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能感受超声波的动物有哪些
猫,蝙蝠,海豚,蟋蟀,老鼠,蚯蚓等等 ,还有很多
用一个超声波发生器,向水中发出超声波后,如果遇到目标便反射回来,由接收器收到。根据接收回波的时间间隔和方位,便可测出目标的方位和距离,这就是所谓的声纳系统。人造声纳系统的发明及在侦察敌方潜水艇方面获得的突出成果,曾使人们为之惊叹不已。岂不知远在地球上出现人类之前,蝙蝠、海豚早已对“回声定位”声纳系统应用自如了。
生物在漫长的年代里就是生活在被声音包围的自然界中,它们利用声音寻食,逃避敌害和求偶繁殖。因此,声音是生物赖以生存的一种重要信息。意大利人斯帕拉婕很早以前就发现蝙蝠能在完全黑暗中任意飞行,既能躲避障碍物也能捕食在飞行中的昆虫,但是堵塞蝙蝠的双耳后,它们在黑暗中就寸步难行了。面对这些事实,帕兰赞尼提出了一个使人们难以接受的结论:蝙蝠能用耳朵“看东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0年哈台认为蝙蝠发出声音信号的频率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并提出蝙蝠对目标的定位方法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郎之万发明的用超声波回波定位的方法相同。遗憾的是,哈台的提示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工程师们对于蝙蝠具有“回声定位”的技术是难以相信的。直到1983年采用了电子测量器,才完完全全证实蝙蝠就是以发出超声波来定位的。
㈡ 除了蝙蝠,还有哪些动物是靠超声波探路的
首页
生活
除了蝙蝠还有哪些动物可以发出超声波
拼搏奋斗 2021-10-23
好评回答
除了蝙蝠,还有螽斯、蟋蟀、蝗虫、老鼠、鲸鱼等等的5种动物,它们是用超声波进行通信联系的。
1、螽斯:为了吸引遥远的雌性螽斯,雄性通过翅膀上刮板结构与一排“牙齿”摩擦产生超声波声音,有些甚至超过100000赫兹,刮板结构邻近一个振鼓,相当于扬声器的作用。Supersonus种属的前翅和振鼓尺寸较小,但却产生较高频率的超声波声音。
2、蟋蟀:它的发音频率大多在2000-8000赫兹。
3、蝗虫:蝗虫会发出高频的声音信号为6000到9000hz。
4、老鼠:鼠类的听觉范围约是在200Hz-90000Hz,所以老鼠能收到部分超声波;老鼠及其他啮齿类动物的叫声范围大约是3000Hz~7000Hz(活动时:10Hz~200Hz)。
5、鲸鱼:正常鲸的声音信号频率是15-25Hz。
㈢ 除了蝙蝠有超声波,还有其他动物有吗
海豚。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是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蝙蝠的种类很多,现生物种类共有19科185属961种,分布于全世界。蝙蝠与其他的哺乳动物的构造有些不同,大部分蝙蝠具有敏锐的听觉定向或回声定位系统,可以通过喉咙发出超声波然后再依据超声波回应来辨别方向、探测目标的。
(3)还有什么动物靠超声波辨别方向扩展阅读:
蝙蝠超声波注意事项:
动物生殖器的功能显而易见,很少有动物的生殖器偏离繁衍生殖这种根本的功能。但是有些飞蛾的生殖器确实有除了基本功能之外的作用,可以发出干扰性的声波蒙蔽蝙蝠。
可发出干扰性声波的生殖器是在2600万年前进化来的。和他们的死敌蝙蝠相比,飞蛾虽然看起来更小更弱,但不要被外表给骗了,不仅能把带刺的倒钩绑在腿上,还是个卓越的飞行员。更令人震撼的是,通过生殖器与腹部的摩擦,飞蛾能够发出超声波脉冲。这种超声波脉冲和蝙蝠的回声定位的脉冲差不多。
㈣ 蝙蝠是什么动物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
蝙蝠不是鸟类,属于翼手目动物,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蝙蝠确实很另类,说它是飞禽,它却是兽类没有羽毛,说它是走兽,它却会飞不会走。但是蝙蝠的很多偏好和我们印象中的生物都不太一样,比如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间觅食,还有利用回声定位等等。
鸟类飞翔用的是翅膀,蝙蝠没有翅膀和羽毛,蝙蝠之所以会飞,靠的是由前肢演化而来的翼手,是由其修长的爪子之间相连的皮肤构成。可以通过喉咙发出超声波然后再依据超声波回应来辨别方向、探测目标的。蝙蝠是唯一可以在天空飞翔的兽类,简直令人羡慕。
蝙蝠为什么倒挂着睡觉?
由于前肢的进化,翼膜连接着脚和头部,导致蝙蝠根本不能站,无法支撑身体,所以只能倒挂,蝙蝠的血管里有瓣膜,血液就不会倒流,挂着睡还有助于血液循环和恢复体力。
蝙蝠是否有视力?
很多人认为蝙蝠是瞎子,因为蝙蝠靠超声波辨别方向,其实不然,蝙蝠的视力并不差,超声波和视力并不产生冲突。比如说狐蝠,在白天活动靠的就是眼睛。夜晚活动蝙蝠,主要靠超声波。
㈤ 除了蝙蝠以外还有什么动物是用超声波来探测物体位置的
动物界小蝙蝠亚目的几乎所有种类、大蝙蝠亚目的果蝠属、鲸目的齿鲸类(即豚类)、鳍脚目的海豹和海狮、食虫目的马岛猬科、鼩鼱科的短尾鼩、南美的油鸟、东南亚的金丝燕及有些鱼类都具有回声定位的本领。
它们的体内皆有完成回声定位的天然声呐系统。声呐主要由“声波发射器”、“回声接收机”和“距离指示器”构成。
(5)还有什么动物靠超声波辨别方向扩展阅读:
海豚和蝙蝠并没有多少相似之处,然而它们却有同一个超能力:都可以通过发出尖锐声音和监听回声来捕捉猎物。一项研究显示,该能力是它们各自通过相同的基因突变而形成的。这表明,即使差异很大的动物,也会通过相同的进化步骤,形成新特征。
蝙蝠在空中能利用超声波来“导航”,就能迅速准确捕捉飞虫。此外,某些海洋哺乳类能在水下发出频带很宽的声波,甚至高达30万赫。如齿鲸、海豚,能借助于附近陆地对声音的反射,用回声定位来测定方向,得知物体或海岸的位置。某些海豹、海狮也能发出水下超声波。
网络—回声定位
㈥ 飞蛾萤火虫,猫头鹰,他们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的吗
不是。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超过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既超过人类听觉的声波为超声波,同理还有低于的为次声波。常见的动物中蝙蝠和海豚这两种特殊的哺乳类动物是经常用超声波去定位的。
飞蛾是昆虫纲鳞翅目昆虫,多在夜间活动,喜欢在光亮处聚集,夜晚飞蛾主要靠月光、星光和气味进行活动。
萤火虫又名夜光、景天、如熠_、夜照、流萤、宵烛、耀夜等,是鞘翅目萤科,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荧光,故名为萤火虫。这种尾部能发光的昆虫,约有近2000种,我国较常见的有黑萤、姬红萤、窗胸萤等几种。其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成虫利用物种特有的闪光信号来定位并吸引异性,借此完成求偶交配及繁殖的使命,少数萤火虫成虫利用闪光信号进行捕食,还有一种作用是作为警戒信号,即当萤火虫受到刺激时会发出亮光。同样,萤火虫也是靠着月光、星光、和气味等进行活动。但其主要是靠光信号来定位和活动的。
猫头鹰是_形目动物,在除南极洲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分布。大部分的种为夜行性肉食性动物,食物以鼠类为主,其双目的分布,面盘和耳羽使本目鸟类的头部与猫极其相似,故俗称猫头鹰。猫头鹰的视觉敏锐,瞳孔大,使光线易于入眼,视网膜能辨明暗的能力非常丰富,对弱光也有良好的敏感性,适合夜间活动。。在漆黑的夜晚,能见度比人高出一百倍以上。但猫头鹰是色盲,也是唯一不能分辨颜色的鸟类,因为其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所以无法辨认色彩。
所以飞蛾、萤火虫和猫头鹰的夜间活动都不是靠超声波的。
㈦ 飞蛾萤火虫猫头鹰他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不是的,飞蛾靠月光、星光和气味;萤火虫也是一样的;猫头鹰靠视力。
猫头鹰的视觉敏锐。在漆黑的夜晚,能见度比人高出一百倍以上。和其他的鸟类不同,猫头鹰的卵是逐个孵化的,产下第一枚卵后,便开始孵化。猫头鹰是恒温动物。
猫头鹰一旦判断出猎物的方位,便迅速出击。猫头鹰的羽毛非常柔软,翅膀羽毛上有天鹅绒般密生的羽绒,因而猫头鹰飞行时产生的声波频率小于1千赫,而一般哺乳动物耳朵是感觉不到那么低的频率的。这样无声的出击使猫头鹰的进攻更有“闪电战”的效果。
据研究,猫头鹰在扑击猎物时,听觉仍起定位作用。能根据猎物移动时产生的响动,不断调整扑击方向,最后出爪,一举奏效。
(7)还有什么动物靠超声波辨别方向扩展阅读:
猫头鹰是色盲,也是唯一不能分辨颜色的鸟类,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辨认色彩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彩感觉。
乌鸦在高空飞行需要找到降落的地方,颜色会帮助它们判断距离和形状,它们就能够抓住空中飞的虫子,在树枝上轻轻降落。鸟类的辨色能力也有利于它们寻找配偶。
㈧ 会发出超声波的有哪些动物
螽斯、蟋蟀、蝗虫、海豚和鲸鱼等动物,是用超声波进行通信联系的。
螽斯也就是中国北方的蝈蝈,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在40毫米左右,身体多为草绿色、也有的是灰色或深灰色,覆翅膜质,较脆弱,前喙向下方倾斜,一般以左翅覆于右翅之上。后翅多稍长于前翅,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雄虫前翅具发音器。前足胫节基部具一对听器。这也是人们最早发现的使用超声波的动物。
蟋蟀是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动物的统称,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c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身体不具鳞片。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他的听器是在前脚节上。
蝗虫是直翅目蝗科动物的统称,体通常为绿色或黄褐色,常因环境因素影响有所变异。颜面垂直,触角淡黄色。前胸背板中隆线发达,从侧面看散居型略呈弧形,群居型微凹,两侧常有暗色纵条纹。蝗虫的口器由5部分组成,包括上唇、下唇各1片,上颚、下颚各2片,舌1片。上颚十分坚硬,适于咀嚼,是切断、嚼碎植物茎叶的主要结构。
海豚是海豚科的一类水生哺乳动物的统称,为小型或中型齿鲸,广泛生活于世界各大洋,在内海及江河入海口附近的咸淡水中也有分布,个别种类见于内陆河流。通常喜欢群居,捕食鱼类、乌贼等。多数海豚头部特征显著,由于透镜状脂肪的存在,喙前额头隆起,又称“额隆”,此类构造有助于聚集回声定位和觅食发出的声音。
鲸鱼是哺乳纲动物,其拥有敏锐的声呐系统,能利用回声定位功能,发出声波信号觅食和通讯。
㈨ 还有什么动物可以用超生波探路
蝙蝠,海豚,鲸鱼,都可以用超声波探路,这是它们生来就有的本能,也是它们的天赋,而且他们探路非常的准确,这是大自然赐予他们的特殊功能,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㈩ 哪些动物是应用超声波去定位的
并不是,常见的动物中,只有蝙蝠和海豚这俩特殊的哺乳类动物(一个可以上天,一个可以入海)是经常应用超声波去定位的,其他的物种没有常见将超声波应用于自己生活中的。
1、飞蛾——扑火(光亮的地方)
猫头鹰的视觉敏锐。在漆黑的夜晚,能见度比人高出一百倍以上。猫头鹰瞳孔很大,使光线易于入眼,视网膜能辨明暗的能力非常丰富,对弱光也有良好的敏感性,适合夜间活动。
另外,猫头鹰眼中有3张眼睑,上眼睑会于眨眼时放下,下眼睑会于睡觉时盖上,而中眼睑是一线状组织,会于眼面上下移动清洁眼面。不同于其他鸟类,双目向前,视区重叠,可因此分辨距离。
同时猫头鹰是色盲,也是唯一不能分辨颜色的鸟类,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辨认色彩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彩感觉。
(10)还有什么动物靠超声波辨别方向扩展阅读:
三者的生活习性:
一、猫头鹰
猫头鹰一旦判断出猎物的方位,便迅速出击。猫头鹰的羽毛非常柔软,翅膀羽毛上有天鹅绒般密生的羽绒,因而猫头鹰飞行时产生的声波频率小于1千赫,而一般哺乳动物耳朵是感觉不到那么低的频率的。
这样无声的出击使猫头鹰的进攻更有“闪电战”的效果。据研究,猫头鹰在扑击猎物时,它的听觉仍起定位作用。它能根据猎物移动时产生的响动,不断调整扑击方向,最后出爪,一举奏效。
二、飞蛾
蛾类从旁观者看来,好像显然地会被光所吸引;但事实上更准确的说法是“因为飞蛾头晕搞不清楚方向”而围绕着明亮的物体盘旋。蛾类利用光线来作为罗盘导航,且进化成会利用眼睛里固定的部分来接受光线。
只要光源十分遥远像是太阳或月亮,飞蛾眼里所接收到的光的角度会近乎一致地平行,这时飞蛾只要大约朝直线方向行进,视觉成像就能维持不变。
但当光源非常接近时,如果飞蛾依旧直线地行进,在移动的每一瞬间其所接收到的光的角度都在改变。所以飞蛾为了要去适应这种改变,就会变成从旁观者看来好像是螺旋状地朝光源前进。
三、萤火虫
萤火虫依其生活环境区分为陆栖和水栖两个大类,前者占大多数。陆栖萤火虫幼虫多栖于遮蔽度高,草本植被茂盛,相对湿度高地方,水栖萤火虫每一虫态都有不同的生态栖位;蛹期在水旁边度过。成虫则以雄虫及雌虫分为水上方开阔水域及水边的植物上,卵产于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