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空气循环制冷系统原理
冷却过程背后的原理是我们所熟知的物理学定律。它遵循的是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公式中ΔU为内能变化,Q为传递的热量,W为所做的功。气体膨胀带动涡轮转动对外界做功W为负(外界对系统做功则W为正),同时气体向外传递热量Q也为负,可得ΔU为负,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气体的内能与温度成正比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就是当我们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打气筒内的气体因为我们对其做功,温度会增加,使得打气筒变热。与之相反如果让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温度就会降低。
此外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的熵不会减少。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不可能作相反的传递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其意义在于气体不可能自发地降低温度,因为这违背了热力学定律。要使气体温度降低,也需要对它做功。离心压气的作用就在此,增大气压,才能使之在涡轮中进一步冷却时效果更好。
『贰』 实际制冷循环与理论制冷循环有何区别
理论循环已经假设排除了冷媒在循环过程中的沿程阻力损失、冷热量损失。
1、制冷形式不同:
实际循环存在压力、温度的损失,会有闪蒸;而理论循环没有。
理论循环是理想情况下的制冷工况。实际的循环过程中是有能耗的。
2、压缩过程不同:
理论循环蒸发过程和冷凝过程没有传热温差,都是等压过程,压缩过程是等熵过程,节流过程isenthalpy过程,进入膨胀阀的冷凝压力饱和液体,进入压缩机是饱和蒸汽的蒸发压力。制冷剂在管道中流动,无摩擦损失。
实际循环,蒸发和冷凝过程存在,从冷凝器传热温差,进入膨胀阀是过冷液体,离开蒸发器和压缩机过热蒸汽,压缩机不是等熵压缩过程,熵增加,节流过程不是一个等焓过程,比焓值会增加,制冷剂流量管中存在摩擦损失和传热损失。
3、定律不同:
理论循环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劳克斯定律,但实际的循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会有能量损失,换句话说,它是一个开放系统。压缩机吸气、排气压力和温度。与理论相比有许多错误。这与压缩机的特性有关。
与理论制冷循环相比,实际制冷循环有“压力损失”、“压缩间隙体积”、“冷热损失”等,但理论循环没有考虑在内。

(2)理想制冷循环为什么在工程中难以实现扩展阅读: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由于空气定温加热和定温排热不易实现,故不能按逆向卡诺循环运行。在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中,用两个定压过程来代替逆向卡诺循环的两个定温过程,故可视为逆向布雷顿循环。工程应用中,压缩机可以是活塞式的或是叶轮式的。
从冷库出来的空气进入压气机后被绝热压缩,温度升到环境温度以上;然后进入冷却器,在定压下将热量传给冷却水,温度等同于环境温度;再导入膨胀机绝热膨胀,温度进一步降到冷库温度以下;最后进入冷库,定压吸热(吸收的热量称为制冷量),完成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