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数控机床发展史
自美国在50年代末搞出世界一台数控车床后,机床制造业就进入了数控时代。 美、德、日三国是当今世上在数控机床科研、设计、制造和使用上,技术最先进、经验最多的国家。因其社会条件不同,各有特点。
1.美国的数控发展史
美国政府重视机床工业,美国国防部等部门因其军事方面的需求而不断提出机床的发展方向、科研任务,并且提供充足的经费,且网罗世界人才,特别讲究“效率”和“创新”,注重基础科研。
因而在机床技术上不断创新,如195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1958年创制出加工中心、70年代初研制成FMS、1987年首创开放式数控系统等。
在上世纪80代政府一度放松了引导,致使数控机床产量增加缓慢,于1982年被后进的日本超过,并大量进口。从90年代起,纠正过去偏向,数控机床技术上转向实用,产量又逐渐上升。
2.德国的数控发展史
德国政府一贯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多方面大力扶植。,於1956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德国特别注重科学试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科研并重。
德国特别重视数控机床主机及配套件之先进实用,其机、电、液、气、光、刀具、测量、数控系统、各种功能部件,在质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如西门子公司之数控系统,均为世界闻名,竞相采用。
3.日本的数控发展史
日本政府对机床工业之发展异常重视,通过规划、法规(如“机振法”、“机电法”、“机信法”等)引导发展。在重视人才及机床元部件配套上学习德国,在质量管理及数控机床技术上学习美国,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自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1978年产量(7,342台)超过美国(5,688台),至今产量、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2001年产量46,604台,出口27,409台,占59%)。
4.我国的现状
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通过“六五”期间引进数控技术,“七五”期间组织消化吸收“科技攻关”,我国数控技术和数控产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数控产业发展迅速,1998~2004年国产数控机床产量和消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9.3%和34.9%。尽管如此,进口机床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从2002年开始,中国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床消费第一大国、机床进口第一大国。
(1)最早的数控机床是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数控机床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动地对被加工零件进行加工。我们把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刀具的运动轨迹、位移量、切削参数以及辅助功能。
按照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再把这程序单中的内容记录在控制介质上,然后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中,从而指挥机床加工零件。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从而使机床动作并加工零件。
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相比,数控机床有如下特点:
1 加工精度高,具有稳定的加工质量;
2 可进行多坐标的联动,能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
3 加工零件改变时,一般只需要更改数控程序,可节省生产准备时间;
4 机床本身的精度高、刚性大,可选择有利的加工用量,生产率高(一般为普通机床的3~5倍);
5机床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6 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对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
数控车床可以配备两种刀架:
①专用刀架:由车床生产厂商自己开发,所使用的刀柄也是专用的。这种刀架的优点是制造成本低,但缺乏通用性。
②通用刀架:根据一定的通用标准(如VDI,德国工程师协会)而生产的刀架,数控车床生产厂商可以根据数控车床的功能要求进行选择配置。
『贰』 数控车床诞生于什么年代
数控(英文名字:Numerical Control 简称:NC)技术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数控一般是采用通用或专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因此数控也称为计算机数控(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 ),简称CNC,国外一般都称为CNC,很少再用NC这个概念了。 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关的开关量。数控的产生依赖于 数控机床(2张)数据载体和二进制形式数据运算的出现。
1908年,穿孔的金属薄片互换式数据载体问世;
19世纪末,以纸为数据载体并具有辅助功能的控制系统被发明;
1938年,香农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了数据快速运算和传输,奠定了现代计算机,包括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的基础。数控技术是与机床控制密切结合发展起来的。
1952年,第一台数控机床问世,成为世界机械工业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推动了自动化的发展。
『叁』 数控机床是什么时候出来的
1952年,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诞生于美国,是由美国发明家约翰·帕森斯发明的。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
基本组成
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包括加工程序载体、数控装置、伺服驱动装置、机床主体和其他辅助装置。下面分别对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工作原理进行概要说明。
加工中心
第一台加工中心是1958年由美国卡尼-特雷克公司首先研制成功的。它在数控卧式镗铣床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换刀装置,从而实现了工件一次装夹后即可进行铣削、钻削、镗削、铰削和攻丝等多种工序的集中加工。加工中心是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一种高度自动化的多功能数控机床。工件在加工中心上经一次装夹后,能对两个以上的表面完成多种工序的加工,并且有多种换刀或选刀功能,从而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肆』 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是多少年研制出来的
1952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
『伍』 数控机床的研制是从哪一年开始起步的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1952年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数控铣床。1955年用于制造航空零件的数控铣床正式问世!以后其他一些工业国家,如德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相继开始开发,研制和应用数控机床。
我国第一台数控机床于1958年,由清华大学研制最早的样机!1966年我国诞生了第一台用直线——圆弧插补的晶体管数控系统。1970年初研制成功集成电路数控系统!
『陆』 我国的第一台数控机床是什么时候生产的
1958年,许道荣刚从清华大学毕业不久,就被选中参与第一台数
控机床的设计。
许教授回忆说,那时数控机床在世界上还是一项新技术。为研制
设计我国第一台数控机床,当时清华大学电机系和机械系的十多位老
师组成了攻关小组,协同作战。这些同志的年龄大多在25岁左右。
数控机床是国防工业的关键环节。它能生产飞机、军舰的重要零
部件,备受国家的重视;它也是显示国家技术实力和工业制造能力的
一项重要指标。
但由于当时计算机水平的落后,数控机床也才刚刚起步,到正式
开始设计时,他们才发现几乎找不到现成的可以学习和参考的东西,
只能白手起家,边研究边设计。
设计者们面临的另一大难题是——原器件的稀缺。就连现在学生
们做实验随手可用的电阻,在那时都很紧张,用前必须打报告申请。
同志们就开动脑筋想办法补救。数控机床的关键设备——步进电机是
同志们自己设计制造的,插件镀金等工作也是研究者们自己亲手做的。
这样边研究、边设计、边准备原材料,只干了一年多时间,就研
制出我国第一台数控机床的样机,这种速度令外国同行刮目相看、大
吃一惊。
数控机床多用于军工,离人民生活较远,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数
控机床,设计者们专门编定程序指挥数控机床写字。其实,写字只是
数控机床诸多功能中最简单的一种,但人们看后兴奋不已,奔走相告:
“我国的机床也能写字了。”
这台数控机床不仅成了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柒』 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是在什么时候诞生的呢
1952年,美国。
『捌』 世界上第一台数控车床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是哪个国家
车床又称机床,使用车床的工人称为“车工”,在机械加工行业中车床被认为是所有设备的工作“母机”。车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盘、套和其他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以圆柱体为主,是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中使用最广的一类机床。铣床和钻床等旋转加工的机械都是从车床引伸出来的。在我国香港等地也有人叫旋床。[1]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1952年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数控铣床。1955年用于制造航空零件的数控铣床正式问世!以后其他一些工业国家,如德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相继开始开发,研制和应用数控机床。
我国第一台数控机床于1958年,由清华大学研制最早的样机!1966年我国诞生了第一台用直线——圆弧插补的晶体管数控系统。1970年初研制成功集成电路数控系统!