟法
有些控制过程,如步进电机的自动升降速过程,直流调速器的停车制动过程,只有零点几秒的瞬间时间。查寻这种快速过程的电路故障,显然无法采用一般仪表进行故障跟踪检测,所以故障诊断比较困难。下面通过故障实例一5V型直流可控硅主驱动停车时间太长的故障,介绍我们采用的特殊方法一分步模拟法。
经过对故障板的初步检查,判断故障原因在V5主驱动器制动电路。该制动控制逻辑复杂,涉及电路多,诊断故障决非举手之劳,而且由于制动过程短,无法测量,所以我们采用分步模拟法进行诊断检查。由电路原理得知制动过程如下:(1)本桥逆变,释放能量;(2)自动换桥,再生制动;(3)再次换桥,电路复原。
为了分步测量的需要,以速度指令、速度反馈和电流反馈为设定量,将以上过程细分为八个步骤(列成一张表),然后逐步改变相应设定量,检测有关电路信号,对照电路逻辑,查出故障。我们做分步测试进行到第二步(即速度指令由1变0)时,发现“a后移”和“积分停止”均为高电平,按电路逻辑,应为低电平,据此查对电路,很快找出A2板中与非门Dl06(型号:FZHI01)有问题,更换后,故障排除。
;Ⅳ 普通车床的维修方法
普通车床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车床类型,主要有床身、床头箱、尾座、溜板箱和进给箱等部件组成。车床在使用中相对运动部件的磨损会使精度降低,机械性能变差。如果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故障该怎么进行维修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普通车床的维修方碧渗法,希望能帮到你。
主轴箱的功用是支撑主轴传动使其旋转,实现启动、停止、变速、变向等。主轴箱是一个复杂的重要部件,包括箱体、主运动的全部变速机构及操纵机构,主轴部件、实现正反转及开停车的片式摩擦离合器和制动器。主轴及齿轮间的传动机构和变速机构以及有关的润滑装置等键竖。
1.主轴箱主轴轴承间隙的调整与维修
常见车床主轴结构有两种:一种是前后支撑都是滚动轴承;另一种是前轴承是滑动轴承,而后轴承是滚动轴承。
主轴轴承的间隙要分别调整,调整前轴承间隙时,先松开螺钉,向右转动螺母,借助隔套推动轴承内圈向右移动。应为轴承内孔与轴径是1︰12的锥度结合,所以轴承内圈直径因弹性变形而增大,轴承径向间隙变小,调完后再顶紧螺钉。调整后轴承间隙时,光松开螺钉,向右转动螺母,同时并紧圆锥滚子轴承和推力轴承而调小径向和轴向间隙。调整后用手转动主轴应通畅无阻滞现象,主轴的径向跳动和轴向跳动均应小于0.01mm。前后轴承调好后应进行1小时高速空运转,主轴轴承温度不得超过70℃
2.摩擦离合器的调整与维修
摩擦离合器的作用是在电动机运转中接通或停止主轴的正反转,摩擦离合器的内外摩擦片的松紧要适当。过松时离合器易打滑,造成主轴闷车,且使摩擦片磨损加快;太紧时,启动费力且操纵机构易损坏,停车时摩擦片不易脱开而使操作失灵,所以必须调整适当。
离合器的调整过程是:现将定位销从螺母缺口压入,然后旋转右边或左边螺母,分别调整右边或左边摩擦片的间隙,调整后弹出定位销以防止螺母松动。
3.制动器的调整与维修
制动器的作用是用来克服停车时主轴的旋转惯性使之立即停转,以缩短辅助时间,提高生产率。制动器和摩擦离合器的控制是联动的,摩擦离合器松开时制动钢带拉紧,使主轴很快停止转动。
通过螺母和拉杆来调整制动钢带的松紧程度,调整后应保证压紧离合器时钢带完全松开。当主轴转速为300转/分时,主轴能在2—3转内被制动。另外调整时要防止钢带产生歪扭现象。
溜板箱是固定在沿床身导轨移动的纵向溜板下面。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光杠和丝杠传来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刀架的直线运动,实现刀架的快慢速转换,并控制刀架的接通、断开、换向以及实现过载保护,刀架的手动操纵。溜板箱中的主要机构有超越离合器、安全离合器、开合螺母、互锁机构以及纵、横向机动进给操纵机构等。
1.脱落蜗杆的调整与维修
脱落蜗杆的作用是手动接通或断开进给运动,在机床过载时能自动断开进给运动以防止机床损坏。
脱落蜗杆传递的负载大小可通过移动螺母来调整弹簧的压力来实现。调整合适时应保证既能进行正常切削工作,又能在超载时自行脱落。
2.开合螺母机构的调整与维修
在车削螺纹时利用开合螺母机构来接通或断开丝杠传来的运动。车床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会出现磨损现象,使开合螺母与丝杠之间产生间隙。如不及时调整,就会在车削螺纹时出现让刀甚至乱扣现象。调整方式是:先将六角螺母松开,再将限位螺钉旋一点,把开合螺母旋紧,用手转动丝杠,相对螺稿慧大母空转松紧顺滑即可。调整好后将六角螺母锁紧。
班前
(1)擦拭车床外 露导轨及滑动 面;
(2)按规定润滑 各部分,油质、 油量符合要求;
(3)检查各手柄 位置;
(4)空车运转。
班后
(1)将铁屑全部 清扫干净;
(2)擦净机床各 部分, 润滑部位 注油;
(3)部件归位。
定期保养:
外表保养
(1)清理机床外表死角,检查罩盖紧固情况,外观清洁,无锈蚀,无黄袍,漆见本色,铁见光。
(2)清洗三杠及齿条,要求无油污。
(3)检查补齐螺丝、手球、手柄。
床头箱保养
(1)拆洗滤油器;
(2)检查主轴定位螺丝调整适当;
(3)调整磨擦片和刹车装置;
(4)检查油质保持良好。
刀架及拖板保养
(1)检查或拆洗刀架、小拖板、中溜板各件。
(2)安装时调整好溜板、小拖板的丝杠间隙 板 和斜铁间隙。
挂轮箱
(1)检查或拆洗挂轮箱及挂轮架,并检查轴 套有无晃动现象。
(2)安装时调整好齿轮间隙, 并注入新油脂。
Ⅳ 车床故障维修方法
普通车床是能对轴、盘、环等多种类型工件进行多种工序加工的卧式车床,如果出现了问题应该怎么进行处理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车床故障维修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结合车床以及故障原因分析,列举普通车床运行中常见的故障及相关的排除方法,以此来维护普通车床的运行性能。
1、振动故障及排除
普通车床的振动故障是最为常见的故障类型,车床在加工生产的期间,振动是很难避免的,存在一些振动属于正常的运行范围,当振动较为剧烈时,就会影响普通车床的加工精度,降低车床的生产效率,同时还会加重车床的磨损,不利于车床刀具的稳定性。当普通车床出现振动故障时,在陶瓷、硬质合金内,故障的表现最为明显。
车床发生振动故障时,在实践中提出几点排除的措施,辅助普通车床快速恢复到正常的运行状态,如:
(1)普通车床的故障维护人员,检查车床上的固定螺栓,如地脚螺栓,保障螺栓安装的准确性,一旦发现有松动或安装不正确的螺栓,实行现场处理,立即执行故障排除,拧紧螺栓后,确保螺栓的安余启装位置准确;
(2)控制旋转件的跳动幅度,特别是胶带构件,实现径向圆跳动,防止其跳动幅度过大而造成振动;
(3)检查普通车床的主轴中心,避免存在径向过大摆动的问题,维护人员可以主动地调整主轴摆动,减小主轴的摆动幅度或者直接采取角度选配法的方式,控制主轴摆动;
(4)校正普通车床的磨削刀具,保持稳定的切削路径,保持刀尖的位置,稍高于中心位置,排除车床工作时的振动问题。
2、噪声故障及排除
噪声故障不仅影响普通车床的运行,同时也会影响车床运行的环境。一般情况下,噪声是故障发生的前提,当普通车床运行时,出现不符合常规的噪声,就表示车床出现了故障,维护人员需准确地分析噪声的来源及成因,以便快速地排除故障。普通车床运行后,噪声会随着周期、温度、负荷的增加而增加,最终导致车床进入不良的运行状态,干扰正常的运行。
噪声故障的排除要根据普通车床的实际情况执行。列举普通车床噪声故障中,常见的排除方法,如:
(1)维护人员检查普通车床的运动副,结合运动副反馈出的情况,调整、修复引起噪声的零件,促使车床的主轴,可以恢复正常,处理噪声的干扰,保障车床的工作精度;
(2)全面检查普通车床的管道,杜绝出现管道不通畅的情况,疏通有堵塞的管道;
(3)噪声故障内,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相互摩擦,所以定期安排润滑工作,在适当的位置增加润滑油,控制润滑油的用量、位置,保证润滑油符合相关的规定。
3、发热故障及排除
普通车床运行时,发热故障集中在主轴位置,因为主轴连接着滚动、滑动的轴承,构成一体化的运行结构,所以主轴处于高速旋转状态时,就会发散出热量。主轴是普通车床的主要热源,当热量无法正常散发出来时,就会造成主轴以及周围连接装置过度发热,车床局部位置的温度升高,引起热变形的问题,发热故障较为严重时,会出现主轴、尾架不同高的问题,直接降低车床的加工精度,还会存在烧坏主轴的情况。
主轴发热手毁搜故障,可能是主轴与轴承之间,经过长期摩擦而囤积了热量,导致全负荷车床工作状态下,主轴的刚度变化,影响了主轴的稳定性。主轴发生故障的排除方法中,在车床运行前,先要主动地调整好主轴与轴承之间的距离,同时安排好润滑工作,保持油路的畅通性,再控制好主轴的工作量,避免主轴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环境中。
4、漏油故障及排除
漏油在普通车床故障中比较常见,增加了车床的油耗,引起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干扰了车床的运行性能。普通车床漏油故障处理需采取日常的检测方法,安排漏油检查的相关工作,及时发现漏油问题并处理。
5、轴承故障及排除
普通车床的轴承故障,影响车床加工的传动工作,影响载荷的运行,属于故障多毕历发点。轴承故障的排除需采取更换和改进的措施,检查轴承的性能,选择恰当的排除措施,一般情况下,轴承零部件损坏,可直接更换零部件,传动轴承断裂,就需要改进内部结构,重新布设轴承装置,以此来解决故障问题。
6、刀架故障及排除
普通车床的刀架故障,表现为卡刀、接触器烧毁,最终导致刀盘不转动。刀架故障排除时,需根据具体的故障,逐渐缩小故障的范围,明确故障的原因后并定位。车床刀位的元件损坏,更换主题的原因,刀盘不到位,需保持刀架锁紧的状态,使用扳手松动磁钢盘,对准霍尔元件与磁钢。
7、手柄故障及排除
车床手柄最容易出现脱开的故障。以普通车床的溜板箱自动进给手柄脱开故障为例,分析排除的方法,如:调整手柄的弹簧压力,保持手柄在正常负荷下的稳固性,利用焊补的方法修复手柄故障,定位孔出现磨损后,要采用铆补的方式打孔。
8、床鞍故障及排除
床鞍下沉故障,导致普通车床无法正常的工作,丧失车床的功能。床鞍故障的排除,采取日常修理的方法即可,改善齿轮以及刻度盘的刻度,保障小齿轮和齿条达到稳定的啮合状态,恢复床鞍。
普通车床的保养与维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车床的工作效率,降低车床故障的发生几率。
首先,在车床的保养维修中,工作人员积极找出潜在的小问题,禁止车床带病作业,避免小问题最大化,消除萌芽中的问题,提升车床的工作效率,把控车床的运行过程。
其次,工作人员在车床的保养与维修中,安排日常巡视的工作,便于掌握车床的运行状态,更换车床中的零件,按照普通车床安全、可靠的运行标准,保养好车床的零部件,维修有故障的装置,优化车床的运行环境。
最后,工作人员全面的记录保养维修时,普通车床的各类信息,明确问题的时间、位置,细化车床的保养维修信息,为后续车床的保养维修,提供标准的依据,改善普通车床的运行状态,体现保养维修在普通车床中的重要性以及实践价值。
结语:普通车床的故障是在实践运行中出现的,车床处于高负荷的运行状态,就会增加机械故障的发生几率,无法保障车床的正常状态,进而增加了普通车床的压力。普通车床的故障方面应该采取可靠的排除措施,同时全面落实保养与维修,提高普通车床的工作能力,避免发生安全问题,更重要的是维护普通车床的性能,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提高普通车床的工作水平。
Ⅵ 数控机床维修的方法
1 常见的维修方法
数控设备维修是一项很复杂、技术含量很高的一项工作,数控设备与普通设备有较大的差别。
1.1 利用数控系统的自诊断功能
一般CNC系统都有较为完备的自诊断系统,无论是发那科系统还是西门子系统,数控系统上电初始化时或运行中均能对自身或接口做出一定范围的自诊断。维修人员应熟悉系统自诊断各种报警信息。根据说明书进行分析以确定故障范围,定位故障元器件,对于进口的数控系统一般只能定位到板级,其片级维修一般可依靠各数控系统的厂家售后维修部门。
1.2 利用PLC程序的逻辑查找
现在一般CNC控制系统均带有PLC控制器,大多为内置式PLC控制。维修人员应根据梯形图对机床控制电器进行分析,在CRT上直观地看出CNC系统I/O的状态。通过PLC程序的逻辑分析,方便地检查出问题存在部位,如FANUC-OT系统中自诊断页面等。根据图纸PLC梯图进行分析,定位机床与CNC系统接口故障,以确定故障部位是机械、电器、液压还是气动故障。
1.3 与当场的操作人员充分沟通
现场操作人员是数控机床最亲密的伙伴,操作人员也是各种故障的第一发现人。因此,当故障发生后,维修人员一般不要急于动手,先与操作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要仔细询问故障发生时机床处在什么工作状态、表现形式、产生的后果、是否误操作,故障能否再现等,这样有助于维修人员快速分析和判断故障原因。
2 数控机床的抗干扰措施
机床数控系统中既包含高电压、大电流的强电设备,又包含低电压、小电流的控制与信号处理设备,即弱电设备。强电设备产生的强烈电磁干扰对弱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构成
极大的威胁。此外,系统所处生产现场的电磁环境较恶劣,系统外各种动力负载的干扰、供电系统的干扰、大气中电磁波的干扰等都会对系统内的弱电设备产生严重影响,由于弱电设备是控制强电的设备,所以,一旦弱电设备受到干扰,最终将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
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数控系统的扰干扰能力。
2.1 减少供电线路和信号线路的干扰可采取以下措施
(1)数控机床远离具有中、高频电源的设备。
(2)数控机床不要和大功率且频繁起停的设备用同一供电干线供电。
(3)对于电网电压较长时间的欠电压、过电压和电压波动的场合安装交流稳压器。
(4)采用电源滤波器。电源滤波器的作用是双向的,它不仅可以阻止电网中的噪声进入设备,也可以抑制设备所产生的噪声污染电网。
(5)采用带屏蔽层的隔离变压器。隔离变压器是一种应用相当广泛的电源抗干扰设备,它最基本的作用是实现电路与电路之间的电气隔离,解决设备与设备之间产生的干扰。
(6)模拟信号传输线的配线应尽可能短,并使用屏蔽线。
(7)光电编码器、手摇脉冲发生器、光栅尺等的输出信号在接收电路端并联电容,抑制高频干扰。光电编码器电缆的屏蔽层双端接地。
(8)电动机驱动电缆屏蔽层双端接地。
(9)动力线和信号线分开走线。
(10)控制信号线采用屏蔽双绞线。
2.2 减少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干扰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电源输入部分加压敏电阻保护(浪涌吸收器),对线路中的瞬变、尖蜂等噪声进行抑制。
(2)感性负载加装吸收电路,抑制瞬态噪声。系统中的感性负载如继电器、接触器、电磁阎、电动机等在关断时会产生强烈的脉冲噪声,影响其他电路的正常工作,必须在感性负载处加装吸收电路,抑制瞬态噪声。直流电感元件(直流继电器线圈)并联续流二掇管。交流接触器、电磁阀、继电器的线圈并联RC阻容吸收器。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电枢绕组之间并联RC阻容吸收器。
(3)保证良好的“接地”。“接地”是数控机床安装中一项关键的抗干扰技术。数控系统和电气柜中的控制设备必须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接地”,否则电网中的许多干扰因素都会通过“地线”对机床的运行产生干扰。
Ⅶ 普通车床如何维修
普通车床维修方法:
1.对于装有重型部件的床身,应将该部件修好装上或 在该处配重后再进行刮研,否则,安装部件时变形,会造成返修。
2.导轨面拖研时,一般应以长面为基准拖研短面,这 样易于保证拖研精度。
3.导轨面修理前后,一般应测绘运动曲线,以供修理、调整时参考分析。
4.机床导轨面修理时,必须保证在自然状态下,并放 在坚实的基础上进行,以防止在修理过程中变形或影响测量精 度。
5.机床导轨面一般磨损在0.3mm 以上者应先精刨后再刮研或磨削。
车床调整和维修的主要内容有:
1.保证机床运转精度;
2.保证机床输出额定切削功率;
3.保证和提高机床刚性,减少震动;
4.保证机床加工工艺和操做要求。
普通车床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车床类型,主要有床 身、床头箱、尾座、溜板箱和进给箱等部件组成。车床在使用中相对运动部件的磨损会使精度降低,机械性能变差。因此, 为了满足零件加工精度,不同的切削方式和工艺操作的要求, 使机床正常运转,就必须对车床进行调整和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