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数控机床手动和手轮都不好用怎么回事
数控机床手动和手轮都不好用,一般是由油污粉尘造成,建议拆卸之后用清洗剂或是工业酒精清洗一下,即可。如果是机械磨损严重引起的状况,那就只有换新的了。
手摇脉冲发生器(Manual
PulseGenerator,也称为手轮,手脉,手动脉波发生器等),用于教导式CNC
机械工作原点设定、数控机床、印刷机械等的零位补正和信号分割,
步进微调与中断插入等动作,。当手轮旋转时,编码器产生与手轮运动相对应的信号。通过数控系统选定座标并对座标进行定位。
⑵ 法兰克数控机床,高速档换低速档时碰到复位键,导致换挡错误怎么解决
如果报警,手动复位就可以了。还是不能解决就断电一分钟后再重启设备,然后再校正机床零位就可以解决的。毕竟是误操作引起的故障。
一方面从GETTES公司引进直流伺服电机制造技术。1976年FANUC公司研制成功数控系统5,随后又与SIEMENS公司联合研制了具有先进水平的数控系统7,从这时起,FANUC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数控系统生产厂家。
FANUC 是日本一家专门研究数控系统的公司,成立于1956年。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数控系统生产厂家,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
FANUC于1959年首先推出了电液步进电机,在后来的若干年中逐步发展并完善了以硬件为主的开环数控系统。进入70年代,微电子技术、功率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FANUC公司毅然舍弃了使其发家的电液步进电机数控产品。
⑶ 法兰克0i数控机床,高速档换低速档时碰到复位键,导致换挡错误怎么解决
如果报警,手动复位就可以了。还是不能解决就断电一分钟后再重启设备,然后再校正机床零位就可以解决的。毕竟是误操作引起的故障
⑷ 数控车床出现故障怎么处理
数控车床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配备多工位刀塔或动力刀塔,机床就具有广泛的工艺性能,可加工直线圆柱、斜线圆柱、圆弧和各种螺纹、槽、蜗杆等复杂工件,具有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各种补偿功能,并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果。机床在运行过程中,零部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故障,因此熟悉机械故障的特征,掌握数控机床机械故障诊断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对确定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有着重大的作用。下面简单介绍下数控机床故障的排除方法:
一、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原则与基本要求
(1)排障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调查故障现象,首先对操作者的调查,详细询问出现故障的全过程,有些什么现象产生,采取过什么措施等。然后要对现场做细致的勘测;2)查找故障的起因时思路要开阔,无论是集成电器还是和机械、液压,只要有可能引起该故障的原因,都要尽可能全面地列出来。然后进行综合判断和优化选择,确定最有可能产生故障的原因;3)先机械后电气,先静态后动态原则。在故障检修之前,首先应注意排除机械性的故障。再在运行状态下,进行动态的观察、检验和测试,查找故障。而对通电后会发生破坏性故障的,必须先排除危险后方可通电。
(2)故障诊断的基本要求
除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进行数控故障诊断作业的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经验,要求工作人员结合实际经验善于分析思考,通过对故障机床的实际操作分析故障原因,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完备的维修工具及诊断仪表必不可少,常用工具如螺丝刀、钳子、扳手、电烙铁等,常用检测仪表如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除此以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准备好必要的技术资料,如数控机床电器原理图纸、结构布局图纸、数控系统参数说明书、维修说明书、安装、操作、使用说明书等。
二、故障处理的思路
不同数控系统设计思想千差万异,但无论那种系统它们的基本原理和构成都是十分相似的。因此在机床出现故障时,要求维修人员必须有清晰的故障处理的思路:调查故障现场,确认故障现象、故障性质,应充分掌握故障信息,做到“多动脑,慎动手”避免故障的扩大化。根据所掌握故障信息明确故障的复杂程度,并列出故障部位的全部疑点。准备必要的技术资料,比如机床说明书,电气控制原理图等,以此为基础分析故障原因,制定排除故障的方案,要求思路开阔,不应将故障局限于机床的某一部分。
在确定故障排除方案后,利用示万用表、示波器等测量工具,用试验的方法验证并检测故障,逐级定位故障部位,确认出故障属于电气故障还是机械故障,是系统性的还是随机性的,是自身故障还是外部故障等等。故障的排除。通常找到故障原因后问题会马上迎刃而解。
三、故障处理方法
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核心所在,它的可靠运行,直接关系到整个设备运行的正常与否。下面总结提炼出一些判断与排除数控机床故障的方法。
(1)直观法。主要采用目测、手摸、通电等方法,维修人员在故障诊断时首先使用的方法是直观检查法。
(2)自诊断功能法。利用数控系统的自诊断功能,给出报警信息,指示故障的大致起因。
(3)交换法。将相同的模块和单元互相交换,观察故障转移的情况,从而快速确定故障的部位。
(4)仪器测量比较法。当系统发生故障后,采用常规电工检测仪器,对故障部分的电压、电源、脉冲信号等进行实测,将正常值与故障时的值相比较,可以分析出故障的原因与所在部位。仪器检查法是使用常规的电工仪表,对相关直流及脉冲信号及各组交、直流电源电压等进行测量,从而找出可能的故障问题。
(5)敲击法。数控系统由各种电路板组成,每块电路板上有很多焊点,任何虚焊或接触不良都可能出现故障可用绝缘物轻轻敲打有虚焊或接触不良的疑点处,若故障出现,则故障很可能就在敲击的部位。
四、故障排除的确认及善后工作
故障排除以后,维修工作还不能算完成,尚需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分析故障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故障再次发生。必要时可根据现场条件使用成熟技术对设备进行改造与改进。
一段时间后,询问一下操作工机床的运行状况,并再次对故障点进行全面检查。最后做维修记录,详细记录维修的整个过程,包括维修时间、更换件型号规格及故障原因分析等。从排除故障过程中发现自己欠缺的知识,制定学习计划,最终充实自己。
以上就是数控机床设备的故障处理方法,专业化的检测流程和维修方法可以快速的解决设备问题。制定严谨的流程、完善的日常维护保养制度、使用专用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可以有效的避免故障的产生。
⑸ 数控车床手工编程中几个常见问题的处理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的使用量越来越多,尤其在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的修配车间,数控车床单件小批生产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而目前这些企业或车间生产零件往往是采用手工编程,刀具也往往是通用硬质合金或高速钢材料,其耐磨性相对不理想;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大都要进行多次对刀、多次测量,从而多次设定刀补,工作量很大;对于一个零件多次装夹才能加工完成的,往往要使用多个程序,占用了系统的内存量;有的数控车床系统指令长时间不用,电器元件老化等原因造成到使用时可能会出现不能用的现象,也影响其使用寿命;编程人员对工件坐标系建立不当,加工质量有时难以得到保证;我在此仅根据自己多年的授课感受和在企业了解的情况,发现了一些关于数控车床编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并总结出了一点相关规律,现陈述如下。
一、工艺问题
零件加工工艺的合理与否,直接反映和影响其加工质量,也要影响其生产率。不同的零件,其工艺不一样。例如加工顺序问题,如图所示零件,其基本加工顺序应为:
1.夹持右端(夹持长度50mm)车左端?25、?40及倒角达到要求;
2.以?25外圆和?40左端面定位车右端达到要求。
这样,满足了基准重合,既容易保证轴向尺寸要求,也容易满足同轴度要求。
其它工艺问题,这里不再赘述。
二、巧用G50(G92)与M00
灵活和巧妙使用G50(G92)与M00,既可以减少对刀次数,又可以减少程序数量,从而少用系统内存,也提高了生产率 。
如上图所示零件,车小端对刀端面Z坐标若设定为2(留2mm车端面),当车完后刀具走到(X50 Z37)点(第二对刀点)后使用M00,掉头可用G50(G92)设对刀点坐标:
G50(G92) X50 Z80
即可按下循环启动,无需再对刀,节约时间,以提高生产率,且只需一个程序就行了。如果中途不使用 G50(G92)与M00 或其它坐标设定,则需要两个程序才行。
下面谈谈第二对刀点Z坐标如何确定:
1.确定第一次装夹后,车了端面的露出总长度L1
2.确定第二次装夹厚露出总长度L2
3.计算L=L2-L1+a(a是刀具在对刀点处与工件间的安全距离)
4.第一次装夹后的坐标系中的Z坐标Z1+L即为第二对刀点在第一次装夹加工后应移动到的坐标值(Z1:第一对刀点的坐标值)
5.根据第二次装夹后的基准确定其G50的坐标值,如工件右端面为编程基准,Z为a;如卡盘端面为编程基准,Z为L2+a.,以此类推。
三、编程中基准的问题
编程基准应与设计基准重合,避免出现基准不重合误差,从而不进行尺寸链计算。
如上图所示零件,车右端应该以?40左端面为轴向(Z坐标)基准,否则除螺纹面和锥面两个长度尺寸以外,均需要进行尺寸链计算,有的尺寸很难达到图纸要求!
四、编程中绝对坐标与增量坐标的使用问题
合理使用绝对坐标与增量坐标可以在编程中简化计算和便于保证质量。
如上图所示零件,螺纹面与锥面的长度尺寸如果采用绝对坐标编程,需要进行尺寸链计算,增加了计算工作量,且难达到图纸要求,采用增量坐标就不需进行尺寸链计算了,也很容易达到要求。
五、编程中径向尺寸的确定
编程中径向尺寸的确定准确与否,在数控加工的手工编程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影响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一方面又要影响生产率。我认为如果采用下述方法确定既可以减少因刀具磨损使操作人员多次进行刀补设定的工作量,又可以提高生产率。
1.如为自由公差,按基本尺寸计算坐标;
2.如有公差,按最小实体尺寸原则计算坐标;
1)外轮廓尺寸,按最小极限尺寸计算;
2)内轮廓尺寸,按最大极限尺寸计算。
六、系统中的指令代码问题与螺纹加工切入点问题
系统中每一个指令都有其特殊含义,在编程中,应根据加工性质采用合理的加工指令和合理的切入点(特别是螺纹加工的切入点),这对保证加工质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这里就不多说了,下面以一个具体实例说明之。
综上所述,数控车床在单件小批生产中,只要把工艺解决好、编程基准选择好、基点坐标计算准确、绝对/增量坐标使用得当、对刀点指令使用灵活,既可以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生产率,又可以使工件质量容易得到保证;编程时根据加工要求和系统指令特点,合理使用指令,既可以使加工质量容易得到保证,提高生产率,又可以使数控系统中的电器元件在工作中得到保养,提高其使用寿命。
⑹ 怎么排除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
数控系统故障维修通常按照:现场故障的诊断与分析、故障的测量维修排除、系统的试车这三大步进行。
1、数控机床故障诊断
在故障诊断时应掌握以下原则:
1.1 先外部后内部
现代数控系统的可靠性越来越高,数控系统本身的故障率越来越低,而大部分故障的发生则是非系统本身原因引起的。由于数控机床是集机械、液压、电气为一体的机床,其故障的发生也会由这三者综合反映出来。维修人员应先由外向内逐一进行排查。尽量避免随意地启封、拆卸,否则会扩大故障,使机床丧失精度、降低性能。系统外部的故障主要是由于检测开关、液压元件、气动元件、电气执行元件、机械装置等出现问题而引起的。
1.2 先机械后电气
一般来说,机械故障较易发觉,而数控系统及电气故障的诊断难度较大。在故障检修之前,首先注意排除机械性的故障。
1.3 先静态后动态
先在机床断电的静止状态,通过了解、观察、测试、分析,确认通电后不会造成故障扩大、发生事故后,方可给机床通电。在运行状态下,进行动态的观察、检验和测试,查找故障。而对通电后会发生破坏性故障的,必须先排除危险后,方可通电。
1.4 先简单后复杂
当出现多种故障互相交织,一时无从下手时,应先解决容易的问题,后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往往简单问题解决后,难度大的问题也可能变得容易。
2、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技术
数控系统是高技术密集型产品,要想迅速而正确的查明原因并确定其故障的部位,要借助于诊断技术。随着微处理器的不断发展,诊断技术也由简单的诊断朝着多功能的高级诊断或智能化方向发展。诊断能力的强弱也是评价CNC数控系统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所使用的各种CNC系统的诊断技术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2.1 起动诊断
起动诊断是指CNC系统每次从通电开始,系统内部诊断程序就自动执行诊断。诊断的内容为系统中最关键的硬件和系统控制软件,如 CPU、存储器、I/O 等单元模块,以及MDI/CRT单元、纸带阅读机、软盘单元等装置或外部设备。只有当全部项目都确认正确无误之后,整个系统才能进入正常运行的准备状态。否则,将在CRT画面或发光二极管用报警方式指示故障信息。此时起动诊断过程不能结束,系统无法投入运行。
2.2 在线诊断
在线诊断是指通过CNC系统的内装程序,在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对CNC系统本身及CNC装置相连的各个伺服单元、伺服电机、主轴伺服单元和主轴电动机以及外部设备等进行自动诊断、检查。只要系统不停电,在线诊断就不会停止。
在线诊断一般包括自诊断功能的状态显示有上千条,常以二进制的0、1来显示其状态。对正逻辑来说,0表示断开状态,1表示接通状态,借助状态显示可以判断出故障发生的部位。常用的有接口状态和内部状态显示,如利用I/O接口状态显示,再结合PLC梯形图和强电控制线路图,用推理法和排除法即可判断出故障点所在的真正位置。故障信息大都以报警号形式出现。一般可分为以下几大类:过热报警类;系统报警类;存储报警类;编程/设定类;伺服类;行程开关报警类;印刷线路板间的连接故障类。
2.3 离线诊断
离线诊断是指数控系统出现故障后,数控系统制造厂家或专业维修中心利用专用的诊断软件和测试装置进行停机(或脱机)检查。力求把故障定位到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如缩小到某个功能模块、某部分电路,甚至某个芯片或元件,这种故障定位更为精确。
2.4 现代诊断技术
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IC和微机性价比的提高,近年来国外已将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成功地引用到诊断领域。
(1) 通信诊断
也称远程诊断,即利用电话通讯线把带故障的CNC系统和专业维修中心的专用通讯诊断计算机通过连接进行测试诊断。如西门子公司在CNC系统诊断中采用了这种诊断功能,用户把CNC系统中专用的“通信接口”连接在普通电话线上,而两门子公司维修中心的专用通迅诊断计算机的“数据电话”也连接到电话线路上,然后由计算机向 CNC系统发送诊断程序,并将测试数据输回到计算机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随后将诊断结论和处理办法通知用户。
通讯诊断系统还可为用户作定期的预防性诊断,维修人员不必亲临现场,只需按预定的时间对机床作一系列运行检查,在维修中心分析诊断数据,可发现存在的故障隐患,以便及早采取措施。当然,这类CNC系统必须具备远程诊断接口及联网功能。
(2) 自修复系统
就是在系统内设置有备用模块,在CNC系统的软件中装有自修复程序,当该软件在运行时一旦发现某个模块有故障时,系统一方面将故障信息显示在CRT上,同时自动寻找是否有备用模块,如有备用模块,则系统能自动使故障脱机,而接通备用模块使系统能较快地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这种方案适用于无人管理的自动化工作场合。
需要注意的是:机床在实际使用中也有些故障既无报警,现象也不是很明显,对这种情况,处理起来就不那样简单了。另外有此设备出现故障后,不但无报警信息,而且缺乏有关维修所需的资料。对这类故障的诊断处理,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仔细检查,从现象的微小之处进行分析,找出它的真正原因。要查清这类故障的原因,首先必须从各种表面现象中找山它的真实故障现象,再从确认的故障现象中找出发生的原因。全面地分析一个故障现象是决定判断是否正确的重要因素。在查找故障原因前,首先必须了解以下情况:故障是在正常工作中出现还是刚开机就出现的;山现的次数是第一次还是已多次发生;确认机床加工程序的正确性;是否有其他人
3、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由于数控机床故障比较复杂,同时数控系统自诊断能力还不能对系统的所有部件进行测试,往往是一个报警号指示出众多的故障原因,使人难以入手。下面介绍维修人员任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排除故障方法。
3.1直观检查法
直观检查法是维修人员根据对故障发生时的各种光、声、味等异常现象的观察,确定故障范围,可将故障范围缩小到一个模块或一块电路板上,然后再进行排除。一般包括:
a.询问:向故障现场人员仔细询问故障产生的过程、故障表象及故障后果等;
b.目视:总体查看机床各部分工作状态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各电控装置有无报警指示,局部查看有无保险烧断,元器件烧焦、开裂、电线电缆脱落,各操作元件位置正确与否等等;
c.触摸:在整机断电条件下可以通过触摸各主要电路板的安装状况、各插头座的插接状况、各功率及信号导线的联接状况以及用手摸并轻摇元器件,尤其是大体积的阻容、半导体器件有无松动之感,以此可检查出一些断脚、虚焊、接触不良等故障;
d.通电:是指为了检查有无冒烟、打火,有无异常声音、气味以及触摸有无过热电动机和元件存在而通电,一旦发现立即断电分析。如果存在破坏性故障,必须排除后方可通电。
例:一台数控加工中心在运行一段时间后,CRT显示器突然出现无显示故障,而机床还可继续运转。停机后再开又一切正常。观察发现,设备运转过程中,每当发生振动时故障就可能发生。初步判断是元件接触不良。当检查显示板时,CRT显示突然消失。检查发现有一晶振的两个引脚均虚焊松动。重新焊接后,故障消除。
3.2 初始化复位法
一般情况下,由于瞬时故障引起的系统报警,可用硬件复位或开关系统电源依次来清除故障。若系统工作存贮区由于掉电、拨插线路板或电池欠压造成混乱,则必须对系统进行初始化清除,清除前应注意作好数据拷贝记录,若初始化后故障仍无法排除,则进行硬件诊断。
例:一台数控车床当按下自动运行键,微机拒不执行加工程序,也不显示故障自检提示,显示屏幕处于复位状态(只显示菜单)。有时手动、编辑功能正常,检查用户程序、各种参数完全正确;有时因记忆电池失效,更换记忆电池等,系统显示某一方向尺寸超量或各方向的尺寸都超最(显示尺寸超过机床实斤能加工的最大尺寸或超过系统能够认可的最大尺寸)。排除方法:采用初始化复位法使系统清零复位(一般要用特殊组合健或密码)。3.3 自诊断法
数控系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诊断功能,并能随时监视数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工作状态。利用自诊断功能,能显示出系统与主机之间的接口信息的状态,从而判断出故障发生在机械部分还是数控部分,并显示出故障的大体部位(故障代码)。
a.硬件报警指示:是指包括数控系统、伺服系统在内的各电气装置上的各种状态和故障指示灯,结合指示灯状态和相应的功能说明便可获知指示内容及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
b.软件报警指示:系统软件、PLC程序与加工程序中的故障通常都设有报警显示,依据显示的报警号对照相应的诊断说明手册便可获知可能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功能程序测试法是将数控系统的G、M、S、T、F功能用编程法编成一个功能试验程序,并存储在相应的介质上,如纸带和磁带等。在故障诊断时运行这个程序,可快速判定故障发生的可能起因。
功能程序测试法常应用于以下场合:
a.机床加工造成废品而一时无法确定是编程操作不当、还是数控系统故障引起;
b. 数控系统出现随机性故障,一时难以区别是外来干扰,还是系统稳定性个好;
c. 闲置时间较长的数控机床在投入使用前或对数控机床进行定期检修时。
例:一台FANUC9系统的立式铣床在自动加工某一曲线零件时出现爬行现象,表面粗糙度极差。在运行测试程序时,直线、圆弧插补时皆无爬行,由此确定原因在编程方面。对加工程序仔细检查后发现该曲线由很多小段圆弧组成,而编程时又使用了正确定位外检查C61指令之故。将程序中的G61取消,改用G64后,爬行现象消除。
3.5 备件替换法
用好的备件替换诊断出坏的线路板,即在分析出故障大致起因的情况下,维修人员可以利用备用的印刷电路板、集成电路芯片或元器件替换有疑点的部分,从而把故障范围缩小到印刷线路板或芯片一级。并做相应的初始化起动,使机床迅速投入正常运转。
对于现代数控的维修,越来越多的情况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诊断,然后用备件替换损坏模块,使系统正常工作。尽最大可能缩短故障停机时间,使用这种方法在操作时注意一定要在停电状态下进行,还要仔细检查线路板的版本、型号、各种标记、跨接是否相同,若不一致则不能更换。拆线时应做好标志和记录。
一般不要轻易更换CPU板、存储器板及电地,否则有可能造成程序和机床参数的丢失,使故障扩大。
例:一台采用西门子SINUMERIK SYSTEM 3系统的数控机床,其PLC采川S5—130w/B,一次发生故障时,通过NC系统PC功能输入的R参数,在加工中不起作用,不能更改加上程序中R参数的数值。通过对NC系统工作原理及故障现象的分析,认为PLC的主板有问题,与另一台机床的主板对换后,进一步确定为PLC主板的问题。经专业厂家维修,故障被排除。
3.6 交叉换位法
当发现故障板或者个能确定是否是故障板而又没有备件的情况下,可以将系统中相同或相兼容的两个板互换检查,例如两个坐标的指令板或伺服板的交换,从中判断故障板或故障部位。这种交叉换位法应特别注意,不仅要硬件接线的正确交换,还要将一系列相应的参数交换,否则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产生新的故障造成思维混乱,一定要事先考虑周全,设计好软、硬件交换方案,准确无误再行交换检查。
例:一台数控车床出现X向进给正常,Z向进给出现振动、噪音大、精度差,采用手动和手摇脉冲进给时也如此。观察各驱动板指示灯亮度及其变化基本正常,疑是Z轴步进电动机及其引线开路或Z轴机械故障。遂将Z轴电机引线换到X轴电机上,X轴电机运行正常,说明Z轴电动机引线正常;又将X轴电机引线换到Z轴电机上,故障依旧;可以断定是Z轴电动机故障或Z轴机械故障。测量电动机引线,发现一相开路。修复步进电动机,故障排除。
3.7 参数检查法
系统参数是确定系统功能的依据,参数设定错误就可能造成系统的故障或某功能无效。发生故障时应及时核对系统参数,参数一般存放在磁泡存储器或存放在需由电池保持的 CMOS RAM中,一旦电池电量不足或由于外界的干扰等因素,使个别参数丢失或变化,发生混乱,使机床无法正常工作。此时,可通过核对、修正参数,将故障排除。
例:一台数控铣床上采用了测量循环系统,这一功能要求有一个背景存贮器,调试时发现这一功能无法实现。检查发现确定背景存贮器存在的数据位没有设定,经设定后该功能正常。
又如:一台数控车床数控刀架换对突然出现故障,系统无法自动运行,在手动换刀时,总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再次换刀。遂对刀补等参数进行检查,发现一个手册上没有说明的参数P20变为20,经查有关资料P20是刀架换刀时间参数,将其清零,故障排除。
有时由于用户程序和参数错误亦可造成故障停机,对此可以采用系统的程序自诊断功能进行检查,改正所有错误,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3.8 测量比较法
CNC系统生产厂在设计印刷线路板时,为了调整和维修方便,在印刷线路板上设计了一些检测端子。维修人员通过测量这些检测端子的电压或波形,可检查有关电路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但利用检测端子进行测量之前,应先熟悉这些检测端子的作用及有关部分的电路或逻辑关系。
3.9 敲击法
当系统故障表现为有时正常有时不正常时,基本可以断定为元器件接触不良或焊点开焊,利用敲击法检查时,当敲击到虚焊或接触不良的故障部位时,故障就会出现。
3.10 局部升温法
数控系统经过长期运行后元件均要老化,性能变坏。当它们尚未完全损坏时,出现的故障就会时有时无。这时用电烙铁或电吹风对被怀疑的元件进行局部加温,会使故障快速出现。操作时,要注意元器件的温度参数等,注意不要损坏好的元器件。
3.11 原理分析法
根据数控系统的组成原理,可从逻辑上分析各点的逻辑电平和特性参数,如电压值和波形,使用仪器仪表进行测量、分析、比较,从而确定故障部位。
除以上常用的故障检测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拔插板法、电压拉偏法、开环检测法等。总之,根据不同的故障现象,可以同时选用几个方法灵活应用、综合分析,才能逐步缩小故障范围,较快地排除故障。
4、数控机床维修后的开机调试
机床的故障排除后通常分两大步进行通电试车:
4.1 自动状态试验
将机床锁住,用编制的程序进行空运转试验,验证程序的正确性,然后放开机床,分别将进给倍率开关、快速超凋开关、主轴速度超调开关进行多种变化,使机床在上述各开关的多种变化的情况下进行充分地运行,后将各超调开关置于100%处,使机床充分运行,观察整机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
4.2 正常加工试验
夹装好工件按正常程序进行加工,加工后检查工件的加工精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维修调试后的技术处理
在现场维修结束后,应认真填写维修记录,列出有关必备的备件清单,建立用户档案。对于故障时间、现象、分析诊断方法、采用排故方法,如果有遗留问题应详尽记录,这样不仅使每次故障都有据可查,而且也可以不断积累维修经验。
⑺ 数控车床怎么维修
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某咋电气元件难免出现一些报坏成故降现象,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核心.数控系统出现故障对数控机床的形响炸常大.虽然现代数控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非常长,但是如果有好的维护还可以增加加其平均无故障时间,如果维护不好.数控系统就要减少平均无故障时间并且缩短寿命。
因此,做好数控系统的维护是使用好数控机床的一个重要环节。数控机床的操作人员、数控机床维修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应共问做好维护工作。下面是数控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
(1)严格遵守数控机沐哟操作规程
数控系统的编程、操作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熟悉所用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强电设备、机械、液压、气源等部分及使用环境、加工条件等:能按机床和数控系统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正确、合理地使用;应尽量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故障。
(2)防止数控装置过热
定期清理数控装置的散热通风系统:应经常检查数控装置上冷却风扇工作是否正常:应重视机床使用环境状况,每一个季度或侮半年检查清扫一次。
(3)防止尘埃进入数控装置
除了进行检修外,应尽量少开电气柜门。因为机床附近空间漂浮的灰尘、油雾和金属粉末落在印制电路板和电气接插件上,容易造成元器件之间绝缘电阻下降.从而出现故障甚至使元器件损坏。有些数控机床的主轴控制系统放置在强电柜中,强电门关得不严,是使电气元器件报坏、
主轴控制失灵的一个原因。有些用户当夏天气温过高时干脆打开数控柜门,采用外部电扇向数控柜中吹风,以降低机内温度,使机床勉强维持工作。这种方法最终会导致系统加速损坏。
(4)存储器用后备电池定期检查和更换
数控系统的加工程序、机床数据等一般存储在数控装置的随机“储器内,系统断电时由后备电池供电保持.当电池能量下降到一定数值时,会使数据和程序丢失·如果系统一直通电会产生报替,出现报普后一周之内必须更换电池.但最好经常检查电池电压,当电池电压下降到一定数值时,提早更换,或者为可靠工作,一年更换一次电池.更换、检查电池电压时一定要在系统通电的状态下进行.这样才不至于丢失机床数据和程序。
(5)经常检查数控系统的供电电压
数控系统允许的供电电压通常为额定值的85%~110%,如果超出这个范围,轻则使数控系统不能稳定工作,重则会造成一些电子元器件损坏。因此,要注意电网电压波动。对于电网质量较差的地区.应及时配置数控系统专用的交流稳压电源装置,这会使数控系统的故障率明显降低。
(6)数控系统长期不用时的维护
当数控机床长期闲置不用时,也应定期对数控系统进行维护保养。首先,应经常给数控系统通电,在机床锁定不动的情况下,让其空运行.在空气湿度较大的霉雨季节应该天天通电,利用电器元器件本身发热驱散数控柜中的潮气,以保证电子部件的性能稳定。实践证明,经常闲置不
用的机床,过了霉雨季节后,一开机往往容易发生各种故障。
⑻ CNC数控机床出现松刀故障怎么处理
先确认刀具是否放松到位,如果到位,检查松刀接近开关是否损坏或安装不良!
⑼ 数控机床在运行的过程中掉档了是怎么回事
数控系统部分运行数据,设定数据以及加工程序等一般存贮在RAM存贮器内,系统断电后,靠电源的后备蓄电池或锂电池来保持。因而,停机时间比较长,拔插电源或存贮器都可能造成数据丢失,使系统不能运行。
同时,由于数控设备使用的是三相交流380V电源,所以安全性也是数控设备安装前期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基于以上的原因,对数控设备使用的电源有以下的要求:
一、电网电压波动应该控制在+10%——-15%之间,而我国电源波动较大,质量差,还隐藏有如高频脉冲这一类的干扰,加上人为的因素(如突然拉闸断电等)。电高峰期间,例如白天上班或下班前的一个小时左右以及晚上,往往超差较多,甚至达到±20%。使机床报警而无法进行正常工作,并对机床电源系统造成损坏。甚至导致有关参数数据的丢失等。这种现象,在CNC加工中心或车削中心等机床设备上都曾发生过,而且出现频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建议在CNC机床较集中的车间配置具有自动补偿调节功能的交流稳压供电系统;单台CNC机床可单独配置交流稳压器来解决。
二、建议把机械电气设备连接到单一电源上。如果需要用其他电源供电给电气设备的某些部分(如电子电路、电磁离合器),这些电源宜尽可能取自组成为机械电气设备一部分的器件(如变压器、换能器等)。对大型复杂机械包括许多以协同方式一起工作的且占用较大空间的机械,可能需要一个以上的引人电源,这要由场地电源的配置来定。
除非机械电气设备采用插头/插座直接连接电源处,否则建议电源线直接连到电源切断开关的电源端子上。如果这样做不到,则应为电源线设置独立的接线座。
电源切断开关的手柄应容易接近,应安装在易于操作位置以上0.6M——1.9M间。上限值建议为1.7M。这样可以在发生紧急情况下迅速断电,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